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王政彥(1998)。大學運用合作提供隔空推廣教育的可行性,大學推廣教育研討會,國立中正大學。
支建偉(2004)。一種基於VB的流媒體播放系統研究,中國有線電視報刊,2004.06.04。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中華函授學校課程第九講(2004)。取自:
http://163.29.16.69/class4/ying/fz_09_02.htm,2004,06,09。
台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暨研究中心網頁(2004)。取自:
http://ruby1.mis.touc.edu.tw/help/slide/h24.htm,2004,06,12。
朱孝國的筆記本 Peter Ju''s Notebook網頁(2004)。取自:
http://www2.cyut.edu.tw/~s9154610/index.html,2004.06.13。
吳仁和、林信惠(2000)。系統分析與設計理論與應用,智勝文化事業,2000年1 0月。
吳明清 (1991)。教育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吳昭彥、詹信德、陳碧姬(2003)。以Wireless + SNG實現多媒體遠距即時串流影音教學系統,第四屆網際網路應用與發展研討會,遠東技術學院,92年5月9日,332-335。
吳昭彥、詹信德(2003)。以Sure Stream智慧流機制建構無障礙WBVOD學習環境,2003年產業電子化運籌管理學術暨實務研討會(ICEBM),逢甲大學,92年7月12日,48。
吳昭彥、詹信德、陳碧姬(2003)。Base on Web之遠距即時教學系統於校園無線網路環境之應用與實作,2003年資訊素養與終身學習社會國際研討會,遠東技術學院,92年10月25日,243-248。
吳昭彥、詹信德(2004)。應用同步多媒體標示語言(SMIL)建構無線網路學習平台設計與實作,2004年年數位學習研討會,國立屏東師範學院,93年4月28日,256-261。
吳昭彥、詹信德(2004)。以SMIL結合Wireless之線上即時影音教學系統設計與實作,第五屆電子化企業經營管理理論暨實務研討會,大業大學,93年5月22日,第48篇,232-239。
李勁、林祺政(2002)。寬頻世代影音新技術 - Media Technology,文魁資訊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9月。
李怡慧,陳年興(2000)。網路教學環境上群組合作學習分組方式之探討,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邱天助(1995)。電腦網路與終身教育的發展。教學科技與媒體,10-15。林世恆、許憶華(1999)。網際網路在親職教育推廣上之研究。
林伯勳(2001)。三層式(3-tier)動態網站建置-以台南科技工業區為例,中華技術雜誌第52期,2001年10月。
林奇賢(1997)。全球資訊網輔助學習系統網路與國小教育。資訊與教育,58 期, 2-11。林奇賢(1997)。全球資訊網輔助學習系統-網際網路與國小教育。資訊與電腦雜誌,第58 期,14-18。
林英泓、蔡銘昌、陳永耀(2001)。網際網路之遠端監控系統,國立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90年6月,24。林毓慶、陳孟峯、王隆仁(2003)。開發MPEG-4主從架構於影音串流技術之研究,私立義守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周立德、謝徨如、何昆道(2002)。無線區域網路之建置與測試 ,2002年台灣網際網路研討會(TANET),清華大學,91年10月30日,878-886。
周承峙、吳乾彌(2000)。IP 網路上傳輸MPEG 影像的協定設計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所碩士論文,89年6月,12。
昱得資訊工作室(2004)。取自:http://valor.twbts.com/default.php,2004.06.13。
師大教育資訊學系網頁(2004)。取自http://ruby1.mis.touc.edu.tw/help/slide/h24.htm
,2004,06,10。
秦尚(2002)。寬帶網應用的新技術─流媒體,中國電信報刊第九期,上海市電信公司,2002年09月。
涂國祥、林盈達(2001)。多媒體串流應用:產品比較與實例分析,2001年台灣網際網路研討會(TANET) ,國立交通大學資訊科學系v90年10月,107。
徐晨評、張文鐘(2000)。基於RTP 之資料接收端傳輸程式之設計,國立交通大學電信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89年6月,3。
許元(1998)。資訊系統分析、設計與製作。台北市:松崗。
國立屏東商業技術學院-電算中心網頁(2004)。取自:
http://www.npic.edu.tw/CC/wlan/main.htm,2004,06,06。
張大鈞、陳繁興(2001)。互動式線上學習系統發展之研究以微處理機課程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張文亮、許清琦、陳俊良(2003)。藍芽環境下的多媒體服務之設計與實作,國立台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92年6月,21。張宗翰、陳碧姬(2002)。教師教學與管理網站建置輔助系統之發展與評估,私立義守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張英超、廖永能、林文慶、李伯訓、饒明宣、郭世弘(2002)。Java-based SMIL 多媒體即時同步遠距教學系統的設計與實作,2002年台灣網際網路研討會(TANET),清華大學,91年10月30日,256-261。
陳年興(1998)。全球資訊網整合式學習環境Web-basedLearning Environment,資訊與教育,第64期,2-13。陳年興(1999)。網路教學與傳統教學之比較分析。遠距教育,15/16 合刊,153-163。
陳政宏(2000)。教師應教導學生正確使用網路。中國時報,論壇,取自:
http://andywant.chinatimes.com.tw,2004,06,10。
郭志芬、郭育政( 2002 )。適合串流資料傳送之以區域網路為基礎的分散式代理伺服器,東吳大學資訊科學系碩士論文,91年7月,6。陳姚真(1998)。大學繼續暨遠距教育的願景、原則與決策-美國賓州州立大學遠距教育革新方案的啓示,遠距教育,第7期,5-12。陳恆順(1997)。台灣大學遠距教育先導系統,遠距教育,第1 期,11-14。教育部(2001)。專科以上學校遠距教學作業規範,第三條。
黃明鴻、張英超(2002)。在無線ATM ABR下支援QoS確保的動態回饋排程架構與演算法,朝陽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研究所碩士論文,91年7月,5。莊增榮、樓基中(2003)。環境科技課程媒體網路化製作方法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92年6月,66。曾珂(2004)。目前國際上主流流媒體系統比較,中國電腦世界,2004.06.08。
曾煥雯、田慶明(1998)。用於遠距教學之服務開創環境建構,1998年台灣網際網路研討會(TANET)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
馮寶昆、陳子鴻(2002)。數位影音串流寶典,金禾資訊,2002年10月,P2-22。
楊力鈞(2002)。無線網路在中小學之應用,2002年台灣網際網路研討會(TANET),清華大學,91年10月30日,872-877。
楊家興(1996)。透視國家資訊基礎建設下的遠距教育。教學科技與媒體,第25 期,50-57。楊家興(1999)。虛擬學校:資訊網路下整合性的教學環境。國立空中大學管理與資訊學報,4,211-226。楊朝龍(2000)。三層式架構應用於校園網路管理系統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工程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網路大學(2000)。取自e:http://www.joyhub.com.tw/elearning/GDLI/GDLI.htm,
2004.06,10。
網路教學概論(2004)。取自http://cu.nsysu.edu.tw/10001door/book/a04.htm,2004,06,08。
