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69)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6 08:4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蕭秉國
研究生(外文):Ping-Kuo Hsiao
論文名稱:論美國高科技產業併購專利策略與其法律問題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Strategy Consideration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in Patent Issue on Hi-Tech Industry---A view from U.S law
指導教授:馮震宇馮震宇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JF-Fo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原大學
系所名稱:財經法律研究所
學門:法律學門
學類:專業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4
畢業學年度:9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32
中文關鍵詞:專利授權併購禁止移轉條款併購專利哈特-史考特-羅迪諾反托拉斯改進法併購模式1995智慧財產權授權之反拉斯法準則專利取得智慧資本正當調查程序
外文關鍵詞:anti-assignment clauseacquisitionDue Diligencemergerpatent licenseHart-Scott-Rodino Antitrust Improvement Act1995Antitrust Guidelines for the Licensing and Acquisi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2
  • 點閱點閱:141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27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8
面對產品生命週期短、產業環境變化快的經營特性,高科技公司必須取得專利權的保護,透過專利法所附與之排他權、佔有市場一席之地,而與其他廠商協商談判、交互授權、從而解決企業之間的專利糾紛,方能持續創新和永續經營。專利權之取得在高科技公司的併購活動中,也已成為不可或缺的要角;高科技公司進行併購時,除了基於企業一般併購的動機外,更應重視專利權取得的特殊策略考量。
高科技公司為取得目標公司之專利權,可採取的併購模式變化多端,端視其從事併購的商業目的和特定需求,來決定採取何種併購專利之特殊策略考量。而高科技公司所採取不同併購的模式與流程,亦與其所產生不同之法律問題有關,將會影響高科技公司能否有效達成併購專利之目的。
高科技公司為能有效合法的執行策略性併購,以獲取目標公司的專利權,必須妥善的因應此一專利取得模式可能產生的法律問題。而高科技公司為取得專利權而從事策略性併購時,所要考量的法律問題亦與傳統併購所著重的法律問題有所不同,而應該分析特殊的法律議題。
首先,高科技公司作為策略性併購中的併購公司,必須評估目標公司之專利的狀態,以確認目標公司是否擁有完整的專利權,和目標公司專利權是否受到適當的保護等重要項目,藉以避開取得目標公司專利權或專利授權契約後可能產生的法律問題,方能順利達成策略性併購之目的。故併購公司除了進行併購流程中的一般正當調查之外,尚須需就目標公司的專利組合進行另外的「專利正當調查程序」,方能充分評估特定目標公司的專利組合是否真正值得併購,以及在併購程序中和併購完成後發生法律上的潛在風險。
其次,對於高科技公司能否合法的採取併購策略以取得專利授權契約,尤其須要釐清目標公司之專利授權契約是否得以透過併購,由併購公司加以受讓而取得被授權人之地位,而此一議題牽涉專利授權契約性質上是否具有可移轉性?其是否訂有禁止移轉條款?以及其是否會因併購公司採取不同的併購模式而有不同的影響?此外,高科技公司必須評估併購專利是否會造成阻礙競爭的效果,以致違背反扥拉斯法之規定。
上述攸關高科技公司併購中與專利權有關之問題,本文是以美國有關的法制以及實務作論述,蒐集美國相關法令、案例、學者研究及實務運作各層面之文獻資料,加以比較分析,嘗試整理歸納出相關問題的最佳因應策略,期能為我國高科技公司嘗試併購美國高科技公司之專利時提供管理決策上的參考。
In the age of rapidly advancing technology, understanding why intellectual assets are driving force behind the continue wave of merger and acquisition activity becomes more critical. <a href="http://www.ntsearch.com/search.php?q=Patent&v=56">Patent</a> are particularly valuable for adopting strategic merger and acquisition because they enable Hi-Tech firms to create and hold monopoly power on unique products and services.
In view of the Forgoing, Chapter 2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a href="http://www.ntsearch.com/search.php?q=patent&v=56">patent</a> and its <a href="http://www.ntsearch.com/search.php?q=management&v=56">management</a> aspect in relation to Hi-Tech firms. Chapter 3 provides the overview of the type of the <a href="http://www.ntsearch.com/search.php?q=patent&v=56">patent</a> issue which should be considered under strategic merger and acquisition. Chapter 4provides essential issues and considerations pertaining intellectual <a href="http://www.ntsearch.com/search.php?q=property&v=56">property</a> due diligence, focusing on「patent audit」for reducing coming risk form acquiring <a href="http://www.ntsearch.com/search.php?q=patent&v=56">patent</a> or <a href="http://www.ntsearch.com/search.php?q=patent&v=56">patent</a> license.
For the purpose of obtaining <a href="http://www.ntsearch.com/search.php?q=patent&v=56">patent</a> portfolio , a Hi-Tech company seeking to acquire another company that possesses a <a href="http://www.ntsearch.com/search.php?q=patent&v=56">patent</a> license will want the ability to acquire that license without having to ask the patentee for permission. For the acquiring company, acquisition of the licensee may be the only way to gain control over the license. If the patented technology is vital to the company's survival in the marketplace, preserving the ability to acquire licenses through acquisition becomes critically important to the company.
In this regards, Chapter 5discusses the context in which disputes may arise regarding the rights of an acquiring company to assume <a href="http://www.ntsearch.com/search.php?q=patent&v=56">patent</a> licenses held by a target company. The analysis also discusses the <a href="http://www.ntsearch.com/search.php?q=law&v=56">law</a> that governs the transfer of <a href="http://www.ntsearch.com/search.php?q=property&v=56">property</a> and the unique policy considerations surrounding patents to determine how courts may respond to efforts by patent holders to restrict the alienation of their licenses.
