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書 一、與關漢卿直接相關的著作(依出版年先後次序排列) 關漢卿戲劇集 北京大學中文系<關漢卿戲劇集>編校小組編 北京市 :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76[民65] 關漢卿戲曲集 吳曉鈴等編校 中國戲劇出版社 [出版年不詳] 關漢卿全集校注 王學奇吳振清 校注王靜竹 石家庄市:河北教育出版社 1988[民77] (1990.2刷) 關漢卿戲曲集 吳國欽校注 臺北市 : 里仁書局 民87[1998] 關漢卿研究資料 李漢秋, 袁有芬編 上海市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民77] 關漢卿研究資料匯考 王綱輯考 中國戲劇出版社 1988.4. 二、民國以前的著作 (依作者年代排列) 錄鬼簿元 鍾嗣成/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輯二/中國戲曲研究所/北京市:中國戲劇/1959 青樓集元 夏庭芝/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輯一/中國戲曲研究所/北京市:中國戲劇/1959 輟耕錄元 陶宗儀/筆記小說大觀七編第一冊/新興書局有限公司/1965 中原音韻元 周德清/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輯三/中國戲曲研究所/北京市:中國戲劇/1959 元史 明 宋濂等著 /洪業書局 宋元戲曲史王國維撰 葉長海導讀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12,1版 顧曲麈談 吳梅著 / 岳麓書社 / 1998年8月1版1刷 三、現當代著作(先依出版品首字,再依出版年月排列) 二劃 《人性與符號形式:卡西勒《人論》解讀》 伍至學/臺北市:台灣書店/民87.初版 《人論:人類文化哲學引導》 恩斯特‧卡西勒著,甘陽譯/台北:桂冠圖書/1990 《人類心靈的神話:榮格的分析心理學》 常若松/台北市:貓頭鷹出版:城邦文化/民89 四劃 《中國戲曲通史1、2、3》 張庚、郭漢城/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79 《中國婦女史論集》 鮑家麟編著/台北:牧童出版社/1979 《元代雜劇藝術》 徐扶明/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1 《元雜劇所反映之時代精神》 耿湘沅/文史哲出版社/民71.7初版 《中國戲曲史漫話》 吳國欽/木鐸出版社/民72年8月初版 《元雜劇所反映之元代社會》 顏天佑/臺北市:華正書局/民73.9初版 《文化與自我》 馬塞勒等著 任鷹等譯/臺北市:遠流/1990 《文學的後設思考:當代文學理論家》 呂正惠主編/台北市:正中書局/民80 《中國婦女史論集續集》 鮑家麟編/台北:稻香出版社/1991 《元雜劇中的愛情與社會》 張淑香/大安出版社/1991.11.一版三刷 《元人散曲選詳註》 曾永義、王安祈/學海出版社/81年2月再版 《元雜劇關馬白王四家作品中女性角色研究》 高仁淑/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民81 《元曲選百種雜劇情節結構分析》 潘麗珠/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2 《中國名妓藝術史》 嚴明/台北市:文津/民81 《中國戲劇史》 張燕瑾/台北市:文津出版社/82年7月初版一刷 《女性主義實踐與後結構主義理論》 克莉絲維登著 白曉紅譯/臺北市:桂冠/1994(民83) 《中國娼妓──過去和現在》 單光鼐/北京:新華書店/1995年2月 《女性迷思》 貝蒂‧傅瑞丹著/台北:月旦/1995(民84) 《女性主義文學批評》 格蕾‧格林著 考比里亞‧庫恩編 陳引馳譯/板橋市:駱駝出版/民84 《五四小說中所反映的女性意識》 李圭嬉/文化中研所/84.6 《女性閱讀與小說評論》 吳達芸/台南市立文化中心/民85.5 《世情小說之價值觀探論:以婚姻為定位的考察》 李翠英/台北市:台灣大學文史叢刊/民85 《元雜劇的娼妓題材研究》 黃慧貞/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5.5 《元雜劇中女性意識之研究》 張莉莉/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5.6 《中國古代婦女生活》 