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雅麗(2001),「台灣發展生技產業策略分析」,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2. 王麗斐,(2001),「建構科學園區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以新竹科學園區為例」,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3. 日商野村總合研究所台北分公司(2002),「新竹生物醫學園區規劃案規劃報告書」,日商日商野村總合研究所。
4. 生物技術開發中心(1998),「生物技術產業一1997/1998」,經濟部技術處。
5. 田蔚城(1997),「生物技術導論」,生物產業,第八卷,第一期,第1-12頁。6. 行政院經濟建委員會(2003),「新竹生物醫學園區計畫書(草案)」,行政院經濟建委員會。
7. 牟敦剛(1996),「推動我國生物技術及相關產業升級之課題探討,生物產業」,第七卷,第三期,第161-172頁。8. 朱兆文(1995),「生物技術產業現況,生技/醫藥產業發展契機研討會(一)」,經濟部產業技術資訊服務推廣計劃IT IS。
9. 朱兆文(1996),「生物技術產業現況與展望專題研究」,經濟部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
10. 江晃榮(1996),「生物技術產業現況與市場趨勢」,科技產業現況與市場趨勢研討會,經濟部產業技術資訊服務推廣計劃IT IS。
11. 江晃榮(2002),「日、韓、新三國生技產業發展策略與現況」,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
12. 余祥霖、廖若川(2000),「糖尿病醫療市場發展現況與趨勢專題調查」,工研院經資中心。
13. 余祥霖、徐雅芬(2002),「亞太地區生技/醫藥產業技術政策及競爭力分析(一)新加坡、澳洲、紐西蘭」,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
14. 邱麗蓉(1990),「台灣地區科技產業園區環境規劃之探討」,政治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15. 李連滋、江淑芬(1997),「我國潛在新興產業SWOT分析-以生物技術產業為例」,經濟情勢暨評論季刊,第三卷,第三期,第95-108頁。16. 林俊光(1997),「建構結合層級分析法與德菲法之群體決策支援環境」,成功大學工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7. 林玉珠(2003),「IC設計公司對委外測試廠管理之研究」,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8. 馬維揚(1999),「從產業經濟觀點看新竹科學園區的發展─兼論臺灣高技產業之環境」,臺北銀行月刊,第二十九卷,第六期,第193-213頁。19. 馬維揚,2003,「赴英國觀摩生技園區設施建制及營運模式」,行政院研考會。
20. 馬莉(2000),「生物技術產業屬最具潛力的高科技產業」,中央綜合月刊,第三十卷,第九期,第41-44頁。21. 胡太山(1991),「台灣地區科技園區區域發展策略研究」,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22. 高志道、江晃榮(1991),「美日生物技術的競賽-兼談我國發展生技的困境」,科學月刊,第264-271頁。23. 許君薇(1990),「台灣地區科技產業園區開發與管理之探討」,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24. 黃文芳(2002),「以消費者觀點探討台灣生物科技產業未來之發展,以血糖儀為例」,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5. 陳麗珠、吳政穎(1999),層級分析法(AHP)應用於國民教育補助政策公平效果評估之研究http://www.epa.ncnu.edu.tw/ epforum/vol2no2/1陳麗珠、吳政穎.htm。
26. 曾元煌(1993),「區域生物科技園區發展策略之探討」,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27. 曾國雄、鄧振源(1989),層級分析法(AHP)的內涵特性與應用(上),中國統計學報,第二十七卷,第六期,第5-22頁。28. 經濟部(1998),「台灣生物技術產業1997/1998年」,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
29. 經濟部(1999),「生物技術工業發展策略與措施」,經濟部工業局。
30. 廖美智、蕭斯欣(1999),「台灣生技產業現況與展望─生物技術投資產業」,經濟部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
31. 蔡坤達,2002,「影響我國生物科技產業國際競爭力相關因素之研究」,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32. 蘇麗華(1998),「生物科技炙手可熱,二十一世紀的搖錢樹」,卓越雜誌,第一六六期,第54-57頁。33. Aczel, J., and Alsina(1986), C., “On Synthesis of Judgments,” Socio-Economic Planning Sciences, Vol.20, No.6, pp.333-339
34. Ball, N., and Venkat, S.(1994), “Using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in House Selection,” Journal of Real Estate Finance and Economics.Vol.9, pp.69-85.
35. Ernst and Toung(2003), Beyond Borders, The Global Biotechnology Report.
36. Gwynne, Peter(1992), “Greenhouse for Ideas,” Asian Business.Vol. 28, No.1, pp.23-35.
37. Keeble,Dvid(1976), Industrial Location and Planning in the United Kingdom, London:Methuen.
38. Malecki, Edward J.(1984), “High Technology and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PA Journal, Vol.23, No.2, pp.78-89.
39. Oakey, R. P., Predatory Networking(1993) ,“The Role of Small Fir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ritish Biotechnology Industry,” International small Business Journal, Vol.11, No.4, pp.9-22.
40. Roberts, E. B. and Mizouchi, R. (1989), “Inter-Firm Technological Collaboration: The Case of Japanese Bio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Vol.4, No.1, pp.43-61.
41. Satty, T.L. (1980), The Analytic Hierarcny Process, Mcgraw-Hill: New York.
42. Saaty, T.L., and Vargas, L.G.(1980), The Logic of Priorities, Kluwer-Nijhoff: Boston, Massachusetts.
43. Spalding,B.J. (1986), “How Biotechnology is Farming as a Industry”, Chemical Week, Vol.139, No.23, pp.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