Additionally, Chapter 6 provides <a href="http://www.ntsearch.com/search.php?q=legal&v=56">legal</a> analysis for several cases in which <a href="http://www.ntsearch.com/search.php?q=patent&v=56">patent</a> acquisitions occurs, consisting of Antitrust Act and FTC’s and DOJ’s guidelines, such as Sherman Act, Clayton Act and 1995 Antitrust Guidelines for the Licensing of Intellectual <a href="http://www.ntsearch.com/search.php?q=Property&v=56">Property</a>, etc.
This thesis looks at <a href="http://www.ntsearch.com/search.php?q=patent&v=56">patent</a> issues in merger and acquisitions focusing on U.S. <a href="http://www.ntsearch.com/search.php?q=law&v=56">law</a> jurisdiction, Chapter 7 concludes and summarizes the discussion of the transfer of <a href="http://www.ntsearch.com/search.php?q=patent&v=56">patent</a> licenses in the context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nd also provides practical suggestions for Hi-Tech firm to undertake this commercial transaction.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9
第三節 論文結構 10
第二章 高科技公司專利取得之趨勢與策略與考量 13
第一節 高科技產業與專利 13
第一項 高科技產業的定義與特色 13
第二項 專利的意義與權能 18
第三項 專利取得對高科技產業的重要性 24
第二節 高科技產業專利之經營管理 28
第一項 國際保護原則的因應 28
第二項 ITC調查程序的因應 30
第三項 軟體及電子商務相關專利之保護 32
第三節 高科技產業專利取得之模式 35
第一項 經過內部研發取得專利權 35
第二項 自外界取得專利權 36
第三項 專利授權 40
第四節 高科技產業運用併購獲取專利之優勢與問題 42
第一項 高科技公司運用併購獲取專利之優勢 42
第二項 高科技公司運用併購獲取專利之問題 47
第三章 高科技產業併購專利之策略考量與趨勢 49
第一節 前言 49
第二節 高科技產業併購之趨勢 49
第三節 高科技公司併購之動機 51
第一項 整合水平資源 51
第二項 整合垂直資源 52
第三項 追求多角化經營 53
第四項 取得新市場 54
第五項 取得經營事業的權利或能力 55
第六項 著重特定事業 56
第七項 獲得租稅優惠 57
第八項 提升研發能力 58
第四節 高科技公司產業併購專利之特殊策略考量 60
第一項 內部研發不足時追求創新 60
第二項 取得運用專利時主導控制 61
第三項 無法取得授權時尋求突破 62
第四項 專利期間屆滿時擴占市場 62
第五項 對手採取併購時主動對抗 63
第五節 併購之意義與分類 65
第一項 併購的意義 65
第二項 併購的分類 66
第六節 高科技公司可採取的併購模式 69
第一項 概述 69
第二項 一般態樣 69
第三項 特殊態樣 77
第七節 高科技公司進行併購之法律流程 81
第一項 概述 81
第二項 選擇並確定目標公司 81
第三項 對目標公司進行估價 82
第四項 談判併購價格與併購條件 84
第五項 進行正當調查程序 86
第六項 研擬併購契約正式簽約談判 86
第四章 高科技產業併購專利的正當調查程序 88
第一節 前言 88
第二節 一般正當調查程序簡介 89
第三節 影響正當調查程序之法律議題 90
第一項 反托拉斯法的規定 90
第二項 外國投資者之特殊規定 91
第三項 應考量之責任議題 92
第四節 智慧財產權之正當調查程序 95
第一項 概述 95
第二項 智財權正當調查程序之目的 95
第三項 智財權正當調查程序之範圍 96
第四項 併購公司正當調查團隊之成員 96
第五項 智慧財產權正當調查的檢查表 97
第五節 專利之正當調查程序 99
第一項 概述 99
第二項 目標公司是否擁有完整的專利權 99
第三項 目標公司的專利是否適當的受到保護 107
第四項 目標公司是否取得妥善的專利授權 112
第五項 目標公司專利權所為之利用是否正當 120
第六項 目標公司之技術或發明是否構成侵權 122
第七項 小結:不同併購模式於專利正當調查程序中的影響 126
第五章 高科技公司併購專利所衍生之專利授權爭議 128
第一節 前言 128
第二節 專利授權契約非移轉性之一般原則及其例外 129
第一項 概述 129
第二項 一般原則 129
第三項 例外情形 130
第三節 合併效力對禁止移轉條款的影響 136
第一項 概述 136
第二項 合併之法定概括承受效力 137
第三項 專利授權契約中之禁止移轉條款 138
第四項 租賃契約中禁止移轉約款 139
第五項 保險契約之禁止移轉條款 140
第六項 契約中明定法定概括移轉屬於移轉時 141
第五項 小結 142
第四節 併購專利所衍生授權契約問題與相關訴訟案例 143
第一項 概述 143
第二項 憲法之規定 143
第三項 聯邦法院的判決 147
第四項 州法院的判決 154
第五項 聯邦法院判決之評釋 163
第六項 小結 173
第五節 併購專利後如何維繫專利授權契約的因應策略 175
第一項 概述 175
第二項 不同併購模式對取得專利授權的因應策略 175
第三項 禁止移轉條款的特殊考量 179
第六章 高科技公司併購專利所涉及之反托拉斯法問題 181
第一節 前言 181
第二節 專利法與競爭法之關係 182