高世瑜/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7一版一刷 《女性的禁忌:中國古代婦女禮儀的文化審視》 趙健傳 張振軍著/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1996.10 《女性與文學:女性主義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鄭振偉編/香港:嶺南學院現代中文文學研究中心/1996.11 《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 顧燕翎主編/台北:女書/1996 《元人散曲新探》 汪志勇/學海出版社/85年11月初版 《中國女性文學的現代衍進》 任一鳴/香港:青文書屋/1997 《女性主義與中國文學》 鍾慧玲 主編/東海大學中文系審訂/臺北市:里仁/民86 《女性主義》 王逢振/揚智文化/1997.7初版三刷 《女性新心理學》 珍‧貝克‧密勒著,鄭至慧、劉毓秀、葉安安合譯/台北:女書/1997 《女人的世界史》 羅莎琳‧邁爾斯著,刁筱華譯/台北市:麥田出版/1998 《中國女性文學的傳統》 嚴明、樊琪/臺北市:洪葉文化/1999 《中國女性書寫─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淡江大學中文系主編/台北:學生/1999 《女性主義經典》 顧燕翎、鄭至慧主編/台北:女書/1999 《女性關照下的男性─女作家小說析論》 李仕芬 ╱台北:聯合文學/2000 《主體建構政治與現代中國文學》 譚國根/香港:牛津大學/ 2000 《女權主義文論》 張岩冰/山東教育出版社/ 2001.2 《巴赫金對話理論與其他》 托多羅夫著,蔣子華、張萍譯/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1 《女性研究自學讀本》 裘伊‧瑪姬西絲著 何穎怡譯/台北:女書/2000.3初版一印 五劃 《古典文學與性別研究》 洪淑苓、鄭毓瑜、蔡瑜、梅家玲、陳翠英、康韻梅著/臺北市:里仁/民86 《古典與現代的女性闡釋》 孫康宜/台北:聯經/1998 《主體建構政治與現代中國文學》 譚國根/香港:牛津/2000 六劃 《再登巴比倫塔:巴赫汀與對話理論》 董小英/北京:三聯書店/1994.10 《西方女性主義研究評論》 鮑曉蘭主編/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5.5 《西方女性學:起源、內涵與發展》 劉霓/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1 七劃 《形式與意識型態》 廖炳惠/臺北市:聯經出版/民79.10 《何處是女兒家:女性主義與中西比較文學/文化研究》 簡瑛瑛/台北市:聯合文學/1998 八劃 《性別越界:女性主義文學理論與批評》 張小虹/台北:聯合文學/民84年初版 《性別/文本政治:女性主義文學理論》 托里莫以著 陳潔詩譯/板橋市:駱駝出版/民84 《金元北曲詞語匯釋》 黃麗貞/台北市 : 國家/1997 《性帝國主義》 張小虹/台北市:聯合文學/1998(民87)初版 《性/別研究讀本》 張小虹編/臺北市:麥田出版:城邦文化發行/1998(民87)初版 九劃 《風起雲湧的女性主義批評〔台灣篇〕》 子宛玉編/臺北市:谷風出版社/民77.11 《後設小說:自我意識小說的理論與實踐》 帕特里沙‧渥厄著,錢競、劉雁濱譯/板橋市:駱駝/民84 《哈伯瑪斯》 曾慶豹/台北:生智/1999 《風月救風塵研究》 吳賢俊/玄奘人文社會學院中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0 十劃 《書寫文學的過去:文學史的思考》 陳國球、王宏志、陳清僑編/臺北市:麥田出版:城邦發行/民86 十一劃 《悠悠寫戲情 : 關漢卿傳》 謝美生/北京市:東方出版社/1999[民88] 《婦女與道德傳統》 郝潤華/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4 十二劃 《第二性》第一卷 西蒙‧波娃著 歐陽子譯/台北:志文/1992 《第二性》第二卷 西蒙‧波娃著 楊翠屏譯/台北:志文/1992 《第二性》第三卷 西蒙‧波娃著 楊美惠譯/台北:志文/1992 十三劃 《當代女性主義文學批評》 張京媛主編/北京:北京大學/1992.1一版 1995.10二刷 《當代文化論述:認同、差異、主體性》 簡瑛瑛/台北:土緒/1997 十四劃 《蒙古社會婦女地位之研究》 吳慧麗/國立政治大學:邊政研究所/民74 《對話的喧聲:巴赫汀文化理論述評》 劉康/臺北:麥田出版社/1995 《緋衣夢系列戲曲研究》 孫慧琪/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民87 