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亦榮(民77)。理性情緒治療法對視覺障礙學生情緒困擾、自我觀念之效應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清龍(民81)。自我概念與其相關因素對國中生違規行為的預測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王淑俐(民76)。台北縣國中階段青少年的情緒特徵。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甘夢龍(民79)。國小學生行為困擾相關因素之研究。台南師院學報,26,25-52。
司琦(民82)。課程導論。台北市:五南。
江南發(民80)。青少年自我統合。高雄市:復文。
江承曉(民80)。青少年的生活壓力、因應行為與其身心健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何長珠(民86)。心理團體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市:五南。
宋湘玲、林幸台、鄭熙彥(民79)。學校輔導工作的理論與實施。高雄:復文。
李坤崇、歐慧敏(民82a)。行為困擾量表指導手冊。台北:心理。
李坤崇、歐慧敏(民82 b)。國中國小行為困擾相關因素之調查研究。台南師院學報,26,109-137。李坤崇(民87)。班級團體輔導。台北市:五南。
李東白(民76)。諮商的理論和技術。高雄:復文。
李茂興譯(民85)。諮商與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務。台北:揚智。
李瑞玲(民85)。現實治療--小計畫立大功。學生輔導通訊,44,24-35。李曉蓉(民86)。青少年身體意象與自尊沮喪相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吳淑玲(民84)。現實治療團體對國中行為偏差學生人格特質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吳新華(民80)。國小學童生活適應問題之研究。初等教育學報,4,199-253。
吳新華(民82)。適應的概念分析。初等教育學報,6,169-188。
吳宗勳(民90)。現實治療取向休閒諮商對國小學童內在休閒動機休閒無聊感之調查暨個案輔導研究。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吳耀明(民87)。現實治療取向班級輔導活動對國小兒童生活適應及生活態度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吳麗娟(民74)。輔導界的「中國結」-由誰是班級輔導活動時間的掌舵者談起,測驗與輔導雙月刊,72,1328-1332。
吳正勝(民88)。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與班級輔導活動關係之探討。學生輔導,64,70-79。吳武典(民78)。青少年問題與對策。台北市:張老師
吳武典(民84)。青少年問題與對策。台北市:張老師
吳秀碧(民88)。角色扮演與團體輔導,學生輔導,64,26-35。吳意玲(民82)。國中學生的困擾問題、因應策略與求助行為之研究。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吳錦松(民82)。自我概念及生活適應,心理健康關係之研究,黃埔學報,25輯,103-109。余振民等譯(民91)。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台北市:雙葉。(原著出版年:2001)
呂金河、徐強、陸偉明、溫敏杰、黃怡媜、張世英(民87)。青年的困擾問題。台北市: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邱錦昌、林邦傑(民88)。台北縣立完全中學學生行為困擾及其輔導研究。台北縣:台北縣政府教育局。
林美蓉(民79)。高級護理職業學校學生行為困擾及其輔導策略。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林正文(民71)。各類少年犯行為困擾及父母教養態度之關係比較。台南師專學報,15,79-143。
林邦傑(民69)。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之修訂。測驗年刊,27,71-78。林忻慧(民82)。現實治療法對高中學生心理成熟度與適應能力之研究效果。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林家屏(民91)。青少年自我概念與行為困擾之相關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林慈玥(民86)。現實治療團體諮商對學業欠佳專科生輔導效果之準實驗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林靜子(民79)。現實團體諮商對國民小學單親兒童之輔導效果研究。台灣省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
林一真(民82)。國民中學理想輔導課程規劃研究。教育部訓委會。
周 幸(民56)。高中學生行為困擾調查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周孟香(民78)。離婚家庭關係與學齡子女行為困擾相關之研究。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周意茹(民84)。國小學生行為困擾的相關因素及其因應方式之分析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周庭芳(民89)。從「控制理論」到「選擇理論」。諮商與輔導,172,25-28。周鳳琪(民90)。國中適應不良學生參與探索諮商團體之效益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胡海國編譯(民81)。青少年心理學。台北市:桂冠。
