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600:1f28:365:80b0:45cf:c86b:e393:b18b)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3 08:2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朱玉如
研究生(外文):CHU ,YU -JU
論文名稱:台北市國小學童面積概念學習情形之探討
論文名稱(外文):Study of the concept of area for the primary schoolchildren in Taipei City
指導教授:易正明易正明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中師範學院
系所名稱: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教育測驗評量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3
畢業學年度:9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8
中文關鍵詞:台北市國小學童面積概念九年一貫課程
外文關鍵詞:primary schoolchildren in Taipei Cityconcept of areaNine-Year-Integrated-Curruculum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7
  • 點閱點閱:58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2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7
中文摘要
面積教材是學童生活中常接觸到的,也是最實用的經驗教材,因此對學童而言,面積概念應該很容易學習,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卻常發現學童面積概念薄弱。基於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台北市國小六年級學童面積概念學習情形。
九年一貫課程正逐年實施,研究者以九年一貫數學領域第一、第二階段面積能力指標為依據發展筆測工具,採用方便抽樣,抽取台北市東、西、南、北四區各一所國民小學共12班六年級學童來施測,總計共取得344個有效樣本。
由資料分析結果,本研究有下列幾點結論:
1. 學童在面積估測表現,及面積二階單位整數化聚的表現只有四成左右的學童能達成,亦即學童對於面積的量感較差,其他面積概念表現則至少有七成以上的學童能達成,表現較佳。
2. 女童在面積二階單位整數化聚的表現明顯比男童差,其他面積概念表現則男女學童表現無明顯差異。
3. 學童在進行面積大小間接比較、對面積量作形式計算及用乘法簡化長方形面積之點算的表現受家長教育程度的影響,其他面積概念表現則不受家長教育程度的影響。
4. 低成就學童在進行面積大小間接比較及對面積量作形式計算乘法的表現明顯比中高成就學童差。
5. 數學成就、自我信心會影響學童在面積概念的表現,且自我信心較強之學童,其數學成就會較高,並間接影響學童在面積概念的表現。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一些教學、課程及研究方面的建議,提供教師、課程編製者及未來研究的參考。
英文摘要
The material of area is one of the most familiar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s in daily life of the primary schoolchildren. The concept of area should be easy to be learned. However, we can find that, in the practice, primary schoolchildren’s concept is very weak. Therefore, the object of this research is the study of the concept of area for primary schoolchildren of the sixth grade in Taipei City.
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guidelines of Mathematics on the ability of area,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stage of the Nine-Year Integrated Mathematical Curriculum. The random sampling is applied to the primary schoolchildren in the sixth grade in four elementary schools located in Taipei City. Totally 344 samples are analyzed.
The conclusions are:
1. Only 40 percent of the analyzed can complete estimate for area and integral conversion for units of area. It means the weakness of the sense of area. 70 percent of the analyzed, at least, complete other concepts of area; apparently the performance is better.
2. On integral conversion for units of area, the performance of the girls is not as good as boys’. There is no appare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boys and the girls in other concepts.
3. The education background of the parents affects only in indirect comparison for area,the four fundamental arithmetic and simplified multiplication for area of the rectangle. There is no difference in other concepts.
4. In the indirect comparison and the multiplicative arithmetic of area, the performance of the low-achievement students is worse than the high-achievement ones, and the difference is apparent.
5. The achievement on Mathematics and the self-confidence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n area; high achievement and strong self-confidence bring better performance.
According to the study, we also present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teaching, the design of the course and the research as reference.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二節 研究目的……………………………………………………
第三節 研究問題……………………………………………………
第四節 名詞釋義……………………………………………………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兒童面積概念的認知發展…………………………………
第二節 面積概念之相關研究..……………………………………
第三節 國小面積課程與教材分析…………………………………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工具……………………………………………………
第二節 研究對象……………………………………………………
第三節 研究程序……………………………………………………
第四節 資料的處理與分析…………………………………………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台北市國小學童在面積概念成就測驗表現情形…………
第二節 不同數學成就的學童在面積概念成就測驗表現情形……
第三節 不同性別的學童在面積概念成就測驗表現的差異情形…
第四節 家長教育程度不同的學童在面積概念成就測驗表現的異