十五劃 《論現代文學女性小說家─從一個女性經驗的觀點出發》 江寶釵/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83.6 《誰背叛了女性主義:年輕女性對舊女性主義的挑戰》 丹菲爾德著 劉泗翰譯 /臺北:智庫/1997 《歷史、女性與性別政治:重讀張愛玲》 林幸謙/臺北:麥田出版:城邦文化發行/2000 十八劃 《朦朧、清明與流動:論台灣現代女詩人作品中的女性主體》 李癸雲/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民90.5 十九劃 《關漢卿研究論文集》 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8 《關漢卿研究》第二輯 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 《關漢卿及其作品》 何慶華/[臺北市]:何慶華/民54[1965] 《關漢卿研究論文集成》 梁沛錦/香港:潛文堂/民58 《關漢卿竇娥冤之研究》 牛川海/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民60.6 《關漢卿考述》 盧元駿/臺北:正中/民66 《關漢卿雜劇研究》 何美玲/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67[1978] 《關漢卿三國故事雜劇研究》 劉靖之/香港:三聯書店/1980[民69] 《關漢卿「救風塵」研究》 李競華/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民71 《關漢卿戲曲故事集》 趙賢州/北京市:寶文堂書店/1983[民72] 《關漢卿戲劇人物論》 黃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民73] 《關漢卿戲劇論稿》 鍾林斌著/西安市:陜西人民出版社/1986[民75] 《關漢卿旦本雜劇之研究》 盧乃愛/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民78 《關漢卿現存雜劇研究》 李哲洙/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民79 《關漢卿傳論》 張云生/北京:開明出版社/1990[民79] 《關漢卿作品賞析集》 霍松林/成都:巴蜀書社/1990[民79] 《關漢卿旦本戲主角之研究》 朱文慧/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0 《關漢卿劇作賞析》 康保成選析 黃天驥審訂/廣西教育出版社/1991[民80] 《關漢卿戲曲集導讀》 施紹文、沈樹華著/成都市:巴蜀書社/1993[民82] 《關漢卿戲曲語言之派生詞與重疊詞研究》 江碧珠/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2 《關漢卿雜劇的生命情感》 劉幼嫻/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3 《關漢卿研究》 徐子方/文津出版社/民83[1994] 《關漢卿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關漢卿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編輯委員會/台北市:行政院文建會/民83 《關漢卿藝術範式闡釋》 周國雄/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民86] 《關漢卿評傳》 李占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4月1版1刷 二十劃 《竇娥冤與「安蒂岡妮」的比較研究》 梅湯姆/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民68 單篇論文(先依出版品首字,再依出版年月排列) 一劃 〈一個細微情節的發想:論竇娥冤戲劇中「奉養蔡婆婆」的信念與意義〉 王隆升/鵝湖月刊)/第二六卷第四期(總號第304)/89.10 四劃 〈中國古代戲曲的奠基人關漢卿〉 尚達翔/戲曲藝術(河南)/1983年第3期 〈文化唯物論、女性主義與馬克斯人文主義〉 杜立莫作 陳界華譯/中外文學/第二十一卷第八期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藝術碩果:元代四大悲劇與沙士比亞四大悲劇之比較〉 岸波/西北民族學院學報:哲社版(蘭州)/1989.3 