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舉要
一、叢書暨專書類
《二十世紀書法研究叢書─文化精神篇》,上海書畫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次印刷
《二十世紀書法研究叢書─考識辨異篇》,上海書畫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次印刷
《二十世紀書法研究叢書─品鑑評論篇》,上海書畫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次印刷
《二十世紀書法研究叢書─風格技法篇》,上海書畫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次印刷
《二十世紀書法研究叢書─當代對話篇》,上海書畫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次印刷
《二十世紀書法研究叢書─歷史文脈篇》,上海書畫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次印刷
《二程遺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大江草堂二集》,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6年4月
《中國人名大辭典》,臧勵龢等編、許師慎增補,臺灣商務印書館,1990年
《中國美術史‧魏晉卷》,濟南市:明天出版社,2000年
《中國美術史‧隋唐卷》,濟南市:明天出版社,2000年
《中國美術史‧宋代卷》,濟南市:明天出版社,2000年
《中國美術史‧元明卷》,濟南市:明天出版社,2000年
《中國美術史‧清代卷》,濟南市:明天出版社,2000年
《中國美學史資料選編》上下卷,王進祥編輯,漢京文化事業公司,1983年
《中國書法文化大觀》,《中國文化大觀系列》,第三輯,金開誠、王岳川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7月第二次印刷
《元明史料筆記叢刊》,《四庫全書珍本》五集,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
《王文成公全書》,上海書店,1989年
《王陽明全集》上下冊,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
《古今圖書集成》,陳孟雷原編、楊家駱類編,台北:鼎文書局,1977年
《全國第四屆書學討論會論文集》,中國書法家協會編,四川:重慶出版社,1993年11月第一版
《宋元學案》,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周子通書》,台北:中華書局,1968年
《明史》,台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文藝美學方法論》,胡經之、王岳川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
《美術叢書》,楊家駱、鄧實編,台北:藝文印書館,1975年
《荀子新注》,台北:里仁書局,1983年
《張載集》,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陸象山全集》,上海:國學整理社,1936年
《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序跋集錄》,子部,藝術類,國立中央圖書館,1993年10月
《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志初稿》,子部,國家圖書館,民國87年6月
《國際朱子學會議論文集》上下冊,鍾彩鈞主編,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3年5月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紀昀等總纂,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湯用彤學術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董其昌研究文集》,朵雲編輯部,上海書畫出版社,1998年
《歐陽修全集》,下冊,北京:中國書店,1986年
《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明清近代始祖》,中央研究經濟研究所,1989年
《歷代書法論文選》上下冊,台北:華正書局,1988年10月初版
《歷代書法論文選續編》,崔爾平選編點校,上海書畫出版社,1986年10月第2次印刷
《韓昌黎全集》,台北:中華書局,1966年
《觀賞彙錄》上下冊,楊嘉駱主編,世界書局,1988年11月四版
中田勇次郎著、盧永璘譯《中國書法理論史》,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12月
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彙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文潔華《藝術、自然與人文》,台北:允晨文化實業公司,1993年
方孝儒《遜志齋集》,上海書店,1989年
岡田武彥著、吳光等譯《王陽明與明末儒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5月
牛健強《明代中後期社會變遷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
王夫之《莊子解》,香港:中華書局,1989年
王守仁撰、吳光等編校《王陽明全集》上下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67年
王志性《廣志繹》卷二,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12月
王忠閣《明代社會心理論稿》,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初版
王寂《鴨江行部志》,台北:廣文書局,1968年
王符《潛夫論》,湖北:崇文書局原刊本,清光緒元年
王陽明《傳習錄》,葉紹鈞點注,台灣:商務印書館,1991年
田藝蘅《春雨逸響》,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王鏊《震澤集》,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一二五六冊,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伍袁萃《林居漫錄》台北:偉文圖書公司,1977年
