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44.192.92.49) 您好!臺灣時間:2023/06/10 11:44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曾志豪
研究生(外文):
Chih-Hao Tseng
論文名稱:
降雨對阿里山公路邊坡破壞模式分析之影響研究
指導教授:
潘國樑
、
李德河
指導教授(外文):
Guo-Liang Pan
、
Der-Her Lee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成功大學
系所名稱:
土木工程學系碩博士班
學門:
工程學門
學類:
土木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04
畢業學年度:
9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8
中文關鍵詞:
臨界降雨線
、
區別分析
相關次數:
被引用:
58
點閱:666
評分:
下載:103
書目收藏:6
山區公路邊坡,於豪雨期間常發生破壞,為求保障用路人的安全,建立一公路邊坡的破壞臨界降雨模式,作為防災預警,是有其必要性。
早期學者在建構臨界降雨模式時,大多利用發生破壞時的雨量紀錄來分析,分析所得模式,能對破壞的發生時間進行預測。然如此分析,未深究個別區域的地文差異,故近年來相關的研究,大都希望能利用地文因子對邊坡進行分類,以提升模式精度,使能對災害可能發生的時間與地點作更完整的推測。
於本研究中,以阿里山公路為例,嘗試利用地文因子調查資料,進行破壞潛勢分析,並利用分析所得對邊坡進行分類評分,以延伸傳統臨界降雨模式。為達上述目標,本研究中,分別進行傳統臨界降雨模式的修正,選定較佳的雨量因子組合,與不同破壞潛勢分析模式的比較。最後依潛勢分析模式成效選用不安定指數法(mode 2)(以各因子分類破壞率來給分,再依權重相乘累加計算DT)為地文因子量化的方法。爾後利用各分析點位,內插加入其崩壞前之雨場與對應之所受地震衰減效應,經區別分析得到一函數:
T(x)修正後=0.422*(總合地震效應得分)+0.763*(不安定指數法mode2分析所得潛勢值)+0.003844*(RT24)+0.04127*(r)-10.111
該式以輸出值大於0為門檻,用以判別破壞發生與否。本研究認為可依該式獲得個別邊坡的臨界降雨線。此模式的誤判率對全部分析事件而言為7.19%,而依該式計算所得個別邊坡不同時期的臨界降雨線,其變動情形,可概略模擬地震對破壞臨界降雨基準的改變。
摘要 I
誌謝 Ⅱ
目錄 Ⅲ
表目錄 Ⅵ
圖目錄 Ⅸ
第一章 緒論 1
1-1 前言 1
1-2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1-3 研究內容 2
第二章 前人相關研究 5
2-1 以降雨特性評估邊坡破壞的發生 5
2-2 邊坡破壞模式分析 7
第三章 研究區域環境與災害概述 10
3-1 研究區域地理位置 10
3-2 研究區地質概述 10
3-2-1 地層 11
3-2-2 地質構造 13
3-3 公路沿線地形 13
3-4 氣候與邊破崩壞關係 15
3-5 主要災害事件概述 17
第四章 傳統的崩壞臨界降雨模式(破壞時間預測) 19
4-1 阿里山公路邊坡崩壞特性與降雨的關係 19
4-2 阿里山公路傳統臨界降雨模式建構前處理 21
4-2-1 相關前人研究 22
4-2-2 模式建立所需資料 22
4-2-3 雨量站的選擇 23
4-3 傳統臨界降雨模式架構 27
4-4 雨場切割設計 28
4-5 雨量因子設計 33
4-5-1 總有效累積雨量 33
4-5-2 雨量因子定義 38
4-6 發生崩壞與未發生崩壞雨場特性比較 39
4-7 臨界降雨模式建構流程 41
4-7-1 臨界降雨模式建構遭遇的問題 41
4-7-2 崩壞與未壞點位overlap探究與改善之道 43
4-7-3 分析資料的篩選 47
4-7-4 Critical Line 的制定的問題 50
4-7-5 模式設定的合理性與操作性 52
4-8 傳統的臨界降雨模式的合理化 56
第五章 邊坡破壞潛勢分析(破壞位置預測) 59
5-1 潛勢模式資料庫組成 60
5-2 潛勢分析因子選定 64
5-3 分析因子的統計檢定 66
5-4 多變量解析法—不安定指數法 70
5-4-1 不安定指數法概述 70
5-4-2 不安定指數法詳細計算與分析流程 72
5-4-3 不安定指數法(mode2,mode1) 78
5-4-4 模式的驗證 81
5-4-5 三種模式的比較 82
5-5 區別函數 83
5-5-1 區別函數概述 83
5-5-2 費雪區別分析流程與結果 84
5-5-3 不同給分法對區別函數成效的影響 88
5-6 類神經網路 90
5-6-1 類神經網路概述 91
5-6-2 類神經網路模式分析流程 93
5-5-3 類神經網路模式分析結果 97
5-6-4 類神經網路模式中因子權重排序 99
5-7 三種分析模式權重綜合比較 101
5-8 三種分析模式成效綜合比較 102
第六章 理想邊坡破壞臨界降雨模式建立 106
6-1 研究背景 106
6-2 理想模式結合的方式 106
6-3 分析雨場加入 108
6-4 地震因子的考慮 110
6-5 理想臨界降雨模式建立 113
6-6 理想邊坡破壞臨界降雨模式操作實例 120
6-7 理想邊坡破壞臨界降雨模式成效討論 126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132
7-1 結論 132
7-2 建議 133
參考文獻 135
1.方世榮,「基礎統計學」,華泰書局,1999。
2.田坤國,「梨山地滑影響因子與危險管理值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博士論文,1999。
3.田坤國,「由降雨資料預測阿里山公路邊坡破壞之研究」,公共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pp.13~pp.20,2001。
4.王淑慧,「類神經網路應用於道路邊坡落石坍方預測之可行性研究-以阿里山公路為例」,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材料及資源工程學系碩士論文,2000。
5.王智仁,「以現場調查方式分析影響公路岩石邊坡穩定性之工程地質因子-以南橫公路梅山至啞口段為例」,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碩士論文,2001。
6.王鑫、李光中,「中橫公路道路邊坡的地貌分析(太魯閣段)」,國科會防災科技研究報告78-30號,pp.11-13,1989。(間接引用)
7.吳昭宏,「阿里山公路低海拔路段邊坡崩滑特性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8.吳秉晃,「集集地震後阿里山地區公路邊坡之崩壞行為與熱影像特性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9.吳傳威、范正成,「台灣區道路落石坍方危險度資訊系統建構(二)」,交通部科技顧問室,1999。
