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王文科、王智弘譯 (民88)。焦點團體訪談:教育與心理學適用。台北:五南。
王全世(民89a)。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之資訊情境的評估標準。資訊與教育,77,36-46。王全世(民89b)。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意義與內涵。資訊與教育,80,23-31。王全世(民90)。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實施與評鑑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尹玫君 (民90)。資訊融入國小各科教學的實施模式。洪碧霞等主編:九年一貫課程新思維,195─209。台北:翰林。
王佩蓮 (民90)。資訊融入自然與科技領域教學。教師天地,112,59-64。王梅玲 (民91)。焦點團體研究法的理論與應用。圖書與資訊學刊,40,29-46。王緒溢 (民89) 。教室裡的科技-電腦在教學上的應用。民國91年7月15日取自:http://content.edu.tw/primary/info_edu/tp_tt/content/other/paper6.html。
王曉璿 (民87)。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探究。菁莪季刊,10(4),7-24。王曉璿 (民89)。從「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訪視結果」探析國民中小學資訊教育的未來發展。菁莪季刊,11(4),2-9。
台南師範學院 (民92)。九十一台南市初級資訊種子學校教學觀摩會手冊。未出版,台南。
田耐青(民88)。由「電腦樂高」談新世紀的學習。教學科技與媒體,44,24—35。
行政院新聞局 (民91)。挑戰2008國發計畫,你是最大贏家。行政院新聞局網站,民國91年12月3日取自: http://value.yam.com/2002/gov2008/index.htm。
朱敬先 (民89)。教育心理學教學取向。台北:五南。
沈中偉 (民88)。國小資訊教育的省思與理念。資訊與教育,71,52-57。吳文中 (民89)。從資訊教育融入各科談師資資訊素養的困境與因應之道。資訊與教育,79,31-38。吳正己、吳秀宜 (民90)。資訊融入教學實例及相關問題探討-以社會科為例。國民國91年8月18日,取自:http://www.ntnu.edu.tw/csd/kao/kao8/-
6issues/1-2.htm。
吳正己(民90)。指出從英特爾e教師計畫談資訊融入教學。資訊與教育,85,15-21。吳芝儀、李奉儒譯(民84)。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
吳沂木(民88)。淺談資訊教育融入學科教學。班級經營,4(1)。47-52。吳明隆 (民89)。新時代資訊科技的教學應用與行政支援。九年一貫的教與學網站。民國91年8月6日取自:
http://www.iest.edu.tw/announce/9teach/chapper3.htm。
吳坤璋(民89)。結合學習環策略與電腦網路於國小自然科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何英煒 (2002.08.09) 台灣上網人口突破800萬大關。中網科技。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
李雪莉 (民89)。教師運用資訊網路能力調查。教育新趨勢,民國91年7月23日取自:http://www.lcenter.com.tw/Newsites/trend/trend2survey1-1.htm。
何榮桂、籃玉如(民89)。落實「教室電腦」教師應具備之資訊素養。資訊與教育,77,22-27。何榮桂 (民91a)。臺灣資訊教育的現況與發展─兼論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資訊與教育,87,22-56。何榮桂 (民91b)。九年一貫資訊教育課程規劃與相關問題。民國91年5月15日,取自:http://www.ntnu.edu.tw/csd/kao/kao8/6issues/1-1.htm。
吳鐵雄 (民89)。資訊科技對師的衝擊,資訊與教育,79,1。
林天佑 (民90)。APA格式第五版。教育資料與研究,37。民國91年6月28日取自:http://www.nioerar.edu.tw/basis3/37/a11.htm。
林生傳 (民88)。教育心理學。台北:五南。
林育沖 (民91)。在國小自然科利用資訊融入STS專題式教學之行動研究。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邱志忠 (民91)。國小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學科教學之教學策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林建任 (民91)。資訊科技融入數學教學之模式與策略。民國91年6月28日取自:http://140.127.47.14/html/paper/91/68956003.htm。
卓俊良 (民90)。國民小學教師九年一貫課程教學資訊素養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邱皓政(民90)。社會與行為科學的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台北:五南。
邱貴發、吳正己 (民87):國民中小學資訊融入各科及獨立設科之研究。教育部委託專案研究報告。計劃編號MOECC86.C001。
邱瓊慧 (民91)。中小學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實。資訊與教育雜誌,88,3-9。胡幼慧 (民85)。焦點團體法。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巨流。
施吉安 (民91)。資訊融入國民小學自然科教學可行性之研究—以桃園縣新路國小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洪燕竹 (民88)。資訊科技在教育應用的新趨勢。民國91年8月10日取自:http://content.edu.tw/primary/info_edu/cy_sa/pro/pro/p1/page1.htm。
苗宗忻(民90)。我國資訊教育的現況與展望。教師天地,112,30-36。
姜禮能 (民91)。國小教師對於資訊融入教學之變革關注與相關因素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徐新逸、吳佩謹(民91)。資訊融入教學的現代意義與具體作為。教學科技與媒體,63,63-73。郭生玉 (民88)。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精華。
莊旭瑋 (民91)。資訊融入校園植物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國小五年級學生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張宏明 (民90)。高雄市國小教師對資訊融入學科教學的實施企圖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教育部 (民87a):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民國91年8月10日取自:http://www.edu.tw/。
