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4)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0 11:0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郭素貞
論文名稱:明代詼諧寓言與高中國文教學研究
指導教授:邱燮友邱燮友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系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2
畢業學年度:9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98
中文關鍵詞:詼諧寓言作文閱讀教學笑話馮夢龍江盈科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7
  • 點閱點閱:118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4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5
本論文旨在探析明代詼諧寓言,期望斷代研究能深入寓言精微,承繼前人智慧心血。並嘗試應用於高中國文閱讀與作文教學,發揮詼諧寓言的實效。
第一章確立研究範圍為詼諧寓言中成集成編者。第二章關於詼諧寓言創作因緣與發展,首先界定「詼諧」、「寓言」之義,同時追溯其淵源,以辨析與「笑話」之不同。再就作家之創作因緣作一探討,並觀其興盛背景與發展特色,以了解詼諧寓言發展的外緣因素。
第三章將詼諧寓言別為「人物寓言」、「擬人寓言」兩類,更進一步將詼諧寓言的寓意劃分人情人性、道德哲理、宗教信仰、政治政策、社會風尚五類,以完整呈現詼諧寓言之內涵。
第四章研究詼諧寓言之表現與體制,以尋繹其謀篇佈局的脈絡,與結集成編的特色。涂公遂《文學概論》論及文學體製,認為有幾點體制上的原則:「一、某種體製最適宜於某些內容;二、某種體製有某種特質與作法;三、某種體製代表某種意義。」基於此原則,本論文在第三章、第四章著力探討詼諧寓言此一體製之內在內容與意義,及外在特質與作法。
第五章、第六章則以前四章的研究為基礎配合教學,嘗試將詼諧寓言應用在高中閱讀、作文教學。並將應用之成效,作一番檢討修正,以期詼諧寓言未來能更適切應用於教學。
第七章結論,確立詼諧寓言於寓言史上的地位,及益於學生思考訓練、增進語文能力的價值。
整體而言,詼諧寓言取材廣泛又來自生活,修辭手法多變而趣味橫溢,多數體制短小易於觀覽,是可親可近的文學瑰寶。以此運用在當前高中閱讀、作文,可以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及培養學生各方面的思考能力。使得學習的本身就是思考活動,學習的本身就充滿了樂趣。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 12
第二章 明代詼諧寓言創作因緣與發展 15
第一節 詼諧寓言之義界與淵源 15
一、「寓言」之義界與淵源 15
二、「詼諧」之義界與淵源 17
三、詼諧寓言之義界與淵源 19
四、「詼諧寓言」與「笑話」之辨析 20
第二節 詼諧寓言之創作因緣 23
一、作家生平 23
二、編纂創作因緣 30
第三節 詼諧寓言之發展 36
一、詼諧寓言之興盛背景 36
二、詼諧寓言之發展特色 39
第三章 明代詼諧寓言之類型與寓意 49
第一節 詼諧寓言之類型 49
一、人物寓言 49
二、擬人寓言 54
第二節 詼諧寓言之寓意 60
一、人情人性 61
二、道德哲理 72
三、宗教信仰 76
四、政治政策 80
五、社會風尚 84
第四章 明代詼諧寓言之表現與體製 89
第一節 詼諧寓言之表現 89
一、本寓體之關係 89
二、修辭之技巧 95
第二節 詼諧寓言之體製 105
一、單故事 106
二、多故事 111
第五章 詼諧寓言與高中閱讀教學 117
第一節 詼諧寓言之閱讀教學 117
一、閱讀課程教學目標 118
二、詼諧寓言閱讀教學 120
第二節 詼諧寓言在高中閱讀教學上之應用 127
第六章 詼諧寓言與高中作文教學 163
第一節 作文教學之立意 163
一、作文課程教學目標 164
二、詼諧寓言作文教學 165
第二節 詼諧寓言在高中作文教學上之應用 171
第七章 結論 189
參 考 書 目 193
參 考 書 目
一、詼諧寓言總集、別集類(依作者姓氏排列)
(一)古籍類
(明)王世貞:《調謔編》,收政治大學古典研究中心主編:《明清善本小說叢刊初編第六輯˙諧謔篇》
(明)江盈科著,黃仁生輯校:《江盈科集》(湖南:岳麓書社,1997年)
(明)李日華:《雅笑編》,收政治大學古典研究中心主編:《明清善本小說叢刊初編第六輯˙諧謔篇》
(明)李贄:《開卷一笑》,收政治大學古典研究中心主編:《明清善本小說叢刊初編第六輯˙諧謔篇》
(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台北:新興書局,1976年)
(明)郎瑛:《七修類稿》,(台北:世界書局,1963年)
(明)耿定向:《權子》,收(清)陶珽編纂《續說郛》第四十五(台北:新興書局,1964年)
(明)徐元太:《喻林》(台北:新興書局,1972年)
(明)徐渭:《徐文長先生秘集》(台南:莊嚴文化出版社,1995年)
(明)陸灼:《艾子後語》,收(清)陶珽編纂《續說郛》第四十五(台北:新興書局,1964年)
