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牛頓雜誌編輯部(民89)。基因大狂潮。台北:牛頓。
王文科(民90)。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書局。
王美芬、熊召弟(民84)。國民小學自然科教材教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王晴怡(民90)。基因轉殖食品態度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王貞惠(民90)。改善學生遺傳概念學習之研究-應用「巨觀」-「微觀」-「符號表徵」導向之概念改變之教學模式。中華民國第十七屆科教年會論文彙編。王雅亮(民91)。非制式右腦科學教育教學模式之研究-以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生物科技實驗教室教學為例。科技博物,6,2,42-57。古德業(民89a)。各主要國家與國際經貿組織對基因改造產品(GMO)之管理現況。農政與農情,第94期,29-36。古德業(民89b)。各主要國家與國際經貿組織對基因改造產品(GMO)之管理現況。「基因轉殖生物相關議題研討會」論文集,中國農業化學會,頁53-54。
朱浤源(民88)。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
朱文深(民89)。基因轉殖食品之發展現況與發展。食品工業月刊,第32卷第2期,1-17。朱文深(民90)。生物技術與基因改造食品。環境與檢驗。第34期,7-26。
朱玉賢、李毅等編著(民87)。現代分子生物學。台北:藝軒。
江晃榮(民90)。不可思議的生物科技。台北:世茂。
杜姿瑩(民90)。基因改造食品現況。食品市場資訊, 5-9。李銘珠(民91)。貧瘠土地增產20﹪不是夢。聯合報,第12版。
李美枝編著(民78)。社會心理學,大洋出版社。
李震山(民90)。論行政提供資訊─以基因改造食品之資訊為例。月旦法學,第69期,20-21。吳明清(民85)。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台北:五南書局。
吳明隆(民91)。SPSS統計應用實務。台北:文魁資訊。
吳惠國(民89)。我家也有桃麗羊─生物科技大事記。台北:幼獅。
余民寧(民86)。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台北:心理。
林清山(民81)。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台北:東華書局。
林芳美、顏厥安(民89)。基因科技之倫理、法律與社會影響。科學發展月刊,28(5),327-333。林如森(民91)。甜甜米-高蛋白-可代替牛奶。聯合報,第6版。
林礽麒(民81)。惹人爭議的基因改造食品。消費者報導,第235期,27-29。林榮耀(民89)。國科會基因重組實驗準則新版草案。國家科學委員會,[On- line]。Available web site: http://nscnt07.nsc.gov.tw/News/890726.html。
林怡杏(民89)。基因轉殖食品之檢測。食品工業,32卷第2期,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 42-50。林學正(民90)。淺談基因改造作物與食品。台肥月刊,第42卷第8期,44-47。
邱皓政(民89)。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五南。
周桂田(民91)。基因科技的全球化與在地社會風險。科學發展,354,32-39。
教育部(民90)。國民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時綱要-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
郭重吉(民77)。從認知觀點探討自然科學的學習。教育學院學報,13,351-374。郭生玉(民74)。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台北:精華。
郭生玉(民86)。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精華。
陳俐齡(民90)。當生鮮蔬果用「蠍子基因」加料。生技時代,1,76-80。
陳俐齡(民91)。遺傳新世代GMO引爆物種革命。生技時代,11,18-23。
陳俐齡(民91)。基改植物全面入侵你生活。生技時代,11,24-29。
陳俐齡(民91)。擁抱基改食物大論辯。生技時代,11,30-35。
關寶生(民91)。傳統、有機、基改作物「三分天下」。生技時代,11,36-38。
陳任道(民89)。基因工程運用在改變作物的巨量營養成份─脂質、碳水化合物、蛋白質。食品工業,第32卷第2期,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頁27-41。陳業勇(民90a)。國小學生「動物生殖」觀。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4,573-614。陳業勇(民90b)。國小學生「動物生殖」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梁文薔(民89)。再談基因轉殖食品。健康世界,297期,27-32。
莊嘉坤(民86)。學童對自然科的態度與科學學習。國教天地,121,26-34。莊嘉坤(民82)。科學態度與認知心理學基礎。國教天地,100,16-24。莊嘉坤(民81)。從態度的概念談科學態度的研究。國教天地,94,31-43。莊嘉坤(民80)。科學的態度的評量。國教天地,90,76-86。黃台珠(民78)。中學生遺傳學習錯誤概念的探討。中華民國第五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
黃秀英(民88)。國中生物文本調整與學生閱讀理解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湯清二(民89)。我國非主修生物大學生對DNA認知的瞭解與改善學習的策略探討。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生物系。科學教育學刊,8,1,101-121。湯清二(民82)。我國學生生物細胞概念發展研究-迷思概念之晤談與概念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學報,4,141-170。湯清二(民79)。迷思概念與科學教學改進研究(I)。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學報,1,367-397。
張賴妙理、涂志銘、鄭湧涇(民90年)。符合建構論者理念的教學策略對生殖與遺傳學概念學習成效之影響。中華民國第十七屆科教年會論文彙編。