成復旺、陳葆真、蔡鍾翔《中國文學理論史─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台北洪葉文化公司,1994年
朱熹集註《四書集註》,台北:學海出版社,1988年初版
朱熹撰、呂祖謙輯《近思錄》,台北:藝文印書館,1971年
牟宗三《才性與玄理》,台灣:學生書局,1989年10月修訂八版
牟宗三譯註《康德:判斷力之批判》上冊,台灣:學生書局,1993年
牟宗三《心體與性體》第一冊,台北:正中書局,1968年一月
余英時《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台北:聯經出版社,1984年
余紹宋《書畫書錄解題》,臺北:中華書局,1969年
呂坤《呻吟語摘》,台灣商務印書館,1984年
李日華《恬致堂集》,《明代藝術家集彙刊續集》,國立中央圖書館,1971年
李美燕《琴道與美學─琴道之思想基礎與美學價值之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11月第一版
李翠瑛《孫過庭《書譜》中書論藝術精神探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5月
李澤厚、劉綱紀主編《中國美學史》,第一卷至第二卷,谷風出版社,1987年
沈志安《中華相術》,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
沈德符《萬曆野獲編》上中下冊,元明史料筆記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1月
汪砢玉《珊瑚網》,四川:成都古籍書店,1985年
宗白華《美學散步》,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宗炳原著、陳傳席譯解、吳焯校訂《畫山水序》,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85年
屈大鈞《廣東新語》,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林保淳《經世思想與文學經世》,台北:文津出版社,1990年
邱鎮中《書法藝術與鑑賞》,台北:亞太圖書公司,1995年
金學智《中國書法美學》上下冊,江蘇文藝出版社,1994年8月出版
姜一涵等編著《中國美學》,國立空中大學印行,1992年2月
姜紹書《無聲詩史》卷三,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2第二刷
姜壽田執行主編《中國書法批評史》,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1997年
姜澄清《中國書法思想史》,北京:河南美術出版社,1994年
范宜如、朱書宣合著《風雅淵源─文人生活的美學》,台北: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台灣書店,民國87年初版范濂《雲間據目抄》,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7年
韋政通《中國文化概論》,台北:水牛出版社,1972年
韋政通《中國思想史》,台北:大林出版社,1981年
唐君毅《人文精神之重建》,台灣:學生書局,1984年
唐君毅《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台北:正中書局,1994年
徐復觀《中國文學論集》,台灣:學生書局,2001年12月五版三刷
徐復觀《中國思想史論集》,台灣:學生書局,1975年5月四版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台灣:學生書局,1998年5月第十二次印刷
桑世昌《蘭亭考》,《叢書集成初編》卷二,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
祝允明《祝氏集略》,祝氏集略[縮影資料]三十卷/(明)祝允明撰,華盛頓:美國國會圖書館,1961年
祝允明《懷星堂集》,《四庫全書》,文淵閣本,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袁枚撰、王進祥總編輯《隨園詩話》,台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1984年
馬宗霍《書林藻鑑》上下冊,台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12月臺一版
高居翰《江岸送別:明代初期與中期繪畫Parting at the shore : Chinese painting of the early and middle Ming dynasty,1368-1580》,臺北:石頭出版公司,1997年
高柏園《中庸形上思想》,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3年
高濂《遵生八箋》,〈燕閒清賞箋〉上卷,《醉古堂劍掃》,卷五,台北:金峰出版社,1986年
張元忭《張陽和文選》,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曹寶麟《中國書法史─宋遼金卷》,江蘇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第一次印刷
梁巘《承晉齋積聞錄》,上海書畫出版社,1984年
盛楓撰《嘉禾徵獻錄》,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許倬雲《求古篇》,台北:聯經出版社,1984年
郭若虛《圖畫見聞志》,上海書畫出版社,1993年
郭紹虞《從書法中窺測字體的演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陳方既、雷志雄《書法美學思想史》,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1994年
陳廷祐《書法之美的本原與創新》,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
陸友仁《研北雜誌》,上海文藝出版社,1991年
陸蓉《菽園雜記》,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陸樹聲《清暑筆談》,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章學誠《文史通義》,台北:華文書局,1965年
