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12.94.18) 您好!臺灣時間:2023/12/07 15:1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楊慧凌
研究生(外文):Hui-Ling Yang
論文名稱:台灣金融資產證券化市場之研究-應用蒙地卡羅模擬法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n the Securitization ofFinancial Assets Markets in Taiwan-Application Monte Carlo Simulation
指導教授:胡為善胡為善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u, John W.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原大學
系所名稱:會計研究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會計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4
畢業學年度:9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59
中文關鍵詞:金融資產證券化蒙地卡羅信評
外文關鍵詞:evaluationThe securitization of financial assetsMonte Carlo Simul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36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99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金融資產證券化在國內屬於剛起步階段,有關金融資產證券化的研究,多偏向國外制度面的介紹,對於證券化募集制度面的探討,其中包括商品設計(貸款債權)的合約內容分析、信評報告、投資人的報酬與風險之評量等方面的論述較少,而這內容又關係著國內金融資本市場的健全發展。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希望透過比較分析法,分析金融資產證券化市場制度及債權合約內容的標準化,提供投資人更認識金融資產證券化商品,進而探討在金融資產證券化市場,大量受益證券相對應的投資組合價值,模擬未來可能路徑,以符合市場需求。

研究方法係採是以JP Morgan’s CreditMetrics(信用計量法)為基礎,應用蒙地卡羅模擬法分析金融資產證券化投資風險評量。以蒙地卡羅模型模擬出千萬種風險因子的假設狀況及相對應的投資組合價值,而這些投資組合報酬率就可形成次數分配,當模擬達到一定數量(例如一萬次)即可找出其變數的分配,以符合市場需求。其研究結果如下:
1.當投資組合只含單一受益證券時,經由信用評等移動、評價及信用風險值的求算,評量其信用風險,發現一年後的受益證券價值波動,其標準差愈小,風險值相對較小。
2.當投資組合含有兩張受益證券時,導因於信用品質變化之受益證券價值波動,可以用其不同的組合,計算出一年後的可能之投資價值;經比較下,twBBB及twA的投資組合,相較於twBBB及twAA、twAA及twA的投資組合,其一年後債券之剩餘價值最高,風險值相對較小。
3.當投資組合包含三張受益證券時,即公司(1)發行的twBBB、公司(2)發行的twAA、公司(3)發行的twA;同時投資三家公司所發行的受益證券,比較三張受益證券的資產報酬率門檻值,發現投資公司(2)所發行的受益證券,其累積報酬率大於其他兩家公司。
4.列出10種模擬情境下的資產報酬率,將這些數字與上述3所列出的資產報酬率門檻值相比較,以決定這些模擬所得的資產報酬率之新的信用評等、評價及投資組合價值分配,根據分配圖,即可使用百分位水準法計算投資組合的信用風險值。
The securitization of financial assets in Taiwan has just been established since 2001. The relevant academic studies only focused on the system of the securitization of the financial assets in well-established countries. However, there are few literature concerning the issuing system of securitization, including the analysis of contract content of the product <a href="http://www.ntsearch.com/search.php?q=design&v=56">design</a>, the evaluation reports of <a href="http://www.ntsearch.com/search.php?q=credit&v=56">credit</a> risk, the measurement of risk, and the return of the investors which will impact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financial markets in Taiwan, these factors motivate the author to investigate the securitization of financial assets in Taiwan.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method, this study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market system and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contract conten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ecuritization of financial assets for investors to enlarge capital markets in Taiwan. Additionally, this work explores the portfolio value of the bonds under the securitization of financial assets by simulating the alternative paths to meet the market’s demand.

Based on JP Morgan’s <a href="http://www.ntsearch.com/search.php?q=Credit&v=56">Credit</a> Metrics, this investigation uses the Monte Carlo Simulation method to measure the risk of the securitization of financial assets. The risk factors are simulated by ten thousand times in order to obtain the optimum value of the portfolio and find the <a href="http://www.ntsearch.com/search.php?q=distribution&v=56">distribution</a> of the parameters for the markets. The conclusion of this study is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If the portfolio only comprises a <a href="http://www.ntsearch.com/search.php?q=single&v=56">single</a> beneficiary <a href="http://www.ntsearch.com/search.php?q=security&v=56">security</a> for investors, through the evaluation of <a href="http://www.ntsearch.com/search.php?q=credit&v=56">credit</a> risk, valuation and calculation the value of the portfolio after one year.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maller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beneficiary securities’s value is, the smaller the risk of beneficiary securities is.
