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l 外文部分
Benjamin , Walter. 班雅明著 張旭東 魏文生譯《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北京:三聯書局,一九八九年。
Benjamin , Walter. 班雅明著 林志明譯《說故事的人》,台北:台灣攝影工作室,一九九八年a。
Benjamin, Walter班雅明著 許綺玲譯 《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台北︰台灣攝影工作室,一九九八年b。
Benjamin, Walter. Trans. by Howard Eiland & Kevin McLaughlin The Arcades Project,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Benjamin, Walter. 班雅明著 李士勛,徐小青譯 《班雅明作品集 單行道.柏林童年》,台北︰允晨文化,二OO二年。
Beaudelaire , Charles-Pierre. 波特萊爾著 胡品清譯 《巴黎的憂鬱》,台北︰志文出版社,一九七三年。
Beaudelaire , Charles-Pierre. 波特萊爾著 郭宏安譯 《波德萊爾美學論文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八七年。
Beaudelaire , Charles-Pierre. 波特萊爾著 莫渝譯《惡之華選析》(上下),台北:桂冠出版社,二OO一年。
Ferguson, Priscilla Parkhurst. “The flâneur on and off the streets of Paris.” In Keith Tester ed. The Flâneur. London: Routledge, 1994.
Lee, Leo Ou-Fan李鷗梵著 毛尖譯《上海摩登——一種新都市文化在中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二OO一年。
Pike, Burton. The Image of the City in Modern Literature.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 1981.
Poe, Edgar Allan. 愛倫坡著 杜若洲譯《黑貓˙金甲蟲》,台北:志文,一九九六年。
Poe, Edgar Allan. 愛倫坡著,朱璞瑄譯《愛倫坡的詭異王國》,台北:高寶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一九九九年。
Valéry, Paul. 瓦萊里(梵樂希)著 段映虹譯 《文藝雜談》,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二OO二年。
Williams, Raymond. The Politics of Modernism. New York: Verso, 1997.
Zhang, Yingjin. 張英進著 馮潔音譯 The Texture of the Metropolis: Modernist Inscriptions of Shanghai in the 1930s〈都市的線條:三十年代中國現代派筆下的上海〉,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三期,一九九七年,春季號。
l
中文部分
王振亮 〈新感覺派小說研究述評〉,《東方論壇》,第二期,一九九七。
石計生 《藝術與社會──閱讀班雅明的美學啟迪》,台北︰左岸文化,二OO三年。
朱壽桐 《中國現代主義文學史》,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一九九八年。
李今 〈新感覺派和二三十年代好萊塢電影〉,《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第三期,一九九七。
李鷗梵著 費正清主編 章建剛等譯〈文學潮流:追求現代性(1895-1927)〉,《劍橋中華民國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一。
李歐梵口述 陳建華訪錄 《徘徊在現代與後現代之間》,台北:正中書局,一九九六年。
李鷗梵編選 《上海的狐步舞——新感覺派小說選》,台北:允晨出版社,二OO一年。
李標晶 〈現代主義文學思潮影響下的三O、四O年代中國小說〉,集美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一期,二OO二年。
余鳳高 〈心理學派與中國現代小說〉,《文學評論》,五期,一九八五年。
邱孟婷 《「新感覺」的追尋---劉吶鷗、穆時英、施蟄存小說研究》,東海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二OO二年。林燿德 〈都市︰文學變遷的新坐標〉,《重組的星空》,台北:業強,一九九一年。
___ 《敏感地帶-探索小說的意識真象》,台北:駱駝,一九九六年。
周瘦鵑著 范伯群編 《哀情巨子周瘦鵑》,台北:業強出版社,一九九四年。
吳錫德 〈詩人當困頓?〉,《聯合文學》,第一五八期。
茅盾 《茅盾文集.第九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六一年。