洪冬桂(民75)。我國大學生適應問題、因應行為、求助偏好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洪茂雄(民81)。如何應用現實治療法於學習輔導。輔導月刊,28:5/6 ,6-13。洪博雄(民74)。現實治療法對犯罪少年道德判斷與臥至信念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台灣教育學院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徐西森(民73)。運用現實治療對濫用藥物者心理輔導之效果研究。國立台灣教育學院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徐大偉(民81)。理性團體諮商對國小情緒困擾兒童理性思考、情緒反應、生活適應之效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徐綺櫻(民82)。父母管教態度與學齡兒童行為困擾之研究-以台北縣為例。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孫幸慈(民87)。認知形偉取向團體諮商對國小父母離異兒童之親子關係信念、情緒感受及行為困擾輔導效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莊耀嘉譯(民82)。馬斯洛-人本心理學之父。台北市:桂冠。
莊榮俊(民91)。國中學生自我概念、生活適應與自我傷害關係之研究。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唐曉杰譯(民87)。沒有失敗的學校。台北市:桂冠。(原著出版年:1969)
郭為藩(民85)。自我心理學。台北:師苑。
郭為藩(民76)。自我態度問卷指導手冊。台北市:中國行為科學社。
郭國禎(民73)。會心團體經驗對人格適應之影響研究。輔導月刊,21(1),29-36。郭國禎(民75)。我國大專學生求助需欲與求助態度之調查研究。輔導學報,9,165-203。黃月美(民84)。單親兒童生活適應相關因素級團體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黃玉臻(民86)。國小學童A型行為、父母管教方式與生活適應相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黃正鵠、楊瑞珠(民87)。青少年對「身體及外表」的態度與看法。台北市:教育部訓育委員會。
黃淑玲(民84)。國民小學學生人際關係、學業成就與自我觀念相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黃雅玲(民81)。現實治療之方案之訓練效果及其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黃雅玲(民81)現實治療訓練方案稿。輔導月刊,28:5/6 ,1-5。黃詩君(民88)。現實治療團體對國小兒童在心理需求之輔導效果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黃德祥(民75)。輔導學的理論與應用。高雄市:復文。
黃德祥(民87)。青少年發展與輔導。台北市:五南。
黃政傑(民84)。多元社會課程取向。台北:師大書苑。
黃進南(民89)。導師對班級輔導活動應有的認識,學生輔導,67,78-85。
黃進南(民89)。班級輔導-理論與實務。高雄市:復文。
黃拓榮(民86)。國中生父母管教方式、自我概念,失敗容忍力與偏差行為關係之研究。教育資料文摘,236,114-234。黃如萍、楊志明(民91)。現實治療法。(網路資料)取自http://www.socialwork.com.hk/psychtheory/therapy/t003.htm。
黃盛蘭(民88)。高中學生行為困擾與求助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黃譯瑩(民88),課程變革新指標:活動課程本質與原理初探,88年全國教育年會發表論文。
張月良(民72)。國中低成就學生心理輔導之效果研究。國立台灣教育學院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張春興(民81)。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張春興(民83)。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等展(民75)。現實治療架構團體對專科違反校規學生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台灣教育學院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張進上(民73)。現實療法的輔導效果之研究。台南師專學報,17,279-308。
張德聰(民87)。青少年白皮書,299-332頁。台北市: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張傳琳(民90年12月)。生命機轉-現實治療取向工作坊。2001諮商心理與輔導專業學術研討會,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
張傳琳(民89)。大腦系統理論在現實治療中的應用。諮商與輔導,172,19-24。張瓊文(民91)。現實治療團體輔導對國小行為困擾兒童輔導效果之研究。台南師院輔導教學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張惟亮(民92)。人際關係之班級輔導活動實施效果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張淑美(民84)。從自我概念談青少年的自我追尋與其輔導。學生輔導通訊,36,88-95。陳易芬(民81)。情緒-人類行為內在狀態的外現。載於陳易芬等譯:心理學,425-474。台北市:心理。