(明)張岱著,高學安、佘德余標點:《快園道古》(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
(明)郭子章:《諧語》,收《六語》(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年)
(明)馮夢龍:《笑府》,收政治大學古典研究中心主編:《明清善本小說叢刊初編第六輯˙諧謔篇》(台北:天一出版社,1985年)
(明)馮夢龍:《古今譚概》(台北:新文豐書局,1979年)
(明)馮夢龍著,楊軍編校:《馮夢龍四大異書》(遼寧:長春出版社,1993年)
(明)屠本畯:《艾子外語》,收《中國筆記小說名著第一集》(台北:世界書局)
(明)屠本畯:《憨子雜俎》,收《中國筆記小說名著第一集》(台北:世界書局)
(明)楊茂謙:《笑林評》,收政治大學古典研究中心主編:《明清善本小說叢刊初編第六輯˙諧謔篇》(台北:天一出版社,1985年)
(明)趙仁甫:《听子》,收政治大學古典研究中心主編:《明清善本小說叢刊初編第六輯˙諧謔篇》(台北:天一出版社,1985年)
(明)趙南星、馮夢龍(清)陳皋謨、石成金:《明清笑話四種》(台北:華正書局,1987年)
(明)謝肇淛:《五雜俎》(台北:偉文圖書,1977年)
(二)今籍類
上海藝文出版社主編:《明人百家》(上海:上海藝文出版社,1990年)
仇春霖主編:《古代中國寓言大系》(第三卷)(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
公木、朱靖華選注:《歷代寓言選》(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0年)
文傑、羅琳主編:《春風燕語》(台北:錦繡出版社,1992年)
唐麒主編:《中國歷代幽默諷刺故事總集》(台北:漢欣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
陳新璋主編,文斌選注:《中國寓言精選˙元明清詼諧寓言》(番禺:新世紀出版社,1995年)
佚名,龔鵬程導讀:《笑林廣記》(台北:金楓出版社,1991年)
楊家駱主編:《中國笑話書七十一種》(台北:世界書局,1961年)
楊曉明主編:《中國笑譚》(台北:薪傳出版社,2000年)
劉征:《劉征文集---第五卷古代寓言整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
劉元卿:《賢奕編》,收《歷代筆記小說集成》(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
顏瑞芳:《九頭鳥-元明寓言選析》(台北:幼獅文化,1996年)
顏瑞芳:《唐宋動物寓言研究》(台北:亞馬遜出版社,2000年)
顧青、劉東葵:《冷眼笑看人間事:古代寓言笑話》(台北:萬 卷樓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9年)
二、非詼諧寓言類
(一)古籍類(依原典時代順序排列)
(漢)司馬遷,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史記三家注并附編二種》(台北:鼎文書局,1975年)
(漢)班固,楊家駱主編:《新校本漢書集注并附編二種》(台北:鼎文書局,1975年)
(梁)沈約,楊家駱主編:《宋書》(台北:鼎文書局,1975年)
(梁)劉勰,周振甫注:《文心雕龍注釋》(台北:里仁書局,1984年)
(梁)劉勰,周振甫注:《文心雕龍譯注》(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
(後晉)劉煦,楊家駱主編:《舊唐書》(台北:鼎文書局,1974年)
(宋)司馬光,(宋)胡三省注,章鈺校記:《資治通鑑》(台北:逸群出版社,1980年)
(宋)宋祈、歐陽修,楊家駱主編:《新唐書》(台北:鼎文書局,1975年)
(明)李贄:《焚書》(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4年)
(清)王先謙:《莊子集解》(台北:文津出版社,1988年)
(清)郭慶藩:《莊子集釋》(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3年)
(清)張廷玉,楊家駱主編:《明史》(台北:鼎文書局,1974年)
(清)董誥:《全唐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二、今籍類
大學入學考試考試中心研究發展處《指定科目考試說明---國文科》(台北:財團法人基金會,2000年)
仇小屏:《文章章法論》(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8年)
王溢嘉:《古典今看---從孔明到潘金蓮》(台北:野鵝出版社,1999年)
李富軒、李燕:《中國古代寓言史》(台北:志一出版社,1998年)
吳秋林:《中國寓言史》(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年)
李澤厚:《美學論集》(台北:三民書局,1996年)
李金城:《中學國文教學的藝術》(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3年)
沈謙:《修辭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1996年)