2. If the portfolio composes of two beneficiary securities for investors, which accounts for the fluctuation of the beneficiary securities’s value after one year is upon the comparison of the three portfolios of the beneficiary securit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wBBB and twA beneficiary securities have the highest value and the lowest risk.
3. If the portfolio consists of three beneficiary securities for investors, after the comparison of the rates of return on asset of the beneficiary securities issued by the three companies, the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the accaccumulated rate of return of the twAA beneficiary securities issued by company No.2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 two beneficiary securities.
4. To creat a simulation situation by ten classes of return of asset of the simulative situation, this work compares the simulation result with that is obtained in conclusion 3, this syudy obtains a new evaluation level of <a href="http://www.ntsearch.com/search.php?q=credit&v=56">credit</a> risk, a new valuation of beneficiary securities and a new <a href="http://www.ntsearch.com/search.php?q=distribution&v=56">distribution</a> of the value of the portfolio. According to the <a href="http://www.ntsearch.com/search.php?q=distribution&v=56">distribution</a> chart, the investors can calculate the value of the portfolio based on the percentile methods.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2
第三節 研究流程...................................................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4
第一節 金融資產證券化之起源....................................…..4
第二節 金融資產證券化之流程與組織................................ 14
第三節 金融資產證券化之風險分析.................................. 16
第三章 研究設計...................................................... 18
第一節 金融資產證券化市場制度政策與配套措施之探討................ 19
第二節 金融資產證券化商品債權合約之探討.......................... 24
第三節 金融資產證券化之投資風險評量分析...........................38
第四章 結論與建議.................................................... 49
第一節 結論...................................................... 49
第二節 研究限制..... ............................................. 49
第三節 建議.......................................................50
參考文獻..............................................................52
附錄一:三大國際信評機構長期信用評等等級對照表………………………………56
附錄二:金融資產證券化條例及相關規範…………………………………………..57
附錄三:財務會計準則公報 第三十三號…………………………………………….59
表次

表 2-1 :美國金融資產證券化之發展… … … … … … … … … … … … … ….. ...4
表 2-2 :美國資產證券化發展之型式………..… … … … … … … … … ..…….. .7
表 2-3 :國外研究金融資產證券化之文獻整理… … … … … … … … … ..….... …9
表 2-4 :亞洲國家金融資產證券化發展一覽表… … … … … … … … …..… ….. .9
表 2-5 :韓國資產管理公司處置不良貸款債權概況 … … … … … … … … ..….11
表 2-6 :台灣金融資產證券化發展情形 … … … … … … … … … … … … ..….11
