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4)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4 12:2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雅玲
論文名稱:高雄地區國小國語文教師教學創新及其研習需求之調查研究
指導教授:邱兆偉邱兆偉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學系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4
畢業學年度:9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302
中文關鍵詞:國語文教學創新教師研習活動需求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63
  • 點閱點閱:50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2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0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乃在評估高雄地區國民小學國語文教師配合九年一貫課程措施,其實施教學創新活動之成效與困難,而且調查其研習活動內容及方式之未來需求。配合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本研究主要研究方法,包含有文獻調查法、檔案資料分析法、訪晤活動、經驗調查法以及問卷調查法。本研究使用「國民小學國語文教學創新與研習需求調查問卷」,寄發高雄地區國民小學國語文教師575人為調查對象,採用因素分析、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對於有效問卷477份(回收率82.96%),進行資料分析。
依據研究目的,歸納本研究結果於后。
一、有關教學創新實施成效方面,包括:(一)「國民小學國語文九年一貫教學創新實施成效」有三個主要因素;(二)高雄地區國小國語文教師評估教學創新,認為整體「頗有成效」;(三)三個因素之內,以「領域教學設計與教師研習之成效」評估值最高;(四)二十五個題項當中,以「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有助於本校國語文教師認同教改理念」評估值最低;(五)對九年一貫課程理念認同程度不同的國小國語文教師,在教學創新實施成效評估上有顯著差異;(六)認為教育行政機關提供九年一貫課程配套措施充分程度不同的國小國語文教師,在教學創新實施成效評估上有顯著差異;以及(七)對該校九年一貫課程實際作法認同程度不同的國小國語文教師,在教學創新實施成效評估上有顯著差異。
二、有關教學創新實施困難方面,包括:(一)「國民小學國語文九年一貫教學創新實施困難」有五個主要因素;(二)教學創新困難各因素評估值介於「困難稍小」至「頗有困難」之間;(三)「教學時數不足,有礙本校國語文教學創新」,被評估為具有高度困難;(四)「本校國語文學習單的使用過於浮濫」被評估困難最低;(五)教科書使用問題,受到國語文教師重視;(六)認為教育行政機關提供九年一貫課程配套措施充分程度不同的教師,在教學創新實施困難評估上有顯著差異;以及(七)對於該校九年一貫課程實際作法認同程度不同的教師,在教學創新實施困難評估上有顯著差異。
三、有關研習活動內容的需求方面,包括:(一)「國民小學國語文教師參與研習活動之主要內容需求」有七個主要因素;(二)國語文教師研習活動內容需求評估為「頗有需求」;(三)國語文教師評估有高度需求的研習活動內容共有十四項之多;(四)國語文教師的研習內容需求具有高度的實務導向;(五)鄉土語言能力與教學之研習內容受到重視;(六)對九年一貫課程理念不同認同程度的教師,在研習內容需求評估上有顯著差異;(七)認為教育行政機關提供九年一貫課程配套措施充分程度不同的教師,在研習內容需求評估上有顯著差異;以及(八)對該校九年一貫課程實際作法認同程度不同的教師,在研習內容需求評估上有顯著差異。
四、有關研習活動的方式需求方面,包括:(一)「國民小學國語文教師參與研習活動之有效方式需求」有兩個主要因素;(二)國語文教師評估具有高度需求的研習方式有三項;(三)國語文教師評估需求程度最低者為「跨校性九年一貫課程成果發表與座談」;(四)對九年一貫課程理念不同認同程度的教師,在研習方式需求評估上有顯著差異;(五)認為教育行政機關提供九年一貫課程配套措施充分程度不同的教師,在研習方式需求評估上有顯著差異;以及(六)對該校九年一貫課程實際作法認同程度不同的教師,在研習方式需求評估上有顯著差異。
Abstract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was to evaluate the positive effects and negative difficulties of elementary school Mandarin Chinese instructional innovation in the context of grade 1-9 curriculum reform, and to the conduct needs assessment of the contents and the needs of workshop programs for the teachers. The scope of this study was focused upon the elementary schools in Kaohsiung Area.
The research methods included literature survey, documentary analysis, visiting interview, experience survey,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A sample of 575 elementary school Mandarin Chinese teachers was selected for questionnaire survey. Four Hundred and seventy-seven valid questionnaires (83%) were secured for data analysis. And the statistical software factor analysis, t-test, and one-way ANOVA analysis were adopted for this purpose.
Major findings of this study were stated as follows:
1.The positive effects in instructional innovation included:(1)there were 3 factors of positive effects in instructional innovation;(2)the elementary school Mandarin Chinese teachers evaluated the effects in instructional innovation as fairly good;(3)the factor of the effects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workshop programs of Mandarin Chinese teachers was evaluated as upmost important;(4)among 25 questionnaire items, “the grade 1-9 curriculum reform can help teachers to identify the ideal of curriculum reform ” got the lowest score;(5)teachers with varying identification levels in curriculum reform differed significantly in the effects of instructional innovation;(6)teachers with different evaluation of the assessments of administrative supporting measure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ly in evaluating the effects of instructional innovation;and(7)teachers with different assessments of school actual performance evaluate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ly in the effects of instructional innovation .