陳淑娟(民89)。國中學生行為困擾、求助態度與求助偏好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陳貴龍(民76)。國民小學學生生活適應之比較研究。輔導學報,10,121-141。陳瑞成(民89)。現實治療團體諮商對地震受災兒童的心理輔導歷程。教師之友,41:1 ,33-40。陳瑞成(民86)現實治療法在學校輔導上的應用。學生輔導通訊,民86.11 ,90-101。曾端真(民87)。現實治療與實施。台北:天馬。
曾端真(民87)。從現實治療到選擇理論(上)。諮商與輔導,187,20-25。曾端真(民87)。從現實治療到選擇理論(下)。諮商與輔導,188,27-32。曾端真(民89)。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中的輔導內涵。測驗與輔導,161,3374-3376。曾璿憓譯(民89)。是你選擇了憂鬱。台北:商業週刊。(原著出版年:1998)
傅宏譯(民83)。認同社會。台北:桂冠。(原著出版年:1972)
廖鳳池(民82)。小學班級輔導活動的實施。諮商與輔導,88,38-41。廖鳳池(民88)。班級輔導活動的教學模式。學生輔導,64,36-47。楊馥綸(民74)。南區國中學生資賦優異學生與一班學生行為困擾影響因素之比較。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蔡順良(民74)。家庭社經地位、父母管教態度與學校環境對國中生自我肯定及生活適應之影響研究。教育心理學報,18,239-364。蔡嘉慧(民87)。國中學生的社會支持、生活壓力與憂鬱傾向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蔡佳容(民80)。國中生刺激尋求動機與休閒取向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趙曉美(民90)〉。自我概念多層面階層結構之驗證既增進自我概念課程之實驗效果。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潘正德(民84)。團體動力學。台北市:心理。
潘淑滿(民87)。班級可用的團體活動。載於台南師範學院主編,班級學生輔導手冊-問津與渡口。
劉小菁譯(民91)。每個學生都能成功。台北:張老師。(原著出版年:2000)
劉永元(民77)。單親兒童與正常兒童人際關係、行為困擾及自我觀念之比較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劉安彥、陳英豪(民86)。青年心理學。台北市:三民。
劉芳明(民67)。現實治療的理論與實施。輔導月刊,14,67,7。
劉威德(民83)。現實治療法的理論及其在學校輔導上之應用。教育文粹,民83.05,170-179。劉焜輝(民65)。如何輔導班級內適應不良學生。輔導月刊,12〈3〉8-11。劉焜輝﹑汪慧瑜(民71)。輔導論文精選(上)。台北:天馬。
劉焜輝(民73)。青少年不良適應行為-形成原因及輔導策略。台北市:天馬。
劉焜輝(民74)。師大學生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生輔導中心。
劉焜輝﹑鄧蔭蓉(民76) 。現實治療法及其在學校教育的應用。諮商與輔導,17,15-19;18,8-12;19,15-19。
鄭麗芬(民82)。國中輔導人員工作環境、專業心理需求與工作倦怠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鄧蔭蓉(民74) 。現實治療法對大學女生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歐慧敏(民85)。國小學生因應策略與行為困擾之相關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盧強(民75)。山地國中學生自我觀念、生活適應與學業成就之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賴保禎(民64)。行為問題者。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123-172。台北市:中國行為科學社。
賴朝輝(民87)。國中生自我概念、行為困擾與校園暴力行為之相關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旻桂(民91)。現實治療之選擇理論取向班級輔導活動對曉高年級兒童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簡茂發、蔡玉瑟、張鎮誠(民82)。國小資優兒童父母教養方式與生活適應、學習行為、成就動機之相關研究。特殊教育研究月刊,8,225-247。
顏若映(民75)。班級輔導活動之評鑑,測驗與輔導雙月刊,79,1492-1495。
蘇素美(民78)。國中學生刺激尋求動機、學校環境知覺與偏差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譚智華﹑李瑞玲合譯(民85)。你在做什麼。台北:張老師。(原著出版年:1980)
鐘思嘉(民73)。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應用。台北:大洋。
鍾思嘉(民85)。青少年身心調適問題及其輔導對策。載於青少年問題與輔導論文輯,62-70。台北市: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羅婉麗(民89)。國中小學生生活適應之訪談、評量與調查研究。國立
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二、英文部分
Arkoff,A.(1968).Adjustment and mental health.New York: Mcgraw- Hill.