表 2-7 :國內研究金融資產證券化之相關文獻整理… … … … … … … … …… .12
表 2-8 :國內外研究金融資產證券化風險分析之相關文獻整理 ………. … … … 17
表 3-1 :金融資產證券化商品公開招募相關法令及說明 … … … … … …. ..… .20
表 3-2 :私募制度的優缺點 … … …… … ……… … …… … … … … …. …… .21
表 3-3 :轉付架構與償付架構的分析 …… ……… ………… … … … … …. … .24表 3-4 :債權合約內容特質分析… … …… … ……… … …… … … … …… … .25
表 3-5 :金融資產證券化案件統計表……… … ………. … … … … … … … ..26
表 3-6 :房屋抵押貸款債權合約內容… … … … … … … … … … … … ..… … .27
表 3-7 :德商德意志銀行發行
「台新商業銀行房屋抵押貸款證券化信託2004-1」房貸資產池… ….... .28
表 3-8 :德商德意志銀行發行
「台新商業銀行房屋抵押貸款證券化信託2004-1」受益證券內容…… ….29
表 3-9 :德商德意志銀行發行
「台新商業銀行房屋抵押貸款證券化信託2004-1」受益證券評等分析. …29
表 3-10:德商德意志銀行發行
「台新商業銀行房屋抵押貸款證券化信託2004-1」資產池中貸款分析. …30
表 3-11:信用卡債權合約內容……………………………………………………...…31
表 3-12:萬泰商業銀行George & Mary現金卡債權2003年
證券化受益證券內容…… ……… …………………………..……………32
表 3-13:萬泰商業銀行George & Mary現金卡債權2003年
證券化受益證券評等分析 … …… … ………………………..……… …33
表 3-14:企業貸款債權合約內容… … … … … … ……………………. … … …..34
表 3-15:台灣工業銀行企業貸款債權信託證券化受益證券內容… … ………....35
表 3-16:台灣工業銀行企業貸款債權信託證券化受益證券評等分析 ………....36
表 3-17:台灣工業銀行企業貸款債權信託證券化受益證券放款組合內容…..…...36
表 3-18:依金融資產分類不同採取不同之評價方法…………….. …… … …...37
表 3-19:債券發行一年後的評等轉變轉置矩陣………………….. …… … …...38
表 3-20:信用評等別之一年遠期零殖利率… … … …… … … … … ….…… ....39
表 3-21:不同順位別之償還率… … … ……………………………… … ……...39
表 3-22:導因於信用品質變化之twBBB級債券價值波動的計算… ..…..………… 40
表 3-23:導因於信用品質變化之twA級債券價值波動的計算…….………….…… 41
表 3-24:債券投資組合twBBB&twA一年後的可能價值……………..……………42
表 3-25:債券投資組合twBBB&twAA一年後的可能價值………..…………….…42
表 3-26:債券投資組合twAA&twA一年後的所有可能價值………....……….…43
表 3-27:BBB評等發債公司之轉置機率及報酬門檻值………...…………………..45
表 3-28:A評等發債公司之轉置機率及報酬門檻值…..………..… … ….…....45
表 3-29:債券投資組合發行一年後的評等變動轉置機率…………… … ..……...46
表 3-30:未來不同信用評等的債券價值…………………………… … ………...47
表 3-31:資產報酬率門檻值………………………………………… … ………...47
表 3-32:資產報酬率模擬-新的信用評等-重新評價……….…… … …….…..48





圖次

圖 2-1:美國房貸轉付證券與擔保房貸憑證市場規模成長趨勢圖…. … … …. ….5
圖 2-2:美國各項債權證券市場規模比較.. … … … … … … … … … … … .….. .5
圖 2-3:美國資產證券化市場規模比較…………..… … … … … … … … … .…. .6
圖 2-4:資產證券化之分類………………..… … … … … … … … … … .… .…...6
圖 2-5:歐洲國家房貸證券市場發行量規模比較 ….… … … … … … ….. … .….8
圖 2-6:歐洲國家資產證券市場發行量規模比較 ….… … … …….. … … ..… .… 8
圖 2-7:金融資產證券化流程… … … … … … … … … … … … …… … … .….14
圖 3-1:私募流程………………………………………….… ……… … … … .….23
圖 3-2:德商德意志銀行發行
「台新商業銀行房屋抵押貸款證券化信託2004-1」之交易架構流程….28
圖3-3:萬泰商業銀行George & Mary現金卡債權2003年
證券化受益證券之交易架構流程 … … …… … … … ……………….….32
圖3-4:台灣工業銀行企業貸款債權信託證券化受益證券
之交易架構流程…….…… …… ………………………………….………..35
圖3-5:資產報酬率分配及信用評等變化門檻值.. ………..…………… …….……..44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份
王文宇 資產證券的意義、基本型態與相關法律問題,月旦法學雜誌,第48期,民國89年5月,22頁。
王志英 金融資產證券發行之實證分析-以日本銀行為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
王志誠 金融資產證券化立法原理與比較法制,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92年3月。
王志誠 資產證券化與信託原理,集保月刊,47期,民國86年, 241-263頁。
王文宇 黃金澤、邱榮輝合著 金融資產證券化之理論與實務,元照出版有限公
司,民國92年2月
中華民國信託業商業同業公會 金融資產證券化會計處理釋例研究報告,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民國92年1月30日。