第一項 美國早期見解 182
第二項 美國目前見解 182
第三節 美國反托拉斯法對併購之規範 184
第一項 聯邦反托拉斯法 184
第二項 主管機關制訂的指導準則 190
第四節 併購專利與申報審查 196
第一項 Ciba案之事實 196
第二項 FTC審查意見 197
第五節 併購專利所衍生之反扥拉斯法問題 200
第一項SCM v. Xerox案 200
第二項 United States v. Boston Scientific Corp案 206
第六節 小結:FTC審查意見與法院判決之影響 209
第七章、結論 212
第一節 併購專利之競爭策略 212
第一項 併購專利之特殊策略考量 212
第二項 併購專利之法律挑戰 214
第二節 正當調查程序因應策略之建議 216
第一項 智慧財產權調查之注意事項 216
第二項 專利正當調查之重點 217
第三節 併購後維繫專利授權契約之因應策略 223
第一項 不同併購模式的因應 224
第二項 禁止移轉條款因應之建議 228
第四節 反托拉斯問題的應對策略 230
第一項 應遵循之規範 230
第二項 FTC審查意見和法院見解之因應 230
參考資料 i
作者基本資料 x











詳 目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9
第三節 論文結構 10
第二章 高科技公司專利取得之趨勢與策略與考量 13
第一節 高科技產業與專利 13
第一項 高科技產業的定義與特色 13
第一款 美國勞工統計局對高科技產業的定義與分類 14
第二款 美國電子協會對高科技產業的定義與分類 15
第三款 高科技產業的特性 17
第二項 專利的意義與權能 18
第一款 專利權的移轉 20
第二款 專利權之授權 21
第一目 專屬授權 23
第二目 非專屬授權 23
第三項 專利取得對高科技產業的重要性 24
第二節 高科技產業專利之經營管理 28
第一項 國際保護原則的因應 28
第二項 ITC調查程序的因應 30
第三項 軟體及電子商務相關專利之保護 32
第三節 高科技產業專利取得之模式 35
第一項 經過內部研發取得專利權 35
第二項 自外界取得專利權 36
第一款 購買 36
第二款 共同研發 37
第三款 破產程序 37
第四款 合資公司 38
第五款 策略性併購 39
第三項 專利授權 40
第四節 高科技產業運用併購獲取專利之優勢與問題 42
第一項 高科技公司運用併購獲取專利之優勢 42
第一款 收取權利金 42
第二款 避免專利侵害訴訟威脅 43
第三款 獨占市場利潤 44
第四款 攔阻對手取得專利 45
第五款 增進股東權益 46
第六款 鼓勵員工創新 46
第二項 高科技公司運用併購獲取專利之問題 47
第三章 高科技產業併購專利之策略考量與趨勢 49
第一節 前言 49
第二節 高科技產業併購之趨勢 49
第三節 高科技公司併購之動機 51
第一項 整合水平資源 51
第二項 整合垂直資源 52
第三項 追求多角化經營 53
第四項 取得新市場 54
第五項 取得經營事業的權利或能力 55
第六項 著重特定事業 56
第七項 獲得租稅優惠 57
第八項 提升研發能力 58
第四節 高科技公司產業併購專利之特殊策略考量 60
第一項 內部研發不足時追求創新 60
第二項 取得運用專利時主導控制 61
第三項 無法取得授權時尋求突破 62
第四項 專利期間屆滿時擴占市場 62
第五項 對手採取併購時主動對抗 63
第五節 併購之意義與分類 65
第一項 併購的意義 65
第二項 併購的分類 66
第六節 高科技公司可採取的併購模式 69
第一項 概述 69
第二項 一般態樣 69
第一款 合併 69
第一目 吸收合併 70
第二目 新設合併 71
第三目 事實合併 71
第二款 資產交易 71
第三款 股權交易 73
第一目 股權收購 73
第二目 股權轉換 75
第三項 特殊態樣 77
第一款 正向三角合併 77
第二款 反向三角合併 79
第七節 高科技公司進行併購之法律流程 81
第一項 概述 81
第二項 選擇並確定目標公司 81
第三項 對目標公司進行估價 82
第四項 談判併購價格與併購條件 84
第五項 進行正當調查程序 86
第六項 研擬併購契約正式簽約談判 86
第四章 高科技產業併購專利的正當調查程序 88
第一節 前言 88
第二節 一般正當調查程序簡介 89
第三節 影響正當調查程序之法律議題 90
第一項 反托拉斯法的規定 90
第二項 外國投資者之特殊規定 91
第三項 應考量之責任議題 92
第四節 智慧財產權之正當調查程序 95
第一項 概述 95
第二項 智財權正當調查程序之目的 95
第三項 智財權正當調查程序之範圍 96
第四項 併購公司正當調查團隊之成員 96
第五項 智慧財產權正當調查的檢查表 97
第五節 專利之正當調查程序 99
第一項 概述 99
第二項 目標公司是否擁有完整的專利權 99
第一款 共同發明人地位 100
第二款 受僱人之職務創作之歸屬 103
第一目 書面約定和默示承諾 103
第二目 雇主實施權 105
第三款 專利權的讓與 106
第三項 目標公司的專利是否適當的受到保護 107
第一款 繳納維護費用 107
第二款 對專利侵害尋求救濟 108
第一目 權利懈怠之抗辯 108
第二目 默示授權與禁反言之抗辯 109
第三款 專利標示 111
第一目 標示之效果 111
第二目 聯邦採購法的產品標示 112
第四項 目標公司是否取得妥善的專利授權 112
第一款 專利授權契約的來源 113
第一目 從屬性專利 113
第二目 改良專利 113
第三目 交叉授權 114
第二款 專利授權契約條款 114
第一目 授權範圍 114
第二目 有效期間 115
第三目 契約終止 115
第四目 專屬或非專屬授權 116
第五目 承諾與保證條款 117
第六目 授權契約移轉 117
第七目 專利侵害的保護 118
第八目 另行取得專利授權 118
第九目 回饋授權 119
第十目 盡最大努力 120
第五項 目標公司專利權所為之利用是否正當 120
第一款 專利授權契約 120
第二款 專利濫用 121
第六項 目標公司之技術或發明是否構成侵權 122
第一款 專利侵害之樣態 122
第一目 直接侵權 122
第二目 誘引侵權 123
第三目 輔助侵權 123
第二款 警告函之處理 124
第三款 專利律師意見書 124
第四款 綜合考量 125
第七項 小結:不同併購模式於專利正當調查程序中的影響 126
第五章 高科技公司併購專利所衍生之專利授權爭議 128