情形…………………………………………………………
第五節 台北市國小學童面積概念學習情形綜合分析……………
第六節 探討各變項對學童學習面積概念的影響情形……………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第二節 建議…………………………………………………………
參考文獻 ……………………………………………………………
中文部分………………………………………………………………
英文部分………………………………………………………………
附錄……………………………………………………………………
附錄一 90年版九年一貫數學領域量與實測第一、二階段面積能力
指標……………………………………………………………
附錄二 國小數學面積概念成就測驗試題檢核表……………………
附錄三 預試之信度分析………………………………………………
附錄四 預試之難易度與鑑別度………………………………………
附錄五 面積概念成就測驗概念表……………………………………
附錄六 給施測老師的一封信…………………………………………
附錄七 班級學生資料表………………………………………………
附錄八 面積概念成就測驗指導語……………………………………
附錄九 面積概念成就測驗正式題本………………………………… 113347718243131353738414146545869717373757777808383848 5868788899091
表目次 
表2-1 九年國民教育各階段特徵………………………………………
表2-2 九年一貫課程數學領域能力指標示例…………………………
表2-3 「面積」教材架構與能力指標對照表…………………………
表3-1 面積概念成就測驗雙向細目例…………………………………
表3-2 正式樣本人數及分佈一覽表……………………………………
表4-1 國小學童在能力指標N-1-9的通過率……………………………
表4-2 國小學童在能力指標N-1-10的通過率…………………………
表4-3 國小學童在能力指標N-2-9的通過率……………………………
表4-4 國小學童在能力指標N-2-10的通過率……………………………
表4-5 國小學童在能力指標N-2-11的通過率……………………………
表4-6 國小學童在能力指標N-2-12的通過率……………………………
表4-7 國小學童在能力指標N-2-13的通過率……………………………
表4-8 低、中、高數學成就學童在能力指標N-1-9通過率………………
表4-9 低、中、高數學成就學童在能力指標N-1-10通過率……………
表4-10低、中、高數學成就學童在能力指標N-2-9通過率………………
表4-11低、中、高數學成就學童在能力指標N-2-10通過率……………
表4-12低、中、高數學成就學童在能力指標N-2-11通過率……………
表4-13低、中、高數學成就學童在能力指標N-2-12通過率……………
表4-14低、中、高數學成就學童在能力指標N-2-13通過率……………
表4-15 男女學童在能力指標N-1-9平均分數t考驗摘要表………………
表4-16 男女學童在能力指標N-1-10平均分數t考驗摘要表……………
表4-17 男女學童在能力指標N-2-9平均分數t考驗摘要表………………
表4-18 男女學童在能力指標N-2-10平均分數t考驗摘要表……………
表4-19 男女學童在能力指標N-2-11平均分數t考驗摘要表……………
表4-20 男女學童在能力指標N-2-12平均分數t考驗摘要表……………
表4-21 男女學童在能力指標N-2-12通過率………………………………
表4-22 男女學童在能力指標N-2-13平均分數t考驗摘要表……………
表4-23 家長教育程度不同之學童在能力指標N-1-9平均分數及標準差
表4-24 家長教育程度不同之學童在能力指標N-1-9得分之單因子變異數
分析表………………………………………………………………
表4-25 家長教育程度不同之學童在能力指標N-1-10平均分數及標準差
表4-26 家長教育程度不同之學童在能力指標N-1-10得分之單因子變異數
分析表………………………………………………………………
表4-27 家長教育程度不同之學童在能力指標N-2-9平均分數及標準差…
表4-28 家長教育程度不同的學童在能力指標N-2-9得分之單因子變異數
分析表 ………………………………………………………………
表4-29 家長教育程度不同之學童在能力指標N-2-9得分之Schefee 法事後
多重比較表……………………………………………………………
表4-30 家長教育程度不同之學童在能力指標N-2-9通過率………………
表4-31 家長教育程度不同之學童在能力指標N-2-10平均分數及標準差…
表4-32 家長教育程度不同之學童在能力指標N-2-10得分之單因子變異數
分析表…………………………………………………………………
表4-33 家長教育程度不同之學童在能力指標N-2-11平均分數及標準差…
表4-34 家長教育程度不同之學童在N-2-11能力指標得分之單因子變異數
分析表 ………………………………………………………………
表4-35 家長教育程度不同之學童在能力指標N-2-11得分之Schefee法事後
多重比較表……………………………………………………………
表4-36 家長教育程度不同之學童在能力指標N-2-11通過率………………
表4-37 家長教育程度不同之學童在能力指標N-2-12平均分數及標準差…
表4-38 家長教育程度不同之學童在能力指標N-2-12得分之單因子變異數
分析表…………………………………………………………………
表4-39 家長教育程度不同之學童在能力指標N-2-13平均分數及標準差…
表4-40 家長教育程度不同之學童在能力指標N-2-13得分之單因子變異數
分析表…………………………………………………………………
表4-41 家長教育程度不同之學童在能力指標N-2-13得分之Schefee法事後
多重比較表……………………………………………………………
表4-42 家長教育程度不同之學童在能力指標N-2-13通過率………………
表4-43 各變項對學童「面積概念成就測驗」之迴歸分析表……………… 252629323641424344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55556565757 585859596060606162626363636465656666666772
圖目次
圖2-1 牛吃草的面積保留概念實驗…………………………………………
圖2-2 長方形面積保留概念實驗(一)……………………………………
圖2-3 長方形面積保留概念實驗(二)……………………………………
圖2-4 互補面積保留概念圖例說明…………………………………………
圖2-5 基本面積測量概念圖例說明…………………………………………
圖2-6 疊置法面積測量概念實驗圖…………………………………………
圖2-7 單位測量法的面積測量概念實驗圖…………………………………
圖3-1 研究流程圖……………………………………………………………
圖4-1 各變項之路徑分析圖…………………………………………………
101111121415163772
中文部分
王選發(民91):國小六年級學童面積學習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數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朱敬先(民77):由皮亞傑認知發展論,談教育改革方向。台灣教育,445期,23-25頁。
李坤崇(民88):多元化教學評量。台北:心理出版社。
李調棟(民83):國小四年級學童對面積問題自發性之解題類型研究。台北市東園國小。
汪履維(民70):台北市國中學生價值觀念及其對學校疏離傾向的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周武男(民77):國中生實測概念之發展。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77-0111-S017-01A。
林慈容(民90):從單位量的觀點探討一位國小六年級學童的面積與體積概念。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玉麗(民74):認知發展能力不足的國小兒童學習「面積保留」與「面積測量」概念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敬文(民78):我國國小學童測量概念發展之研究。國立屏東師院初等教育研究,第一期,183-219。
高敬文、黃金鐘(民77):我國國小學童測量概念發展之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76-0111-S153-001。
國立編譯館(民88):數學教學指引第五冊。台北市:國立編譯館。
教育部(民82):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捷國際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教育部(民87):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民9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民90):國小數學教材分析─面積。編寫者:朱建正、林昭珍、胡鈺麟。
