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 考 文 獻
王明山(民90年6月6日)。檢討越區就讀。聯合報,17版。
王家通(民87)。論教育機會均等與公平:以概念分析為中心。〔線上資料〕。取自http://www.epa.ncnu.edu.tw/epform/volno/8.html/。
王勝賢(民73)。國民中小學學生越區就學的效果及其相關問題之探討。教育心理學報,17,151-176。
台北縣政府教育局(民92)。92學年度國中學區一覽表。臺北縣公立國民中小學學區劃分及檢討調整要點,第二點第四款。[ 線上資料],取自http://www.enctc.edu.tw/infor/92jh.doc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民85)。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市: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但昭偉(民81)。學區制之商榷:家長有沒有權利為孩子選擇國民中小學?。國教月刊,39(12),31-38。
吳明清(民85)。選擇與控制學校教育改革的理念爭議。教育資料與研究,9,2-10。
吳明清(民87)。鬆綁後的學校教育改革課題。教師天地,95,8-18。
吳清山(民88)。家長教育選擇權之研究。(計劃編號:NSC 88-2413-H-133-001)。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吳清山(民92)。台北市國民中小學實施「公辦民營」之可行性分析。[線上資料] 。取自:http://www.epa.ncnu.edu.tw/web91/epforum/vol2no1/vol2no1-6.html
吳清山、林天祐(民86a)。教育選擇權。教育資料與研究,16,82。
吳清山、林天祐(民86b)。學區制。教育資料與研究,14,97。
吳清山、林天佑(民92)。公辦民營學校。[ 線上資料] 。取自:http://www.socialwork.com.hk/artical/educate/lk14.htm
吳清山、黃久芬(民84)。美國教育選擇權之研究。初等教育學刊,4,1-26。
李天健(民87)。他們,一群教育理想的播種人-台灣「理念學校」三部曲。人本教育札記,106,77-86。
李明堂(民78)。來時路-從越區就讀談學童安全。國教之友,412,35-39。
李育哲、楊博文、張朝旭編(民87)。行銷學理論與個案模擬。台北市:華立圖書。
余佩珊譯(P. P. Drucker著)(民83)非營利機構的經營之道。台北市:遠流出版社。
沈姍姍(民87)。自家長教育選擇權看教育機會均等。教育資料與研究,21,8-10。
周生民(民91)。台南市國小學童越區就讀及其相關問題。國立台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周秉鈞校(民82)。尚書禹貢。台北市:地球出版社。
林生傳(民92)。教育研究法:全方位的統整與分析。台北:心理。
林孟皇(民89)。家長之公立學校選擇權。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林明地譯(民87)。學校領導-平衡邏輯與藝術(Terrence E. Deal & Kent D.Peterson (1994):The leadership Paradox Balancing Logic and Artistry in Schools.)。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林明地(民88)。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教育領導講義。
林彥君(民81)。行銷概念應用於我國公共圖書館之探討。台北:漢美圖書公司。
林振春(民87)。「學區制問題探討」座談紀實。中等教育,49(3),36。
林爽(民88)。紐西蘭的活潑教育:紐國教育文化的特點。台北市:世界華文作家。
姜得勝(民87)。英國小學教育實況之研究及其對我國教改之借鏡。國民教育學報,4,165-203。
孫志麟(民87)。美國教育改革的新趨勢:柯林頓的三大目標與十項行動計劃。教育資料與研究,23,51。
孫曉萍(民87)。生存實力,從容擁有。天下雜誌,教育特刊,23,30-32。
殷允芃(民87)。有海闊天空的教師,才有海闊天空的未來。天下雜誌,教育特刊,23,10-11。
秦夢群(民87a)。教育行政理論與應用。台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秦夢群(民87b)。教育行政-實務部分。台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民93)。九十三學年度國中學區一覽表。高雄市教育局編印。
國高中校長研習營(民92)。打造海闊天空的校園。天下雜誌。[線上資料]。取自http://www.lcenter.com.tw/activity/principal/reason.asp
張志明(民89)。家長教育選擇權之評析。刊載於教育基本法與教育改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81-101。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員會主辦,花蓮師範學院承辦。。
張明輝(民88a)。美國磁性學校計劃與中小學學校教育革新。磁性中學學術研討會,56-67。
張明輝(民88b)。學校教育與行政革新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張明輝(民90)。知識經濟與學校經營。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41,8-9。
張炳煌(民87)。國中生家長學校選擇權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張珍麗(民76年12月)。人人有權選擇利於發展的機會-訪羊憶蓉副教授。師友,16。
張經昆(民89)萬里無窮的教師專業成長-學校內部行銷的理念與實際。
[線上資料]:取自:http://www.rges.tpc.edu.tw/monthly/13/13-6.htm
張鈿富(民88)。教育行政與管理新趨勢。中正大學教育學院主編:新世紀的教育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市:麗文文化。
