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文獻
王文科(民91)。教育研究法-七版。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王瑞壎(2002)。2001年OECD教育政策分析。台灣教育,613期,P.45。
王美玉、蕭伯瑜(民91)學習理論與網路學習:以跨校數位圖書資訊學程為例。ELTA2002「網路學習理論與實務」學術研討會,P.56。
王淑芬(民90)。打造新世紀課程的新圖像: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的特色與教學策略。國民教育,第41卷,第5期,P.33。日本產經新聞(1999)。教育部國際文教處網站。Web site: http://www.edu.tw/bicer/c27/c2704g01.htm。
白亦方(民88)。社會科課程設計的發展與願景。台北,師大書苑,P.237。
古玲媛(2001)。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從各國資訊教育政策回頭看自己。Web site:http://www.zsps.tp.edu.tw/Kufamily/ku/personal/share01.htm。
李勝富(1998)1996美國教育新知專集。台灣駐休士頓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文化組網站。Web site: http://www.houstoncul.org/chinese.htm。
李聰超(民90)。迎接新挑戰-談國小社會領域教師的專業成長。翰林文教雜誌,第21期,P23-28。李錫津(2001)。教師專業發展與九年一貫課程之實施。師友,406期,P.54-55。
呂錘卿、林生傳(民90)。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指標及現況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學刊,17期,P.45-64。呂愛珍(民82)。國民小學社會科課程與教材。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沈姍姍(民89)。教師專業成長的誘因與動力-自制度面分析。學校行政論壇第五次研討會/教師專業與成長。學校行政雙月刊,第九期。吳芝儀、李奉儒譯,M. Q. Patton著 (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桂冠圖書公司,台北。
吳政憲(民90)。終身教育理念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啟示。研習資訊,第18卷,第2期,P72-77。吳政憲(民90)。教師在職進修的新趨勢-學校本位的教師專業發展。研習資訊,第18卷,第1期,P.29-20。吳清山(民90)。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知識管理與教育革新發展研討會論文集,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院,P.3-1∼3-33。
林珊如(民91)。教師知識分享與資源共享談教育效能之提升。教育資料與研究,第45期,P.19-24。周佩儀(民89)。課程統整與課程分化。課程統整與教學/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台北市:揚智文化。
岳修平(民88)。網路教學於學校教育之應用。課程與教學季刊,2(4),P.61-76。孫 寧(民91)。成人的學習特性與企業員工培訓。職業技術教育網。Web site http://www.cctve.com.cn/gb/misc/2002-03/30/content_2286.htm。
張祖忻、朱純、胡頌華、王文科(民84)。教學設計-基本原理與方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張明輝(民91)。知識經濟時代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學校行政理念與措施。「二十一世紀教師的專業成長」 學術研討會。Web site: http://web.ed.ntnu.edu.tw/~minfei/artical/artical(schooladmin)-19.htm。
張基成(1998)。教師專業成長網路學習社群之規劃及其預期效益與挑戰。教學科技與媒體,第40期,P.31-42。張淑芳(1999)。談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發展。中師圖書館館訊,28期。
張霄亭等譯;Robert Heinich,Michael Molenda,James D Russell,Sharon E.Smaldino(2002)。教學媒體與教學科技。台北市:雙葉書廊,P.267。
秦葆琦(民86)解讀國小社會科新課程標準。現代教育論壇,頁52∼55。
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網站。URL:http://teach.eje.edu.tw/main.php
教育部(民88)。教育行動改革方案(修正案)。Web site: http://www.edu.tw/minister/action87/89.htm。
教育部(民85)。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Web site: http://www.edu.tw/information/infpln/bascont.htm。
陳國彥(2001)。社會領域課程與教學。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陳國彥(民90)。社會領域課程與教學。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P.47。
梁坤明(民89)。建立教師專業發展能力指標。教育資料與研究,第34期,P.37-39。莊益瑞,劉子鍵,周志岳,陳懷德,柯華薇,張佩芬(2001)。教師專業發展之網路基礎建設設計。論文發表於第六屆全球華人計算机教育應用大會暨全國教育信息化論壇2002 (GCCCE/NEIF2002). 北京市:北京師範大學。
國教司網站。URL:http://www.edu.tw/primary/
曾志朗(2000)。公民中小學九年一貫相關問題專案報告。立法院第四屆第四期專案報告,Web site:http://class.eje.isst.edu.tw/files/20001024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相關問題專案報告.htm。
曾俊凱(民91)。從社會學習領域之發展談E世代教師專業成長。Web site: http://ezgo.tpc.edu.tw/social/fmes/chapter/9102041.htm。
溫嘉榮、吳明隆(民88)。新時代資訊教育的理論與實務應用。台北市:松岡電腦圖書資料股份有限公司,P7-7。
黃富順(民85)增強成人學習者的學習動機。成人教育,第34期,P.2-8。黃炳煌(民85)。教育改革-理念、策略與措施。臺北:心理出版社。
葉明政(2000)。善用網路科技支援教師專業成長。師友,P.12。
葉煬彬(民91)國中階段九年一貫社會領域課程探究--「統整」與「分化」為主軸的輪述。中學教育學報,第九卷,P.153∼179。葉煬彬(民88)。中小學社會科課程架構探究。1999 亞太地區整合型社會科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P.89∼112。
葉煬彬(民86)國民中學社會學科新舊課程標準比較研究。中學教育學報,第四卷,P.125∼147。葉蕙蘭(民88)。淡江大學教師教育專業成長之需求評估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葉明政(2000)。善用網路科技支援教師專業成長。師友,402期,P.33-37。
葉芬廷(民91)。教師專業虛擬社群之國小教師會員使用動機、行為與滿意度之調查研究-以思摩特(SCTNet)網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楊百世(民90)社會學習領域新舊課程之比較。公教資訊季刊,第五卷第二期,P.19∼25。楊志能(民88)。讓九年一貫課程在國中小紮根。新世紀中小學課程改革與創新教學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P.35。
楊洲松(民89)。網際網路的特性及其成人教育上的應用。亞太成人教育,第一卷,第一期,P.65-83。鄧宜男(民87)。教學系統設計模式之初探與改良。中正嶺學術研究集刊,18,P.139-170。趙榮景(民87)談有效增強成人學習動機的策略。北縣成教:輔導季刊,第10期,P.50-53。