10.呂政諭,「地震與颱風作用下阿里山地區公路邊坡崩壞特性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11.高申錡,「阿里山公路沿線公路邊坡崩塌與雨量關係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12.范正成、吳明峰、彭光宗,「豐丘土石流發生臨界降雨線之研究」,地工技術第74期,p39-46,1999。
13.范正成、吳明峰,「一級溪流土石流危險因子及其臨界降雨線之關係」,中華水土保持學報32(3),p227-234,2001。
14.范正成、劉哲新、吳明峰,「南投地區土石流發生臨界降雨線之設定及其於集集大地震後之修正」,中華水土保持學報33(1),p31-38,2002。
15.莊光澤,「阿里山地區道路邊坡穩定性因子之探討」,國立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16.徐鐵良,「地質與工程」,中國工程師學會出版,1992。
17.陳志豪,「變質岩公路邊坡破壞之潛勢分析-以南橫公路啞口至新武段為例」,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碩士論文,2002。
18.陳俞旭,「崩坍物形成土石流之變遷過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19.陳順宇,「統計學」,華泰書局,1997。
20.陳凱榮,「中橫公路山崩潛感分級研究-以東勢—徳基為例」,國立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21.陳慶秋,「降雨與邊坡崩塌關係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22.張喬貴,,「集集大地震後南投地區土石流發生之雨量預警基準」,國立台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23.張舜孔,「類神經網路應用在阿里山公路邊坡破壞因子之分析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24.黃士昌,「高雄旗山與楠梓地區公路邊坡之特性調查與崩滑破壞潛感分析」,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25.黃俊耀,「台灣地區土石流發生臨界降雨特性之研究—以花蓮、台東及南投縣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26.黃婷卉,「土石流發生降雨特性之研究—以陳有蘭溪流域為主」,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27.黃嵩傑,「阿里山與旗山地區之邊坡破壞特性調查及預測」,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28.曾炫學,「土石流發生臨界曲線之研究—模糊集合及類神經網路」,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29.楊介碩,「高雄壽山地區岩石力學特性調查及坡面滑動觀測」,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
30.楊智堯,「類神經網路於邊坡破壞潛能分析之應用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31.劉桓吉、方中權、莊德永,「台灣新中橫公路嘉義觸口至塔塔加鞍部沿線地質」,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彙刊,第5號,pp.19- pp.29,1989。
32.劉桓吉、李錦發,「五萬分之一台灣地質圖說明書-雲林圖幅」,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pp.62- pp.72,1998。
33.劉哲欣,「土石流潛在勢能及預警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34.鄭序華,「利用雨量資料預測阿里山公路沿線邊坡崩塌」,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35.鄭胥智,「降雨及地文條件與土石流發生關係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36.謝玉興,「南部橫貫公路甲仙—天池段公路邊坡崩壞與降雨量關係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37.謝明霖,「921震區土石流危險溪流之群集分析與發生降雨基準變化」,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38.魏鎮東,「南橫公路邊坡落石坍方可能性之探討」,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材料及資源工程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1。
39.羅佳明,「GPS/GIS/RS應用於地震災區坡地災害防治工程調查及其風險評估模式之建制與應用」,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3。
40.Hiroyuki,S. et al.,「a Study on Detection of Slope Failures by Data Mining Approach Using Rough Sets」,日本土木學會論文集 No.658/VI-48,pp.221-229,2000。
41.Kazumasa,K. et al.,「a Study on a Method for Determing Critical Line Using Giomorphological Factors of Slope Failures During Heavy Rainfall」,日本土木學會論文集 No.658/VI-48,pp.207-220,2000。
42.Keefer,D.K. et al., 「Real-time Landslide Warning During Heavy Rainfall」,Science 238,pp.921-925,1987。
43.Okada,K. et al.「Statistical Risk Estimating Method for Rainfall on Surface Collapse of a Cut Slope」,Soils and Foundations Vol.34,pp.49-58,1994。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類神經網路於邊坡破壞潛能分析之應用研究
2.