__ 《子夜》,台北:里仁書局,二OO一年。
施建偉 〈現實主義,還是現代主義——試論心理分析小說派的創作傾向極其歷史教訓〉,《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二期,一九八五年。
施蟄存 應國靖編 《三十年代中國作家選集——戴望舒》,台北︰大台北出版社,一九九O年。
___ 《三十年代中國作家選集——施蟄存》,台北︰大台北出版社,一九九O年。
施蟄存 《北山四窗》,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二OOO年。
夏志清著 劉紹銘編譯《現代中國小說史》,台北︰傳記文學,一九九一年。
高亞偉 《世界通史》,台北︰高亞偉,一九九四年。
馬森〈城市之罪-論現當代小說的書寫心態〉,《當代台灣都市文學論》,鄭明俐主編,台北:時報,一九九五年。
唐正序 陳厚誠主編 《二十世紀中國文學與西方現代主義思潮》,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二年。
許秦蓁 〈重讀台灣人劉吶鷗(1905-1940):歷史與文化的互動考察〉,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一九九八年。黃凡 林燿德主編 《新世代小說大系──都市卷》,台北:希代,一九八九年。
黃獻文 〈新感覺派研究述評〉,《海南師範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三期,一九九八年。
___ 《論新感覺派》,湖北:武漢出版社,二OO年。
宿久高 〈關於新感覺派〉,《日本學論壇》,第二卷,二OO一年。
陳思和 〈民間和都市文化──兼論張愛玲現象〉《閱讀張愛玲》322頁
陳學明 《班傑明》,台北︰生智出版社,一九九八年。
張小青 〈中日新感覺派之比較〉,《東北施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二期,二OOO年。
張漢良 〈都市詩言談-台灣的例子〉,《當代》第三十二期,一九八八年,十二月。張誦聖〈袁瓊瓊與八O年代台灣女性作家的「張愛玲熱」〉、〈現代主義與台灣現代派小說〉,《性別論述與台灣小說》,梅家玲主編,台北:麥田出版社,二OOO年。
張永勝 《雞尾酒時代的記錄者——〈現代〉雜誌》,上海︰人民出版社,二OO三年。
葉靈鳳 〈三O年代文壇上的一顆彗星——葉靈鳳先生談穆時英〉,《四季》,一九七二年十一月。
黑嬰 〈我見到的穆時英〉,《新文學史料》,第三期,一九八九年。
彭小妍 〈浪跡天涯︰劉吶鷗一九二七年日記〉,《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十二期,一九九八年,三月。___ 〈五四文人在上海︰另類的劉吶鷗〉,《海上說情慾——從張資平到劉吶鷗》,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二OO一年。
楊宗翰 〈說文學──「現代派」的隔代會遇──施蟄存與林燿德〉,《幼獅文藝》,第五七O期,二OO一年,六月。楊東平 《城市季風──北京和上海的變遷與對峙》,台北:捷幼出版社,一九九六年。
楊義 〈三十年代上海現代派的都市文化意識〉、〈論海派小說〉,《二十世紀中國小說與文化》,台北:業強,一九九三年。
劉紀蕙 《孤兒.女神.負面書寫——文化符號的徵狀式閱讀》,台北︰立緒出版社,二OOO年。
劉吶鷗 《劉吶鷗小說全編》,上海:學林出版社,一九九七年。
劉吶鷗著 彭小妍 黃英哲譯,康來新 許蓁蓁合編 《劉吶鷗全集——日記集(上)、(下)》,台南︰台南縣文化局,二OO一年a。
劉吶鷗著 康來新 許蓁蓁合編 《劉吶鷗全集——電影集》,台南︰台南縣文化局,二OO一年b。
___ 《劉吶鷗全集——影像集》,台南︰台南縣文化局,二OO一年c。
___ 《劉吶鷗全集——影像集》,台南︰台南縣文化局,二OO一年d。
劉進才 〈論新感覺派小說的敘事語鏈〉,《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三期,一九九七年a。
___ 〈新感覺派小說敘事藝術論〉,《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五期,一九九七年b。
劉登瀚、莊明萱、黃崇添、林承璜主編《台灣文學史(下卷)》,福建:海峽文藝出版社,一九九三年。
鄭明娳〈八O年代台灣散文現象〉孟樊 林燿德編 《世紀末偏航-八O年代台灣文學論》,台北:時報,一九九O年a。
鄭明娳、林燿德專訪〈中國現代主義的曙光─與新感覺派大師施蟄存先生對談〉,《聯合文學》,第九期,第六卷,一九九O年b。
鄭明娳〈當代台灣散文現象觀察〉,《當代台灣文學評論大系──文學現象》,台北:正中書局,一九九三年。
蔡源煌〈西方現代文學中的城市〉,《從浪漫主義到後現代主義》,台北:雅典出版社,一九九四年。
樓適夷〈施蟄存的新感覺主義------讀了在巴黎大戲院與魔道之後〉,《文藝新聞三三期》,一九三一年十月。
錢理祥,溫儒敏,吳福輝著 《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台北︰五南圖書公司,二OO二年。
謝冕,〈朦朧的宣言〉《以夢為馬︰新生代詩卷》,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三年。
戴錦華 孟悅《浮出歷史地表》,台北︰時報文化,一九九三年。
譚楚良 《中國現代派文學史論》,上海:學林出版社,一九九六年。
蘇雪林《二三十年代作家與作品》,台北:廣東出版社,一九七九年。
嚴家炎《中國現代小說流派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八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