鄭茂春(民90)。九年一貫社會科領域教師專業學習與成長。國教輔導,第40卷,第4期,P.52-55。鄭茂春(民90)。九年一貫社會科領域教師專業學習與成長。國教輔導,第40卷,第4期,P.52-55。蔡秀媛(民91)。全球化趨勢與成人教育-對國小教師專業發展的省思。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刊,第12期:P.171-196。
歐用生(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的內涵與特色。Web site: http://www.tacocity.com.tw/sheu2000/teach/teach01/school-02.htm。
歐用生(民83)。教師專業成長。師大書苑發行。
歐陽誾,蘇怡安(2002)。國小教師網路使用動機及滿意度之關聯分析。教學科技與媒體。第59期,P.17-32。歐素汝譯;David W.Stewart & Prem N.Shamdasani(2000)。焦點團體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弘智文化。
錢富美(民91)。國小教師參與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應具備之專業知能研究。中師圖書館館訊,第37期。薛千慧(民90)國小社會學習領域網路教學資源中心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簡後聰(民90)。談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中的社會學習領域課程。國教新知,第48卷,第1期,P.20。簡茂發、李虎雄、黃長司、彭森明、吳清山、吳明清、毛連塭、林來發、黃瑞榮、張敏雪(民87)。中小學校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教育研究資訊。5(3),P.1-13。戴建耘、翁榮銅(民88)。以Internet平台建構主動學習的教育環境。資訊與教育,第74期,P.63。鐘新男(2000)。知識管理VS.學校本位教師專業成長。師友,402期,P.38-41。
饒見維(民85)。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西文文獻
Ann Lieberman,Lynne Miller(1999)Teachers-Transforming Their World and Their W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P.65.
Bertram C. Bruce,James A. Levin(1997)Educational Technology:Media for Inquiry, Communication, Construction, and Expression . Journal of Educational Computing Research, 1997, Vol. 17(1), P. 79-102.web site: http://alexia.lis.uiuc.edu/~chip/pubs/taxonomy/#Media.
Chapin,J.R. & Messick,R.G.(1996).Elementary Social Studies: A Practical Guide. N.Y.:Longman publishers.
Dee H.Andrew & Lhdwika A.Goodson(1980).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odels of Instructional Design.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Development by permission of the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Dick, W. and Carey, L. (1996). The Systematic Design of Instruction.
4th edition. New York, NY: Harper Collins.
Indiana(2002).Standard for social studies teachers. Indiana Department of Education.Web site: http://www.in.gov/psb/standards/SocialStudiesContStds.html
INTASC(1992).Model Standard for Beginning Teacher Licensing and Development:A Resource for State Dialogue.Interstate New Teacher Assessment and Support Consortium.
Knowles,M.(1990).The Adult Learner:A Neglected Species.Houston:Gulf.
Marc J.Rosenberg(2001).E-Learning :Strategies for Delivering Knoeledge in the Digital Age.McGraw-Hill,P100.
Maish Nichani & David Hung(2002).Can a Community of Practice Exist Oline? Educational technology,Volume XLII Number,Number 4.
Milligan, Colin(1999)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s in the Online Delivery of Staff Development , JTAP report http://www.jtap.ac.uk/reports/htm/jtap-044.html
NBPTS(2002).What Teachers Should Know and Be Able to Do.National Board for 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ndards.Web site: http://www.nbpts.org/about/coreprops.cfm
NCSS(1997).National Standards for Social Studies Teachers • Volume I .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Social Studies Task Force on Social Studies Teacher Education Standards。Web site: http://www.socialstudies.org/standards/teachers/vol1/pedagogical.shtml
QAA(2000).The Standard for Initial Teacher Education in Scotland.Web site: http://www.qaa.ac.uk/crntwork/benchmark/ITEScot/aspects.htm
Reynolds,M.(1989).Knowledge Base for the Beginning Teacher.Oxford:Pergamon Press.
Shirl S.Schiffman(1986).Instructional systems Design-Five Views of the Field.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Development by permission of the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Seels B. & Glasgow Z. (1998). Making Instructional Design Decisions, 2nd ed.,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Serim, F. (1996) Building Virtual Communities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 Valid at 13/07/01 http://www.ed.gov/Technology/Futures/serim.html
Shulman,L.S.(1987).Knowledge and teaching: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57(1), P.1-23
Zevin,J.(2000).Social Studies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USA: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