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份
丁士芳(民89)。電視布袋戲《霹靂狂刀》之性別論述分析。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王玲如(民81)。電視廣告中性別角色描繪的研究--台灣與美國的比較。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王俊秀(民87)。兩性空間:安全的校園規劃。載於教育部編,1998南區大專院校兩性平等教育相關課程教師教學研討會研討手冊。
方美玲(民90)。漫談文化再製。南華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15。取自
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15/15-6.htm。
方朝郁(民89)。教科書性別偏見檢核規準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王敏如(民89)。閱聽人與電視劇互動情形之探索:以兒童詮釋連續劇性別刻板印象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方德隆(民88)。課程與教學研究。高雄:復文。
方德隆(民91a)。校園夫子性別意識型態的重塑。載於謝臥龍主編,性別:解讀與跨越。
方德隆(民91b)。國民小學教科書性別意識型態的檢視。載於謝臥龍主編,性別平等教育—探究與實踐。
王燦槐(民92)。性別角色與個人適應。取自http://webclass.ncu.edu.tw/~wang024/chap4/ch4-3.htm
吳知賢(民88)。電視卡通影片中兩性知識的內容分析。載於邁向二十一世紀兩性平等教育國內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高雄醫學院
余英時(民76)。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台北:聯經。
吳明燁、黃朗文(民92)。性別關係。取自http://vschool.scu.edu.tw/Class01/Title.asp?Data_Code=91
吳雪如(民91)。兩性平等教育融入正式課程之行動研究──以國小五年級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吳福蓮(民77)。小琉球漁村婦女家庭生活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考古人類研究所碩士論文。呂玫鍰(民76)。茶村家庭的兩性分工與婦女地位的變遷:以凍頂茶園經濟的變遷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古人類研究所碩士論文。李美枝(民73)。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之研究。台北:大洋。
李鴻麟(民90)。意識型態對中共就業安全政策之影響。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邱天助(民91)。布爾迪厄文化再製理論。台北:桂冠。
林生傳(民89)。教育社會學。台北:巨流。
林秀芬(民89)。國小兒童對電視廣告中意識型態的解讀--以性別刻板印象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易思平(民92)。語言文字中的性別歧視。取自http://www.booker.com.cn/big5/paper18/17/class001800010/hwz126418.htm
林彥伶(民89)。廣電基金收視行為調查系列報導:電視綜藝節目收視行為研究。廣電人,62,56-57。林昱貞(民90)。性別平等教育的實踐:兩位國中女教師的性別意識與實踐經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林淑貞(民90)。國小學童收看電視綜藝節目之情形、看法及電視綜藝節目視讀教學成效之探討。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林惠枝(民89)。國小教科書性別角色教材分析及國小高年級兒童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林碧雲(民90a)。兩性教育融入式課程的研究與思維。載於洪久賢、湯梅英主編,兩性與人權教育。台北:台灣師範大學。林碧雲(民90b)。轉化課程的試煉--兩性教育融入社會學習領域課程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碧雲、莊明貞(民90)。一個性別教育轉化課程的事戀—以融入社會學習領域課程之行動研究為例。中等教育性別教育專號,52(3)。
周淑儀(民89)。國小教師性別角色刻板印象與兩性平等教育進修需求之研究。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洪久賢(民90)。九年一貫課程與兩性教育議題之課程設計與教學策略。載於洪久賢、湯梅英主編,兩性與人權教育。台北:台灣師範大學。