〈女性主義文學批評下的台灣文壇──立基於一九八六年的省察〉 李元貞/《解放愛與美》/台北:婦女新知基金會出版部/1990 〈元曲四大戀愛劇:關漢卿之「拜月亭」、白樸之「牆頭馬上」、王實甫之「西廂記」、鄭光祖之「倩女離魂」〉 莊錫燻/中師語文/80.5 〈市井平民的真情與失意文人的悲愴〉 張進德/河南大學學報:社科版/39卷1期/1999.1 〈元雜劇婦女形象芻議〉 江健/淮陰師範學院學報/第21卷第6期/1999 五劃 〈古典戲曲女性喜劇人物初探〉 喬嘉瑞/昆明師專學報:哲社版/1988.4 〈以「女性意識」解讀《望江亭》〉 劉季雲/藝術論壇/一九九五創刊號/84.7 〈生命原欲中女性自我形象的重鑄〉 陳嬌華/河南大學學報:社科版/第39卷第1期/1999.1 〈台灣女性文學的走向〉 黃樹紅/廣東教育學院學報/1999年第1期 六劃 〈全國首屆關漢卿學術研討會縱述〉 周一/河北師院學報:哲社版(石家庄)/1989.1 〈她往何處去:文學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及地位〉 陳淑珍/傳習 第十一期/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民82年6月 〈回歸與失落:戲劇本體批評視鏡下的《關漢卿》與《蔡文姬》〉 張時民/戲劇文學(長春)/1998.10 〈伊希迦黑與她的新文體:另一種(理論)書寫/實踐〉 朱崇儀/中外文學/第24卷‧第11期/1996年4月 〈走出「唯一」,流向「唯一」:從佛洛伊德到依蕊格萊〉 劉毓秀/中外文學/第24卷‧第11期/1996年4月 〈法國新女性主義的書寫〉 胡品清/聯合文學/17期/1986.3 七劃 〈我書故我在:論西蘇的陰性書寫〉 蕭嫣嫣/中外文學/第24卷‧第11期/1996年4月 〈我被決定故我在:論傅科與拉崗的主體觀〉 邱彥彬/中外文學/第25卷‧第5期/1996年10月 〈男性視野中的女性主義文學〉 鄭堅/洙洲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5卷第1期/2000.3 八劃 〈批判與分離:當代主體完全存活手冊〉 廖朝陽/中外文學/第25卷‧第5期/1996年10月 十劃 〈秘密花園:論清代女性彈詞小說中的幽閉空間與心靈活動〉 胡曉真/中國歷史文化中的私與情國際學術研討會/2001.8 〈救風塵的衝突結構─巧計與自覺〉 吳淑慧/國文天地/10卷1期/民83.1 〈荒野中的女性主義批評〉 伊蘭‧修華特著 張小虹譯/中外文學/166期/1986.3 〈書寫與主體性:書寫布朗秀的書寫經驗〉 蘇子中/中外文學/第25卷‧第5期/1996年10月 〈書寫不可能:西蘇的另類書寫〉 張淑麗/中外文學/第27卷‧第10期/1999年3月 〈芻議關漢卿筆下的竇娥〉 姜豔秋/遼寧大學學報/28卷2期/2000.3 十一劃 〈淺論關漢卿與沙士比亞的異同〉 張雷 張永溝/撫順師專學報:社科版/1988.3 〈假戲真作,真戲假做:關漢卿筆下深通「權變」之女性〉 姜翠芬/中外文學/第22卷‧第6期/1993年11月 〈從竇娥冤一劇論中西悲劇的風格〉 蔡輝龍/古今藝文/第二十卷一期 〈張愛玲的臨界點:閨閣話語與女性主體的邊緣化〉 林幸謙/中外文學/第24卷第5期/1995.10 〈淺談關漢卿筆下竇娥形象〉 賀玉春/戲曲藝術/1998.1期 〈從關漢卿的《普天樂‧崔張十九事》說起〉 徐朔方/文學遺產/1998第二期 〈麥克白與竇娥冤的謀殺比較〉 何輝斌/上饒師專學報/第19卷第2期/1999年.4月 〈從關漢卿戲曲作品看其創作思想〉 李惠美/歷史教育/第四卷/1999.6 〈淺析「救風塵」中所呈現的主題〉 黃淑貞/修平人文社會學報/90.3 十二劃 〈評論:書寫與主體性:書寫布朗秀的書寫經驗〉 蔡淑玲/《中外文學》/2第5卷第5期/1996.9 十三劃 〈試關漢卿劇作的語言藝術〉 丁建芳/鄭州大學學報/1981年第2期 十四劃 〈對話理論與複調小說〉 張檸/外國文學理論/1992年第3期 〈試析元雜劇中的女性形象〉 李凡平/婦女研究通訊/82.4 〈試論關漢卿筆下婦女形象的前瞻性〉 包紹亮/三明師專學報/2000(2) 十五劃 〈論王國維的關漢卿研究〉 毛慶其 郭小湄/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社 / 1985.6 〈論關漢卿戲劇結構的獨創性〉 王明火宣/浙江師範學報,社科版(杭州)/1988.3 〈論關漢卿的散曲〉 王學奇 王靜竹/河北師院學報:哲社版/1988.3 〈論竇娥冤雜劇〉 徐信義/中山人文學報/第一期/民82年4月 〈論關漢卿的情愛觀〉 陳其相/長沙水電師院:社科版/1993年第2期 〈論關漢卿雜劇的兩個貢獻〉 