第一節 前言 128
第二節 專利授權契約非移轉性之一般原則及其例外 129
第一項 概述 129
第二項 一般原則 129
第三項 例外情形 130
第一款 專利授權契約特約允許移轉 130
第二款 專利權人同意移轉 132
第三款 新企業體概括承受舊企業體的資產時 132
第三節 合併效力對禁止移轉條款的影響 136
第一項 概述 136
第二項 合併之法定概括承受效力 137
第三項 專利授權契約中之禁止移轉條款 138
第四項 租賃契約中禁止移轉約款 139
第五項 保險契約之禁止移轉條款 140
第六項 契約中明定法定概括移轉屬於移轉時 141
第五項 小結 142
第四節 併購專利所衍生授權契約問題與相關訴訟案例 143
第一項 概述 143
第二項 憲法之規定 143
第一款 聯邦法和州法適用上的法律位階 144
第二款 聯邦與各州的權限劃分 144
第三款 聯邦法效力優先原則(Doctrine of Preemption) 145
第四款 專利法屬於聯邦法 146
第五款 艾立原則(Erie Doctrine) 146
第三項 聯邦法院的判決 147
第一款 Unarco Indus., Inc. v. Kelley Co., Inc案 148
第一目 案例事實 148
第二目 法院見解 148
第二款 PPG Indus., Inc. v. Guardian Indus. Corp案 149
第一目 案例事實 149
第二目 法院見解 150
第三款 Everex System Inc. v. Cadtrak Corp 案 152
第一目 案例事實 152
第二目 法院見解 152
第四款 小結 154
第四項 州法院的判決 154
第一款Westinhouse Electric & Mfg. Co. v. Radio-Craft Co案 154
第一目 案例事實 154
第二目 法院見解 155
第二款Syenergy Methods, Inc. v. Kelly <a href="http://www.ntsearch.com/search.php?q=Energy&v=56">Energy</a> Systems 155
第一目 案例事實 155
第二目 法院見解 156
第三款SQL Solutions, Inc., v. <a href="http://www.ntsearch.com/search.php?q=Oracle&v=56">Oracle</a> Corporation 159
第一目 案例事實 159
第二目 法院見解 160
第四款 小結 162
第五項 聯邦法院判決之評釋 163
第一款 專利法無全面排除州法 163
第二款 禁止專利授權契約移轉妨礙社會公益 164
第三款 專利授權契約自由移轉不牴觸州法的立法政策 167
第一目 對從事發明提供獎勵 168
第二目 對揭露新創作提供誘因 170
第三目 將資訊保留於公眾領域 172
第六項 小結 173
第五節 併購專利後如何維繫專利授權契約的因應策略 175
第一項 概述 175
第二項 不同併購模式對取得專利授權的因應策略 175
第一款 目標公司消滅之併購模式 176
第二款 目標公司存續的之併購模式 177
第三款 股權收購 177
第四款 資產交易 178
第三項 禁止移轉條款的特殊考量 179
第一款 專利授權契約未訂有禁止移轉條款 179
第二款 專利授權契約訂有一般性之禁止移轉條款 179
第三款 禁止移轉條款特別載明法定概括承受亦屬移轉 180
第六章 高科技公司併購專利所涉及之反托拉斯法問題 181
第一節 前言 181
第二節 專利法與競爭法之關係 182
第一項 美國早期見解 182
第二項 美國目前見解 182
第三節 美國反托拉斯法對併購之規範 184
第一項 聯邦反托拉斯法 184
第一款 休曼法 184
第二款 克萊登法 185
第三款 聯邦貿易委員會法 188
第四款 哈特-史考特-羅迪諾反托拉斯改進法 189
第二項 主管機關制訂的指導準則 190
第一款 合併指導準則 190
第二款1992水平合併指導準則 191
第三款 1997水平合併指導原則 193
第四款 1995智慧財產權授權之反拉斯法準則 194
第四節 併購專利與申報審查 196
第一項 Ciba案之事實 196
第二項 FTC審查意見 197
第五節 併購專利所衍生之反扥拉斯法問題 200
第一項SCM v. Xerox案 200
第一款 本案事實 200
第二款 法院見解 200
第二項 United States v. Boston Scientific Corp案 206
第一款 本案事實 206
第二款 FTC審查意見 206
第六節 小結:FTC審查意見與法院判決之影響 209
第七章、結論 212
第一節 併購專利之競爭策略 212
第一項 併購專利之特殊策略考量 212
第二項 併購專利之法律挑戰 214
第二節 正當調查程序因應策略之建議 216
第一項 智慧財產權調查之注意事項 216
第二項 專利正當調查之重點 217
第三節 併購後維繫專利授權契約之因應策略 223
第一項 不同併購模式的因應 224
第二項 禁止移轉條款因應之建議 228
第四節 反托拉斯問題的應對策略 230
第一項 應遵循之規範 230
第二項 FTC審查意見和法院見解之因應 230
參考資料 i
作者基本資料 x
中文文獻(依作者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一 書籍
1. 王志誠,我國企業併購法制之檢討與展望,集保月刊,民國八十八年七月。
2. 王志誠,企業併購法制之基礎構造,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民國90年4月。
3. 方嘉麟,公司兼併與企業集團,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法學叢書,民國87年元月
4. 林柳君譯,凱文瑞維特、大衛客萊著,閣樓上的林布蘭,經典傳訊出版社,民國90年6月。
5. 馮震宇,高科技產業之法律策略與規劃,政大法學財經法研究中心叢書3,元照出版社,2003年4月
6. 馮震宇,智慧財產權發展趨勢與重要問題研究,政大法學財經法研究中心叢書3,元照出版社,2003年10月
7. 馮震宇、「企業e化趨勢與法律風險」,政大法學財經法研究中心叢書3,元照出版社,2002年11月
8. 黃偉峰,併購實務的第一本書,商周出版,2002年6月。
9. 陳國慈,步步求勝---中外合資與技術移轉,英文漢聲出版社,民國七十五年五月。