2.The negative difficulties in instructional innovation included:(1)there were 5 factors of the difficulties in instructional innovation;(2)these factors in instructional innovation were evaluated variously from quite difficult to marginally difficult;(3) a questionnaire item of “teaching hours are too few to accomplish instructional innovation” was evaluated most difficult;(4)a questionnaire item of “the learning assignments are overuesd in our school” were evaluated least difficult;(5)teachers were very much concerned with the problem of choosing textbooks;(6)teachers with different assessments of administrative supporting measures evaluate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ly in the difficulties of instructional innovation ;and(7)teachers with different assessments in school actual performance evaluate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ly in the difficulties of instructional innovation.
3.The content needs of workshop programs included: (1)there were 7 factors of the context needs of workshop programs ;(2)these factors of the content needs which were evaluated rather high;(3)there were 14 questionnaire items of content needs were evaluated extremely high;(4)there were high practical orientations in the content needs;(5)Mandarin Chinese teachers favored the workshop contents of upgrading the competency and instructional methods in Taiwanese local dialects;(6)teachers with varying identification levels in curriculum reform evaluate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ly in the content needs;(7)teachers with different assessments in administrative supporting measures evaluate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ly in the content needs; and(8)teachers with different assessments in school actual performance evaluate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ly in the content needs.
4.The needs of modes in workshop programs included:(1)there were 2 factors of the needs of modes for workshop programs;(2)there were 3 questionnaire items of modes of workshop programs were evaluated highly favorably;(3)inter-school grade 1-9 curriculum reform exhibitions and conferences were evaluated as least favorable;(4)teachers with different identification levels in curriculum reform evaluate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ly in the needs of modes;(5)teachers with different assessments in administrative supporting measures evaluate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ly in the needs of modes.(6)teachers with different assessments in school actual performance evaluate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ly in the needs of modes.
高雄地區國小國語文教師教學創新及其研習需求知調查研究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問題敘述…………………………………………………………………………………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4
第三節 重要名詞釋義……………………………………………………………………………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8
本章綜要…………………………………………………………………………………………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11
第一節 九年一貫課程改革……………………………………………………………………11
第二節 國語文教學創新………………………………………………………………………17
第三節 教師專業發展與研習活動……………………………………………………………27
第四節 相關研究…………………………………………………………………………36
本章綜要…………………………………………………………………………………………4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44
第一節 研究架構………………………………………………………………………………44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抽樣方法…………………………………………………………………46
第三節 研究方法………………………………………………………………………………52
第四節 研究工具………………………………………………………………………………54
第五節 資料處理………………………………………………………………………………67
第六節 研究流程………………………………………………………………………………68
本章綜要………………………………………………………………………………………70
第四章 九年一貫教學創新之實施成效…………………………………………………71
第一節 教學創新實施成效之評估情形………………………………………………………71
第二節 個人背景變項對教學創新成效之差異分析…………………………………………74
第三節 學校環境變項對教學創新成效之差異分析…………………………………………87
第四節 改革認同變項對教學創新成效之差異分析…………………………………………94
本章綜要………………………………………………………………………………………110
第五章 九年一貫教學創新之實施困難…………………………………………………111
第一節 教學創新實施困難之評估情形………………………………………………………111
第二節 個人背景變項對教學創新困難之差異分析…………………………………………114
第三節 學校環境變項對教學創新困難之差異分析…………………………………………129
第四節 改革認同變項對教學創新困難之差異分析…………………………………………138
本章綜要………………………………………………………………………………………154
