參 考 文 獻
一、 中文部分
王保進(民90)。國民中小學校務評鑑模式之內涵分析。教育研究月刊,91,52-62,台北市。台中市政府(民87)。台中市八十六學年度國民中學校務工作評鑑總結報告,126-134。台中:台中市政府。
台中縣政府(民91)。臺中縣立中小學校校務評鑑實施計劃。台中:台中縣政府。
立法院(民88)。教育基本法。台北:作者。
江文雄(民71)。國民中小學實施教學評鑑之研究。台灣省國民教育輔導叢書:台灣省教育廳編印,台中。
江文雄(民88)。校長做得好、不必怕評鑑∼談校長評鑑的觀念。教育資料與研究,28,17-21,台北市。江志正(民89)。國民小學團體動力、組織學習、學校發展策略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江啟昱(民82)。CIPP評鑑模式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江新合(民83)。國中理化科教師的教學行為與其信念體系之相關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83-0111-S-017-012),台北市。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民85)。教育改革總咨議報告書。台北:作者。
李暉(民82)。國中理化教師試行建構主義教學之個案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吳芝儀、李奉儒(民84)。.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吳明清(民90)(王淑怡、徐緯平採訪)。從智慧中挖掘寶藏。教育研究月刊,91,10-16,台北市。
吳政達、郭昭佑(民86)。概念構圖法在國民小學教科書評鑑標準建構之應用。教育與心理研究,20,217-242,台北市。吳清山(民78)。國民小學管理模式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吳清山(民87)。學校效能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吳清山、林天祐(民88)。教育評鑑。教育資料與研究,29,66,台北市。
吳清山(民88)。學校行政。台北:心理出版社。
吳清山(民91)。提升學校競爭力的理念與策略。台灣教育雙月刊,613,2-10,台北市。
吳清山、林天祐(民91)。校務評鑑。教育資料與研究,4,132-133,台北市。
吳清基、陳美玉、楊振昇和顏國樑合著(民90)。教育行政(伍振鷟主編)。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李皓光(民84)。國民小學學校效能評量指標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吳新華(民89)。學校評鑑實務略探。台南師院國教之友,51,1-8,台南市。
沈翠蓮(民83)。國民小學學校效能評量指標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林邦傑(民90)(王淑怡、徐緯平採訪)。校務評鑑與校務發展。教育研究月刊,91,5,台北市。
林天佑和蔡菁芝(民90)。教育評鑑的理念分析。教育研究月刊,91,36-52,台北市。
林新發(民80)。學校校長領導行為、組織氣氛與組織績效的研究--實證研究結果的分析與討論。台北師院學報,4,359-408,台北市。
林聰地(民89)。台中縣國民小學教育改革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胡幼慧(民85)。質性研究。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高展義(民87)。國民小學學校教師會組織功能、影響型態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高強華(民85)。師資培育問題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高熏芳(民87)。校長評鑑之應為與難為。教師天地,96,19-24,台北市。秦夢群(民87)。教育行政。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教育廳(民80)。台灣省中小學校務評鑑實施計畫。台灣省政府公報,冬36,台中。
郭昭佑(民88a)。學校層級評鑑的新趨勢。研習資訊,16,69-79,台北市。
郭昭佑(民88b)。學校本位評鑑的觀點及其建構。師友月刊,389,40-43,台北市。郭昭佑(民89a)。學校本位評鑑。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郭昭佑(民89b)。學校本位評鑑理念在課程評鑑上的應用。國教學報,12,21-38,台北市。郭昭佑(民89c)。概念構圖法在評鑑指標建構上之應用-以國民中學校務評鑑之建構為例。教育政策論壇,3,35-54,台北市。國立暨南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郭昭佑(民89d)。學校層級評鑑之問題探究-以台北縣八十七學年度校務評鑑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學報,81,31-71,台北市。陳漢強(民81)。學校評鑑。臺灣教育,504,1-4,台北市。許籐繼(民84)。台北市國民小學學校自我評鑑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張素貞(民90)(許月玫、陳怡秀採訪)。校務評鑑制度實施之探究-以台北縣政府為例。教育研究月刊,91,22-29,台北市。
張植珊(民69)。教育評鑑。教育部教育計畫小組編印,台北市。
張道真(民80)。現代英語用法。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張鈿富(民90a)。教育指標理念簡介。載於簡茂發、李琪明主編:當代教育指標,12-45。台北: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張鈿富(民90b)。面對校務評鑑應有的理念與作法。教育研究月刊,91,30-35,台北市。張德銳(民83)。以績效評鑑提升學校效能。教師天地,69,41,台北市。黃光雄編譯(民78)。教育評鑑的模式。台北:師大書苑。
黃武鎮(民69)。教學正常化評鑑之實施。師友月刊,160,34-39,台北市。
黃政傑(民83)。課程評鑑。台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民84)。國民小學教育評鑑之研究。國科會微縮小組,台北市。
黃政傑(民85)。教育改革的理念與實踐。117-127。臺北:師大書院。
黃瑞琴(民86)。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商務印書管編審部(民63)。辭源。1342。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梁實秋(民73)。遠東實用英漢辭典。台北:遠東圖書公司。
游家政(民86)。國小教育評鑑的問題。載於黃政傑主編:飛向教改的天空,183-203。臺北:漢文。
曾燦金(民90)(謝育音採訪)。台北市如何落實校務評鑑。教育研究月刊,91,17-21,台北市。
曾文錄(民90)。國民小學校務評鑑指標建立及評鑑實施之研究。台北市: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委託專案報告。
楊文雄(民69)。教育評鑑之理論與實際。台灣省國民教育輔導叢書:台灣省教育廳編印,台中。
廖泉文(民89)。高等教育系統工程。福建:廈門大學出版社。
熊鈍生(民69)。辭海。台北:臺灣中華書局。
蔡文杰(民81)。學校評鑑的正用與誤用。台灣教育,504,42-45,台北市。
劉春榮(民82)。國民小學組織結構、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盧增緒(民74)。教育評鑑初探。師大學報,30,115-148,台北市。盧增緒(民82)。教育評鑑的問題與趨向。載於伍振鷟主編:教育評鑑。臺北:南宏書局。