洪久賢(民92)。如何落實兩性教育於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取自http://www.worldone.com.tw/magazine/05/05_03.htm
胡真萍(民88)。國小教師性別角色態度與兩性平等教育實施態度之調查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畢恆達等(民88)。「建立安全與無性別偏見之校園空間指標」專案研究。教育部委託研究。
畢恆達主編(民89)。中小學教師校園安全與性別工作坊研習教材。教育部。
夏靜慧(民90)。貧窮階層學童在教育實踐上的差異--十六位個案研究的探討。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婦女新知基金會(民89)。體檢電視綜藝節目座談會第一場摘要。取自http://www.awakening.org.tw/afvwdtl.asp?artno=A00000000280
陳文團(民88)。意識型態教育的困境。台北:師大書苑。
教育部(民 90)。國民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六大議題。47-61。
陳伯璋(民77)。意識型態與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張玨、王舒芸、白慧娟(民87)。體檢國小教科書—小一道德與健康篇。教育研究集刊,7(41),17-51。莊明貞(民86)。國小自然科新課程的性別論述。兩性平等教育季刊,2,30-35。
莊明貞、林碧雲(民86)。國小社會科新課程性別角色偏見之分析—以第一、二冊為例。國民教育,38(1)。7-20。莊明貞(民88a)。性別議題與九年一貫國民教育改革(上篇)。兩性平等教育季刊,7,87-96。
莊明貞(民88b)。性別議題與課程改革—以台灣九年一貫課程為例。載於自主與卓越—九年一貫課程的變革與展望。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張玨等(民87)。台北市教師性別角色調查研究。台北: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陳建民(民91)。性別平等教育的實踐-女性主義教育學融入國小班級教學之質化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許祝齡(民90)。存在學校兩性互動中的性別差異對待--一所茶鄉迷你小學的觀察。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敏郎(民83)。布迪厄論文化正當性的建構及其再生產。《思與言》,32(3)。
陳皎眉(民88)。性別角色。載於江漢聲、晏涵文主編:性教育。台北:性林文化。
連國欽(民91)。嘉義縣國小教師與學生對兩性平等教育教學內涵與教學實踐之調查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張鈺珮(民86)。國中教師對兩性平等教育課程的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陳彰儀(民75)。已婚職業婦女之壓力、生活型態、團體活動、婚姻滿足及工作滿足。台北:正昇教育科學社。
許誌庭(民89)。國小教師對「文化再製」現象的知覺性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張錦華(民88)。媒介文化、意識型態與女性—理論與實務。台北:正中。
張錦華(民90)。傳播批判理論。台北:碩人。
張錦華(民91)。女為悅己者「瘦」?--媒介效果與主體研究。台北:正中。
陸穗璉(民87)。國小教師對於傳遞兩性平等教育之研究 : 以訪談八位、觀察二位國小教師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曾台芸(民90)。國小教師對實施兩性平等教育之意見調查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黃正傑(民79)。課程。載於黃光雄主編,教育概論。台北:師大書苑。
黃正傑(民82)。課程教學之變革。台北:師大書苑。
黃正傑、張嘉育(民87)。消除性別偏見的課程與教學。載於全國高中職教師兩性平等教育墾丁工作坊論文集。高雄﹕高雄醫學院兩性研究中心。
游美惠(民88)。性 /別平權教育與女性主義的社會學分析。兩性平等教育季刊,7,32- 51。
游美惠(民90a)。性別意識型態、媒體識讀教育與性別教育。取自http://taiwan.yam.org.tw/nwc/nwc6/leisure/leisure05.htm
游美惠(民90b)。性別意識&性別意識型態。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5,98-100。
黃庭康(民91)。葛蘭西:國家權力與文化霸權。載於蘇峰山主編,意識、權力、與教育:教育社會學理論論文集。嘉義: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
