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方德隆(民90)。課程理論與實務。高雄:麗文文化公司。
方吉正(民87)。教師信念研究之回顧與整合----六種研究取向。教育
資料與研究,20,36-44。
王振鴻 (民90)。國小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之變革關注及其影響因素研
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四一0教育改造聯盟(民85)。民間教育改造藍圖:朝向社會正義的結構
性變革。台北:時報文化。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民8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何英奇(民90)。行思知交融的經驗學習模式在綜合活動課程上之應用,
錄於歐用生、莊梅枝主編,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研討會論文
集,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何英奇(民91)。綜合活動課程的能力指標及教學設計講綱,未出版。
余國珍(民91)。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師對實施九年一貫課
程的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初
稿),未出版,台北市。
吳清山(民86)。透視國民小學新課程標準:問題與革新。研習資訊,14(2),16-21。
吳清山(民88)。教育革新與發展。台北:師大書苑。
吳清山(民90)。焦點團體法。教育研究月刊,92期,128。
吳佩芳(民91)。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教育改革態度之研究。國立台南
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呂百理(民91)。國民中學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師對實施九年一
貫課程的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
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坤崇(民90)。綜活活動學習領域教材教法。台北:心理。
李宛芳 (民90)。國小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態度之研究─以臺東區試辦學校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李美枝 (民72)。社會心理學─理論研究與應用。台北市:大洋出版社。
李義男(民90)。從探索活動之設計到經驗學習之反思,錄於歐用生、莊梅枝主編,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華民國教材
研究發展學會。
姜文閔譯,杜威原著(民8l)。經驗與教育,臺北市:五南圖書出阪公司。
周水珍(民90)。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內涵與實踐。花師院刊,38,
5-11。
周水珍(民91)。國民小學綜合活動課程發展歷程之研究。教育研究與
實務的對話:回顧與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資料
周淑卿 (民85)。我國國民中小學課程自由化政策。國立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周淑卿(民89a)。九年一貫課程之課程統整設計與問題探討,載於國立
台南師院校務發展文教基金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從理論、政策
到執行,81-98。高雄:復文。
周淑卿(民89b)。論九年一貫課程的「統整」問題。載於中華民國課程
與教學學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之展望,53-78。台北:楊智。
林生傳(民88)。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創新,載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
展協會編印: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下)-邁向課程新紀
元,368-383。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協會
林生傳(民90)。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評析。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
學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之展望,1-28。台北:揚智。
林清江(民87)。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規劃專案報告。立法院教育委
員會第三屆第六會期。台北:教育部。
林進材(民89)。從課程改革論教師層面的課程實施-以九年一貫課程
為例,載於國立台南師院校務發展文教基金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
從理論、政策到執行,99-116。高雄:復文。
林殿傑(民88)。九年一貫課程之政策規劃與因應策略,載於中華民國
教材研究發展協會編印: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下)-邁向
課程新紀元,394-419。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協會
邱馨儀(民91)。國民中學語文學習領域教師對實施九年一貫課程的認
知與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台北市。
洪久賢(民90)。綜合活動統整課程與教學策略,載於歐用生、莊梅枝
主編: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研討會論文集,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
展學會。
洪詠善 (民89)。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決策過程之研究。
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高博銓譯(民90a)。課程領導:整合各項工作。載於單文經校閱:校長
的課程領導(頁181-190)。台北:學富。
高博銓譯(民90b)。課程領導的理念與策略。教育研究月刊,89期,59-65。
高博銓(民91)。教育研究法:焦點團體訪談法。教育研究月刊,103期,101-109。
高新建(民89)。課程管理。台北:師大書苑。
張春興(民85)。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世平(民85),國民教育的檢討與改進。教育資料與研究,9,103-108頁。
張景媛(民90)。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各種活動進行的理念與方法。翰林
文教雜誌,20期,6-7頁。
張景媛(民91)。綜合活動教案設計示例與分析講綱。台北:中等教
育。