莊維展(民90):國小學童估量能力之分析研究─以高高屏三縣市五年級學童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建誠(民87):面積表徵的轉換。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 論文。
陳鉪逸(民85):我國國小高年級學生平面圖形面積概念的研究。八十五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2)。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陳鉪逸(民86):我國國小高年級面積教學與學習的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印行。
陳鉪逸(民87):我國國小高年級教師面積教材知識之研究。中師數理學報,第一卷,91-126。
曾惠敏(民87):國小分數概念實作評量之發展及其相關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秋木(民85):國小數學科教學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蔡春美(民71):台東縣山地兒童面積保留與面積測量概念的發展。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戴政吉(民90):國小四年級學童長度與面積概念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靜(民90):認識”量與實測”的教材架構與能力指標。國民教育,41:6,6-13頁。
譚寧君(民84a):面積概念探討。國民教育,35(7&8),14-19。
譚寧君(民84b):面積與體積的教材分析。載於甯自強編:八十四學年度數學教育研討會論文暨會議實錄彙編,27-36。嘉義市:國立嘉義師範學院。
譚寧君(民87a):高年級面積教材分析。載於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編印)。國民小學數學科新課程概說(高年級),214-229。
譚寧君(民87b):國小兒童面積迷思概念分析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第十一期,573-602。
譚寧君(民88):從兒童的測量迷思概念看教師對兒童測量知識的了解。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第十二期,407-436。
英文部分
Baturo, A., & Nason, R. (1996). Student teachers’ subject matter knowledge within the domain of area measurement. Educat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 31(3), 235-268
Bright, G. W. (1976). Estimating as part of learning to measure. In D. Nelson & R. E. Reys (Eds.). Measurement in School Mathematics: 1976 Yearbook (pp. 87-104). Reston, VA: NCTM.
Clements, D. H., & Battista, M. T. (1989). Learning of Geometry Concepts in a Logo Environment.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20, 450-467.
Fuys, D., Geddes, D., & Tischler, R. (1988). The Van Hiele Model of Thinking in Geometry Among Adolescents. Reston, VA: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Hademenos, J. G. (1974). A comparative study of Piajet-type conservation task . School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74(8), 680-686
Hart, K. M. (1981). Measurement. In Hart, K. M., Kerslake, D., Brown, M. L., Ruddock, G., Kuchemann, D. E., & McCarthney, M. (Eds.).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Mathematics: 11-16. London: John Murray.
Hildreth, D. (1983). The Use of Strategies in Estimating Measurements. Arithmetic Teacher, 30(5), 50-54
Nunes, T., Light, P., Mason, J., & Allerton, M. (1994). The Role of Symbols In Structuring Reasoning: Studies About The Concept of Area. Proceedings of the 1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the Psychology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Lisbon, 3, 255-262.
Outhred, L. & Mitchelmore, M. (1996). Children’s Intuitive Understanding of Area Measurement. Proceedings of the 20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Group for Psychology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Valencia (Spain), 4, 91-98.
Piaget, J., Inhelder, B., & Szeminska, A. (1960). The Child’s Conception of Geometry.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Silvern, S. B. & Yawkey, T. D. (1976)An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everal Piajetian conservation tasks and selected mathematical skills of children. The Southern Journal of Education Research, 10(4),201-218
Simon, J. E. & Blume, G. W. (1994). Building and understanding multiplicative relationships: A study of prospective elementary teachers.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25, 472-494
Taloumis, T. (1975). The Relationship of Area Conservation to Area Measurement as Affected by Sequence of Presentation of Piagetian Area Tasks to Boys and Girls in Grades One through Three.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6(4), 232-242.
Tierney, C., Boyd, C., & Davis, G. (1990). Prospective primary teacher’s conception of area. In G. Booker, P. Cobb, & T. Mendicuti (Ed.), Proceedings of the 14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Group for Psychology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2, 307-315, Oaxtepec, Mexico: Program Committee.
Wagman, H. G. (1968). A study of the Child’s Conception of Area Measure. Doctoral Dissertations. p.185. ERIC: ED05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