焦竑《澹園集》,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華人德《歷代筆記書論彙編》,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年2月第二次印刷
黃宗羲《明儒學案》,台北:中華書局,1970年
黃宗羲《南雷文定‧後集》,楊家駱編《中國學術名著》第六輯,台北:世界書局,民國53年
黃宗羲著、全祖望補《宋元學案》,台北:世界書局,1991年
黃省曾《吳風錄》,上海:商務印書館,1938年
黃省曾《客問》,上海:商務印書館,1938年
黃庭堅《山谷題跋》,宋明清小品文集輯注,上海:遠東出版社,1999年1月第一次印刷
黃惇《中國書法史‧元明卷》,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第一版
張光賓《中華書法史》,台灣商務印書館,1984年
楊儒賓《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93年3月版
葉太平《中國文學之美學精神》,台北:水牛出版社,1998年
葉嘉瑩《中國古典詩歌評論集》,中華書局香港分局,1977年
葉嘉瑩《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葉燮著、霍松林校注《原詩》,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
董其昌《容台集》,台北:國家圖書館,1966年
董斯張《吳興備志》,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年
熊稟明《中國書法理論體系》,台北:雄獅圖書公司,1999年11月二版一刷
劉宗周《劉子全書》,台北:華文書局,1968年
劉若愚著、杜國清譯《中國文學理論》,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1初版
劉熙載《藝概》,台北:華正書局,1988年9月
劉勰著、王更生注譯《文心雕龍讀本》,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9月初版四刷
劉墨《禪學與藝境》上下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次印刷
樊美筠《中國傳統美學的當代闡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香港:新華書店,1997年12月
歐陽修《集古錄》,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蔡仁厚《孔孟荀哲學》,台灣:學生書局,1990年2月
鄭銀淑《項元汴之書畫收藏與藝術》,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
鄭曉華《翰逸神飛─中國書法藝術的歷史與審美》,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5月
盧輔聖主編《中國書畫全書》,中國書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上海書畫出版社,1994年
錢穆《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78年
錢鍾書《管錐編》,蘭馨室書齋,1978年
錢鍾書《舊文四篇》,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鍾惺《隱秀軒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9月
韓盼山《書法辯證法釋要》,河北大學出版社,2001年8月第一次印刷
歸有光《震川先生集》,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
羅中峰《中國傳統文人審美生活方式之研究》,台北:洪葉文化圖書公司,1999年
蘇軾《東坡題跋》,宋明清小品文集輯注,上海:遠東出版社,1996年11月第一次印刷
顧炎武《肇域志》,雲南大學出版社,1998年
顧炎武著、黃汝成集釋、秦克誠點校《日知錄集釋》,湖南:岳麓出版社,1994年
龔鵬程《文學批評的視野》,台北:大安出版社,1990年
二、學位論文類
王鴻泰《流動與互動─由明清間城市生活的特性探測公共場域的開展》,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毛文芳《晚明閒賞美學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7民國86年6月安贊淳《明代理學家文學理論研究》,國立台灣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9年6月朱書萱《明代中葉吳中書家及其書風的形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年吳美琪《流行與世變─明代江南士人的服飾心態與社會風尚》,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范宜如《明代中期吳中文壇研究─一個地域文學的考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年5月
陳旻志《黃宗羲「文道合一」思想的理論與實踐》,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1年7月蔡錦昌《活在知識中的人─知識分子新論》,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5年劉宇珍《項聖謨招隱山水的復古意圖》,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7月三、期刊雜誌類
丁羲元〈「南北宗」新論〉,《董其昌研究文集》,朵雲編輯部,1998年11月第一次印刷
王利民〈朱熹詩文的文道一本論〉,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三十二卷第一期,2002年1月
王壯為〈書法中之筆法源流〉,紀念顏真卿逝世一千兩百年中國書法國際學術研討會,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民國76年6月
史作檉〈以哲學人類學之方式看中國文字與書法藝術〉,2001年現代書法新展望兩岸學術交流研討會,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辦、國立台灣美術館承辦,民國90年11月29日至30日
甘中流〈談書法創作的心理狀態〉,《中國書法》,2002年第九期