10. 陳國慈,科技企業與智慧財產,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民國91年1月。
11. 陳儀譯,Samuel C. Weaver, J. Fred Weston著,企業購併—全方位評估並掌握當前M&A環境,中高階經理人在職進修全集,麥格羅悉爾國際公司出版,2002年6月。
12. 陳長文等著,財經法律與企業經營—兼述兩案相關財經法律問題,理律文教基金會叢書,2002年5月。
13. 陸潤康,美國聯邦憲法論,文笙出版社,民國七十五年九月增訂初版,第四六頁。
14. 劉紹樑、葉秋英、蘇鴻霞,企業併購與金融改組,台灣財團法人金融研訓院,民國91年1月初版。
15. 謝銘洋、徐宏昇、陳哲宏、陳逸男,專利法解讀,元照出版社,2000年11月初版二刷。

二 博碩士論文
1. 王志誠,企業併購法律規範研究,政大法研所碩士論文,民國81年1月。
2. 李瑞瑜,企業購併策略及其相關法律規範之研究,政大法研所碩士論文,民國82年6月。
3. 周怡君,融資購併之研究,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2年6月。
4. 紀舒青、公平交易法對專利授權契約中限制競爭條款之限制,台灣大學碩士論文,民國82年6月。
5. 張朝棟,企業跨國併購法律規範之研究,東吳大學法律學研究所,民國83年元月。
6. 許雅芬,論TFT LCD產業之專利挑戰與因應,以Monitor Controllers之專利爭訟為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3年4月。
7. 陳雅娟,美國專利法上專利權濫用原則之研究於專利授權之適用,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5年6月。
8. 陳志成,專利授權之民法問題研究,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民國85年6月。
9. 詹炳耀,智慧財產估價的法制化研究,國立台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民國92年7月 。
10. 何愛文,論專利法制與競爭法制之關係—從保護專利權之正當性談起,國立台灣大學碩士論文,國92年2月。
11. 藍啟仲,美國反托拉斯法與軟體業之競爭,台北大學法研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6月。

三 文章
1. 王子棉,「施振榮吃了秤坨鐵了心─鴻海國碁合併內情大探索」,財訊月刊12月號261期。
2. 王仲,「授權契約與專利侵害---由英特爾控訴威盛案談起」,智慧財產權季刊,民國91年7月。
3. 林仁光,「企業併購與組織再造規範制度之重新檢視」,月旦民商法雜誌創刊號,2003年9月。
4. 林仁光,「公司合併與收購之法律規範」萬國法律,第105期,民國89年6六月。
5. 邱顯鴻,「高科技產業掀起一股併購風潮」,臺灣經濟研究月刊,民國88年10月。
6. 馮震宇、「發展知識服務產業的法律問題與政策考量」,政大公共政策論壇、全球化與台灣論文集,民國91年6月。
7. 馮震宇,「策略性投資購併的特殊法律考量」,能力雜誌,2001年3月。
8. 馮震宇,「厚植企業智慧資本的法律規劃」、能力雜誌、2001年7月。
9. 馮震宇,「從商業方法專利論專利的發展與保護(一),第3期,1999年3月。
10. 馮震宇,「論電腦軟體保護之現況與未來發展趨勢(一)」,工業財產權標準月刊,1998年2月,第59期 。
11. 馮震宇,「開創電子商務專利的判決:State street 判決影響電子商務的未來」,智慧財產權發展趨勢與重要問題研究,政大法學財經法研究中心叢書3,元照出版社,2003年10月
12. 馮震宇、「不景氣時代的艱難選擇---重整或破產」,企業管理的法律策略及風險,政大法學財經法研究中心叢書2,元照出版社,2003年4月。
13. 馮震宇「跨世紀明星產業的技術授權挑戰」,能力雜誌,2001年3月。
14. 馮震宇,企業併購法制租稅優惠之檢討(下)—從台灣相關法律與美國免稅交易規定談起,月旦民商法雜誌創刊號,民國92年9月。
15. 馮震宇,「高科技產業進行併購應注意的法律問題」,經濟情勢評論,第4第2期,民國87年8月。
16. 馮震宇,「併購高科技公司之法律架構與注意事項」,高科技產業之法律策略與規劃,政大法學財經法研究中心叢書3,元照出版社,2003年4月。
17. 馮震宇、「企業e化趨勢與法律風險」,企業e化電子商務與法律風險,政大法學財經法研究中心叢書3,元照出版社,2002年11月。
18. 張殿文,「併購狂潮 載舟還是覆舟?」,天下雜誌第292期,2004年2月1日。
19. 劉承愚,「高科技產業購併之法律實地審查」,1999年全國智慧財產權研討會論文集,國立交通大學企業法律中心編。
20. 劉尚志,「產業發展與專利爭訟:由普司通案與英特爾威盛之專利糾紛看智權競合與制度發展」,1999年全國智慧財產權研討會論文集,國立交通大學企業法律中心編。
21. 陳怡之、羅麗珠、李靜芳,「高科技公司進行購併之智慧財產與管理問題」,1999年全國智慧財產權研討會論文集,國立交通大學企業法律中心編。
22. 陳創立,高科技產業跨國知識移轉策略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民國90年。
23. 陳歆,「專利授權合約必知(上)」,智慧財產權月刊,91年7月。
24. 陳歆,「國外專利申請決策」,智慧財產權季刊,民國90年6月。
25. 陳歆,「專利授權合約必知(上)」,智慧財產權月刊,91年7月。
26. 楊益昇,「技術移轉合資涉及之智財權及其他法律風險分散」,技術尖兵雜誌,第099期,民國92年3 月。
27. 楊益昇,「企業研發合作協議法律面研析(上)」,科技法律透析,民國91年8月。
28. 楊益昇,「企業進行合作研發之智慧財產權問題淺析」,技術尖兵雜誌第89期,2002年 5月。
29. 謝易宏,「企業併購的法律成本與風險」,中原財經法學第五期,民國89年7月。
30. 吳成典,「競爭法對企業併購行為之規範」月旦法學雜誌第68期,2001年7月。



三 網路資料
1. 美國顧問及市場研究公司CIMdata於2002年4月份公佈的報告,
http://www.cimdata.com/publications/publications.html.
