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于洋、李芳。(2002)。淺談青少年游泳運動員力訓練,游泳季刊2002
年第3期,中國游泳運動協會科研委員會,26-27頁。
方萍萍、童宇星。(2002)。試論游泳運動員力量增長與划水幅度的關
,游泳季刊2001年第2期,中國游泳運動協會科研委員會,20-21
頁。
朱德臣翻改。(民89)。游泳訓練之昨天、今天和明天。中華游泳季刊
第五十五期,57-63頁。
李忠誼、黃廣良。(2002)。短距離游泳運動員力量訓練的重要性,游
泳季刊2002年第3期,中國游泳運動協會科研委員會,19-21
頁。
武育勇。(民70)。康索門博士講「游泳訓練」(續一),中華游泳第十
四期,4-21頁。
紀遜、許琦。(2001)。自由泳技術訓練中的身體”核心力量”,游泳季
刊2001年第3期,中國游泳運動協會科研委員會,7-9頁。
徐嘉良、陶武訓。(民91)。 2001年東亞運游泳選拔賽女子五十公尺
自由式划頻、划幅之分析。大專體育學刊第四卷第一期,頁121
-128。
許安東。(民74)。一流游泳選手的訓練計劃控制法。中華游泳季刊第
三十期,31-35頁。
許樹淵。(民89)。世界盃女子自由式划頻分析。中華體育54期,52-54頁。
陳景明。(民77)。游泳技術演進史。中華游泳季刊第三十九、四十期
合訂本,20-26頁。
陳福財。(民91)。從八十八至九十年全中運與大運會游泳成績來探討
運動績優甄審甄試辦法。科正股份有限公司,60-62頁。
張至滿。(民75)。游泳之力學,中華游泳季刊第三十一期,8-10頁。
黃取炎。(民89)。蝶泳動作與相關肌肉群之探討,中華游泳季刊第五
十四期,124-131頁。
劉獻武。(1991)。運動選材學。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譚明義。(1997)。中國男子短距離自由泳項目運動水平落後原因分析
,游泳信息第十期,中國游泳運動協會科研委員會,1-4頁。
嚴偉莉。(1993)。楊文意的早期訓練。第二屆論文選第二十九卷第六
期,中國游泳運動協會科研委員會,30-35頁。
英文文獻
Borms , J(1986):The child and exercise:An Overview Journal of
Sciences, (4),3-20。
Chatard,J.C., Lavoie,J.M., Bourgoin,B., &Lacour, J.R. (1990). The con-
tribution of passive drag as a determinant of swimming performa-
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11, 367.372.
Craig, A.B. Jr., & Pendergast, D.R.: Relationships of stroke rate, dista-
nce per stroke and velocity in competive swimming.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11(3): 278-283, 1979.
David J. East, Swimming: An analysis of stroke frequency, stroke length
and performance, New Zealand Journal of H. PE. R 111 Nov 1970
, pp16-27.
Hay, J.G., Liu,Q., &Andrews,J.G.(1993).The influence of body roll on
hand path in freestyle swimming: A computer simulation study.
Journal of Applied Biomechanics,9,227-237.
Mathews,D.K., Bowers,R., Fox,E.,and Wilgus,W.1963.”Aerobic and ana-
erobic work efficiency. ” Research Quarterly 34, 356-360.
Maud,P.J.& Foster, C. (Eds.). (1995). Physiological Assessment of
Human Fit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