張春興(民85)。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民84a)。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春興(民84b)。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張有勝、廖啟成(民87)。各國生技食品管理制度之簡介。食品工業,第30卷第10期,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頁1-8。彭志英主編(民90)。食品生物技術。台北:藝軒。
楊坤原、鄭湧涇(民87)。認知風格、認知策略、遺傳學知識與遺傳學解題之研究。科學教育學刊,6,3,271-284。楊坤原、張賴妙理(民90)。二階段式遺傳學迷思概念診斷工具的發展與效化。中華民國第十七屆科教年會論文彙編。
樊琳、李賢哲(民90)。小小基因工程師-一個國小/國中科學創造思考教學之教案實例。科學教育月刊,237,61-64。
劉廷英、朱文深(民87)。生物技術在食品工業之應用。食品工業,第30卷第10期,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頁48-57。歐文凱(民90)。基因轉殖有機物對全球農產品貿易市場影響之經濟分析。農業經濟學系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蔡佳蓉(民91)。基因改造食品標示對消費者認知與行為之影響分析。第三屆全國會議經濟研討會。國立暨南大學。衛生署(民89)。民眾對生物科技及基因改造食品的認知及態度,[On- line]。Available web site: http://food.doh.gov.tw/gmo/gallup.htm。
薛靜瑩、林陳涌(民88)。學生遺傳先前概念之探討。科學教育月刊,217,2-16。薛靜瑩(民86)。國小國中學生的遺傳先前概念。國立師範大學生物研究所碩士論文。謝秀月(民79)。小學師院學生熱與溫度概念的另有架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鍾聖校(民89)。情意溝通教學理論-從建構到實踐。台北:五南。
鍾聖校(民83)。對科學教育錯誤概念研究之省思。教育研究資訊,2(3),89-110。魏金財(民81)。小學遺傳概念教學與教學科技-一個嘗試性的做法的實例探討。教學科技與媒體,6,13-19。顏火龍(民89)。APA格式在我國學術研究的應用。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報,13,1-62。
蘇懿生、黃台珠(民87)。對科學的態度-一個有待研究的問題。科學教育月刊,215,2-13。
蘇遠志(民89)。基因食品面面觀。台北,元氣齋出版社。
蘇遠志(民90)。國際基因改造食品標示制度的發展趨勢(上)。農業世界雜誌。218,10-15。邊成忠、李湘雄(民90)。生命魔法師。台北:弘智。
「打開潘朵拉的盒子?-基因科技的人文議題」論文集-國科會人文處、時報文教基金會主辦。台北(2001年3月17日-5月19日)。
Lee M. Silver著,李千毅,莊安祺譯(民86)。複製之謎─性、遺傳和基因再造。台北:時報文化。
Lewis Wolpert著,周業仁譯(民87)。胚胎大勝利。台北:天下遠見。
John Naisbit著,伊萍譯(民88)。高科技,高思維。台北:時報文化。
Richard E. Mayer著,林清山譯(民85)。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台北:遠流。
Susan R. Barnum著,翁秉霖、鄭信男和邱華賢編譯(民89)。生物科技概論。台北:學富。
Fraser, B. J. (1977). Selection and validation of attitude scales for curriculum evauation.ibid, 61(3), 317-329.
Gauld, C. (1982). The scientific attitude and science eduation: a critical reappraisal. Sci. Edu., 66(1), 109-121.
Haladyna, T., & Shaughnessy, J. (1982). Attitude toward science: a quantitive synthesis. Sci. Edu., 66(4), 547-563.
Lee,Tien-Ying (李田英) (1993). Comparisons of development ,science process skill,and attitude toward science among Republic of China preserivice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science backgrounds. Sci. Edu., 77(6), 625-636.
Mager, R. F. (1968). Developing Attitude toward Learning. Fwaron, California.38.Moore,R.W.& Sutman, F. X. (1970). The development,field test and validation of an inventory of science attitudes. J. of Res. In Sci. Teach., 7,85-94.
Enriquez, J. & Goldberg, R. A., (2000, March-April). Transforming life, transforming business: the life-science revolu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96-104.
Napolitano, C. L., & Ogunseitan, O. A., (1999).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perception of genetic engineering applied to human reproduction,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46, 191-204.
Sparksa, P. & Shepherd, R., (1994). Public perceptions of the potential hazards associated with food production and food consumption: An empirical study, Risk Analysis, 14 (5), 799-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