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中文部分 (一)、書籍 王錦堂 1966 大學學術寫作。台北:東華書局。 方則揚、林美倫 1997 反腐敗行動。台北,時報文化。 朱志宏 1991 公共政策。台北:三民書局。 朱雲漢 1997 從法國第五共和「行政權雙軌制」看現階後國會結構與功能調整問題-國大定位、立監兩院職權修憲方案評估。國民大會大會憲政改革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託專題研究報告。台北:國民大會秘書處編印。 吳庚 2003 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台北:三民書局,增訂八版。 吳堯峰撰述 1989 議會倫理 他山之石:從各國亦會的運作看倫理規範。台灣省民政廳。 李美華等譯,Earl Babbie著 1989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時英出版社。 胡幼慧主編 1996 質性研究:理論 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文化。 胡龍騰、黃瑋瑩、潘中道合譯,Ranjit Kumar著 2000 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台北:學富文化公司。 張潤書 2004 行政學。台北:三民書局。 蘇永欽主編 2001 國會改革:台灣民主憲政的新境界?台北:台灣人基金會。 陳鵬仁譯著 1993 日本的國會。台北:幼獅文化。 楊國樞等 1989 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台北:東華書局。 葉堂宇 1997 國會倫理政策理論。台北:商鼎文化。 蕭武桐 2003 公務倫理。台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羅傳賢 2001 立法程序與技術。台北:五南圖書出版。 繆全吉、彭錦鵬、顧慕晴、蔡良文等編 1989 人事行政。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二)、政府出版品 司法院公報 1993 第35卷第9期,頁11-17。 2000 第42卷第5期,頁1-59。 立法院公報 1993 立法委員基準法草案。第82卷第29期,總號2628,頁3-110。 1995 第84卷第57期,總號2814,頁157-173。 1997 立法院組織革新方向公聽會。第86卷第53期,總號2945,頁233-250。 1998 第87卷第2期,總號2951,頁69-100。 1999 第88卷第5期,總號:3005(上),頁46-396。 2000 第89卷第38期,總號3116,頁75-77。 2003 政治獻金法草案審查報告。第92卷第8期,總號3282。 立法院公報處編 2002 立法院組織法修正案等五案。 立法院法制局編 2004 憲政制度與陽光法案之研究。 劉漢廷 2000 政治獻金管理條例草案評估報告。立法院法制局法案評估報告,編號:264。 (三)、期刊雜誌 仲弓 1992 「東京、台北金權政治比較」,日本研究雜誌,第331期,頁15-17。 朱志宏 1996 「遵守規則、重視倫理-健全國會根本之道」,理論與政策。秋季號,頁14-20。 1993 「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制定之緣起及爭議」,銓敘與公保,頁18-22。 朱雲漢 1992 「如何面對民主時代政商關係的挑戰」,國家政策雙週刊,第37期,頁6-8。 江舜明 2000 「簡介美國遊說法與政治獻金」,法學叢刊,第180期,頁62-75。 林世宗 1999 「新國會新立委應迴避利益衝突」,全國律師,第5卷第12期,頁2-4。 林水波 1997 「立法倫理 — 由浮躁性立法迎向靜穩性立法之策」,立法院院聞,第25期,頁29-37。 林繼文 1999 「單一選區兩票制與選舉制度改革」,新世紀智庫論壇,第6期,頁69-79。 吳東野 1996 「單一選區兩票制選舉方法之探討-德國、日本、俄羅斯選舉之實例比較」,選舉研究,第3卷第1期,頁69-102。 2003 「從德日經驗觀察行政院版的政治獻金管理條例」,國家政策論壇季刊夏季號,第92卷,頁10-20。 郭登敖 1989 「英美國會議員之特權與自律」,立法院院聞,第17卷第1期, 頁29-30。
馬德麟譯,Amy Gutmann & Dennis Thompson 著 1988 「立法倫理的理論」,憲政思潮,第83期,頁29。 桂宏誠 2002 「制定「遊說法」之背景分析─以美國「聯邦遊說法管理法」及「遊說公開法」為例」,國家政策論壇,第2卷第4期,頁106-115。 張名吟 1995 「國會應有的倫理建設」,立法院院聞,第23卷第7期,頁75-78。 陳迪暉 2001 「淺談文化霸權在政治及社會領域中的角色」,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頁18。 陳淞山 1993 「我國公職人員財產申報與公開制度問題之研究」,立法院院聞,第21卷第8期,頁66-78。 1993 「論國會遊說制度與國會倫理制度」,憲政時代,第19卷第2期,頁63-77。 陳開煊 1994 「建立公職人員財產申報之研究」,人事月刊,第14卷第3期,頁40-48。 趙永清 1996 「健全陽光法案體系導正社會黑金亂象-從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原則談起」,公務人員月刊,第5期,頁22。 廖義銘 1997 「論國會倫理之價值取向-民主代議制性質之再檢討」,立法院院聞,第25卷第10期,頁54-62。 1997 「論廣義國會倫理之評量準據與實踐」,立法院院聞,第25卷第12期,頁28-38。 劉昊洲 2000 「論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之義務」,人事行政,第134期,頁29。 劉淑惠 1994 「金權政治的剖析與解決之道-國會立法篇」,國家政策雙週刊,第100期,頁14-16。 2000 「遊說法的立法重點與評估」,月旦法學雜誌,第63期,頁43-50。 蔡宏明 1992 「金權政治的公共監督」,國家政策雙週刊,第49期,頁14-16.。 蔡良文 2000 「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之評析」,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4期,頁186。 蔡宗珍 2000 「論國民大會虛級化後立法院之憲政地位」,月旦法學雜誌,第61期,頁51。 瞿宛文 1994 「金權政治阻礙產業升級」,天下雜誌,第162期,頁131-132。 (四)、研討會及論文 李允傑 1997 「國會倫理與立法者的角色」,國會倫理學術研討會。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及財團法人信義文化基金會。 周育仁 1997 「國會倫理與議事效率」,國會倫理學術研討會。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及財團法人信義文化基金會。 周錦龍 2000 「公職人員利益迴避制度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徐悌 1997 「國會倫理_以美國為例案」,國會倫理學術研討會。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及財團法人信義文化基金會。 許毓圃 2001 現行財產申報制度能否有效肅貪座談會,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陳順煌 2002 「貪污問題與廉政制度研究」,國立東華大學碩士論文。 