黃婉君(民87)。國小新版國語教科書性別意識形態之內容分析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黃義良(民89)。教師在兩性平等教育的角色與施行策略探討。教育實習輔導季刊,(5),22,24-28。黃燕萍(民89)。我是誰?--一個女準教師性別主體意識的啟蒙過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黃麗琴(民75)。性別角色與社會意識型態:論變遷中婦女地位。國立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鄒金鳳(民90)。《親密戰爭?》由母女關係看性別角色與認知的建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楊美玲(民88)。國小兩性平等教育課程決定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電視文化委員會(民86)。拒絕電視性騷擾。電視文化家書,90,3-7。
溫麗雲(民91)。師生互動中的性別差異-一所國小一年級生活課程教室觀察。臺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蔡文輝(民74)。社會學。台北:三民。
劉秀娟(民87)。兩性關係與教育。台北:揚智。
劉宗輝(民87)。國內電視廣告性別角色描繪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廖家興(民87)。國小英語教室師生互動中的性別差異研究。高雄師範大學英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毓秀(民88)。 北歐的兩性三重角色及其形成。 兩性平等教育季刊,7,57-65。
蔡秀美(民88)。性別與教育:論性別意識之再製與轉化教育。載於王雅各主編,性屬關係(上):性別與社會、建構。台北:心理。
蔡培村(民88)。中小學教師兩性平等教育素養之研究。教育部委託研究。
蔡惠娟(民87)。性別平權教育的實踐--小學教師的性別角色觀及其班級實務。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歐用生(民74)。國民小學社會科教科書意識形態之分析。新竹師專學報,12。歐用生(民78)。質的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潘慧玲(民87)。檢視教育中的性別議題。教育研究集刊, 41,1-15。
潘慧玲﹙民88﹚。教育學發展的女性主義觀點。載於教育科學﹕國際化或本土化。台北:揚智。
潘慧玲(民90)。九年一貫課程中兩性教育議題的融入與轉化。載於洪久賢、湯梅英主編,兩性與人權教育。台北:台灣師範大學。
鄭博真(民88)。從社會學觀點論九年一貫課程改革。國民教育研究集刊,7, 109-125。賴友梅(民87)。影響國中教師性別角色刻板化態度與兩性平等教育意識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謝小芩(民84)。性別教育通識課程的設計與推廣。載於「大專院校兩性教育通識課程教學研討會」論文集。
謝小芩(民84)。教育:從父權的複製到女性的解放。載於女性學學會主編,台灣婦女處境白皮書:一九九五年。台北:時報文化。
謝臥龍(民86)。從兩性平權教育的觀點探討教學互動中之性別差偏見。教育研究,54,37-43。謝臥龍(民90)。為何與如何將兩性教育融入九年一貫課程。載於洪久賢、湯梅英主編,兩性與人權教育。台北:台灣師範大學。
謝臥龍、駱慧文(民86)。從兩性平權教育的觀點探討教學互動中之性別差異。載於「性別與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國立台灣大學。
謝臥龍、駱慧文、吳雅玲 (民88)。從性別平等的教育觀點來探討高雄地區國小課堂中師生互動的關係。教育資訊研究,7(1),57-80。
戴智慧(民74)。已婚婦女的生活壓力與休閒態度、婚姻滿意度、生理健康及工作滿意五者的關係。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魏惠娟(民87)。兩性平等教育的教材教法與情境策略。兩性平等教育季刊,3,39-48。
羅燦煐(民86)。解構迷思,奪回暗夜:性暴力之現況與防制。載於劉毓秀主編,台灣婦女處境白皮書:一九九五年。台北:時報。
羅燦煐(民88)。性別暴力與性別歧視。載於王雅各主編,性屬關係(上)性別與社會、建構。台北:時報。
蘇芊玲(民86)。從教材看女性的教育處境。載於『第二屆全國婦女國是會議』。高雄市:第二屆全國婦女國是會議。
蘇芊玲(民92)。教師兩性觀的自我檢視。取自教育部輔導資料系統http://www.guide.edu.tw/data/teaching_materials/0.htm
蘇峰山(民91)。象徵暴力與文化再製—布爾迪厄之反思。載於蘇峰山主編,意識、權力、與教育:教育社會學理論論文集。嘉義: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
二、西文部份
Allen, R. C.(1993).Channels of Discourse, Reassembled. 李天鐸譯,電視與當代批評理論。台北:遠流。
Althusser, L.(1971). Ideology and Ideological State Apparatuses. Lenin and Philosophy and Other Essays. London: NLB.