第六章 國語文教師研習活動主要內容需求……………………………………………155
第一節 研習活動主要內容需求之評估情形…………………………………………………155
第二節 個人背景變項對研習內容需求之差異分析…………………………………………159
第三節 學校環境變項對研習內容需求之差異分析…………………………………………180
第四節 改革認同變項對研習內容需求之差異分析…………………………………………192
本章綜要………………………………………………………………………………………217
第七章 國語文教師研習活動有效方式需求……………………………………………218
第一節 研習活動有效方式需求之評估情形…………………………………………………218
第二節 個人背景變項對研習方式需求之差異分析…………………………………………220
第三節 學校環境變項對研習方式需求之差異分析…………………………………………228
第四節 改革認同變項對研習方式需求之差異分析…………………………………………233
本章綜要………………………………………………………………………………………243
第八章 綜合討論……………………………………………………………………………244
第一節 國語文教師教學創新成效評估………………………………………………………244
第二節 國語文教師教學創新困難評估………………………………………………………250
第三節 國語文教師研習內容需求評估………………………………………………………256
第四節 國語文教師研習方式需求評估………………………………………………………263
第九章 主要結論與相關建議………………………………………………………………266
第一節 主要結論………………………………………………………………………………266
第二節 相關建議………………………………………………………………………………272
參考書目………………………………………………………………………………………275
中文部分………………………………………………………………………………………275
英文部分………………………………………………………………………………………279
附件一國民小學國語文教學創新與研習需求調查問卷…………………………………280
附件二問卷編製過程討論摘要………………………………………………………………287
附件三開放問卷紀錄……………………………………………………………………………295
表 次
表3-1抽樣學校名單一覽表………………………………………………………………………46
表3-2問卷回收樣本數統計表……………………………………………………………………48
表3-3受試國語文教師性別之次數分配表………………………………………………………48
表3-4受試國語文教師服務年資之次數分配表…………………………………………………48
表3-5受試國語文教師最高學歷之次數分配表…………………………………………………49
表3-6受試國語文教師任教年級之次數分配表…………………………………………………49
表3-7受試國語文教師擔任職務之次數分配表…………………………………………………49
表3-8受試國語文教師任教學校規模之次數分配表……………………………………………50
表3-9受試國語文教師任教學校所在地之次數分配表…………………………………………50
表3-10受試國語文教師對於九年一貫課程理念的認同程度分配表…………………………50
表3-11受試國語文教師認為教育行政機關提供課程配套措施的充分程度分配表…………51
表3-12受試國語文教師對於該校推動九年一貫課程實際作法的認同程度分配表…………51
表3-13小型研討會時間、地點、參與人員一覽表……………………………………………55
表3-14問卷預試日期、地點與參與人員一覽表………………………………………………55
表3-15國民小學國語文九年一貫教學創新之實施成效因素分析摘要表……………………59
表3-16國民小學國語文九年一貫教學創新之實施困難因素分析摘要表……………………61
表3-17國民小學國語文教師參與研習活動之主要內容因素分析摘要表……………………62
表3-18國民小學國語文教師參與研習活動之主要方式因素分析摘要表……………………64
表3-19國民小學國語文九年一貫教學創新實施成效內部一致性分析摘要表………………64
表3-20國民小學國語文九年一貫教學創新實施困難內部一致性分析摘要表………………65
表3-21國民小學國語文教師參與研習活動之主要內容需求內部一致性分析摘要表………65
表3-22國民小學國語文教師參與研習活動之有效方式需求內部一致性分析摘要表………65
表3-23教學創新成效信度分析摘要表…………………………………………………………66
表3-24教學創新困難信度分析摘要表…………………………………………………………66
表3-25教師研習內容需求信度分析摘要表……………………………………………………66
表3-26教師研習方式需求信度分析摘要表……………………………………………………66
表4-1教學創新實施成效各因素各題項分配摘要表……………………………………………71
表4-2服務年資對「國民小學國語文教師教學創新之實施成效」各因素比較分析表…………75
表4-3服務年資對「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之成效」各題項比較分析表……………………………76
表4-4服務年資對「領域教學創新之成效」各題項比較分析表…………………………………77
表4-5服務年資對「領域教學設計與教師研習之成效」各題項比較分析表……………………78
表4-6最高學歷對「國民小學國語文教師教學創新之實施成效」各因素比較分析表…………79
表4-7最高學歷對「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之成效」各題項比較分析表……………………………79
表4-8最高學歷對「領域教學創新之成效」各題項比較分析表…………………………………80
表4-9最高學歷對「領域教學設計與教師研習之成效」各題項比較分析表……………………81
表4-10任教年級對「國民小學國語文教師教學創新之實施成效」各因素比較分析表………82
表4-11任教年級對「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之成效」各題項比較分析表…………………………83
表4-12任教年級對「領域教學創新之成效」各題項比較分析表………………………………84
表4-13任教年級對「領域教學設計與教師研習之成效」各題項比較分析表…………………86
表4-14任教學校規模對「國民小學國語文教師教學創新之實施成效」各因素比較分析表…87
表4-15任教學校規模對「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之成效」各題項比較分析表……………………88
表4-16任教學校規模對「領域教學創新之成效」各題項比較分析表…………………………89
表4-17任教學校規模對「領域教學設計與教師研習之成效」各題項比較分析表……………90
表4-18學校所在地對「國民小學國語文教師教學創新之實施成效」各因素比較分析表……91
表4-19學校所在地對「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之成效」各題項比較分析表………………………92
表4-20學校所在地對「領域教學創新之成效」各題項比較分析表……………………………93
表4-21學校所在地對「領域教學設計與教師研習之成效」各題項比較分析表………………93
表4-22課程理念認同程度對「國民小學國語文教師教學創新之實施成效」
各因素比較分析表………………………………………………………………………95
表4-23課程理念認同程度對「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之成效」各題項比較分析表………………96
表4-24課程理念認同程度對「領域教學創新之成效」各題項比較分析表……………………97
表4-25課程理念認同程度對「領域教學設計與教師研習之成效」各題項比較分析表………99
表4-26配套措施充分程度對「國民小學國語文教師教學創新之實施成效」
各因素比較分析表……………………………………………………………………100
表4-27配套措施充分程度對「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之成效」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01
表4-28配套措施充分程度對「領域教學創新之成效」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03
表4-29配套措施充分程度對「領域教學設計與教師研習之成效」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04
表4-30實際作法認同程度對「國民小學國語文教師教學創新之實施成效」
各因素比較分析表……………………………………………………………………105
表4-31實際作法認同程度對「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之成效」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06