中橫公路山崩潛感分級研究-以東勢─德基為例
3.
變質岩公路邊坡之破壞潛勢分析-以南橫公路啞口至新武段為例
4.
以現場調查方式分析影響公路岩石邊坡穩定性之工程地質因子--以南橫公路梅山至啞口段為例
5.
高雄旗山與楠梓地區公路邊坡之特性調查與崩滑破壞潛感分析
6.
阿里山地區道路邊坡穩定性因子之探討
7.
GPS/GIS/RS應用於地震災區坡地災害防治工程調查及其風險評估模式之建置與應用
8.
南橫公路邊坡落石坍方可能性之探討
9.
地震與颱風作用下阿里山地區公路邊坡崩壞特性之研究
10.
阿里山公路沿線公路邊坡崩塌與雨量關係之研究
11.
土石流潛在勢能及預警之研究
12.
台灣地區土石流發生臨界降雨特性之研究
13.
集集地震後阿里山地區公路邊坡之崩壞行為與熱影像特性研究
14.
土石流發生降雨特性之研究-以陳有蘭溪流域為主
15.
類神經網路應用於道路邊坡落石坍方預測之可行性研究-以阿里山公路為例
1.
13. 范正成、吳明峰,「一級溪流土石流危險因子及其臨界降雨線之關係」,中華水土保持學報32(3),p227-234,2001。
2.
12. 范正成、吳明峰、彭光宗,「豐丘土石流發生臨界降雨線之研究」,地工技術第74期,p39-46,1999。
3.
盛治仁(民92)。<台灣民眾民主價值及政治信任感研究─政黨輪替前後的比較>。《選舉研究第十卷第一期》。第115-169頁。
4.
王錦雀(民86)。<台灣地區國中學生班級氣氛與政治態度之相關研究>。《公民訓育學報》,輯6。頁225-272。
5.
31. 劉桓吉、方中權、莊德永,「台灣新中橫公路嘉義觸口至塔塔加鞍部沿線地質」,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彙刊,第5號,pp.19- pp.29,1989。
1.
類神經網路應用在阿里山公路邊坡破壞因子之分析研究
2.
以雨量基準建立公路通行管理準則-以阿里山公路為例
3.
阿里山公路邊坡崩壞特性調查與崩壞潛能評估模式建構之研究
4.
以降雨特性研究阿里山公路邊坡崩塌預警管理
5.
阿里山公路沿線公路邊坡崩塌與雨量關係之研究
6.
邊坡破壞潛勢分析-以阿里山台18線公路為例
7.
地震與颱風作用下阿里山地區公路邊坡崩壞特性之研究
8.
阿里山地區道路邊坡穩定性因子之探討
9.
環境地質因子對國道邊坡穩定之影響-以國道三號白河至竹山路段為例
10.
變質岩公路邊坡之破壞潛勢分析-以南橫公路啞口至新武段為例
11.
集集地震後阿里山地區公路邊坡之崩壞行為與熱影像特性研究
12.
阿里山公路低海拔路段邊坡崩滑特性之研究
13.
降雨引致地下水位變動對公路邊坡穩定影響之研究
14.
降雨引致山區道路邊坡崩塌潛勢之研究-以阿里山公路為例
15.
高科技製造廠辦縮短工期模式之研究--以南部科學工業園區光電、積體電路廠辦為例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