Apple, M. W.(1990). Ideology and Curriculum. New York: Routledge.
Aronowitz, S., & Giroux, H. (1985). Education under siege : the conservative, liberal, and radical debate over schooling. Routledge & Kegan Paul.
Beauvoir, S.d.(2000). The Second Sex . 陶鐵柱譯,第二性(初版)。台北:貓頭鷹。
Bourdieu, P., & Passeron, J.C. (1990). Reproduction in Education, Society and Culture. Trans, by Richard Nice. London:Sage Publication。
Clarke, S.(1980). Althusserian Marxism. In Simmon Clarke, etc(eds.), One Dimensional Marxism. London: Allison and Busby.
Gallagher, M.(1992). Women and men in the media. Communication Research Trends, Special issue 12(1),1-36.
Gerson, J. M., & Peiss, K.(1985). Boundaries, negotiation, consciousness: Reconceptualizing gender relations. Social Problems, 32, 317-331.
Gramsci, A. (1981). Antonio Gramsci. In T. Bennett, G. Martin, C. Mercer and J. Woolacott (eds) Culture, Ideology and Social Process. London: Batsford Academic and Educationa Led.
Guralnik, D. B.(1975)。韋氏新世紀大辭典。台北:馬陵出版社。.
Humm, M.(ed.)(1992).Modern feminisms: Political, literary, cultural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Jonanna, L., & Penny, B. L.(1991). Wand segregated division of labor.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 Domen in workplace: vocational education 341 840 )
Levin, J., & Nolan, J.(2000). Principles of classroom management - A Protessional Decision-Making Model. Boston: Allyn & Bacon.
Marsha, J., & Emma, J(2002). Mass Media. 楊意菁等譯,淺說大眾媒介與社會。台北:韋伯文化。
Murdock,G.(1990).Large corporations and control of the communications industries. In M. Gurevitch, T. Bennett, J. Curran and J.(eds). Culture, Society and the Media.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Mannheim, K.(1991). Ideology and Utopia—An Introduction to the Sociology of Knowledge. Trans. by Louis Wirth and Edward Shills. London: Routledge.
Parsons, T.(1970). The Social System. Glencoe, Ill.: Free Press.
Real, M. R.(1989). Super Media. Newsbury Park, CA:Sage.
Rinehart, S. T. (1992). Gender consciousness and politics. New York: Routledge.
Rinehart, T. S. (2002). Sociology. 劉鶴群、連文山、房智慧譯,社會學。台北:麥格羅希爾。
Rudduck, J. (1994). Developing a gender policy in secondary schools: Individuals and institutions.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Sadker, M., & Sadker, D. (1986). Sexism in the classroom: From grade school to
graduate school. Phi Delta Kappan, 68, 512.
Sadker, M., & Sadker, D.(1994). Failing at fairness: How America''s schools cheat girls.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
Sadker, M., Sadker, D. & Klein,S.S.(1986). Abolishing misper-ceptions about sex equity in education.Theory into Practice, 25(4), 219-226.
Sadker M. et. al.(1989). Gender and educational equality. In J. A. Banks & C. A. M. Banks(eds).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ssue and perapectives. Boston: Allyn and Bacon.
Scott, K. P., & Schau, C. G.(1985). Sex equity and sex bias in instructional materials. In S. S. Klein (eds), Making choices for achieving sex equity through education .Baltimor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Schaffer,K.F.(1980). Sex-roe issues in mental health. Reading, Mass. : Adison-Wesley Pub.Co.
Streitmatter, J. (1994). Toward gender equity in the classroom: Everyday teacher,s beliefs & practices.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Zoonen, L.V.(2001). Feminist Media Studies . 張錦華等譯,女性主義媒介研究。台北:遠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