盧增緒(民84)。論教育評鑑觀念之形成。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教育評鑑,3-59。臺北:師大書院。
潘俊程(民91)。台中縣國民小學校務評鑑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謝小芩(民77)。好學校的必備條件。教育資料文摘,126,4-13,台北市。
謝文全(民80)。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臺北:文景圖書公司。
謝金青(民86)。國民小學學校效能評鑑指標與權重體系之建構。國立政治大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謝金青(民87)。國民小學學校效能評鑑指標與權重體系之建構。國立新竹師院學報,11,449-486,新竹市。顏國樑(民90)。邁向二十一世紀我國教育行政發展的趨勢與革新的展望。國立新竹師院學報,14,30-36,新竹市。顏國樑(民92)。校務評鑑的基本理念、問題及因應作法。學校行政雙月刊,24,台北市。藍瑞霓(民85)。落實校務評鑑功能之面面觀。研習資訊,13,15-17,台北市。羅明華(民85)。國民小學初任教師實務知識的發展及其影響因素之個案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羅清水(民88)。校長評鑑與專業發展。教育資料與研究,29,30-39,台北市。二、 英文部分
Caulley, D.(1987). History and the four generations of evaluation . The Bulletin of the Australasian Evaluation Society,1,Nov,pp.23-27.
Chance, E. W.(1991).Creating an effective rural schooldistrict: A case study.(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40 532).
Cronsach, L. J.(1963).Course improvement through evaluation. Teachers College Record,64,pp.672-683.
Cuttance, P. (1994). Monitoring educational quality through performance indicators for school practice. School-Effectiveness-and-School- Improve ment, 5(2),pp.101-126.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J487918).
Ebel, R. L.(1965) Measuring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N. J.:Prentice-Hall,pp.450.
Eisner, E.(1993). Reshaping assessment in education.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25(3),pp.219-233.
Feyereisen K.V.,et al.(1970).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Renewal:A System A pproach. New York:Meredith Co.pp.302.
Gronlund, N. E.(1981).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in teaching(4th ed.). N. Y.: Macmillan.pp.6.
Guba, E.G., &Lincoln, Y.S. (1981). Effective evaluation.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Guba,E.,& Lincoln,Y.(1989).Fourth generation evaluation.CA:Sage.
Hopkins, D. (1989). Evaluation for school development. PA: Open University Press.
Johnson, S. A. (Summer,1989).Criteria for assess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schools and principals, Education Candana,pp.15-16.
Miller, S. K.(1983). The history of effective schools research: A critical overview. Lansing: Michigan Stat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Nevo, D.(1995). School-based evaluation:A dialogue for school improvement. Tel Aviv,Israel:Masada.
Popham, W. J.(1975). Educational evaluation. Prentice-Hall.
Popham, W.J.(1993).Education evaluation. MA:Allyn and Bacon.
Provus, M.M. (1971). Discrepancy evaluation. CA: McCutchan.
Rowan, B.(1985). The assessment of school effectiveness. In M. J. Regina(Ed.),Reaching for excellence an effective schools sourcebook. Washington: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Stake, R.E.(1967). The countenance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68, pp.523-540.
Stufflebeam,D. L.,et al.(1971).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decision making. Indiana:Phi Delta Kappa.
TenBrink, T. D.(1974) Evaluation:A practical guide for teachers. N.Y.: McGraw-Hill.pp.11.
Thorndike, R. L.,& Hagen, E.(1961)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in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 . N. Y.:John Wiley & Sons.
Tyler, R. W.(1950). 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Wentling, T. L.(1980). Evaluation occupational education & Training program. Boston:Allyn & Bacon.pp.130.
Worthen, B. R.,& Sanders, J. R.(1987).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lternative approaches and practical guidelines. New York: Longman.p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