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2)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7 05:1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吳俊宏
研究生(外文):Wu Chun Hung
論文名稱:我國電腦單機遊戲軟體廠商轉型跨平台發展經營策略之探究-以資源基礎觀點
論文名稱(外文):The Research of Taiwan PC Game Firm’s Management Strategy of Transformation to Cross-Platform Development - a Resource-Based View
指導教授:黃營杉黃營杉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wang Ing-Sa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大學
系所名稱:企業管理學系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企業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3
畢業學年度:9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25
中文關鍵詞:跨平台經營策略資源基礎電腦遊戲線上遊戲電視遊戲行動遊戲
外文關鍵詞:Cross-PlatformManagement StrategyResource BasePC GameVideo GameOn-Line GameMobile Gam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6
  • 點閱點閱:52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近年來,全球遊戲產業拜寬頻網路環境的成熟與科技進步之賜:各式硬體操作平台興起、無線傳輸技術提升、Sega退出與Microsoft加入電視遊戲主機戰場…等因素交互影響下,引起遊戲產業一波全面性的變革,同時替遊戲軟體廠商帶來新的發展契機:他們開始構思如何不再侷限於原有單機市場領域,轉而由個人電腦平台延伸到多元遊戲平台發展,創造單機遊戲擴散效應。
我國遊戲軟體產業由於內外部環境使然,很早就以個人電腦單機遊戲作為發展主軸;同時在歷經將近20年的發展後,產業中各廠商市場定位明確,並孕育出各自的企業文化與資源累積。近年來由於外在環境的丕變,使得廠商的生存頓感壓力,然而科技環境的變化也創造了新的發展空間;因此各廠商在擴展市場版圖、以求永續生存的經營理念使然下,紛紛開始跨出本行、往外發展,形成現今欣欣向榮的產業景況。然而,在開發平台經營模式的選擇上,各廠商卻又呈現截然不同的策略思維;廠商在策略表現上的差異顯示出彼此對各平台的評價與發展願景看法之不同,同時也受到企業本身所擁有資源與能力的影響。
本研究的探討重點在於:近年來各項外在環境的丕變,究竟對有著50年發展歷史的電子遊戲產業產生何種影響?影響所及,產業中的各式硬體操作平台之產業營運模式與軟體開發特性各是如何?同時,我國遊戲軟體廠商適逢外在環境如此變化,面臨其造成的威脅與所衍生的商機而選擇企業轉型跨平台開發後,其發展歷程模式為何?對各開發平台所採用的經營策略與企業資源之關聯性為何?
由於本研究主題係屬新興議題,因此在設計上是以「探索性研究」為取向,並以「個案研究」作為主要研究方法,輔以次級資料蒐集分析。流程首先確認研究主題,進而界定研究目的所在與定義研究範圍。其次進行相關文獻的回顧,透過學者文獻及理論的整理與彙總,加上研究者個人認知與理念,發展出本研究的觀念性架構。而後經由對整體科技環境技術發展及產業主控廠商策略探討,推導出驅使遊戲軟體廠商轉型跨平台發展的外在動因,並對各遊戲開發平台產業營運模式及平台特性作分析,進而針對研究範圍個案廠商進行深度訪談。最後,統整彙總個案訪談結果,從而歸納整理出我國遊戲廠商跨平台經營模式,並根據研究發現發展相關命題、提出實質策略建議。
The electronic game industry is consisted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developers, and the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platforms and games has built up the very nature of the industry. For game developers or publishers, this inter-dependence relationship lies in that they need state-of-the-art platforms to perform their creativity and game programming, whether it i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laborate scenarios of a saga or in the presentation of astonishingly vivid three-dimensional graphics. Not surprisingly, developers or publishers are always wondering which platform they should write games for, especially when there’re more and more new platforms created as technology advances.
The object of this research aims at discovering the management strategy of Taiwan PC game firm coping with cross-platform development issue from a resource-based point of view. Because the originality, the research is positioned as an “Explanatory Research”, and also choose the “Case Study” as the major research method. Among all the PC game firms in Taiwan, we selected 4 companies which began business by writing single-board games as the study objects. After investigating all the samples, we found the cross-platform development strategies used by Taiwan PC game firms and construct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resource type and different platform management strategy. Further, some propositions are developed by undertaking cas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and suggestions are also made for practical management and further research.