闕真/廣西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科/第30卷第4期/1994.12 〈論關漢卿的《竇娥冤》〉 李漢秋/安徽大學學報:哲社科/1997.3期 〈論據作構思的心理特徵〉 曹樹鈞/戲劇、戲曲研究/1998.3 〈談《竇娥冤》的悲劇性和悲劇美感〉 梁惠敏/輔大中研所學刊/第八期/87.6 〈論關漢卿公案戲對天人關係的思考〉 韓曉/湖北大學學報:哲社科/總124期/1999.12 〈論關漢卿雜劇中的男性形象〉 尚作運/信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10卷第3期/2000.9 〈論關漢卿的戲曲創作〉 鄧允建/文學遺產增刊/輯七 〈論關漢卿的雜劇〉 聶石樵/文學遺產增刊/輯五 十八劃 〈簡論關漢卿的謝天香〉 尚達翔/當代戲劇(西安)/1985.5 十九劃 〈關於關漢卿的生平〉 蔡美彪/戲劇論叢/1957年第2期 〈關漢卿:瓦舍書會哺育的偉大戲曲家〉 李漢秋/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社 / 1981.2 〈關漢卿筆下的性愛問題〉 黃文錫/百花洲/1981年第2期 〈關漢卿《望江亭》新探〉 李漢秋/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2年第二期 〈關於關漢卿的人道主義思想與里籍問題的通信〉 王季思 常林炎/河北師院學報:哲社版(石家庄)/1988.3 〈關漢卿籍貫考辨〉 趙景瑜/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社 / 1984.22 〈關漢卿劇作題材地域性淺析〉 王雪樵/山西師大學報:社科板/1989.1 〈關漢卿叢考〉 張月中/河北月刊/1989.1. 〈關漢卿生平作品推考〉 劉蔭柏/山西大學學報:哲社版(太原)/1992.3 〈關漢卿生、卒年的再認識〉 王學奇/河北師院學報:社科版(石家庄)/1992.4 〈關漢卿散曲創作新探〉 汪正章/南開學報:哲社版/1992.5 〈關漢卿散曲的文化意蘊及審美價值〉 關四平/東北師大學報:哲社版/1992.5 〈關漢卿的創作意識與劇作「救風塵」析論〉 李樹良/藝術學報第50期/81年6月 〈關漢卿雜劇的宗教意識〉 鄭志明/鵝湖月刊/第18卷第3期(總號208)/81.10 〈關漢卿考異〉 徐子方/河北師院學報(石家庄)/1994.3 〈關漢卿的創新人格〉 周國雄/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1995.4 〈關漢卿的戲劇〉 劉中玉/復興劇藝學刊/84.7 〈關漢卿行跡推考〉 徐子方/晉陽學刊/1996.5 〈關漢卿所塑造的三個妓女形象之試探〉 趙美娟/輔大中研所學刊/第六期/85.6 〈關漢卿雜劇欣賞《竇娥冤》〉 黃麗貞/中國語文468期/85.6 〈關漢卿喜劇初探〉 許灝/求是月刊/1996年第6期 〈關漢卿雜劇欣賞《救風塵》上〉 黃麗貞/中國語文474期/85.12 〈關漢卿雜劇欣賞《救風塵》下〉 黃麗貞/中國語文475期/86.1 〈關漢卿身份考述:兼評院戶論種種〉 徐子方/南京師大學報:社科版/1997年第2期 〈關漢卿散曲中的女性家族初探〉 岳淑珍/信陽師範學院學報:哲社科/第18卷第2期/1998.4 〈關漢卿雜劇中的民俗文化遺存〉 吳國欽/戲曲藝術/1999.3 〈關漢卿人生觀新探〉 李占鵬/西北師大學報;社科版/第37卷第3期/2000.5 〈關漢卿散曲與雜劇比較〉 吳德崗/陝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第2卷第4期/2000.12 〈關漢卿雜劇欣賞《金線池》〉 黃麗貞/中國語文526期/90.4 〈關漢卿在雜劇上之地位及其作品竇娥冤之故事研究〉 王珮珺/明倫學報/90.4 〈關漢卿雜劇欣賞《詐妮子》〉 黃麗貞/中國語文527期/90.5 〈關漢卿雜劇欣賞《緋衣夢》〉 黃麗貞/中國語文530期/90.8 〈關漢卿雜劇欣賞《拜月亭》〉 黃麗貞/中國語文535期/91.1 〈關漢卿雜劇欣賞《謝天香》〉 黃麗貞/中國語文536期/91.2 〈關漢卿戲曲的特色〉 黃麗貞/中國語文538期/91.4 〈關漢卿《竇娥冤》雜劇的編劇藝術〉 黃麗貞/中國語文541期/91.7 〈關漢卿底竇娥冤〉 李束絲/文學遺產增刊/輯一 二十劃 〈竇娥悲劇成因淺探〉 張福德/北方論叢(哈爾濱大學學報)/1989.2 〈《竇娥冤》的民間性:《竇》劇被視為士大夫文學商榷〉 莊蕙綺/中華學苑/第四十五期/84.3 〈《竇娥冤》看一個「感天動地」的女性形象〉 楊翠虹/文明探索/第二十二卷/2000.7 〈《竇娥冤》論〉 沈鴻鑫/戲曲藝術/20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