朱惠娟 不動產抵押貸款債權證券與資本市場關聯性-美國資本市場實證研究,淡江大學財務金融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
呂姝靜 資產證券化法制之研究-以資產擔保證券為中心,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
何思湘 金融資產證券化概說與法制初探(上),證券暨期貨管理委員會證管雜誌,第20卷,第6期,民國91年6月16日。
何宗坤 金融資產證券化對銀行經營成本與風險之影響與在我國發展之可行性分析,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1年。
吳以苓 美國住宅抵押貸款擔保債券之研究,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
吳英花、楊志遠 銀行貨款證券化業務之研究,產業金融,第100期,民國87年,54-88頁。
吳家昌、游迺文 金融資產證券化及其對金融業影響之探討,金融財務,第4期,民國90年10月,39頁。
李阿乙、廖咸興 金融資產證券化與債券市場的擴大(上),實用稅務月刊,民國90年2月,65-67頁。
林文琇、邱淑貞合譯 資產證券化手冊-流動性與資金管理,台灣金融研訓院,民國89年12月。
林世淵 我國未來金融資產及不動產證券化發展之方向(一),證交資料月刊,第599期,民國84年7月。
林蒼祥、曾慧敏、邱仕敏、陳至勇、林妤珊 金融資產證券化商品公開招募之規範研究,櫃買中心月刊75期,民國93年5月。
周行一、蓋華英 證券商辦理資產證券化相關業務之可行性研究-以金融資產證券化為中心,中華民國證券商業同業公會,民國91年10月,11-22頁。
邱正雄 資產證券化接近水到渠成有助化解銀行系統性危機,經濟日報,第4版,民國89年10月8日。
邱正雄 金融資產證券化,可在店頭市場交易,經濟日報,第21版,民國86年8月2日。
柯瓊鳳、郭宗霖 金融資產證券化風險之揭露-新巴塞爾資本協定之應用(上)(下),會計研究月刊,63-70,民國92年7月,民國92年9月,95-101頁。
徐如慧 資產證券化-美國保證機制施行細則,財團法人聯合徵信中心,民國90年10月。
張華平 日本資產證券化之方法及市場分析,全國律師十一月號,民國89年11月,11頁。
張華平 資產證券化-日本經驗之啟示,證券發展市場季刊,第12卷,第2期,民國89年。
黃正一 我國證券私募制度探討(下),法令月刊,第53卷第10期,民國91年,54頁。
黃仁德、陳淑郁 信用計量法的信用風險衡量,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17卷,第3期,93年5月,69-102頁。
陳尹章 金融資產證券化法制架構之研究,台北大學法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
陳文達、李阿乙、廖咸興著 資產證券化理論與實務,智勝文化事業出版社,民91年8月。
賀力行、林少斌 由美國抵押擔保債券探討我國金融資產證券化之可行性,台灣經濟金融月刊,民國89年,15-30頁。
蔡朝安、楊敬先 有價證券私募-針對特定人,聯合理財網,民國93年1月11日。
賴英照 專業道德服人,聯合報,第12版,民國90年11月17日。
儲 蓉 金融資產證券化之探討,台灣金融財務季刊,民國90年,47-62頁。

貳、外文部份
Anonymous (1997), ”Financiers : Risk securitization has finally turned the corner,” Best’s Review.(Property/casualty insurance edition).Oldwick: Vol.98, No. 8; 21。
Anonymous (2000), ”Countrywide Securitization has Low Risk for Investors,” Origination News. New York: Vol.98, No. 7; 46。
Alexander, Batchvarov; Chinatsu Hani; William Davies(2002), ”Mortgage Securitization, Default Swaps and Financial Guarantees; Who Buys, Who Sells?,” Housing Finance International; Vol. 17, No. 1; 43-51。
Donaldson, T. H.(Thomas Hay)(1989)
Credit Risk and Exposure in Secruitization and Transactions,
Hampshire :Macmillan.。
Dionne, Georges and Tarek M. Harchaoui (2003), ”Banks Captial, Securitization and Credit Risk: An Empirical Evidence for Canada,” HEC Woring Paper No.03-01。
Ergunor, O.Emre (2003), ”Securitization,” Federal Rrserve Bank of Cleveland Economic Commentary; ABI/INFORM Global, 1-4。
Fabozzi, F. J. and C. Ramsey(1999), Collateralized Mortgage Obligations : Structures and Analysis, New Hope, Frank J. Fabozzi Associates。
Greenbaum, Stuart I. & Anjan V. Thaker (1987),” Bank Fundings Models:Securitization versus Deposit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No.11; 25-29。
Ginovsky, John(1999), ”Q & A: Securitization Risks,” Bankers News. Washington: Vol. 7, No. 26; 4。