2. 文雯,2003年全球十大併購,中國科技財富網,
avalaible: http://finance.tom.com/1001/1003/2004113-37844.html
3. 蔡宏明,我國高科技產業發展面臨的挑戰與對策,
http://www.moea.gov.tw/~ecobook/season/sag/sag15.htm
4. 美國勞統計局網站,http://stats.bls.gov/bls/infohome.htm
5. 美國電子協會網站,http://www.aeanet.org/AboutAeA/AboutStart.asp
6. 「高科技產業在台灣經濟的地位」,
http://www.moea.gov.tw/~meco/cord/books/books5/bk5_main2-2.htm
8劉常勇,高科技企業經營管理的特徵 http://cm.nsysu.edu.tw/~cyliu/paper/paper6.html
9.袁建中,「在網路中,誰先進入市場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誰先取得專利!- -電子商務專利大戰一觸即發」,智慧財產局專利商品化網站,
http://www.tipo.gov.tw/pcm/01_classroom/Other.asp1
12. 智識網、智權專欄、「透析亞馬遜書店控告邦諾書店的戰略與戰術」,2000/10/7.http://www.ipnavigator.com.tw/news/news_view-t.asp?NewsID=20001007165301
13. 楊聖民、楊仲榮,柯達與新力互控數位影像專利侵權。智識網,thttp://www.ipnavigator.com.tw/news/news_view.asp?NewsID=20040414112325
14. 中國知識產權局的專利網
http://www.sipo.gov.cn/sipo/tjxx/statisticannuals/default.htm
15. 九十二年本國申請人專利公告核准案件數排名,台灣智慧財產局網站,
http://www.tipo.gov.tw/patent/patent_report/九十二年本國申請人專利公告核准案件數排名.pdf
16. 九十二年外國申請人專利公告核准案件數排名,台灣智慧財產局網站,
http://www.tipo.gov.tw/patent/patent_report/九十二年外國申請人專利公告核准案件數排名.pdf
17. 賴文智,專利制度對產業發展的影響—從英特爾控告威盛P4專利侵權案談起,http://www.is-law.com/OurDocuments/PT0003LA.pdf
18. 中網理財網,財經人物,「威盛張乃文身經百戰煉成鋼」
http://money.chinatimes.com/invest/people/peoplenews.asp?article=97975&cat=4
19. 鄭妤君,「專利智慧結晶 該屬於誰?」易力達高科技網,2004年4月,:http://www.hope.com.tw/Art/Show2.asp?O=200404051346051367
20. 謝怡君、「品牌大廠的喜劇是台灣代工廠的悲劇─PC品牌相互兼併」,引發代工廠毀滅戰,財訊月刊93年3月號 264期,
21. http://monthly.wealth.com.tw/264/6.htm
22. 陳振遠、吳益華,網路公司併購策略之研究,台灣證券交易所網站,
http://www.tse.com.tw/plan/essay/472/Fu.htm
23. 「郭台銘:鴻海、國電合併 1加1大於5」,
http://news.pchome.com.tw/finance/chinatimes/20031225/index-20031225024231240600.html
24. 「鴻海併購法國湯姆笙集團旗下DVD相關零組件公司」,
http://tw.stock.yahoo.com/n/hist/IT/2004/03/25/214316.html
25. 朱兆文,全球主要藥廠經營策略研究,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網站,http://www.dcb.org.tw/896.html#abstrat
26. 王文宇,世界主要國家併購相關法律規定比較,經濟情勢暨評論,第四卷第二期,民國88年8月http://www.moea.gov.tw/~ecobook/season/sab/sab13.htm
27. 馮震宇,「智慧資產鑑價之問題與挑戰」,財團法人亞太智慧財產權發展基金會網站文章,:http://www.apipa.org.tw/Article/Article-ADAList.asp
28. 劉承愚,併購審查評鑑之法律實務
http://www.is-law.com/OurDocuments/CO0020BE.pdf
29. 呂薇,反壟斷法的國際比較與借鑒,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網站, http://www.drcnet.com.cn/new_product/drcexpert/showdoc.asp?doc_id=157407
30. 黃普,國家對跨國公司併購的管制,中國法學網網站文章
http://www.chinafiw.com/e_m/site/mysystem390.asp?trans_infoid=55386
31. 美國司法部官方網站, http://www.usdoj.gov

四 新聞、報紙
1.「捷尼晨星訴訟 打長期消耗戰」,經濟日報,2004/04/17。
2.「推動惡意併購以善用資源造福股東」,工商時報社論, 2003/12/20。
3.「林全談惡意併購、將尊重市場機制」,經濟日報,2003/12/01。

五、其他
1. 理律法律事務所,公司法制有關購併、換股機制與調整與修正研究計畫期末報告,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研究計畫,2001年7月30日


國外文獻

一 書籍
1. Blacks Law Dictionary 931 (6th ed.1999)
2. Dale A. Oesterle,”The Law of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American Casebook Series”,Second edition ,West Group,2002