教育部 (民87b)。「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擴大內需方案實施作業計畫。民國91年8月10日取:http://www.ey.gov.tw/planning_old/pe871203-1.htm。
教育部 (民90a)。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總綱。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民國91年5月10日取自:ttp://masterplan.educities.edu.tw/conference/page01.html。
教育部 (民90b)。九十一年度資訊種子教師學建置與教師團隊培訓輔─南區輔導計畫。教育部南資訊融入教學計畫培訓網站。民國91年5月10日取自:http://210.59.94.145/tad/plan.php。
教育部 (民91)。九十年度「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民國91年2月9日取:http://www.edu.tw/900312-1。
教育部 (民92):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課程網要,民國92年3月8日取自: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網站,http://teach.eje.edu.tw/。
陳忠志 (民88)。電腦融入各科教學。資訊與教育雜誌,72,1。
郭重吉(民86)。迎接二十一世紀的科學教育。教學科技與媒體,33,3-11。郭重吉 (民87): 從認知的觀點探討自然科的學習。教育學院學報, 13,52-378。張祖忻、朱純、胡頌華(民89)。教學設計-基本原理與方法。台北市:五南。
張春興、林清山 (民78)。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陳振威 (民87)。資訊科技融入自然科教學之理論與實例,民國91年8月18日取自http://nature.ckps.tpc.edu.tw/updatenews/資訊科技融入自然科教學之理論與實例.htm。
莊淑如 (民90)。資訊融入國小自然科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張國恩 (民88)。資訊融入各科教學之內涵與實施。資訊與教育。V72 2-9張國恩 (民91)。從學習科技的發展看資訊融入教學的內涵。北縣教育,41,16-25。高雄師範大學 (民92)。九十一年度高雄市資訊種子學校教學觀摩會手冊。未出版,高雄。
崔夢萍 (民88):資訊教育中的創造思考學習歷程─理論探討與研究之分析。課程與教學季刊,2 (4), 9- 26。黃武元、林士甫 (民91)。 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以透鏡成像與光學儀器的對話為例。資訊與教育,88,10-19。黃建中 (民90)。資訊科技應用於中小學教材之研製─自然科學物理教育篇。國立中正大學物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黃政傑 (民85)。教學理論。高雄:復文。
黃瑞琴(民856)。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曾振富 (民90)。利用網路科技輔助國小自然科「教」與「學」之研究:以台北市中正河濱公園自然生態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彭富源(民90)。將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的困境與因應。研習資訊,18(3),40-48。黃曉婷 (民89)。國民小學教師網路教學素養之調查研究。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溫明正 (民89)。教室電腦教學的應用。資訊與教育,77,8-14。楊淑卿、周倩(民87)。中小學教師與網際網教學推行之研究。遠距教育,10,41-46。
溫嘉榮 (民88)。資訊與電腦網路科技對教師的衝擊。資訊與教育,72,10-14。詹慧齡 (民91)。以學習環為基礎將資訊科技融入國小自然科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廖癸欽(民90)。資訊教育教學模式。民國91年10月13日取自:http://ms1.hses.hcc.edu.tw/~gcliaw/。
鄭仁偉 (民87 ) 。組織改變理論質化研究─焦點團體訪談法之應用, 人力學報,10,17-38。
劉世雄 (民89)。國小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策略知探討。資訊與教育,78,60-66。歐素汝譯 (民88) David W.Stewant 等著。焦點團體:理論與實務。台北:弘智。
蔡俊男 (民89)。高雄市國小教師運用資訊設施教學意願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劉惠玲 (民91)。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教學方法與策略。課程與教學通訊,24。
歐用生 (民78)。質的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歐陽誾 (民89)。網路科技對國小學生學習的影響之個案研究。台南師院學報,33,153-178。
鄭靜瑜 (民91)。資訊科技融入引導發現式教學對國小五年級不同能力學生學習成就與學習保留之研究-以『槓桿』單元為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賴阿福 (民89)。二一十世紀資訊科技在教育應用的新趨勢。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活動設計參考資料,3-25。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謝清俊 (民86)。資訊科技人文社會影響計劃。民國91年12月2日取自:http://www.stic.gov.tw/stic/1/home_test/scitech/topic-3.htm。
顏火龍 (民89)。APA格式在我國學術研究的應用。國立台南師範院初等教育學報,13 ,1-62。
顏永進、何榮桂 (民90 )。資訊科技融入學習領域設計策略初探。載於何榮桂、戴維揚主編,資訊教育課程設計,198-209。台北:師大書苑。
顏龍源 (民89)。主題化的電腦融入課程概念。資訊與教育,80,32-39。饒世妙 (民91)。資訊科技融入國小自然科教學對學習成就與態度影響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蘇佳瑜 (民88)。利用電腦來幫助學童學習「星星」。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台北。蘇怡安 (民89)。國小教師網路使用經驗、使用動機及使用滿意度相關之調查研究。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鍾聖校 (民90)。國小自然科程教學研究。台北:五南。