吳同瑞等《中國俗文學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
邱師燮友等:《階梯作文2》(台北:三民書局,1999年)
周志文:《晚明學術與知識分子論叢》(台北:大安出版社,1999年)
段寶林:《中國民間文學概要》(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年)
姚一葦:《美的範疇論》(台北:台灣開明書店,1985年)
涂公遂:《文學概論》(五洲出版社,1996年)
韋正通:《中國思想史》(台北:水牛出版社,1993年)
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陳師滿銘:《作文教學指導》(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4年)
陳鼓應註譯:《莊子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
陳蒲清:《中國古代寓言史》(台北:駱駝出版社,1987年)
陳蒲清:《寓言文學理論˙歷史與應用》(台北:駱駝出版社,1992年)
陳望道《修辭學發凡》:(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
陳英豪、吳裕益:《測驗與評量》(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3年)
張春興、林清山:《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1995年)
張春榮:《修辭新思維》(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1年)
黃慶萱:《修辭學》(台北:三民書局,1999年)
湯哲聲:《中國現代滑稽文學史略》(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
董季棠:《修辭析論》(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
葉學志:《教育概論》(台北:正中書局,1994年)
董崇選:《文學創作的理論與教學》(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
劉大杰:《校訂本中國文學發展史》(台北:華正書局,1991年)
凝溪:《中國寓言文學史》(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
譚達先:《中國民間寓言研究》(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8年)
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台北:天工書局,1989年)
三、學位論文(依刊出時間為序排列)
顏瑞芳:《劉基、宋濂寓言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1980年碩士論文
顏瑞芳:《中唐三家寓言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1995年博士論文
宋隆枝:《馮夢龍詼諧寓言研究》,文化大學中文所1995年碩士論文
賴旬美:《中國古代寓言型笑話研究》,台灣大學中文研究所1997年碩士論文
蔣聞靜:《戰國策寓言探析》,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2000年碩士論文
四、期刊(依刊出時間為序排列)
(一)台灣地區(按照刊物出版時間排序)
王溢嘉〈心有所領˙意有所會---笑話的心理分析〉《國文天地》第5卷10期(1990年3月)
陳清俊〈世情千萬種,盡付一笑中---談古代笑話的功能和價值〉《國文天地》第5卷10期(1990年3月)
顏瑞芳〈唐代古文家寓言之發展與體類〉《國文學報》第23期(1994年6月)
內田慶市〈’’西學東漸”與近代日中歐語言文化交流---以伊索寓言的譯介為例〉《詞庫建設通訊》總第20期(1999年7月)
黃麗貞〈「象徵」修辭法〉《中國語文》第523期(2001年1月)
趙公正〈語文表達作文能力訓練(十)---寓意改寫的作文法〉《中國語文》第532期(2001年10月)
王更生〈語文教學與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12卷4期(2001年12月)
(二)大陸地區(按照刊物出版時間排序)
祝善文〈從《物感》一書看《伊索寓言》對中國寓言的影響〉《文獻》(1988年2月)
錢中麗〈淺談培養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煤炭高等教育》第3期(2000年4月)
秦勇〈狂歡與笑話---巴赫金與馮夢龍的反抗話語比較〉《揚州大學學報》第4卷第4期(2000年7月)
方冠忠〈試論高中作文教學的高效率〉《語文教學與研究》總第12期(2000年12月)
鄒德慶、劉春陽〈作文教學四段論〉《語文教學與研究》總第12期(2000年12月)
袁云金〈閱讀教學漫談〉《語文教學與研究》總第16期(2001年4月)
劉曉東〈晚明士人生計與士風〉《明清史》(2001年5月)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