3. Earl W. Kinter & Jack Lahr, 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Primer 69 (2d ed. 1982).
4. Gregory J Battersby, Charles W. Grimes A primer On Technology Licensing. 2001.
5. J. Thomas McCarthy, McCarthy's Encyclopedia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242-45 (2d ed. 1995)
6. L. M. Brownlee, Intellectual Property Due Diligence in Corporate Transaction, West Group Rel. #1, 5/99
7. Lanning Bryer ,Melvin Simensky, Intellectual Property Assets in Merger and Acquisitions,Wiley(2002).
8. Leo Hezerl and Richard W. Shepro,Bidders and Targets –Mergersand Acquisitions in the U.S,Basic Blackwell,1990。
9. Patrick H. Sullivan, Value-Driven Intellectual Capital---How To Convert Intangible Corporate Assets Into Market Value,Wiley,2000.
10.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Washington U.S Congress of Technology Assessment,Sept,9,1982

二 文章
1. Thomas A. Stevart, The Wealth of Knowledge---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Twenty-First Century Organization ,1999.
2. . See Jessica L. Braeger Note : Antiassignment Clause , Mergers, And The Myth About Federal Preemption Of Application Of State Contract Law To Patent License Agreements, 50 Drake L. Rev.639.(2002)
3. Virginia Henschel, "Backdoor" Access to Patented Technology, 17 Am. Bankr. Inst. J. 40, 40 (Feb. 1998)
4. Bruce & James D. Wood, Positioning IP for share holder Value,Manag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Issue 117, Mar 2002.
5. Susan A Mort, The WTO, WIPO & the Internet:Counfounding the Borders of Copyright and Neighboring Rights, 8 Gordham I.P, Media & Ent. L. J. 173(1997).
6. G.Marcotti,.Technology innovation:Eight out of ten new products are commercial failures .Financial Times ,March 31:21 ,1998.
7. Michael A. Hitt,Jeffrey S. Harrison, R. Duane Ireland, Merger and Acquisition –Guide to Creating Value for Stakeholders,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
8. James Freund, Art of Acquisition: Adaption, the National Law Journal, February 10, 1997, B12.
9. Daniel A. Wilson, Patent License Assignment: Preemption, Gap filling, And Default Rules, 77 B.U.L. Rev. 895(1997)
10. Sung Yang, Considerations For The Patent Holder: The Transfer of Patent Licenses In The Context Of A Merger, 42 J.L & TECH.515,at.518(2002)
11. Lawrence B. Landman, Did Congress Actually Create Innovation Markets?, 13 Berkeley Tech. L.J. 721, 758-60 (1998)
12. William J. Baer & David A. Balto, New Myths and Old Realities: Recent Developments in Antitrust Enforcement, 1999 Colum. Bus. L. Rev. 207, 222-23 (1999)
13. Richard J. Gilbert & Willard K. Tom, Is Innovation King At the Antitrust Agenci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Guidelines Five Years Later, 69 Antitrust L.J. 43, 55-58 (2001)
14. P. Areeda & D. Turner, Antitrust Law: An Analysis of Antitrust Principl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P 704e (1978)


三 判決與行政處分
1. Spindelfabrik Suessen-Schurr, Stahlecker & Grill GmbH v. Schubert & Salzer Maschinen-Fabrik Aktiengesellschaft, 829 F.2d 1075, 1081, 4 U.S.P.Q.2d 1044, 1048 (Fed. Cir. 1987)
2. Teets v. Chromally Gas Turbine Corp., 83F.3d 403,38 USpq2d 1695(Fed.Cir. 1996), 117S. Ct.513, 136 L. Ed. 2d 402(1996).
3. United States v. Dubilier Condenser Corp., 289 U.S. 178 (1993).
4. Standard Parts Co.v. Peck, 264 U.S. 52 (1924).
5. Knapp v. North American Rockwell Corp., 506 F.2d 361 (3d Cir. 1974), 421 U.S. 965 (1975).
6. United States v. Dubilier Condenser Corp., 289 U.S. 178 (1932).
7. Wang Laboratories v. Mitsubishi Electronics America Corp., 103 F.2d 1571, 141 USPQ 2d 1263 (Fe. Cir. 1997)
8. De Forest Radio Tel.Co. v. United States, 273 U.S. 236, 241, 47 S. Ct. 366, 71 L. Ed.625 (1927)
9. AMP, Inc. v. United States, 389 F.2d 448, 156 USPQ 647 (1968).
10. Sticle v. Heublein, Inc., 716 F.2d 1559, 219 USPQ
11. Maloney-Crawford Tank Corp. v. Rocky Mountain Natural Gas Co., 494 F. 2d 401, 181 USPQ 617 (10th Cir. 1974)
12. Lebold v. Inland Steel Co., 125 F. 2d 269 (7th Cir. 1941)
13. Advanced Hydraulics, Inc. v. Otis Elevator Co., 525 F. 2d 477 (7th Cir. 1975); Armstrong v. Motorola, Inc., 374 F.2d 764 (7th Cir. 1967)
