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書籍
[1] 李薦宏,形‧生活與設計,台北:亞太圖書出版社,1997
[2] 曾琴蓮‧李俊秀,世界發明‧發現大事典,台北:牛頓出版社,1994
[3] 楊裕富‧林萬福,後現代設計藝術,台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2002
[4] 陳健樟‧李薦宏,生活型態與設計行為之互動關係研究, 2001
[5] 別蓮蒂,生活型態白皮書,台北:商周出版社,2000
[6] 邊守仁,產品創新設計,台北:全華科技圖書,1999
[7] Jim Carlton著,陳子豪、張駿瑩譯,i 蘋果,台北:天下文化,,2000
[8] Tom Kelley著,徐峰志譯, IDEA物語,台北:大塊文化,2002
[9] 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新竹市立玻璃工藝博物館,1997
[10] 陳奕愷,玻璃工藝,台灣傳統美術工藝,台北:台灣東華書局,1997
[11] 秦振安,灤州影之藝術價值,中國皮影戲之主流-灤州影,台北:台灣省立博物館,1991
[12] 謝文福、林懷卿,科學教授續編,可以吃的塑膠,台北:故鄉出版社 ,1983
[13] 賴瓊琦,設計的色彩心理-色彩的意象與色彩文化,台北:視傳文化,1999
[14] 陳振輝,中國的現代造形觀念,台北:銀禾文化,1995
[15] 李銘龍,應用色彩學,台北:藝風堂,1994
[16] 安海姆著,李長俊譯,藝術與視覺心理學,台北:雄獅圖書,1999
[17] 鄒愉金,色彩研究與應用,台北:天同出版社,1978
[18] BATES LOWRY著,杜若洲譯,視覺經驗,台北,1976
[19] 滕守堯,藝術社會學描述,台北,1997
[20] Ronald D.Beck著,葉乃台、鮑孟蓀合譯,塑膠產品設計,台北:旋風出版社,1979
[21] 劉思量,藝術心理學-藝術與創造,藝術家出版社,台北,1992
[22] 柯勒著,李姍姍譯,完形心理學,台北桂冠圖書,1998
[23] 瓦倫汀著,潘智彪譯,實驗審美心理學-繪畫篇,台北,2000
[24] 飛岡健,物理與化學趣談,台北:商鼎出版社,1989,56
[25] 卡西勒,人性與符號形式,台北:威文彩色印刷所,1998.3
[26] 莊耀嘉,馬斯洛,台北:久大出版,2000.2
[27] 宗白華,美學與意境,台北:淑馨出版,1989.4
[28] 劉昌元,西方美學導論,台北:聯經出版,2001.9
[29] Derck Healey著,張琰譯,實用的色彩技巧,台北:桂冠圖書,1991.10
[30] 胡培爾著,張建成譯,基本設計概論,台北:六合出版社,1992.9
[31] 明方成著,基本工業造形設計,台北:科技圖書,1993.7。
[32] 林振陽、黃世輝著,設計材料,台北:六合出版,1997.8。
[33] Kurt Rowland著,柯志偉譯,我們所需要的造形,台北:六合出版,1991.3。
[34] Kurt Rowland著,王梅珍譯,形態的發展,台北:六合出版社,1989.9。
[35] Charles Wallschlaeger 、Cynthia Busic-Snyder著,張建成譯,設計基礎(上冊),台北:六合出版。
[36] Charles Wallschlaeger 、Cynthia Busic-Snyder著,呂靜修譯,設計基礎(下冊),台北:六合出版。
[37] 丘永福編著,造形原理,台北:藝風堂出版,1993。
[38] 李江山、孫慶文、陳一平、陳建中、黃淑麗、黃榮村、葉素玲、襲充文、櫻井正二郎,視覺與認知-視覺知覺與視覺運動系統,台北:遠流出版,1999。
[39] 李繼強,塑膠概論,台北:三民書局,1982.10。
[40] 邱標麟,塑膠成形品的設計,台北:復文書局,1995.6。
[41] 黃子坤,塑膠材料在產品設計上之應用,台北:中華民國工業設計協會出版,1995.7。
[42] 李佩玲,和風浮世繪,台北:田園城市,2002.3
[43] 福井晃一,デザイン小辭典,日本:ダウイツド社,1995。
[44] 福井晃一,プテスチシク,デザイン小辭典,日本:ダウイツド社,1978。
[45] Edited by Charlotte,Designing the 21st Century,USA :TASCHEN,2001
[46] CARL GUSTAV JUNG ,PSYCHOLOGY,CHODA,1994.5
[47] 工業デザイン全集編輯委員會,デザイン技法-材料加工5/上,サ─ビス:日本株式会社,1985.4.20。
[48] 工業デザイン全集編輯委員會,デザイン技法-造形技法4,東京都:日本出版サ─ビス,1987.6.20。
[49] 小林重順著,デザイン心理學入門,東京都:誠信書房,昭和38.2.15。
期刊論文
[50] 張克源,「i mac」,設計,84期,1998,
[51] 曾世欽,設計,84期,1998,
[52] 林時旭,設計,81期, 1998
會議論文
[53] 廖敏如‧林東龍,塑膠材質透明度在產品感之設計應用之探討,2001海峽兩岸工業設計學術及實務研討會,2001
[54] 李薦宏,從高科技的發明生產到產品的普及改變生活型態的探討,2001海峽兩岸工業設計學術及實務研討會,2001
[55] 陳怡伶,何明泉,陳國祥,中華民國第六屆設計學術研究成果論文集,2000
學位論文
[56] 廖敏如,林東龍,塑膠材質透明度在產品感之設計應用之探討,大葉大學工業設計碩士論文,2000[57] 周君瑞,陳國祥、張育銘,複合感性意象之塑造─以造形特徵為基礎,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碩士論文,2001[58] 劉孟昌,形態漸變之產品造形衍生與整合模式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系碩士論文,1998。[59] 周君瑞,複合感性意象之塑造─以造形特徵為基礎,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系碩士論文,2001。
[60] 王宗興,自行車架造形特徵對意象認知影響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系碩士論文,2002.6。[61] 呂明泉,觸覺與視覺對意象差異研究-以塑膠材質咬花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系碩士論文,2002.6。[62] 莊盈棋,複合式感性意象下產品造形的建構,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系碩士論文,2002.6。
網站資料
[63] http://www.apple.com/
[64] www.harmanmultimedia.com/
[65] www.griffintechnology.com/
[66] www.pawasapo.co.jp/
[67] www.id-ee.co.jp/id-ee_home.html
[68] edu.21dnn.com/6237/2002-9-6/78@409005.htm
[69] tp://www.zhzx.net.cn/teachers/teachergroup/physics/jxsx/jxsx10.htm
[70] http://140.119.197.91/chu/Kant.html
[71] http://home.educities.edu.tw/tsuiyh/go/lik01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