表4-32實際作法認同程度對「領域教學創新之成效」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08
表4-33實際作法充分程度對「領域教學設計與教師研習之成效」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09
表5-1教學創新實施困難各因素各題項分配摘要表…………………………………………112
表5-2服務年資對「國民小學國語文教師教學創新之實施困難」各因素比較分析表………115
表5-3服務年資對「課程發展與協同合作之困難」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15
表5-4服務年資對「配合教學創新理念之困難」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16
表5-5服務年資對「相關配套措施之困難」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17
表5-6服務年資對「有系統國語文知能學習之困難」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18
表5-7服務年資對「教師研習活動規劃之困難」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18
表5-8最高學歷對「國民小學國語文教師教學創新之實施困難」各因素比較分析表………119
表5-9最高學歷對「課程發展與協同合作之困難」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20
表5-10最高學歷對「配合教學創新理念之困難」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20
表5-11最高學歷對「相關配套措施之困難」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21
表5-12最高學歷對「有系統國語文知能學習之困難」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21
表5-13最高學歷對「教師研習活動規劃之困難」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22
表5-14任教年級對「國民小學國語文教師教學創新之實施困難」各因素比較分析表………123
表5-15任教年級對「課程發展與協同合作之困難」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24
表5-16任教年級對「配合教學創新理念之困難」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25
表5-17任教年級對「相關配套措施之困難」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26
表5-18任教年級對「有系統國語文知能學習之困難」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27
表5-19任教年級對因素五「教師研習活動規劃之困難」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28
表5-20任教學校規模對「國民小學國語文教師教學創新之實施困難」各因素比較分析表…129
表5-21任教學校規模對「課程發展與協同合作之困難」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30
表5-22任教學校規模對「配合教學創新理念之困難」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31
表5-23任教學校規模對「相關配套措施之困難」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32
表5-24任教學校規模對「有系統國語文知能學習之困難」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33
表5-25任教學校規模對「教師研習活動規劃之困難」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33
表5-26學校所在地對「國民小學國語文教師教學創新之實施困難」各因素比較分析表……134
表5-27學校所在地對「課程發展與協同合作之困難」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35
表5-28學校所在地對「配合教學創新理念之困難」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35
表5-29學校所在地對「相關配套措施之困難」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36
表5-30學校所在地對「有系統國語文知能學習之困難」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36
表5-31學校所在地對「教師研習活動規劃之困難」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37
表5-32課程理念認同程度對「國民小學國語文教師教學創新之實施困難」
各因素比較分析表……………………………………………………………………138
表5-33課程理念認同程度對「課程發展與協同合作之困難」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39
表5-34課程理念認同程度對「配合教學創新理念之困難」各題項比較分析…………………140
表5-35課程理念認同程度對「相關配套措施之困難」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41
表5-36課程理念認同程度對「有系統國語文知能學習之困難」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42
表5-37課程理念認同程度對「教師研習活動規劃之困難」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43
表5-38配套措施充分程度對「國民小學國語文教師教學創新之實施困難」
各因素比較分析表………………………………………………………………………144
表5-39配套措施充分程度對「課程發展與協同合作之困難」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45
表5-40配套措施充分程度對「配合教學創新理念之困難」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46
表5-41配套措施充分程度對「相關配套措施之困難」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47
表5-42配套措施充分程度對「有系統國語文知能學習之困難」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47
表5-43配套措施充分程度對「教師研習活動規劃之困難」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48
表5-44實際作法認同程度對「國民小學國語文教師教學創新之實施困難」
各因素比較分析表……………………………………………………………………149
表5-45實際作法認同程度對「課程發展與協同合作之困難」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50
表5-46實際作法認同程度對「配合教學創新理念之困難」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51
表5-47實際作法認同程度對「相關配套措施之困難」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52
表5-48實際作法認同程度對「有系統國語文知能學習之困難」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53
表5-49實際作法認同程度對「教師研習活動規劃之困難」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53
表6-1研習內容需求各因素各題項分配摘要表………………………………………………156
表6-2服務年資對「國語文教師研習活動主要內容需求」各因素比較分析表………………160
表6-3服務年資對「議題、資訊及生活融入教學之研習內容」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61
表6-4服務年資對「領域指導教學與方法創新之研習內容」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62