鐘樹緣 (民88):教學科技應用於小班教學之探討。教師之友,40(1)。
龔建昌 (民91)。資訊科技融入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二、英文部份
Ausubel, D. P.(1977). The facilitation of meaning for verbal learning in the classroon.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12, 162-178.
Becker, H. J.(1999). Internet use by teacher: Conditions of professional use and teacher-directed student use. Center for Research on InformationTechnology and Organizations. Retrieved June 21, 2002, from World Wide Web:http://www.crito.uci.edu
/TLC/findings/Internet-Use/startpage.htm
Budin, H. (1999). The computer enters the classroom - Essay Review.Teachers College Record, 100(3), 656-669.
Dias, L. B. (1999). Integrating technology: some things you should know. Learning & Leading with Technology, 27(3), 10-21.
Duffy, T. M. & Jonassen, D. H. (1991). Constructivism:new implications for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Educational Technology, 31(5), 7-12.
Flower, L. & Wheeler, H. (1991). Online from the K-12 Classroom In Z. L. Berge and M.P. Colllines(Eds.), Computer mediates communication and the online classroom. 83-100.NJ:Contium.
Friedman, E. A. , Baron, J. D. & Addison, C. J. (1996). Universal Access to ScienceStudy via Internet. T. H. E. Journal, 23(11), 83-86.
Halpin, R. (1999). A model of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in practice: Computer literacy integrated into elementary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teacher education. Journal of Research on Computing in Education, 32(1),
Jonasson, D. (1996). Computer in classroom:Mindtools for critical thinking.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Inc.
Mark, R. (1999). Using the Internet to Unite Student and Teacher Education.Jo-urnal of Technology and Teacher Education,7(3), 257-267.
Merill, M. D. (l991). Constructivism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31(5), 45-53.
Moersch, C. (1995). Levels of Technology Implementation:A Fram-ework for Measuring Classroom Technology Use. Learning and Leading with Technology Use, 23(3). Eugene,OR ISTE Publishing. Retrieved July 21, 2002, from the World Wide Web:http://www.iste.org/L&L/archive/vol26/no8/supplements/moersch/moersch.html.
Scanlon, E. (1997). Learning science On-Line. University of Leeds Studies in
Science Education Center for studies in Science and Mathmatics Education.
Smith-Gratto. K. & Blackbum, M. A. (1997). The computer as a scientific tool:Integration spreadsheets into elementary science curriculum. Co-mputer in The Schools, 13, 125-131.
Sherwood, S. (1999). From computer lab to technology class: A formula for transformation. Learning & Leading with Technology, 27(3), 28-31.
Wang, C. S. & Li, C. C. (2000). Assessment Framework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d Instruction. Retrieved July 22, 2002, from World Wide Web: http://cslsrv.ice.ntnu.edu.tw/icce/proceedings/F1135.pdf.
Weller, H. G. (1996).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computer-based learning in Science. Journal of Research on Computing in Education, 28(4),
461-485.
Winn, W. (1993). A constructivist critique of the assumptions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In T. M. Duffy, J. Lowyck & D. H. Jonassen(Eds), Designing en-vironments for constructive learning.189-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