張德銳(民86)。誰選擇?誰損失?學校選擇權對教育機會均等的影響。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社會變遷中的教育機會均等。台北市:揚智文化。
張德銳(民87a)。教育選擇權對教育機會均等的影響。教育資料與研究,21,1-7。
張德銳(民87b)。學校選擇政策的實施經驗與啟示-以美國為例。教育政策論壇,1(1),95-108。
張德銳(民88)。我國中小學學校組織變革的新方向。中正大學教育學院主編:新世紀的教育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市:麗文文化。
張慶勳(民92)。公共關係與學校行政。高雄縣九十二年國民中小學校長候用人員儲訓班講綱。
教育部(民89)。國民教育法規選輯。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民92)。各級學校名錄。台北市:教育部統計處
教育資料文摘(民77)。學生越區就讀嚴重,城中區佔49.6%。引用國語日報民國77年11月2日的報導,126,58。
梁恆正(民81)。美國全國教育目標執行策略之研究。教育研究所學集刊,34輯。
符碧真(民88)。從美國教育券之實施論我國教育券政策。教育研究集刊,42(1),203-230。
莫乃健(民89)。如何管理你的上司?Cheer雜誌,2000,4,115-118。
莊素玉(民88)。溫世仁:工作投入就是人才。遠見,160,64-65。
郭進隆譯(民83)。第五項修練。台北市:天下文化。
陳正一(民92年2月18日)。越區就讀減三百名。聯合報,17版。
陳光榮(民88)。二十一世紀行銷的新觀念。人力發展,63,57-72。
陳明德(民89)。國民小學實施家長教育選擇權可行性之研究:以臺北縣為例。國立台北市師範學院國民教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陳靜蟬(民89)。美國家長的另一項選擇:委辦學校運動之研究。載於楊思偉主編:家長學校選擇權(79-156)。台北市:商鼎文化。
陳麗珠(民85)。教育券制度在我國可行性之研究:以高級中等教育為例。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 85-2418-H-017-003-F6。
陳麗珠(民87)。教育券在我國可行性之研究:以高級中等教育為例。教育研究資訊,6(3),129-141。
雲林縣政府教育局(民92)。雲林縣九十二學年度公私立各級學校暨幼稚園名冊。雲林縣政府教育局編印。
雲林縣政府教育局(民93)。雲林縣九十三學年度各國中學區劃分表。雲林縣政府教育局編印。
游肇賢(民92)。行銷及其在學校行政上的應用。Teacher 945教師網。[線上資料]。取自:http://www.teacher945.com.tw/edu_article/type_06.asp
彭曉瑩(民89)。師範校院教育行銷現況、困境及發展策略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黃俊英(民89)。行銷研究概論。台北市:華泰文化。
黃嘉雄(民88)。英、紐學校自主管理政策之比較。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教育研究與政策之國際比較,195-242。台北市:揚智文化。
賈馥茗(民77)。教育哲學。台北市:三民書局。
楊朝祥(民88年12月10日)。新世紀國民教育的發展與改革。台北市:教育部。
楊瑪利(民88)。全民再造伊甸園:以「圓桌精神」推動永續。天下,216,206-209。
楊瑩(民88)。一九八八年後英國的教育改革。黃政傑主編:各國教育改革動向,107-134。台北市:師大書苑。
雷顯威(民89年5月9日)。改善越區就讀實施總量管制。聯合報,17版。
維斯理編(民79)。朗文當代高級詞典(英英英漢雙解)。香港:朗文圖書。
劉美宏(民89)。學校選擇權之政策模擬。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潘彥妃(民89年2月24日)。打破學區制 明年七月局部試辦。聯合報,18版。
蔡清田(民89)。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
鄭新輝(民86)。家長教育選擇權的可行性分析。初等教育學報,10,389-415。
鄭淵全(1996)。形象管理。載於蔡培村主編:學校經營與管理。高雄市:麗文文化。
魯永明(民89年5月31日)。校長甄選增額錄取 議員質疑公信力。聯合報,11版。
薛曉華(民85)。台灣民間教育改革運動:國家與社會的分析。台北市:前衛出版社。
謝文全(民85)。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台北市:文景出版社。
謝凌惠(民90年8月27日)。共同學區漸成趨勢。中央日報,文教報。
蕭富峰(民86)。內部行銷。台北市:天下文化。
Adler, M., Petch, A., & Tweedie, J. (1989). Parental choice and educational policy.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Altrichter, H., Posch, P., & Somekh, B. ( 1993). Teachers investgate their work. London: Routledge.
Bradley, H. (1996). Parental choice of school in an area containing grant-maintained schools. School Organization, 16(1), 59-70.
Brodinsky, B. (1999). Top 10 education events. The Education Ddigest(64). 8, 4-7.
Carnegie Found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eaching (1992). School choice. New Jersey: Carnegie Foundation.