目 次
目 次 I
圖 次 III
表 次 V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流程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 7
第貳章 文獻回顧 11
第一節 策略規劃 11
第二節 資源基礎理論 20
第三節 遊戲產業概況 33
第參章 研究方法 4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7
第二節 研究方法 51
第三節 研究對象 54
第四節 研究限制 55
第肆章 遊戲廠商跨平台發展驅動因素 57
第一節 寬頻網際網路的發展 57
第二節 作業環境與應用技術的提升 65
第三節 平台主控廠商競爭策略的轉變 76
第四節 小結 84
第伍章 遊戲軟體開發平台分析 85
第一節 個人電腦遊戲平台 85
第二節 電視遊戲機平台 98
第三節 線上遊戲平台 116
第四節 行動遊戲平台 134
第五節 小結 148
第陸章 個案分析 151
第一節 A個案公司 151
第二節 B個案公司 163
第三節 C個案公司 176
第四節 D個案公司 187
第五節 綜合比較 198
第柒章 結論與建議 205
第一節 研究發現 205
第二節 命題發展 208
第三節 研究貢獻 213
第四節 後續研究方向 214
參 考 文 獻 215
附錄:個案訪談問卷 225
一、中文部分
1. 力世管理顧問公司(2001),「線上遊戲產業研究報告」,力世管理顧問公司研究報告
2. 大宇資訊股份有限公司(2002),合併增資發行新股公開說明書。
3. 尤克熙(2001),「Java在無線行動產品上的發展趨勢」,IA產業與市場透析,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4. 王文科(1990),教育研究法,第二版,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5. 古永嘉譯(1996),企業研究方法第五版,第五版,臺北:華泰書局,譯自Cooper D.R. and C.W. Emory。
6. 司徒達賢(1995),「資源基礎理論與企業競爭優勢關係之探討」,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
7. 石隆智(2000),「當『仙劍』對戰『天堂』-遊戲軟體產業分析」,群益證券CIS月刊。
8. 石隆智(2001),「2002 年遊戲軟體產業展望」,群益證券CIS月刊。
9. 石隆智(2001),「邁向華文遊戲的新天地--大陸遊戲軟體市場發展與台商機會分析」,群益證券CIS月刊。
10. 吳思華(1996),策略九說,麥田出版社。
11. 吳家園(2001),「遊戲機產業探討」,台証綜合證券研究報告。
12. 呂玉如(1993),「跨國企業核心資源之建構策略」,輔仁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3. 李玉鈴(2000),「上網遊戲機之發展現況與未來趨勢分析」,資策會MIC資訊市場情報中心研究報告。
14. 李明儒(1996),「INTERNET 軟體標準之競爭策略」,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5. 卓彥銘(2001),「我國線上遊戲代表性廠商行銷策略之研究」,台北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6. 周文賢(1999),行銷管理-市場分析與策略規劃,智勝文化出版社,初版。
17. 周樹林(2003),「2002年全年我國軟體產業產銷分析」,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MIC資訊市場情報中心。
18. 林于勝、許瓊予、陳佳賢,「遊戲產業發展現況與展望」,產業透析:軟體與應用透析,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19. 林介勝紀錄(2001),「台灣遊戲軟體產業商機及投資策略研討會會議記錄」,金華信銀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20. 林育烽(2003),「2002年全球手機產業之回顧與展望」,通訊與網路透析,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21. 林晉寬(1995),「從資源基礎理論探討資源特性與成長策略之關係」,政治大學企研所博士論文。
22. 林淑禎(2001),「線上遊戲產業探討」,永昌證券90年第二季季刊。
23. 邱靜怡(2001),「台灣遊戲軟體產業概況」,金華信銀証券研究。
24. 金政奐(2001),「韓國網路遊戲市場與產業現況分析」,資策會MIC資訊市場情報中心研究報告。
25. 施迪豪(2000),「從寬頻網路產業系統產品標準建立角度看電視遊戲機產業的世代交替」,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6. 胡富雄(2001),「我國電腦遊戲產業發展策略與資訊休閒業管理輔導之研究」,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7. 孫珍如(2002),「2001-2002年我國資訊軟體產業回顧與展望(下)」,軟體與應用月刊。
28. 孫嘉珮(2001),「新股介紹-大宇資訊」,群益證券CIS月刊。
29. 高敬文(1996),質化研究方法論,台北:師大書苑。
30. 涂淑芳譯(1996),休閒與人類行為,台北:桂冠圖書公司,Gene Bammel and Lei lane Burrus - Bammel。
31. 張文華(2002),「電子遊戲發展面面觀」,能力雜誌,Aug 2002,頁132-141。
32. 張志鴻(1996),「電視遊樂器行銷通路權力關係之研究」,台北大學企管研究所碩士論文。
33. 張尚舒(2001),「日本線上遊戲相關產業動向」,主要國家產經政策動態季刊。
34. 張英信(2003),「景氣寒冬中的暖流-遊戲產業熱度持續燃燒」,Micro Electronics,Jan 2003,頁97-106。
35. 張智超、虞孝成(2001),網咖‧連線遊戲e 軍突起,聯經出版社。
36. 莊昆益(2001),「灰色預測理論應用於電子遊戲產業預測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7. 許是祥譯(1986),企業策略管理,中華企業管理發展中心,譯自David A. Aaker。
38. 許瓊予(2001),「我國PC 遊戲軟體產業發展現況與展望」,軟體與應用月刊。
39. 許瓊予(2001),「從古墓奇兵看遊戲產業多角化經營」,產業焦點評析,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40. 許瓊予(2001),「線上遊戲旋風之剖析與展望」,電子商務月刊。
41. 許瓊予(2002),「2001年我國PC遊戲市場成長15.4%」,資策會MIC資訊市場情報中心研究報告。