黃秀端 2003 「國會的效能提昇-談兩波立法院改革」,再造新國會研討會,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 楊泰順 2002 「國會改革面面觀」實錄研討會,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蕭新煌 1993 「中央民代的倫理貧血症:診斷與處方」,會診台灣政治倫理之病症研討會,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國家研究中心。 (五)、報紙 工商時報 2004a "通過陽光法案才能消除弊端增進民主",2004/02/07:2版。 中時晚報 2004a "陳由豪爆料:多次政治獻金給扁",2004/02/02:1版。 中國時報 1999a "暢談優質民主 連戰完整陳述政改主張",1999/06/21:2版。 2000a "公職人員利益衝突 迴避法完成三讀",2000/06/28:2版。 2002a "遊說現金法治不完備,拿『利委』沒辙",2002/01/11:2版。 2002b "大改革還是要從破除金錢政治著手",2002/12/13:2版。 聯合報 1995a "洪福案外案",1995/03/26:3版。 2004a "現金止步:政治獻金必須嚴格限制以支票匯款捐出",2004/02/23:2版。 2004b "政治獻金法必須修補的幾個漏洞",2004/03/04:2版。 王振寰 1994 "金權政治扼殺台灣的民主",《中國時報》,1994/10/10。 王業立 2001 "國會罩迷霧學者痛下針砭",《中國時報》,2001/06/18。 朱雲漢 2002 "政權輪替興政商關係重組",《中國時報》,2002/01/21。 金烜煒 1999 "國會果真要「自律」?",《自由時報》,1999/01/17:4版。 陳淞山 1994 "如何杜絕販賣權勢的金權政治",《台灣時報》,1994/10/13:6版。
陸以正 2002 "投票、獻金、遊說、立院陽光化",《聯合報》,2002/06/26:15版。 蕭新煌 1991 "急診中央民代倫理的體質“,《民眾日報》,1991/01/23:3版。 謝長廷 1994 "走向陽光政治",《中國時報》,1994/10/16:11版。 羅文嘉 2003 "立委何不專任專職",《中國時報》,2003/06/20:2版。 (六)、網站文章 李國雄 2002 "從「棄商化」著手立院的改革",國政評論。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CL/091/CL-091-011.htm。 李禮仲 2001 "國會遊說法制的比較研究",國政研究報告。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FM/090/FM-R-090-054.htm。 桂宏誠 2003 "「捨本逐末」與「刑不上大夫」的遊說法制",國政研究報告。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IA/092/IA-R-092-004.htm。 2003 "行政院版遊說法之評析",國政分析。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IA/IA/092/IA-B-092-017.htm。 林騰鷂 2002 "期待陽光",國政評論。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IA/091/IA-C-091-052.htm。 高永光 2002 "為陽光法案立法努力",國政評論。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CL/091/CL-C091-489.htm。 張佑宗 2003 "建立政治捐獻的完善規範體系",國政評論。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CL/092/CL-C-092-023.htm。 楊泰順 2002 "遊說管理法 - 火中取粟的民主理想?",國政研究報告。 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CL/091/CL-R-091-015.htm。 瞿海源 2002 「立法委員兼職調查及立法評鑑報告」,澄社。http://ts.yam.org.tw/ 顧忠華 2002 「立法委員行為倫理規範之國際比較」,澄社。http://ts.yam.org.tw/ 2002 「立法委員兼任民間非營利職務之探討」,澄社。http://ts.yam.org.tw/ 高雄國稅局 2004 「淺論迴避」,http://www.kctax.gov.tw/all11.htm。 二、英文部分 Callahan, D. and Jennings, D. 1989 “Ethics in the Legislative Process:An Overview,” In Donahue, A. M.(ed.), Ethics in Politics and Government, New York:The H. W. Wilson Company. Hansen, Orval 1953 “The Federal Lobbying Act, A Reconsideration,” George Washington Law Review, Vol.12. Jewell, Malcolm Edwin and Patterson, Samuel Charles 1986 The Legislative Process in the United States, (4th ed) , New York:Random House. McCullough, Harriet 1994 "Ethics Legislation," In Cooper, Terry L. (ed.), Handbook of Administrative Ethics, New York: Marcel Dekker, Inc. Moore, J. L. (ed.), 1992 Congressional — History, Facts, and Controversy, Washington D. C.:Congressional Quarterly . Thompson, D. F. 1987 Political Ethics and Public Office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Ethics in Congress:From Individual to Institutional Corruption,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Wolpe, Bruce C. 1990 Lobbying Congress:How theSystem Works, Washington, D.C.: Congressional Quarterly. USIA 1998 "The 1995 Lobbying Disclosure Act: The Background", USIA Electronic Journal, Vol.3, No.2, June 1998. Williams, Jean Morton 1985 " Mak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Work: Aspect of Administration," In Walker, Robert (ed.), Applied Qualitative Research, Aldershot, England: Gow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