Barr,N.I.(1974). The responsible world of reality therapy. Journal of Psychology Today,7,64-68.
Beck,M.,&Malley, J.(1998). Creating Quality Schools by Promoting a Sense of Belongingnes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ality Therapy (Vol.ΧⅧ,No.1,p.18-22).
Beck,M&Dolce-Maule,D(1998).The Development of a Quality School; A Four Year Journe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ality Therapy (Vol.ΧⅧ,No.1,p.23-28).
Cockrum,J(1989). Reality Therapy:Interviews with Dr. William Glasser, Psychology,A Journal of Human Behavior,26(1),13 -16.
Cooley,C.(1902).Humam nature and the social order. New York:Scribner.
Corsini,R.J.(1995). Currrent psychotherapies,(5th ed).Itasca,Ⅰ11:Peacock.
Davies,N.(2000), Psychology, Choice Theory and the Classroo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ality Therapy (Vol.ΧΧ, No.1,p.47-50).
Glasser,W.,&Zunin,L.M.(1979).Reality Therapy.In Corsini,R.J., Current psychotherapies.Itasca,I11:Peacock.
Glasser, N. (1980). What Are You Doing?. New York: Harper & Row.
Glasser, W. (1961). Mental Health or Mental Illness?. New York: Harper & Row.
Glasser, W.(1965). Reality Therapy. New York: Harper & Row.
Glasser, W.(1969). Schools Without Failure. New York: Harper & Row.
Glasser, W. (1972). The Identity Society. New York: Harper & Row.
Glasser, W.(1976). Positive Addiction. New York: Harper & Row.
Glasser, W.(1981). Stations of the Mind. New York: Harper & Row.
Glasser, W.(1984). Control Theory. New York: Harper & Row.
Glasser, W.(1986). Control Theory in the Classroom. New York: Harper & Row.
Glasser, W.(1990). The Quality School. New York: Harper & Row.
Glasser, W.(1994). The Control Theory Manager. New York: Harper Business.
Glasser, W.(1998) Choice Theory.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Glasser, W.(2000). Reality Therapy in Action.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Glasser, W.(2000). Every Student Can Succeed. Chulavista, Ca.: Blackforest Press.
Glasser,W.,&Wubbolding, R.(1995). Reality Therapy.In Corsini&D.Wedding(Eds.), Current psychotherapies.Itasca, I11:Peacock.
Lennon, B(2000).From "Reality Therapy" to "Reality Therapy in Ac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ality Therapy, Vol.ΧΧ, No.1,
pp41-46.
Maslow,A.H.(1970).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 Harper & Row.
Mottarella,K(2000). Interviewing for Adolescent Substance Abuse Using the Reality Therapy Orient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ality Therapy (Vol.ⅩⅩ, No.1, pp. 4-11).
Parish,T,S(1998).A Road Map to Better Relationships in the classroom.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ality Therapy (Vol.ΧⅧ,No.1,p.34-35).
Parish,T,S(1998).FRIEND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ality Therapy (Vol.ΧⅧ,No.1,p.36-37).
Powers, W.T.(1973). Behavior: The Control of Perception. Chicago: Aldine.
Rutter,M.(1980).Changing youth in a changing society.Cambridge, Massachusett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Wittek,C,M(2000). Helping Children Make Choice for Life:
Glasser’s Choice Theory at Work in A third grade classroo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ality Therapy (Vol.ΧΧ, No. 1, p.34-35).
Wubbolding, R. E.(1988).Using reality therapy. New York: Harper Perennial.
Wubbolding, R. E.(1994).Cycle of managing,supervising,counseling and coaching using reality therapy. Cincinnati,OH:Center for Reality Therapy.
Wubbolding, R. E. (2000). Reality Therapy for the 21st Century. Philadelphia: Taylor and Francis.
Internet Sites
William Glasser Institute www.wglasser.com
William Powers www.frontier.net/~powers_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