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于富雲(民90)。從理論基礎探究合作學習教學效益。教育資料與研究,38,22-28。
王千倖(民85)。有效的小組討論教學。師友,11,44-49。
王美芬等譯(民85)(S. M. Glynn, R. H. Yeany & B. K. Britton 著)。科學學習心理學。台北:心理出版社。
王金國(民87)。國小五年級國語科小組討論之個案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林建隆(民90)。合作學習的類比學習環對國中學生壓力概念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林達森(民90)。合作學習與認知風格對科學學習之效應。教育學刊,17,255-279。
林達森(民90)。合作建構教學與認知風格對國中學生生物能量概念學習之效應。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沈文蓓(民86)。小學高年級學生小組討論之歷程分析。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邱旻昇(民87)。從期望地位的觀點探討學生在科學小組討論中互動的平等性。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吳恬妮(民88)。探討國中生生物科自我效能與學術地位之關係及其在組對討論中的效應。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周立勳(民81)。從團體表現的理論探討班級分組教學的效果。嘉義師院學報,6,129-156。
周立勳(民83)。國小分班分組教學現況調查。教師之友,35(1),56-61。
周立勳(民87)。分組合作學習中兒童的情意表現。嘉義師院學報,12,39-72。
洪菁穗(民88)探討國中生在理化科的學術地位、自我效能與學業成敗歸因之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物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孫志麟(民80)。自我效能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教育上的應用。教育研究雙月刊,22,47-53。
高春妹(民85)。自我效能對射箭技能學習效果之影響研究。台灣體育,85,38-43。
徐新逸(民87)。情境教學中異質小組合作學習之實證研究。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36(1),30-52。
徐順益、林建隆和劉純興(民88)。小組討論的類比學習環對壓力概念學習之教室觀察。第十五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彙編。
翁秀玉和段曉林(民87)。國小自然科教師傳達科學本質之行動研究。科學教育(彰師大),8,36-52。
翁敏婷(民89)。國中生理化學習環境知覺及其與學術地位、自我效能關係之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國立編譯館(民82)。自然科學課程標準。國民小學課程標準總綱,133-158。
張世忠(民86)。建構主義與科學學習。科學教育月刊,202,16-23。
張蕊苓(民88)。兒童學習動機內化歷程中的影響因素探討。花蓮師院學報,9,33-60。
梁茂森(民87)。國中生學習自我效能量表之編製。教育學刊,14,155-192。
郭順利(民87)。班度拉的社會學習論及其在國中生活教育上的應用。教育研究,6,375-386。
郭郁智(民89)。國民中學學生學習策略、批判思考能力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玉美和韋金龍(民82)。合作學習困擾之探討。英語教學,18,19-24。
陳昱宏和黃台珠(民88)。以社會建構主義的觀點看—一個高中生物教室中的合作學習。第十五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彙編。
曹永松(民90)。國中理化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教育部(民9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
黃郁文(民83)。自我效能概念及其與學業成就表現之關係。諮商與輔導,106,39-41。
黃毓華和鄭英耀(民85)。一般性自我效能量表之修訂。中國測驗學會測驗年刊,43,279-286。
黃麗鈴和徐新逸(民88)。學業成就自我效能影響因素之探討。諮商與輔導,160,2-5。
黃麗鈴和徐新逸(民88)。高中生學業成就自我效能與學業成就表現之探討:影響自我效能因素與成就表現相關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2,267-294。
黃詠仁和王美芬(民88)。國小自然科合作學習教學策略研究。第十五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彙編。
黃俊儒(民89)。從社會互動與認知投入的觀點探討理化實驗客中學習機會之分佈。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傅明俐(民90)。國民小學數學科合作學習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楊文金(民88)。「期望地位」對同儕互動的影響分析。科學教育學刊,7(3),217-232。
楊文金(民89)。同儕友伴關係對六年級學生科學問題組對討論的影響分析。科學教育學刊,8(2),123-140。
葉蓉樺(民89)。國小高年級自然科學習小組之結構及其互動模式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熊召弟等譯(民91)(J. J. Mintzes, J. H. Wandersee & J. D. Novak 著)。促進理解之科學教學-人本進構取向觀點。台北:心理出版社。
蔡敏玲、彭海燕譯(民87)(C. B. Cazden 著)。教室言談-教與學的語言。台北:心理出版社。
蔣佳玲(民88)。從權力的觀點探討學生在小組互動中科學知識的建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蔣佳玲和郭重吉(民86)。同儕間科學問題討論中的合作與權力關係。第十三屆科學教育研討會論文彙編。
鄭月嬌(民82)。小組探究式合作學習法對國小資優生專題研究成果問題解決能立及合作技巧的影響。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鄭明長(民86)。近側發展區對教學活動的啟示。研習資訊,14(2),79-85。
劉鳳英(民84)。自我效能對足球運動技能表現之影響研究。台灣體育,82,48-53。
臧俊雄(民89)。高雄縣高一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法對數學學習態度影響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順榮(民86)。合作學習對輕度智障學生嬝知Е艀車臚峖P儕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顏友信(民90)。合作學習對國小學童繪畫表現能力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羅瑞玉(民82)。班度拉社會學習論及其在生活教育上的涵義。高市文教,49,15-21。
嚴祥鸞(民85)。參與觀察法。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出版社。
Bandura, A. (1982). Self-efficacy mechanism in human ageny. American Psychologist. 37, 122-147.
Bianchini, J. A. (1997). Where knowledge construction, equity, and context intersect: Student learning of science in small group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34(10), 1039-1065.
Chiang, C. L., & Guo, C. J. (1999). An analysis of agreement and disagreement among elementary pupils in science group discourse. Proc. Natl. Sci. Counc. ROC(D), Vol. 9, pp. 45-55.
Jone, M. G., & Carter, G. (1994). Verbal and nonverbal behavior of ability-grouped dyad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31(6), 603-619.
Glidden, J. & Kurfiss, J. G. (1990). Small-group discussion in philosophy 101. College Teaching, 38(1), 3-8.
Johnson, D. W. & Johnson, R. T.(1981). Effects of cooperative and individualistic learing experiences on interethnic interac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3(3),444-449.
Lumpe, A. T. (1995). Peer interaction in science concept development and problem solving. School Science & Mathematics, Vol. 95, pp. 302-310
Schunk, Dale H. (1988). Perceived self-efficacy and related social cognitive performance.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s No.ED293866).
Slavin, R. E.(1991).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cooperative learing.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8, 71-82.
Webb, N. M.(1982). Student interaction and learing in small group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52(3), 421-445.
Whicker, K. M. & Nunnery, J. A. (1997).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secondary mathematics classroom. The Journal of Education Research, 91(1), 42-48.
Zimmerman, B. J. & Martinez-Pons, M. (1990). Student differences in self-regulated learning: Relating grade, sex, and giftedness to self-efficacy and strategy use . Journal of Education Psychology, 82, 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