劉惠如(1999)。整合式網路教學之教學設計與評量。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潘致強(2000)。網路資源融入高中基礎生物科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研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潘裕豐(1999) 。網路遠距學習模式對資優生獨立研究之可行性探究,資優教育季刊,第70 期,7-15。
鄭懿鑽(2002)。無限技術大剖析-戰國時代的無線傳輸,X magazine,第三波,2002年9月。
謝明杰(2000)。資訊教育成果,不可過於樂觀。取自:
http://andywant.chinatimes.com.tw,2004,06,10。
鍾斌賢、吳育龍、鄭立川、孫荻雯、高苑芳(2000)。虛擬學校學習環境設計與建置,2000年台灣網際網路研討會(TANET)。中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蕭安成(1998)。隔空與非隔空學習者自我導向學習傾向和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顏春煌(1998)。資訊科技導入終身教育的多重管道與模式。隔空教育論叢,10,229-253。顏榮泉(1996)。媒體發展與遠距學習。視聽教育,37 (4),12-19。
顏龍源(1996)。Internet 上遠距教學系統設計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蕭佳祥、蘇小鳳(2003)。大學圖書館網站使用者介面設計之評估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藍偉達、洪政欣(2002)。以XSLT 為基礎之數位博物館展示視覺化編輯與多重呈現管理,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91年6月,12。Apple NetWork(2004).Available:http://www.apple.com.
Dvid Jones(1996).Computing by Distance Education : problems and solutions,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 Computing Central Queensland University,Proceedings of the conference on Integrating technology into computer science education.
ETSI,(1999)“Broadband Radio Access Networks (BRAN); HIPERLAN type 2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Physical (PHY) layer,”
V0.k.
H.,Casner, S.,Frederick, R.,Jacobson, V.(1996) “RTP: A Transport Protocol for Real-Time Applications” RFC 1889, Jan 1996.
IEEE 802.11. (1999). “Wireless LAN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and Physical Layer (PHY) specifications,” Aug. 1999.
IEEE 802.11. (1999). “Supplement to IEEE standard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ystems - 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 - specific requirements. Part 11: wireless LAN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and Physical Layer (PHY) specifications: high-speed physical layer in the 5 GHz band,” IEEE Std 802.11a-1999, Sept.
Javis, P.(1996).The education of adults and distance education in late modernity.In E. D. Keegan(Ed.),Theoretical principle of distance education.New York:Routledge(pp.165-174).
Keegan, D. (1996). Foundation of distance educatio n. New York: Routledge.
Lin, C. H., & Gayle, D. (1996). Effects of linking structure and cognitive style on 160 students’ performance and attitude in a computer-based hypertext environment. Journal of educational computing research, 15, (4), 317-329.
Markwood, R. A. (1994). Computer tools of distance education. In Wills B.(ED). Distance education: strategies and tools. Englewood: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ublication.
Microsoft NetWork(2004). Available:http://www.microsoft.com.2004.05.07.
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6.0 Public Preview(2004), Available:http://microsoft.com, 2004.05.08.
Moore, M.G.(1990).Contemporary issues in American distance education.England:Pergamon.
Rakes, G.. C.(1996).Using the internet as a tool in a resource-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 Educational Technology, 36(5), 52-56.
Real NetWork(2004).Available:http://www.real.com,2004.06.08.
Real Network (2004). ”Real player One”, Available:http://www.real.com.,2004.06.09
Roy Rada (1996).Calling for a virtual computing college,ACM Computing Surveys Volume 28,Issue 4es.
Taylor, J. C.(1995).Distance education technologies:The fourth generation. Austral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11(2),1-7.
Tim Bray, Dave Hollander, and Andrew Layman. (2004). Namespaces in XML, W3C, Available:http://www.w3.org/TR/REC-xml-names,2004
Tobagi, F.A.(1995).Distance learning with digital video,IEEE Multimedia Volume: 2 1 , Spring 1995 , Page(s): 90 —93.
W3C, (2004)“W3C Issues Synchronized Multimedia Integration Language (SMIL 2.0)
Specification”, Available:http://www.w3.org/TR/SMIL20.html, 2004.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