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保進,大學教育研究品質評鑑標準與機制之探討,民國92年,大學院校品質指標建立之理論與實際學術研討會。
2.台北榮民總醫院圖書館,期刊評鑑,民國93年6月10日,http://www.vghtpe.gov.tw/~library/crit.htm。
3.行政院新聞局,台灣的故事-科技篇、台灣科技發長的成果,民國93年6月10日,http://www.gio.gov.tw/info/taiwan-story/science/down/3-3.htm。
4.全國學術電子資訊資源共享聯盟網站,Web of Since簡介,民國93年6月10日,http://www.stic.gov.tw/fdb/wos。
5.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網站,學術服務、學門評鑑,民國93年6月10日,http://www.management.org.tw。
6.吳壽山、許和鈞、楊馥如、葉立仁,我國管理領域學術研究成果統計報告,民國91年9月,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第四卷第三期。
7.私立元智大學圖書館,期刊分析報告,民國93年6月10日,http://www.yzu.edu.tw/library/collections/data/JCR.htm。
8.私立輔仁大學圖書館,期刊新聞的探索,民國93年6月10日,http://libteach.lins.fju.edu.tw/class/reference_serv.html。
9.科技組織績效評鑑委員會,中華民國科技組織績效評鑑作業手冊,民91年,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10.張玉成,大學學門評鑑制度規劃與實施作業之研擬,民國91年,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11.教育部,八十六學年度大學綜合評鑑試辦計畫評鑑手冊,民國93年6月10日,http://www.high.edu.tw/01/1_5/八十六學年度大學綜合評鑑試辦計畫評鑑手冊.htm。
12.教育部高教司學審會網站,大學評鑑,民國93年6月10日,http://www.high.edu.tw/01/01.htm。
13.梁定澎,管理學門國際期刊分級之研究,民國92年,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系。
14.黃政傑、李隆盛,大學校務綜合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民國87年,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15.國家衛生教育研究院網站,醫學院評鑑委員會-本會緣起,http://www.nhri.org.tw/nhri_org/mc/home.htm,民國93年6月10日。
16.陳漢強,大學評鑑,民國86年,五南出版。
17.陳漢強、C. P. Kearney、蘇錦麗、陳麗珠,國內大學評鑑委託公正學術辦理之研究與評估,民國81年,教育部委託之研究報告。
18.陳樹坤,美國大專院校認可制度之研究,民國71年,教育計畫叢書之六九、教育部教育計畫小組。
19.楊玉惠,大學學門評鑑制度規劃之研究,民國92年,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20.楊國賜,提升大學教育、增加國際競爭力,民國92年,大學院校品質指標建立之理論與實際學術研討會。
21.劉京玫,影響係數、被引用次數與期刊重要性和作者影響力關係之探討--以數學學科為例,民國90年,國立台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22.蘇錦麗,高等教育評鑑-理論與實際,民國86年,五南出版。
23.Boffo, S., Chave, D., Kaukonen, E., & Opdal, L.R.(1999). The evaluation of research in European universities. European Journal oh Education, 34, 325-334.
24.Eiffinger, M.A.M.(1997). Evalu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Finland. In OECD(Eds.), ‘The evalu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Selected experiences(pp. 27-46), Paris: OECD.
25.Frazer, M.(1997). Report on the modalities of external evalu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Europe: 1995-1997. Higher Education in Europe, 22, 349-401.
26.Geuna, A. & Martin, B.R.(2001). University research evaluation and funding: 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Brighton, UK: University of Sussex.
27.Harman, G.(1998). Supporting quality research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Australian Journal of Education, 42, 285-302.
28.Harzing, A. Journal Quality List, 2003. (http://www.harzing.com)
29.Kokko, H. & Sutherland, W.J.(1999). What do impact factors tell us? 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 14, 382-384.
30.Moore, W.J., Newman, R.J., & Turnbull, G.K.(2001). Academic pay and productivity: A tale of two countries. Louisiana State Univ.
31.Nevo, D. (1995). School-based evaluation:A dialogue for school improvement. New York : Elsevier Science Inc..
32.Nord J.H. and Nord, G.D. “MIS research: Journal status assessment and analysis,”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29) 1995, pp. 29-42..
33.Trinczek, R. & West, A.(1999). Using statistics and indicators to evaluate universities in Europe: Aims, fields, problems and recommendations. 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 34, 343-356.
34.Vroeijenstijn, A .I.& Acherman, H(1990).Control oriented versus improvement oriented quality assessment. In L. C. J. Goedegebuure, P. A. M.Maassen & D.F. Westercheijden(Eds.).Peer review and performance indicatiors.Utrecht:Lem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