表6-5服務年資對「課程統整、協同教學及組織合作之研習內容」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63
表6-6服務年資對「課程銜接、課程發展及行動研究之研習內容」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63
表6-7服務年資對「課程與教材教法評鑑之研習內容」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64
表6-8服務年資對「能力指標導向教學設計之研習內容」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65
表6-9服務年資對「鄉土語言有關之研習內容」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65
表6-10最高學歷對「國語文教師研習活動主要內容需求」各因素比較分析表………………166
表6-11最高學歷對「議題、資訊及生活融入教學之研習內容」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67
表6-12最高學歷對「領域指導教學與方法創新之研習內容」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68
表6-13最高學歷對「課程統整、協同教學及組織合作之研習內容」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68
表6-14最高學歷對「課程銜接、課程發展及行動研究之研習內容」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69
表6-15最高學歷對「課程與教材教法評鑑之研習內容」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70
表6-16最高學歷對「能力指標導向教學設計之研習內容」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70
表6-17最高學歷對「鄉土語言有關之研習內容」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71
表6-18任教年級對「國語文教師研習活動主要內容需求」各因素比較分析表………………172
表6-19任教年級對「議題、資訊及生活融入教學之研習內容」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73
表6-20任教年級對「領域指導教學與方法創新之研習內容」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74
表6-21任教年級對「課程統整、協同教學及組織合作之研習內容」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75
表6-22任教年級對「課程銜接、課程發展及行動研究之研習內容」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76
表6-23任教年級對「課程與教材教法評鑑之研習內容」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78
表6-24任教年級對「能力指標導向教學設計之研習內容」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79
表6-25任教年級對「鄉土語言有關之研習內容」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79
表6-26學校規模對「國語文教師研習活動主要內容需求」各因素比較分析表………………181
表6-27學校規模對「議題、資訊及生活融入教學之研習內容」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82
表6-28學校規模對「領域指導教學與方法創新之研習內容」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83
表6-29學校規模對「課程統整、協同教學及組織合作之研習內容」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84
表6-30學校規模對「課程銜接、課程發展及行動研究之研習內容」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85
表6-31學校規模對「課程與教材教法評鑑之研習內容」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86
表6-32學校規模對「能力指標導向教學設計之研習內容」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87
表6-33學校規模對「鄉土語言有關之研習內容」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87
表6-34學校所在地對「國語文教師研習活動主要內容需求」各因素比較分析表…………188
表6-35學校所在地對「議題、資訊及生活融入教學之研習內容」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89
表6-36學校所在地對「領域指導教學與方法創新之研習內容」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89
表6-37學校所在地對「課程統整、協同教學及組織合作之研習內容」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90
表6-38學校所在地對「課程銜接、課程發展及行動研究之研習內容」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90
表6-39學校所在地對「課程與教材教法評鑑之研習內容」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91
表6-40學校所在地對「能力指標導向教學設計之研習內容」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91
表6-41學校所在地對「鄉土語言有關之研習內容」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91
表6-42課程理念認同對「國語文教師研習活動主要內容需求」各因素比較分析表…………193
表6-43課程理念認同對「議題、資訊及生活融入教學之研習內容」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94
表6-44課程理念認同對「領域指導教學與方法創新之研習內容」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96
表6-45課程理念認同對「課程統整、協同教學及組織合作之研習內容」
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97
表6-46課程理念認同對「課程銜接、課程發展及行動研究之研習內容」
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98
表6-47課程理念認同對「課程與教材教法評鑑之研習內容」各題項比較分析表……………199
表6-48課程理念認同對「能力指標導向教學設計之研習內容」各題項比較分析表…………200
表6-49課程理念認同對「鄉土語言有關之研習內容」各題項比較分析表……………………201
表6-50配套措施對「國語文教師參與研習活動主要內容之需求」各因素比較分析表………202
表6-51配套措施對「議題、資訊及生活融入教學之研習內容」各題項比較分析表…………203
表6-52配套措施充分程度對「領域指導教學與方法創新之研習內容」各題項比較分析表…204
表6-53配套措施充分程度對「課程統整、協同教學及組織合作之研習內容」
各題項比較分析表……………………………………………………………………205
表6-54配套措施充分程度對「課程銜接、課程發展及行動研究之研習內容」
各題項比較分析表……………………………………………………………………206
表6-55配套措施充分程度對「課程與教材教法評鑑之研習內容」各題項比較分析表………207
表6-56配套措施充分程度對「能力指標導向教學設計之研習內容」各題項比較分析表……208
表6-57配套措施充分程度對「鄉土語言有關之研習內容」各題項比較分析表………………208
表6-58實際作法認同程度對「國語文教師研習活動主要內容需求」各因素比較分析表……210
表6-59實際作法認同程度對「議題、資訊及生活融入教學之研習內容」
各題項比較分析表……………………………………………………………………211
表6-60實際作法認同程度對「領域指導教學與方法創新之研習內容」各題項比較分析表…212
表6-61實際作法認同程度對「課程統整、協同教學及組織合作之研習內容」