42. 郭昕周(1997),「建構取向的遊戲式MUD學習環境研究」,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43. 陳佳賢(2002),「全球Mobile Game發展現況」,產業工業透析:電子商務透析,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44. 陳佳賢(2002),「我國網路使用者網路行為研究」,資策會MIC資訊市場情報中心研究報告。
45. 陳冠宇(2001),「美國線上遊戲市場最新發展趨勢」,資策會MIC資訊市場情報中心研究報告。
46. 智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現金增資發行新股公開說明書。
47. 游勝章(2001),「台灣地區消費者對128位元遊戲機接受意願之研究」,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8. 華義國際數位娛樂股份有限公司(2002),申請興櫃股票櫃檯買賣公開說明書。
49. 黃營杉、汪志堅編譯(2002),研究方法,第四版,台北:華泰文化事業公司,譯自F. N. Kerlinger and Howard B. Lee。
50. 黃營杉譯(1999),策略管理,譯自Charles W.L. Hill and Gareth R. Jones。
51. 傻呼嚕同盟(2001),遊戲線上-漫談線上遊戲獨特迷人的世界,藍鯨出版社。
52. 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等編(1980),社會及科學研究法,第三版,台北:東華書局。
53. 楊鎮豪(1998),「個人電腦遊戲軟體消費者購買涉入與消費行為之研究」,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54. 經濟部ITIS 計畫(2000),電子娛樂軟體市場研究,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MIC資訊市場情報中心。
55. 群益證券CIS小組(2001),第一次認識GAMES 產業就上手,城邦文化出版社。
56. 葉國熙(2000),「資源特質、合作策略與組織間統治機制之研究」,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
57. 董家豪(2001),「網路使用者參與網路遊戲行為之研究」,南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58. 資訊工業策進會編(1995),「娛樂教育軟體研究報告」。
59. 遊戲橘子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增資發行新股公開說明書。
60. 趙敏(2002),「和信『遊戲大聯盟』數位內容營運計劃策略探討」,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61. 劉孟明(2002),「台灣發展數位內容產業的契機-由遊戲產業人才需求及價值鏈談起」,軟體產業通訊,Vol. 48,頁8-13。
62. 鄭明松、陳明光、吳思涵(2002),「台灣線上遊戲發展契機之探討」,軟體產業通訊,Vol. 46,頁9-21。
63. 鄧凱菱(2001),「新股介紹-智冠科技」,群益證券CIS月刊。
64. 盧俊成(1998),「網際網路的典範轉移暨網路市場與新經營模式之探索性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65. 勵秀玲(2001),「舊瓶裝新酒-談PC轉進遊戲機市場」,資策會MIC資訊市場情報中心研究報告。
66. 謝博亘(2001),「台灣線上遊戲產業運作模式之主要價值活動分析」,台北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67. 簡文強(2002),「從近期秀展及應用發展談行動電話設計之思考方向」,產業焦點評析,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68. 魏啟林(1993),策略行銷,時報文化出版社。
69. 羅懷英(2001),「次世代128位元遊戲機產業現況與發展」,資策會MIC資訊市場情報中心研究報告。
70. 羅懷英(2001),「談電視遊戲機製造大廠--微軟與SEGA進出之間給予台灣遊戲業者之省思」,資策會MIC資訊市場情報中心研究報告。
71. 羅懷英(2002),「The Dilemma of Console Online」,產業焦點評析,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72. 羅懷英(2002),「次世代128位元遊戲機產業現況與發展(上)(下)」,IA產業與市場透析,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73. 羅懷英(2002),「美國地區家用遊戲機消費市場概況」,IA產業與市場透析,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74. 羅懷英(2002),「遊戲機三大平台之爭(上)(中)(下)」,IA產業與市場透析,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75. 羅懷英(2003),「2002年美國與日本128位元遊戲機市場現況」,IA產業與市場透析,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76. 蘇高毅(2001),「走出PC平台的策略思考─從nVidia與微軟合作XBox談起」,資策會MIC資訊市場情報中心研究報告。
77. 龔俊霖(2001),「我國網路族群分析」,產業工業透析:電子商務透析,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78. 龔俊霖(2001),「談昇陽Java與微軟.NET的開發平台之爭」,產業焦點評析,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二、英文部分
1. Aaker, D.(1998), Strategy Market Management, John Wiley & Sons Inc., 5th Edition.
2. Aharoni, Y.(1993), Coalitions and Competition:The Globalization of Professional Business Services, New York:Routledge.
3. Alessi, S.M. and Trollip, S.R.(1985), Computer-based instruction:Methods and development, New Jersey:Prentice-Hall.
