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丁一顧(民91)。推動課程慎思提高學校本位課程品質。課程與教學通訊,
10,9─15。
王永智(民85)。論道家的生命哲學。宗教與哲學,2(3),95─103。
李錫津(民91)。教師─真正決定課程的人。課程與教學通訊,10,1─4。
谷口雅春(1964)。生命實像。東京:日本文教社。
吳英璋(民91)。陪孩子寫自己生命的故事。耕蕊園,9,2─6。
吳榮鎮(民,91)。生命教育推動的現況與展望。淡江大學生命教育融入
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研討會大會手冊。7─17。
吳庶深、黃麗花(民90)。生命教育概論:實用的教學方案。台北:學富
出版社。
邱惠群(民90)。國中學生經驗生命教育課程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淑卿(民91)教室層級的課程設計:課程實踐的觀點。發表於台北市立
師範學院主辦,現代教育論壇,5月8日。台北市:台北市立師範
學院。
林靜如民(90)。沙特自由哲學及其在生命教育之蘊義。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
所碩士論文。
林瑞明(民91)。台中縣國民小學教師對生命教育課程意見調查之研究。國立台
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治平(民91)。人碰到了人─生命教育的起點與終極。淡江大學生命教育融入
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研討會大會手冊。淡江大學教育學院師資培育中心
主辦。
林進材(民88)。從形式課程到實質課程─論教師層面的課程實施及其對
師資培育的啟示。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報,12,105─124。
林思伶(民92)。推動校園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創意方案手冊。台北縣政府主編,1─13。
邱秀娥(民90)。國民小學教師生命教育相關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淑卿(民91)。課程統整模式原理與實作。嘉義。濤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胡幼慧(民85)。質性研究理論、方法級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圖書公
司。
徐世瑜(民87)。課程與教學歷程中的要素分析。課程與教學季刊,1(4),1─12。
高宣揚著(民82)。存在主義。台北:遠流。
高宣揚著(民83)。沙特傳。台北:萬象。
孫效智(民89)。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哲學基礎。發表於輔仁大學主辦:「生
命教育與教育革新學術研討會,3月24日。台北縣:輔仁大學。
教育部(民88)。災後學校心理教育與輔導手冊。台北:教育部訓委會。
教育部(民89)。教育部「九年一貫國民中小學課程暫行綱要」。台北:教
育部 。
教育部(民90)。教育部推動生命教育中程計畫。台北:教育部 。
莊明貞(民88)。多元文化教學與評量─多元文化教育觀點。台北:師大書苑。
莊明貞(民91a)。後現代思潮的課程研究及其本土實踐之評析。教育研究月刊,102,27─39。
莊明貞(民91b)。九年一貫課程的社會新興議題:政策到實施的反省。
國民教育43( 1),7─13。
陳伯璋、周麗玉、游家政(民87)。國民教育階段課程綱要草案研訂構想。台北:
教育部。
陳惠邦(民87)。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陳正文(民86,Schultz,D.P.1990)人格理論。台北:揚志文化。
黃武雄著(民86)。台灣教育的重建。台北:遠流。
黃德祥(民89)。小學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實施。發表於輔仁大學主辦:「生
命教育與教育革新學術研討會」,3月24日。台北縣:輔仁大學。
黃政傑(民80)。課程設計。台北:東華。
黃政傑(民83)多元文化課程。台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民84)兩性教育與課程設計。載於多元社會課程取向。台北:師
大書苑。
黃麗花(民90)。生命教育方案對學童攻擊行為與生活適應影響之研究。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譯瑩(民87)。課程統整之意義探究與模式建構。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
會刊:人文及社會科學,8(4),616─613。
郭為藩(民82)。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台北:文景出版社。
曾文忠(民84)。從全人發展角度看生命教育的意義與內涵,輔導通訊,
44,12─16。
張美蘭,(民89)。國民中學生命教育課程目標之發展。國立彰化師範大
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淑美(民87)。死亡學與死亡教育。學生輔導通訊,54,32─43。
張淑美(民89)。論生死教育在我實施的需要性與可行性。教育學刊,16,281─304。
張淑美(民90)。漫談「生死本一家」─死亡教育、生死教育是臨終教育
還是生命教育?載於張淑美主編,中學生命教育手冊─以生死教育
為取向。台北:心理出版社。
鄭金川(民90)。生命教育的沿革。教育部生命教育全球資訊網。
ww.http.//life.ascc.net/
黎建球(民89)。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發表於國立教育資料館主辦:
「現代教育論壇」,11月22日。台北市: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張德聰(民89)。生命的回顧與省思─綻放生命的花朵。發表於國立教育
資料館主辦:「現代教育論壇」,11月22日。台北市:國立台北
師範學院。
楊冠政(民80)。環境課程發展模式與程序。環境教育季刊,1,6─17。歐用生(民89)。加強課程理論與實際的對話─再評九年一貫課程的配套
措施。國民教育,40(6),2─10。
游恆山譯(民80)。生存的理由。台北:遠流。
聯合報(民88)。生命教育─教改不能遺漏的一環。1月3日,第4版。
鄭崇趁(民90)。教育資料集刊─生命教育專輯26輯。台北:國立教育
資料館。
鄭端容(民74)。好學生的一天。台北復興國小。未出版。
鄭端容(民87)。國小行政體制現況的檢討。台北莒光國小。未出版。
錢永鎮(民88)。從倫理教育到生命教育。載於生命教育課程規劃研討會
論文集。發表於南華大學主辦:生命教育課程規劃研討會,6月2
─3日。嘉義縣:南華大學。
賴昱誼(民89)。生命教育探索性評估─以嘉義市兩所生命教育中心學校
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燕萍(民89)。高職學生生命教育課程內容之分析。淡江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家倫(民,79)。新人生觀。台北:業強。
Friedman,L.J.(2001)廖梅芳譯。Identity’s Architect A biography of Erik
H .Erikson台北:張老師
Pervin,L.A.(1995)。洪光遠、鄭慧玲譯,人格心理學。台北:桂冠圖書
股份有限公司司。
Walters,J.D.(1999),林鶯譯。生命教育。台北: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
限公司。
二、英文部分
Beane,J. A. (1997) . Curriculum intergration-Designing the core of democratic education .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Banks,J.A(1988).Multicultural Edu-cation:theory and practice.Boston:Allyn﹠
Bacon.
Corr,C.A,Nabe,C.M., ﹠Corr,D.M. (Eds.) (1997).Death﹠dying:Life﹠living
(2nd ed.).Pacific Grove,CA:Brook/Cole Pub.Com.
Dezin,N.K.﹠Lincoln,Y.S.(1998). Strategies of Qualitative nquiry.Thousand
Oaks:SAGE
Dugga,H. (1997a).The History of Life Education. Retrieved June 28 ,2001
from the World Wide eb:http://www.lisp.com.au~life-ed/history.html.
Erikson,E.H.(1959) Identity and the life cycle:Selected papers.Psychological
Issues,1(Monograph1).
Holland, J.L (1973) Making vocational choice: A theory of careers.
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Hopkins,D.(1985).A teacher’s guide to classroom research. Milton
Keynes:Open University Press.
Hall.Fullan,M,﹠ Pomfret , A(1977). Research on curriculum and nstruction
mplementation. Review of Education Research,47(1),35─97.
McNiff,J(1993).Teaching as learning:An Action research approach.
London:Routledge.
Michelle,R.(2000).Who We Are.Retrie June 28,2001 from the World Wide
Web:http://www.life-education.demon.co.uk/.
Marsh, C. J. (1997).Perspectives: Key concepts for understanding
curriculum 1.London:The Falmer Press.
McNeil, J.D.(1999).Curriculum : Teacher’s initiarive (2nded.).New
eresy :Prentice
Ross, E. W. ; Cornett, J. W. ﹠McCutcheon , G. (1992).Teacher Personal
theorizing and research on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In E. W. Ross,
J. W. Cornett, ﹠McCutcheon ,(Eds.) Teacher Personal Theorizing.
(pp.3─18). Albain , N 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Stringer,E. T.(1996).Action Research :A Handbook for Practitioners.
London:SAGE.
Stenhouse, L. (1980) (ed) .Curriculu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London:Heinema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