各題項比較分析表……………………………………………………………………213
表6-62實際作法認同程度對「課程銜接、課程發展及行動研究之研習內容」
各題項比較分析表……………………………………………………………………214
表6-63實際作法認同程度對「課程與教材教法評鑑之研習內容」各題項比較分析表………215
表6-64實際作法認同程度對「能力指標導向教學設計之研習內容」各題項比較分析表……216
表6-65實際作法認同程度對「鄉土語言有關之研習內容」各題項比較分析表………………216
表7-1研習方式需求各因素各因素各題項分配摘要表………………………………………219
表7-2服務年資對「國語文教師研習活動方式需求」各因素比較分析表……………………220
表7-3服務年資對「新興型、傳統型與組織型的研習方式」各題項比較分析表………………221
表7-4服務年資對「經驗交流的研習方式」各題項比較分析表………………………………222
表7-5最高學歷對「國語文教師研習活動有效方式需求」各因素比較分析表………………223
表7-6最高學歷對「新興型、傳統型與組織型的研習方式」各題項比較分析表………………223
表7-7最高學歷對「經驗交流的研習方式」各題項比較分析表………………………………224
表7-8任教年級對「國語文教師參與研習活動之有效方式需求」各因素比較分析表………225
表7-9任教年級對「新興型、傳統型與組織型的研習方式」各題項比較分析表………………226
表7-10任教年級對「經驗交流的研習方式」各題項比較分析表………………………………227
表7-11學校規模對「國語文教師研習活動有效方式需求」各因素比較分析表………………228
表7-12學校規模對「新興型、傳統型與組織型的研習方式」各題項比較分析表……………229
表7-13學校規模對「經驗交流的研習方式」各題項比較分析表………………………………230
表7-14學校所在地對「國語文教師研習活動有效方式需求」各因素比較分析表……………231
表7-15學校所在地對「議題、資訊及生活融入教學之研習內容」各題項比較分析表………231
表7-16學校所在地對「經驗交流的研習方式」各題項比較分析表……………………………232
表7-17課程理念認同程度對「國語文教師研習活動方式需求」各因素比較分析表…………234
表7-18課程理念認同程度對「新興型、傳統型與組織型的研習方式」各題項比較分析表…235
表7-19課程理念認同程度對「經驗交流的研習方式」各題項比較分析表……………………236
表7-20配套措施充分程度對「國語文教師研習活動有效方式需求」各因素比較分析表……237
表7-21配套措施充分程度對「新興型、傳統型與組織型的研習方式」各題項比較分析表…238
表7-22配套措施充分程度對「經驗交流的研習方式」各題項比較分析表……………………239
表7-23實際作法認同程度對「國語文教師研習活動有效方式需求」各因素比較分析表……240
表7-24實際作法認同程度對「新興型、傳統型與組織型的研習方式」各題項比較分析表…241
表7-25實際作法認同程度對「經驗交流的研習方式」各題項比較分析表……………………242
表8-1教學創新成效差異分析摘要表…………………………………………………………248
表8-2教學創新困難差異分析摘要表…………………………………………………………253
表8-3研習內容需求差異分析摘要表…………………………………………………………260
表8-4研習內容需求差異分析摘要表…………………………………………………………264
圖 次
圖3-1研究架構圖…………………………………………………………………………………44
圖3-2研究流程圖…………………………………………………………………………………69
圖3-3研究干梯圖…………………………………………………………………………………69
中文部分
中國教育學會(1982)。教育組織與專業精神。台北:華欣。
孔令文(2002)。九年一貫課程中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現況與問題之調查。輔仁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方德隆(1999a)。九年一貫課程基本理念與內涵。發表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主辦國民中小學課程教學研討會:9-30。
方德隆(1999b)。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之統整。發表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主辦迎向千禧年─新世紀中小學課程改革與教學創新學術研討會:57-68。
王千倖(1999)。實施「九年一貫課程」成功的基礎:落實教師在職進修需求評估。視聽教育雙月刊,41(2),242,25-29。
王秋柳(2003)。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下國民中學國文教師研習活動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家通(1992)。中日師資培育制度比較研究。國際比較師範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師大書苑發行,頁69-123。
王家通、丁志權、蔡芸、李惠明(1997)。台灣省國民中小學教師在職進修現況與需求調查結果分析。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學專業與師資培育,頁353-392。台北:師大書苑。
王章霞(2002)。九年一貫課程脈絡中教師教學實務改變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惠瑤(2002)。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推動情況與實施成效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成虹飛,黃志順(1999)。從教師成長看課程改革的意義。應用心理研究,1,69-97。
吳宗立(2002)。協同教學法在社會領域的應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3(1),136-146。
吳思華(2001)。知識經濟社會總體指標。台北:經建會。
吳政憲(2001)。教師在職進修的新趨勢─學校本位的教師專業發展。中等教育,52(5),124-137。
吳清基(1990)。教師與進修。台北:師大書苑。
吳雪菁(2002)。九十學年度國民中學推動九年一貫課程的辦理模式、成效評估與需求反應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曉菁(2003)。高雄市國民小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研習活動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呂錘卿、林生傳(1991)。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指標及現況之研究。教育學刊,17,45-64。
李俊湖(1992)。國小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隆盛(2002)。教學創新重在有信心和肯行動,生活科技教育,35(4),1。
沈姍姍(1999)。教育專業。載於陳奎憙(主編):現代教育社會學,頁251-268。台北:師大書苑。
汪瓊嬌(2002)。台中市國民小學學校本位教師在職進修之研究。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周甘逢,吳明隆(2001)。新時代教師角色的再定位。公教資訊,5(4),30-43。
周秀玫(2002)。網路合作式協同教學設計平台-以國中九年一貫課程為例。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生傳(1999)。新世紀教學創新的一種思索融一用多的教學。發表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主辦迎向千禧年─新世紀中小學課程改革與教學創新學術研討會:411-418。
林清江(2001)。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規劃專案報告。2004年3月27日,取自http://m2.ssps.tpc.edu.tw/~mask/edu-report/r9.htm
林清江譯(1989)。教育社會學。高雄:復文。
林琪凱(2002)。九年一貫課程在傳統教學空間實施之問題探討。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
