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西文書目
1. Balderjahn,L.,1988,Personality Variabls and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as Predictors of Ecologically Responsible Consumption Pattern,「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17,p51-56
2. Coddington,W.,1993,Environmental Marketing-positive strategies for reaching the green consumer,Mc-GrawHill
3. Demby,Emamuel,1974,「Psychographices and Form Where It Comes:in Lofestyle and Psychographices」,William D. Wells ed.,Chicago,AMA.
4. Elkington,J,1989,「The Green Consumer」,Pengin Books.
5. Engle,James F.,Blackwell,Roger D. & Miniard, Paul W.,1993,「Consumer Behavior」,7th ed.,Orlando Florida,Dryden Press,p53
6. Howard,John A.,&Sheth,Jagdisk,N.,1969,「The Theory of Buyer Behavior」,New York,Appleton-Century-Crofts Co
7. Kassarjian,H.H.,1971,Incorporating Ecology Into Marketing Strategy:The Case of Air Pollution,Journal of Marketing,35,July,1971,p61-65
8. KBanerjee,B. & Mckeage,K.,1994,How Green is My Value: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ism and Materialism,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1(21),p147-152
9. Ken Peattie,1993,Green Marketing,Pitman Publishing,London.
10. Kinnear,T.C.,Taylor,J.C.and Ahmed,S.A.,1974,Ecological Concern on Brand Perception,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0,May,1973,p191-197
11. Schiffman,Leon G. & Kanuk,Leslie Lazar,1991,「Consumer Behavior」,2nd ed,Englewood Cliffs,New Jersey,Prentice-Hall Inc..
12. Simon,F.L.,1992,Marketing Green Products in the Triad,「The Columbia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p268-285
13. The Roper Organization,1990,The Environment:Public Attitude and Behavior,New York
二、 中文書目
1. Roper organization國際市調公司,綠色標準,1996:石文新 譯,Jacquelyn A. Ottman 著,1999,綠色行銷:企業的創新契機,p.30。
2. Michael Quinn Patton,”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中譯本:吳芝儀、李奉儒,「質的評鑑與研究」,桂冠圖書公司,p.228。
3. 中華民國能源之星網站,「能源之星標章計畫」。
4.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綠建築設計技術彙編」,2000。
5.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綠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2003更新版。
6.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1997,「環署廢字第三六四一二號公告」。
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03,「環保標章簡介」,環保標章資訊站。
8. 呂正成,1994,「綠色消費者之消費行為研究-以主婦聯盟會員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p49-54。9. 杜姿緯,2002,「永續發展觀點下我國環境影響評估政策之檢視」,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0. 周文賢,2002,「多變量統計分析」,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1. 吳竺霖,1999,「國內綠色廣告信息表現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廣告研究所碩士論文。12. 吳再益、李堅明,2000,「我國環保產業及其市場之分析研究」,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13. 政治大學台灣房地產研究中心,2003,「民國92年第1季國泰房地產指數」發布記者會新聞稿,國泰建設公司。
14. 柴松林,2001,「綠色消費主義」,環保標章簡訊第二十五期。15. 張世典,1997,「綠建築技術現況調查與未來發展規劃」,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16. 張憶琳,民84年,「世界各國環境標誌(Ecolabel)現況—歐體組織」,環保標章簡訊第一期。17. 黃世孟、翁彩瓊、林詩馨、溫雅貴、邱岦宏,2003,「綠建築評估指標之應用績效與操作系統」。
18. 黃萬居,2001,「政府在綠色消費中扮演的角色」,環保標章簡訊第二十四期。19. 黃文姍,2003,「生態標章建構之探討-以賞鯨事業為例」,國立東華大學環境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20. 葉士玄,2002,「大學圖書館設計條件書中業主與建築師專業認知差異初探」,p55-65。21. 葉名容,2001,「台灣消費者對國際森林及木材認證制度態度之分析」,國立台灣大學森林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2. 邱皓政,2002,「社會與行為科學的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23. 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1989,「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東華書局。
24. 廖敏峰,1992,「價格、品牌、商店等外部訊息對大學生消費者產品評估的影響分析」,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頁6-18。25. 廖元方,1983,「費思賓行為傾向模式之研究及其在消費者儲蓄行為上之應用」,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6. 廖雪雲,1994,「企業綠色行銷評鑑指標建立之研究」,p7。
27. 蔡瓊嬅,1998,「消費者對不同之綠色廣告之廣告態度研究-以台北市三所國立大學學生為例」,p14,p31。28. 陳邁、楊逸詠,2000,「建築技術規則、規範及手冊整合研究之初步擬定」,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29. 陳錦賜、張世典,2000,「綠建築獎勵條例及獎勵措施之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30. 陳陵援、張憶琳,1994,「環保標章與綠色消費,思與言」,第三十二卷第四期,p101-114。31. 陳永仁,1996,「讓綠色消費領先潮流」,環保標章簡訊第三期。
32. 陳曼麗,2001,「綠色消費從生活中做起」,環保標章簡訊第二十五期。
33. 陳義興,2001,「不同環保態度的消費者對綠色行銷的反應」,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34. 陳裕益,2001,「永續發展理念下都市住宅設備現況調查分析」,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35. 經濟部水資源局,民87年,「經濟部水利署省水標章作業要點」。
36. 經濟部能委會節能標章網站,2001,「省能標章簡介」。
37. 樊祖燁,1999,「產品知識對組織採購行為之影響-以雷射印表機為例」,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38. 賴明伸,2001,「北歐天鵝環保標章計畫執行現況」,環保標章簡訊第二十五期。
39. 劉恒,2002,「台灣數位相機市場消費者行為之研究」,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40. 謝佩君,2000,「環保標章的綠色消費傳播使命」,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二十三卷第四期,p33-37。
41. 蕭廣中,1994,「綠色商品購買行為研究」,p12。
42. 鄭伯壎,1980,「消費心理學」,大洋出版社。
43. 蘇千芳,2001,「台北地區大學生購買家具潛在意向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森林學研究所碩士論文。44. 羅博銘,2002,「大學生對綠色消費品之消費行為研究-以雲嘉地區為例」,私立南華大學環境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