張雅雯 (民90)。國民中學階段九年一貫課程試辦情況與成效評估之研
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張煌熙(民91)。化理想為可行:當前課程革新的限制與展望,載於教育
部編印:教學創新九年一貫課程國民中小學校長與視導人員一理論
篇研習手冊,253-264。
教育部(民83)。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民89a)。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市:教育
部。
教育部(民89b)。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綜合活動學
習領域。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統計處(民90a)。中華民國教育統計。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統計處(民90b)。台閩地區國民中小學概況統計八十九學年度。
台北:教育部。
陳伯璋(民84)課程教材不能與社會脫節。聯合報84年12月31日。
陳伯璋(民88)。九年一貫課程的理論與理念,載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協會編印: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上)-邁向課程新紀元,
10-18。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協會
陳初芳(民91)。國民中學數學學習領域教師對實施九年一貫課程的認
知與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
北市。
陳浙雲(民91)。探究綜合活動課程的幾個問題。北縣教育,42,16-19。陳新轉(民90)。課程統整-理論與設計解說。台北市:商鼎文化。
陳宣伯(民90)。國民小學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的意見調查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單文經(民85)。課程統整的理念與作法,載於黃光雄編,課程與教學。台北:師大書苑。
單文經(民89)析論抗拒課程改革的原因及其對策-以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為例。教育研究集刊,45,15-33。單文經(民91)。國中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的認知與態度及研習的效應。「九年一貫進修與推廣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台中:國立台中師範學院。
曾端真(民89)。國民小學綜合活動領域課程的規劃。國民教育,41卷,1期,頁10-18。湯梅英(民88)。綜合活動之精神與特色。教育研究雜誌,74,51-60。
黃永和(民77)。「課程實施」的三種觀點及其對課程改革之啟示。教師之友,39(1),14-21。黃光雄(民75)。課程與教學。台北:師大書苑。
黃光雄、蔡清田(民88)。課程設計-理論與實際。台北:五南。
黃明月(民89)。成人經驗學習理論之探討。社會教育學刊,民初,29期,35-56頁黃政傑 (民80)。課程設計。東華書局。
黃政傑(民78)。課程改革。台北:漢文。
黃政傑(民82)。課程教學之變革。台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民89)。課程設計。台北市:東華。
黃政傑(民86)。國小新課程透視。研習資訊,14(2),9-15。黃炳煌(民85)。教育改革-理念、策略與措施。台北:心理。
黃炳煌(民88)。談課程統整-以九年一貫社會科課程為例,載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協會編印: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下)-邁向課程新紀元,255-257。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協會
黃富順(民90)。成人的經驗學習。成人教育,59期,2-11。黃義良(民89)。國民中學教師對於「九年一貫課程」實施的認知與態
度之研究。中等教育學報,7,43-64。
黃譯瑩(民90a)。見「綜合活動」、又見「綜合活動」。教育研究月
刊,92,90-95。
黃譯瑩(民90b)。從系統理論觀點探究活動課程與九年一貫綜合活動課
程:本質、原理與展望。應用心理研究,9:215-251。
楊洲松(民90a)。九年一貫課程之分析,載於國立濟南國際大學教育學
程中心主編教育改革的微觀工程:小班教學與九年一貫課程,123-
140。高雄:復文。
楊洲松(民90b)。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之哲學分析-後現代的
觀點。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之展望,
29-52。台北:揚智。
楊振昇(民90)。九年一貫課程推動之困境與因應,載於國立濟南國際
大學教育學程中心主編教育改革的微觀工程:小班教學與九年一貫
課程,231-248。高雄:
楊斐如 (民90)。國民中小學教師自我導向專業發展之研究─以九年一貫
課程試辦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台北市。
葉芷嫻 (民90)。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政策執行研究─國民中小學
教育人員觀點之分析。國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
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詹于倩(民90)。國民中學試辦綜合活動課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
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詹志禹(民87)。當前中小學課程改革趨勢。教育與研究資訊,22。
鄒裕泰(民91)。國民小學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的看法及因應行為之研
究---以桃園縣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碩士班論文。未
出版,新竹市。
劉欽敏(民91)。中部地區國中試辦九年一貫課程滿意度之研究。國立
暨南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
甄曉蘭 (民90)。中小學課程改革與教學革新。台北市:元照。
甄曉蘭(民89)。新世紀課程改革的挑戰與課程實踐理論的重建。教育
研究集刊,44,61-90。
歐用生(民86)。當前課程改革的檢討。載於歐用生主編,新世紀的教育發展。台北:師大書苑。
歐用生(民89)。課程改革。台北:師大書苑。
歐用生、楊慧文(民87)。新世紀的課程改革。台北:五南。
歐用生、楊慧文(民88)。國民教育課程綱要的內涵及特色。師友,
379,10-15。
蔡居澤(民88)。活動課程評鑑的探討:以美國探索教育為例。公民訓
育學報8,283-294。
蔡居澤、廖炳煌(民90)。探索教育與活動學校。臺北:翰林。
蔡清田(民90a)。九年一貫國民教育課程改革與教師專業發展之探究。
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之展望,147-
169。台北:楊智。