田宅三秋〈時間的藝術〉,《新朝華人藝術雜誌》第二期,時周多媒體傳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11月
巴東〈道德與藝術之範疇份際─論中國知識界傳統與藝術界的隔〉,《第三屆東方美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歷史博物館,民國91年1月
白謙慎〈從八大山人臨〈蘭亭序〉論明末清初書法中的臨書觀念〉,華人德、白謙慎主編《蘭亭論集》下編,蘇州大學出版社,2000年9月
任漫叢〈論孫過庭《書譜》中的兼通觀〉,《書法研究》,1994年第一期
牟宗三〈為學與為人〉,《生命的學問》,台北:三民書局,1989年5月
朱以撤〈論明代書法發展的三個時期〉,《美術史論》,1994年
李鍌〈書法藝術所具現的人格意義〉,紀念顏真卿逝世一千兩百年中國書法國際學術研討會,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民國76年6月
何寄澎〈朱子的文論〉,《國際朱子學會議論文集》下冊,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3年5月
邱澎生〈明代蘇州營利出版事業及其社會效應〉,《九州學刊》,第五卷第二期,1992年10月吳慧平〈尚意書風衰微─南宋書法研究〉,《書法研究》,2000年第二期
汪國勛〈想像在書法書法藝術活動中的作用〉,《書法研究》,1995年第六期
卲琦〈南北宗論的語境展示〉,《董其昌研究文集》,朵雲編輯部,1997年1月
林麗月〈世變與秩序:明代社會風尚相關研究評述〉,《明代研究通訊》,第四期, 中國明代研究學會,2001年12月邱鎮中〈感覺的陳述〉,《20世紀書法研究叢書─品鑑評論篇》,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發行,2000年12月第一次印刷
金炫廷〈李日華生平及其著述〉,《明史研究專刊》,第十三期,吳智和主編,2002年3月俞建傳〈王陽明的書法藝術〉,《書法研究》,第五期,2001年
柯金木《《孟子》書中的孔子形象析論》,《孔孟月刊》,第三十六卷第七期,孔孟月刊社,1998年胡湛〈康有為書體風格學略論〉,《書法研究》,第四期,1998年
唐錦騰〈元末明初吳中書法概論〉,浙江:西泠印社,2000年12月
唐錦騰〈明初吳門書法藝術初探〉,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1998年12月初版
馬嘯〈中國書法─第三條道路是否可能〉,《中國書法》,第五期,2002年
高柏園〈阮籍《樂論》的美學意義〉,《鵝湖月刊》,第十七卷第十二期,1992年6月張少康〈《文心雕龍》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地位〉,《文心雕龍國際學術研討論文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6月
張鐵民〈中國書法書體的演變〉,《中國書法文化大觀》,金開誠、王岳川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7月
莫家良〈《蘭亭序》與宋高宗─南宋古典書風的復興〉,華人德、白謙慎主編《蘭亭論集》,蘇州大學出版社,2000年9月
郭齊〈中國歷史上哲學範疇「和」的形成〉,《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十六期,2003年3月范宜如〈明代中期吳中商業活動及其文藝現象〉,《中國學術年刊》,第二十二期,民國90年5月陳方既〈關於風格的思考〉,《書法研究》,第三期,1998年
陳永正〈中國書學史上的雅俗論〉,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1998年12月初版
陳炎〈「建構」與「解構」:儒道互補的美學功能〉,《文明探索叢刊》,書鄉文化事業公司,1999年7月陳昌明〈「形─氣─神」─中國人獨特的美學思維〉,《國文天地》,第九卷第九期,1994年2月陳俊民〈論朱子的「聖賢」人格理想〉,《國際朱子學會議論文集》,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論集二,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3年5月
陳寶良〈明代文人辨析〉,《漢學研究》,第十九卷第一期,2001年6月曾守正〈阮籍《樂論》的美學思想〉,《鵝湖月刊》,第十八卷第五期,1992年11月曾錦坤〈「看相」的理論與實踐〉,《中國學術年刊》,第二十三期,2002年6月楊叔子、劉克明〈從『道藝合一』到『道通為一』─莊子技術思想初探〉,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二十九卷第一期,2002年1月
楊祖漢〈牟宗三先生對孔子的理解〉,《鵝湖月刊》,第二十八卷第十期,2003年4月楊儒賓〈論孟子的踐形觀─以持志養氣為中心展開的工夫論面向〉,《清華學報》,二十卷第一期,1990年6月葉其昌《畫禪室隨筆》,《宋明清小品文集輯注》,第三冊,1999年1月第一次印刷
葛榮晉〈朱熹的實學思想〉,《國際朱子學會議論文集》,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3年5月
靳平夫〈品味接受〉,《書法研究》,第三期,1995年2月
廖宏昌〈葉燮文學批評思維論發微〉,《中國文學理論與批評論文集》,新文豐出版公司,1995年10月
劉祥光〈從徽州文人的隱與仕看元末民初的忠節與隱逸〉,《大陸雜誌》,第九十四卷第一期,1987年2月劉瀚平〈審美活動中理解、認識的特點之一──悟〉,《文學與美學》,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主編,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元月初版
鄭培凱〈湯顯祖與晚明文化〉,台北:允晨文化公司,1995年11月
蕭振邦〈稽康〈聲無哀樂論〉探究─兼解牟宗三疏〉,牟宗三與當代新儒學國際學術會議,1998年9月5日
蕭燕翼〈曲折進展的明代書法〉,《中國古代美術》,楊伯達編,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85年
戴家妙〈關於楷書書體的概念與發生、發展過程〉,《書法研究》,第二期,2001年
戴璉璋〈文明的衝突與會通〉,《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三卷第四期,中國文哲研究所,1993年12月戴璉璋〈玄學中的音樂思想〉,《中國文哲研究期刊》,第十期,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997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