Lee Ann Gjertsen (1998), ”Convergence of Captial Markets Seen Driving Risk Securitization,” National Underwriter.(Property & Casualty/Risk & Benefits Management ed.). Chicago: Vol. 102, No. 45; 6, 2。
Little,Jeff (1990), ”Captial Adequancy:The Benchmark of the 1990s,” The Baners Magazine, Jan/Feb, 14-18。
Lee, W.A.(2004), ”When Equity Is The Price of Securitization,” New York,Vol.169,
No. 33; 1。
Nothaft, Frank E & James L Freund (2003), ”The Evolution of Securitization in Multifamily Mortgage Markets and Its Effect on Lending Rates,” The Journal of Real Estate Research. Sacramento. Vol. 25, No. 2; 91。
Odenbach, Mark(2002), ”Mortgage securitization : What are the drivers and constraints form an originator’s perspective(Basel I/Basel II)?,” Housing Finance International. Chicago,Vol.17, No. 1; 52-63。
Ong, Seow-Eng and Jpseph Ooi and Tien Foo Sing (2000), ”Asset Securitization in Singapore : A Tale of Three Vehicles,” Real Estate Finance, Boston, Summer , 47-56。
Peters, Terry (1998), ”Investors Must Examine Headline Risk,” National Mortgage News.New York, Vol. 22, No.26; 7。
Peterson James R (1999) ”Suring Securitization,” American Bankers Association, New York, 44-46。
Ross, P Buckley(1998), ”The Regulation of The Emerging Markets Loan Market,” Law and Policy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Washington:Vol.30, No.1; 47-111。
Sean, Togher (2003), ”IAS39:Making Securitization Transparent,” Risk Management, Vol.50, No. 8; 41-45。
Solula Proxenos,L G Taff (2003), ”Mortgage Models,Interest Rate Risk,and The Consumer:A Four Country Comparison,” Housing Finance International.Chicago .Vol.17 , No.3; 14-23。
Tim, Reason (2003), ”Securitization:False Security?,” CFO, Boston, 1-6。
電子全文 電子全文(本篇電子全文限研究生所屬學校校內系統及IP範圍內開放)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李阿乙、廖咸興 金融資產證券化與債券市場的擴大(上),實用稅務月刊,民國90年2月,65-67頁。
2. 吳家昌、游迺文 金融資產證券化及其對金融業影響之探討,金融財務,第4期,民國90年10月,39頁。
3. 何思湘 金融資產證券化概說與法制初探(上),證券暨期貨管理委員會證管雜誌,第20卷,第6期,民國91年6月16日。
4. 王志誠 資產證券化與信託原理,集保月刊,47期,民國86年, 241-263頁。
5. 王文宇 資產證券的意義、基本型態與相關法律問題,月旦法學雜誌,第48期,民國89年5月,22頁。
6. 林世淵 我國未來金融資產及不動產證券化發展之方向(一),證交資料月刊,第599期,民國84年7月。
7. 柯瓊鳳、郭宗霖 金融資產證券化風險之揭露-新巴塞爾資本協定之應用(上)(下),會計研究月刊,63-70,民國92年7月,民國92年9月,95-101頁。
8. 張華平 日本資產證券化之方法及市場分析,全國律師十一月號,民國89年11月,11頁。
9. 黃正一 我國證券私募制度探討(下),法令月刊,第53卷第10期,民國91年,54頁。
10. 黃仁德、陳淑郁 信用計量法的信用風險衡量,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17卷,第3期,93年5月,69-102頁。
11. 王順民(1999)。非營利組織及其相關議題的討論-兼論台灣地區非營利組織的構造意義。社區發展季刊,85,36-61。
12. 江明修、梅高文(1999)。非營利組織與公共政策。社區發展季刊,85,6-12。
13. 李聲吼(2001)。非營利組織領導者人力運用與開發策略之探討。研習論壇,3,27-40。
14. 李麗日(2001)。『行銷』在非營利人群服務組織中的應用。當代社會工作學刊,4,142-164。
15. 官有垣(2000b)。非營利組織在台灣的發展:兼論政府對財團法人基金會的法令規範。中國行政評論,10(1),7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