蔡清田(民90b)。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政策之決定,載於國立台南
師院校務發展文教基金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從理論、政策到執
行,47-70。高雄:復文。
蔡清田(民90c)。課程改革實驗。台北:五南。
鄭博真(民90)。從社會學觀點論九年一貫課程改革。載於課程與教學
革新,3-25。高雄:復文。
鄭新輝(民89)。從行攻的觀點探究如何客實「九年一貫課程」的因應
之道-以台南市為例,載於國立台南師院校務發展文教基金會主編
九年一貫課程:從理論、政策到執行,123-154。高雄:復文。
薛梨真(民89)。日本中小學統整學習的規劃與實施。台南:南師。
顏妙桂(民90):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學理基礎與實施策略,錄於歐用生、
莊梅枝主編,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研討會論文集,中華民國教材
研究發展學會。
饒見雄(民88)。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師專業發展支配套實施策略,載於
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協會編印: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下)
-邁向課程新紀元,305-323。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協會
二、 英文部分:
Beane, J.A.(1997).Curriculum integration:Designing the
core of democratic education. 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Ress.
Drake,S.M. (1993). Planning integrated curriculum: The call to
adventure.Alexandria, VA.:ASAD.
Fennema, E., & Franke, M. L. (1992). Teachers'' knowledge and
its impact. In D. A. Grouws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learning (pp. 147-164). New York:
Macmillan.
Fogarty, R. (1991). The mindful school: how integrate the
curricula. Palatlne, IL: Skylight .
Fullan,M,(1993). Innovation, reform and restructuring
stategies, in G. Gawelti, Challenges and achievements of
American education.
Fullan, F., & Park, D.(1981).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 A
source booklet. Ontario Institute for studies in Education.
Fullan, M., & Pomfret,A.(1977). Research on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implementation.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aearch,47(1), 335-397.
Fullan, M., G. & Stiegelabauer, S.(1991). The new meaning of
educational change.(2nd ed.)New York:Teacher Collehe
Press.
Gass, M. A. (1993) . Adventure therapy: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 of adventure programming. Dubuque. IA:
Kendall/Hunt
Ghaye, A., & Ghaye, K. (1998). Teaching and 1earning through
critical reflective , practice. London: David Fulton
Glasson, G. E. & Lalik, R. V. (1993). Reinterpreting the
learning cycle form a social constructivist perspective: a
qualitative study of teachers’ belief and practice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30(2),187-207.
Henton, M. (1996). Adventure in the classroom: using adventure
to strengthen learning and build a community of life-long
learners. Dubuque, IA: Kendall/k Hunt .
Jacobs,H.H. (Ed.)(1989). 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Alexandria, VA: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Kolb, D. A. (1984). 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NJ:Prentice-Hall.
Kraft, R. J. & Sakofs, M. (1985). The theory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 Boulder CO: Association for Experiential
Education.
Krueger, R. A. & Casey, h/I. A. ( 2000 ). Focus groups: A
practical guide for applied research (3rd). Thousand Oaks,
CA: sage.
Lewin,K.(1951). Field theory in the social science. New York:
Harper & Row.
Schon, D.A.(1983).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New York:
Basic Books. Source of learning development. NJ:
Prentice-Hall.
Young, Jean H.(1989).Teacher interest in curriculum
committees: What factors are involved ?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21(4), 363-376.
Young, M. D. (1998). The curriculum of the future: From ‘the
new sociology_of education ‘ to a critic theory of
learning . London : Falmer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