4. Amit and Schoemaker(1993), Strategic Assets and Organizational Ren,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14, p.38.
5. Ansoff, H.I.(1965), Corporate strategy: An analytical approach to business policy for growth and expansion, New York:McGraw-Jill.
6. Asakura, R.(2000), Revolutionaries at Sony, Taipei: Cite Publishing.
7. Barney, J.B.(1991), 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Journal of Management, Vol. 17, No.1.
8. Barry, B. and Joel R.E.(1995), Retail Management: A Strategic Approach, 6th ed., Prentice — Hall.
9. Becker(2002), Online Game Makers Seek Key to Profits, CNET News.com, January 2002.
10. Benbasat, I., Goldstein, D.K. and Mead, M.(1987), The Case Research Strategy in Studies of Information Systems, MIS Quarterly, Vol. 11, Issue 3, pp.369-386.
11. Bryson, J. M.(1988), Strategic planning for public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12. Chandler, A. D.(1962), Strategy and Structure, New York:Cambridge Press.
13. Chatterjee, S. and Wernerfelt, B.(1991), The Link Between Resources and Type of Diversification:Theory and Evidence,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12, pp.33-48.
14. Collis, D. J.(1991), A Resource-Based Analysis of Global Competition: The Case of the Bearings Industry,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12.
15. Coyne, K. P. and Clifford, P. G.(1997), Is Your Core Competence a Mirage?, McKinsey Quarterly, Vol. 1, pp.41-54.
16. Economides, N.(1996), The Economics of Network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Vol. 14, pp.673-699.
17. Fileni, F.(1988), Educational and Cognitive Aspects of Video Games, In D.Crookall,et al. , Simulation-gaming i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xford:Pengamin.
18. Glueck, W.F.(1976), Business Policy:Strategy Formulation and Management Action, 2nd ed., New York:McGraw Hill.
19. Goetz, J.P. and LeCompte, M.D.(1984), Ethnography and qualitative design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FL:D.C. Heath & Co.
20. Grant, R.M.(1991),The Resource-Based Theor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Implications for Strategy Formulation,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Vol. 33 No.3.
21. Hagel, John, III and Arthur G. Armstrong(1997), Net Gains: Expanding Markets through Virtual Communities,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Boston, MA.
22. Hall, R.(1992), The Strategic Analysis of Intangible Resource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13, Iss.2, pp.135-144.
23. Hamel, G.(1994), Competence-Based Competition,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pp.213-240.
24. Hart, B.H.(1967), Strategy, New York:Praeger.
25. Hofer and Schendel(1978), Strategy Formulation: Analytical Concepts, West Publishing Co., St. Paul.
26. Howkins, J.(2001), The Creative Economy: how people make money from ideas, London: Penguin.
27. IDC Report(1999), What to Play Next:Gaming Forecast.
28. Itami, H. and Roehl, T. W.(1987), Mobilizing Invisible Assets, 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9. Katz, M.L. and C. Shapiro(1994), System Competition and Network Effect,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Vol. 8, No.2, pp. 93-115.