Chubb,I., and Moe,T. (1990). Politics, market, and American schools. Washington, DC: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Clark, R . (2000). School choice and administrators: Will principals become marketers? The Clearing House, 74 (2), 95-98.
Funkhouser, J. E. & Coopy, K. W. (1994). Minnesota''s open enrollment option: Impacts on school districts. Washington, DC: U. 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ED376587)
Glenn, C. (1989). Parent choice and American value. In J. Nathan (Ed.). Public School by choice (pp.41-54). St. Paul:The Institute for Learning and Teaching.
Lipsitz J. (2000), Voices of middle school reform: National forum to accelerate middle grades reform. From: http://www.middleweb.com/mgvoices1.html#anchor6219591
Maddaus, J. (1990). Parent choice of school: What parents think and do. In C.B. Cazden (Ed.). Review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 (16) Washington, DC: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Nathan, J. (Eds. ) (1989). Public school by choice. St. Paul: The institute for Learning and Teaching.
Nelson, J. L., Carlson, K. & Palonsky, S. B. (3d Eds.) (1994). Critical issue in education: A dialectic approach. U. S.: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Petrie, A. J. (1993). Education at home and law. Education and the Law, 5(3), 139-144.
Rees, N. S. (2003). School choice 2000 Annual Report . The Heritage Foundation Background , 1354. Retrieved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heritage.org/library/backgrounder/bg1354.html
Smith. K. B. & Mejer, K. J. (1995). The case against school choice. New York: M. E. Sharpe.
West T. and Lipsitz J. (2003). Schools to watch: Middle grades reform project recognizes success. Retrieved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ehhs.cmich.edu/~msim/schoolstowatch.pdf
The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s National Commission on Excellence in Education (1983). ''A nation at risk: The imperative for educational reform''. Retrieved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goalline.org/Goal%20Line/NatAtRisk.html#anchor788575
U. 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94). Magnet schools assistance program (CFDA No. 84.165). Washington, DC: U. 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U. 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97). Goals 2000: Educate America act. Retrieved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ed.gov/legislation/GOALS2000/The Act/(2001/6/3)
Wagner, T. (1996). School choice: To what end?. Phi Delta Kappan 78(1), 70-72.
Walford, G. (1994). Choice and equity in education. London: Cassell.
White, P. (1998). The new right and parental choice. Journal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22(2), 195-200.
Woods, P. (1996). Choice , class and effectiveness.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 ,7(4), 324-341.
Young, T. W., & Clinchy, E. (1992). Choice in public education.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