邱彥瑄(2003)。高雄市國民小學國語文教師研習活動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邱馨儀(2002)。國民中學語文學習領域教師對實施九年一貫課程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柯倩俐(2001)。高雄市國小教師在職進修模式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徐佑璋(2002)。九年一貫國民中學生活科技教師教學問題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翁全志(2002)。九年一貫自然與生活科技能力指標之網路多媒體教材與測驗評量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網路學習學程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高強華(1989)。社會變遷與教育革新。台北:師大書苑。
高強華(2001)。九年一貫課程統整革新與教師專業成長。中等教育,52,1:136-148。
高博銓(2003)。協同教學的理念與實施,中等教育,54(5),124-139。
張明輝(1999)。學校教育與行政革新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行政院。
教育部(198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3)。國小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6)。《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在職進修辦法》。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0)。《教師法》。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1)。《師資培育法》。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1)。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配合工作計畫。2004年1月20日,取自http://www.ltjh.kh.edu.tw/ %A4E%A6~%A4@%B3e/%A4E%A6~%A4@%B3e/ %B0t%AEM%ADp%B5e.html
教育部(2002a)。國民中小學教師九年一貫課程基礎及進階研習課程大綱。
教育部(2002b)。新世紀的挑戰─九年一貫課程政策與執行手冊。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a)。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b)。教學創新九年一貫課程問題與解答。2004年3月20日,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index.php
教育部(2003c)。九年一貫課程概要內涵。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index.php
莊秀鳳(2003)。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的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孟妍(2003)。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下國民中學英語教師研習活動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金萍(2002)。九年一貫生活課程教學與教師信念關係之探討。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美勞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彥貝(2002)。國民小學施行親師合作之研究---以一個實施九年一貫課程的二年級班級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美玉(1998)。教師專業-教學法的省思與突破。高雄:麗文。
陳振綱(2002)。國民小學九年一貫課程實施現況與問題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鳳妹(2003)。國小教師的協同教學困擾,國教之聲,35(1),38-45。
單文經(2002)。創新教學的基本原則,中等教育,53(4),4-25。
曾志朗(2001a)。教師的專業成長與新使命,人本教育札記,147,60-64。
曾志朗 (2001b)。美育是一切教育的核心,天下雜誌2001年11月份教育特刊專訪。
曾明祺(2002)。課堂表演在九年一貫語文領域教學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
曾登標(2002)。九年一貫課程資訊融入教學平台之發展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曾寶儀(2002)。國民中學教師因應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童師薇(2004)。國中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教學信念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生物學系碩士論文。
黃玉輝(2002)。教師工作如何舉重若輕:兼從教師專業談教師工作的合理性,師說,162,15-18。
黃旭輝(2002)。網路化教師課程設計輔助支援系統之設計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炳煌(1999)。談「課程統整」--以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為例。發表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主辦迎向千禧年─新世紀中小學課程改革與教學創新學術研討會,49-55。
黃敏政(2002)。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國中教師專業進修需求及現況之調查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淑雲(2002)。訪問教學活動在九年一貫課程應用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斐如(2001)。國民中小學教師自我導向專業發展之研究-以九年一貫課程試辦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葉瑞珠(2002)。新竹縣國民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政策執行現況與實施成效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學校行政碩士論文,未出版。
詹志禹(1998)。當前中小學課程改革的趨勢,教育資料與研究,22,23-25。
賈馥茗(1979)。教育概論。台北:五南。
趙秋英(2003)。九年一貫課程難題與解決對策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歐用生(2000)。加強課程理論與實際的對話─再評九年一貫課程的配套措施。國民教育,40,6,2-10。
潘道仁(2002)。國民中學九年一貫課程實施現況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英姝(2002)。九年一貫課程教師專業能力之相關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培村(1994)。中小學教師生涯進階與等級劃分可行性之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蔡碧璉(1993)。國民中學教師專業成長與其形象知覺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
蔡靜芳(1997)。中等學校教師在職進修課程內涵需求評估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文全(1988)。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美國的教師在職進修教育。國教之友,40,1,4-7。
謝文全(1991)。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台北:文景。
謝淑鈴(2002)。國中小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態度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宗德(1996)。展望廿一世紀亞洲之教育-溝通媒介的語文教育。師說,91,26-29。