14. Meyers v. Brooks Shoe, Inc., 912 F.2d 1459, 16 USPQ 2d 1055 (Fed. Cir. 1990).
15. Leinoff v. Louis Milona & Sons, Inc., 726 F.2d 734 (Fed. Cir. 1984).
16. Mfg. Co. v. Dura Corp., 592 F.2d 346 (6th Cir. 1979);
17. Advanced Hydraulics, Inc. v. Otis Elevator Co., 525 F.2d 477 (7th Cir. 1975), 423 U.S. 569 (1975).
18. Continental Coatings Corp. v. Metco, Inc., 464 F.2d 1375 (7th Cir. 1972)
19. Temco Elec. Motor Co. v. Apco Mfg. Co., 275 U.S. 319 (1928).
20. NeffInstrument Corp. v. Cohu Elec. Inc., 298 F.2d 82, 132 USPQ 98 (9th Cir.1961).
21. Ackermans v. General Motors Corp., 202 F. 2d 642, 96 USPQ 281 (4th Cir.), 345 U.S. 996 (1953).
22. Imperial Enters .,Inc. v. Fireman's Fund Ins. Co., 535 F.2d 287 (5th Cir. 1976).
23. Winchester Constr. Co. v. Miller County Bd. of Educ., 821 F. Supp.
24. Sun World Corp. v. Pennysaver, Inc., 637 P.2d at 1092.
25. Pacific First Bank v. New Morgan Park, 876 P.2d 761, 762 (Or. 1994).
26. O'Melveny & Myers v. Federal Deposit Ins. Corp., 512 U.S. 79, 87 (1994)
27. 465 F.2d 1303, 175 U.S.P.Q. 199 (7th Cir. 1972).
28. 597 F.2d 1090, 202 U.S.P.Q. 95 (6th Cir. 1979).
29. 291 F. 169 (D.N.J. 1923).
30. 695 F. Supp. 1362 (D.R.I. 1988).
31. United States v. Lever Brothers Co., 216 F.Supp. 887, 889 (S.D.N.Y.1963).
32. 897 F. 2d 1572, 1576 (Fed. Cir. 1990),
33. Ciba-Geiby Corporation and Sandoz Corporation,FTC Docket No. C-3725,ⅠRespondents.
34. SCM Corp v. Xerox Corp.,645 F.2d 1195(2d Cir 1981)
35. 384 U.S. 563, 86 S.Ct. 1698, 16 L.Ed.2d 778 (1966)
36. Boston Scientific, 167 F. Supp. 2d
37. FTC v. Boston Scientific Corp., No. 95-00198 (D.D.C. Jan. 27, 1995).
38. Memorandum of Points and Authorities in Support of the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s Motion for Preliminary Injunction at 40, FTC v. Boston Scientific Corp., No. 95-00198 (D.D.C. Jan. 27, 1995) (Public Record Version filed Feb. 13, 1995)

四 網路資料

1. Daniel Hecker, High-technology employment:a broad
http://stats.bls.gov/opub/mlr/1999/06/art3full.pdf
2. Alain E. Kaloyeros,「Defining what is `high tech' is matter not easily resolved」,Business Review, http://www.bizjournals.com/albany/stories/1999/12/06/focus5.html
3. Defining the High-Tech Industry: AeA's New NAICS-based industry definition:http://www.aeanet.org/Publications/idmk_naics_pdf.asp
4. 「Pfizer Still Ahead Following GlaxoSmithKline Merger」,
http://www.ims-global.com/insight/news_story/0101/news_story_010104.htm
5. What's Your Business Worth?
http://www.ffgroup.com/contractor/management/busworth.htm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謝安田、楊新生(2011)。職場友誼對組織認同之影響-以工作滿意與群體凝聚力為中介變數。人文暨社會科學期刊,7(1),77-90。
2. 劉秀枝(2011)。私立幼兒園教師職場幸福感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研究。幼兒教保研究期刊,6,87-115。
3. 梁進龍(2007)。小學教師之知覺工作特性、職場友誼與創造性努力關係之研究。萬能科技大學萬能商學學報,12,229-242。
4. 鄭婕盈、楊濱燦、李沛慶(2013)。銷售人員與團隊之配適對職場友誼影響之研究。多國籍企業管理評論,7(1),23-44。
5. 陳建佑(2011)。從關懷與交易觀點探討職場友誼與組織公民行為之關係。人文暨社會科學期刊,7(2),17-24。
6. 林志哲(2014)。感恩、社會支持及幸福感之研究:中介效果模式之驗證。中華心理衛生學刊,27(3),453-482。
7. 余民寧、許嘉家、陳柏霖(2010)。中小學教師工作時數與憂鬱間的關係─主觀幸福感的觀點。教育心理學報,42(2),229-252。
8. 酆玲玲、蘇文凱、劉彩娥、李明輝(2013)。護理人員知覺幸福感氛圍與職場友誼關係之研究-團體成員交換關係品質之中介效果。人文暨社會科學期刊,9(1),1-10。
9. 2. 王志誠,企業併購法制之基礎構造,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民國90年4月。
10. 1. 王子棉,「施振榮吃了秤坨鐵了心─鴻海國�皉X併內情大探索」,財訊月刊12月號261期。
11. 2. 王仲,「授權契約與專利侵害---由英特爾控訴威盛案談起」,智慧財產權季刊,民國91年7月。
12. 3. 林仁光,「企業併購與組織再造規範制度之重新檢視」,月旦民商法雜誌創刊號,2003年9月。
13. 4. 林仁光,「公司合併與收購之法律規範」萬國法律,第105期,民國89年6六月。
14. 5. 邱顯鴻,「高科技產業掀起一股併購風潮」,臺灣經濟研究月刊,民國88年10月。
15. 7. 馮震宇,「策略性投資購併的特殊法律考量」,能力雜誌,200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