30. Kirriemuir(2000), The Games Console as a Component of the Electronic Library?, The Electronic Library, November 2000.
31. Kotler, P.(1976), Marketing Management-Analysis, Planning and Control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32. M2 Communications Ltd.(2002), PCs play greater role in delivering entertainment, Europe media, March 2002.
33. Merrill Lynch Report(1999), The Broadband Revolution.
34. Merrill, P.H.(1992), Problem solving, simulations, and games, Computer in Educational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Vol. 28, No.11.
35. Mintzberg H.(1990), The Design School,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11.
36. Montfort(2002), From Playstation to PC, Technology Review, March 2002.
37. Montgomery, C. A. and Collis, D. J.(1995), Competing on Resources: Strategy in the 1990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Vol. July-August, pp.118-128.
38. Nelson and Winter(1982), An Evolutionary Theory of Economic Change, 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39. Penrose E.(1959), 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 New York: John Wiley.
40. Peteraf, M.A.(1993), The Cornerstones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A Resource- Based View,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14, pp. 179-188.
41. Peters, T.J. and Waterman, R.H. Jr.(1982), In search of excellence, New York : Harper and Row.
42. Porter, M.E.(1980), Competitive Strategy: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 New York:Free Press.
43. Prahalad and Hamel(1990),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Vol. May-June.
44. Reed, R. and Defillippi, R. J.(1990), Casual ambiguity, Barriers to Imitation, and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 15, No. 1, pp.88-102.
45. Schoemaker, P.J.H.(1992), How to link Strategic Vision to Core Capabilities,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Vol. fall, pp.67-81.
46. Selznick, P.(1957), Leadership in Administration, New York:Harper & Row.
47. Shapiro, Carl and Hal R. Varian(1998), Information Rules: A Strategic Guide to the Network Economy,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Boston, MA.
48. Steven(2000), Trigger Happy: Video Games and the Future of Entertainment, Library Journal, November 2000.
49. Tampoe, M.(1994), Exploiting the Core Competences of Your Organization, Long Range Planning, Vol. 27, pp.67-77.
50. Teece,D.(1996),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Research Policy, Vol. 15, pp.285-305.
51. Thompson, J.D.(1967), Organizations in Action, New York:McGraw-Hill.
52. Ulrich, D. and Lake, D.(1991),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y: Creat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 Vol. 5, No. 1, pp.77-92.
53. Verdin, P.J. and Williamson, P.J.(1992), Core Competence,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Industry Structure”, Mimeo, INSEAD, November 1992.
54. Wernerfelt, B.(1984), 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5, pp. 171-180.
55. Yin, R.K.(1994),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SAGE Publications.
56. Yoffie, D.B.(1996), Competing in the Age of Digital Convergence,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Vol. 38. No.4, pp. 31-53.
57. Yoon(2001), Leader in Internet’s Fat-Margin Business: Online Games, Merrill Lynch, April 2001.
58. Yuko Aoyama and Hiro Izushi(2003), Hardware gimmick or cultural innovation?Technological, cultural, and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e Japanese video game industry, Research Policy, Vol. 32, pp.423-444.
三、網站部分
1. 大宇資訊 <w2.softstar.com.tw>
2. 工業局軟體產業通訊 <it.moeaidb.gov.tw>
3. 台灣CNET <taiwan.cnet.com>
4. 智冠全球資訊網 <www.soft-world.com.tw>
5. 華義國際 <www.waei.net>
6. 遊戲基地 <www.gamebase.com.tw>
7. 遊戲橘子數位科技 <www.gamania.com>
8. 電子時報 <www.digitimes.com.tw>
9. ITIS 產業評析 <www.itis.org.tw>
10. MIC資訊市場情報中心 <mic.iii.org.tw>
11. CESA <www.cesa.or.jp>
12. Forrester Research <www.forrester.com>
13. IDC <www.idc.com>
14. Interactive Digital Software Association <www.idsa.com>
15. Merrill Lynch <www.ml.com>
16. Nintendo <www.nintendo.com>
17. Sega <www.sega.com>
18. Sony <www.sony.com>
19. Sun <java.sun.com>
20. Xbox.com <www.xbox.com>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