蘇素慧(2002)。國小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數學領域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及相關問題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饒見維(1996)。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饒見維(1999a)。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師專業發展之配套實施策略。九年一貫課程與師資培育和進修。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編印,10-28。
饒見維(1999b)。從九年一貫課程談「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與「學校本位教師專業發展」的同步發展策略。研習資訊,16,6,13-24。
饒見維(2000)。如何培養教師之課程設計能力以因應九年一貫課程。教育資料與研究,34,1-7。
饒見維(2001)。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師專業角色的省思。教師天地,113,7-13。
顧燕翎(1999)。訓練的世界性趨勢。公教報導,87,1-3。
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網站(http://tech.eje.edu.tw)。
英文部分
Burden(1980)Teachers’ perceptions of their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 Paper presented at the Midwester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Des Moines, IA,Nov.20,1981)
Edgar, K. (2001).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Estonia: theory and practice.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24, 2 : 99-114.
Erffermeyer, E. S., & Martray, C. R.(1990). A quantified approach to evaluation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professional leadership through a goal-setting process. Journal of Personnel Evaluation in Education, 3, 275-300.
Fullan, M. & Hargreaves, A.(1992). Teacher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al Change. London: The Falmer Press.
Hickcox, E. S. & Musella, D. F.(1992). Teacher Performance Appraisal and Staff Development. In Fullan, M. & Hargreaves, A.(1992). Teacher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al Change : 156-169.
Louis, T. P. (1994). Planning for successful inservice education for local early childhood programs. Topics in Early Childhood Special Education, 14, 3 : 311-333.
Marlow, E.(1993). Futurism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Journal of Instructionla Psychology, 20,3 : 204-207.
NCES(1997).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ctivities. Techniques: Making Education & Career Connections, 72, 6 : 1.
Noella, M. (2001).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 in Australia. Europea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24, 2 : 87-99.
Reviere, R., Berkowitz, S., Carter, C. C. & Ferguson, C. G. .(1996). Needs Assessment: A Creative and practical Guide for Social Scientists. Washington: Taylor & Francis.
Ross, J. A. & Regan, E. M.(1993). Sharing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its impact 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eaching & Teacher Education, 9, 1:91-106.
Sikes, P J. (1992). Imposed Change and the Experienced Teacher in M. Fullan & A. Hargreaves (Eds.).Teacher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al Change. Falmer Press: London
Tindill & Coplin(1989).Evaluation staff development activities. Education Canada, 29(1), 16-23.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饒見維(2001)。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師專業角色的省思。教師天地,113,7-13。
2. 饒見維(2000)。如何培養教師之課程設計能力以因應九年一貫課程。教育資料與研究,34,1-7。
3. 饒見維(1999b)。從九年一貫課程談「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與「學校本位教師專業發展」的同步發展策略。研習資訊,16,6,13-24。
4. 蘇宗德(1996)。展望廿一世紀亞洲之教育-溝通媒介的語文教育。師說,91,26-29。
5. 謝文全(1988)。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美國的教師在職進修教育。國教之友,40,1,4-7。
6. 歐用生(2000)。加強課程理論與實際的對話─再評九年一貫課程的配套措施。國民教育,40,6,2-10。
7. 詹志禹(1998)。當前中小學課程改革的趨勢,教育資料與研究,22,23-25。
8. 黃玉輝(2002)。教師工作如何舉重若輕:兼從教師專業談教師工作的合理性,師說,162,15-18。
9. 曾志朗(2001a)。教師的專業成長與新使命,人本教育札記,147,60-64。
10. 陳鳳妹(2003)。國小教師的協同教學困擾,國教之聲,35(1),38-45。
11. 周甘逢,吳明隆(2001)。新時代教師角色的再定位。公教資訊,5(4),30-43。
12. 呂錘卿、林生傳(1991)。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指標及現況之研究。教育學刊,17,45-64。
13. 吳宗立(2002)。協同教學法在社會領域的應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3(1),136-146。
14. 成虹飛,黃志順(1999)。從教師成長看課程改革的意義。應用心理研究,1,69-97。
15. 王千倖(1999)。實施「九年一貫課程」成功的基礎:落實教師在職進修需求評估。視聽教育雙月刊,41(2),242,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