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頹廢一詞,無論中外,都具有負面意蘊,被認定是墮落、沈淪、敗德的,因此首先得釐清頹廢一詞在西方的演變與意義,繼而探討西方十九世紀末思潮與西方唯美頹廢文學思潮在中國文壇的傳播情形與接受狀況,接著討論中國式的頹風美雨是如何吸收與內化西方唯美頹廢文學思潮而成。進而分析新感覺派小說的頹廢意識書寫,相較五四時期創造社郁達夫(1896-1945)、郭沫若(1892-1978)之類也具頹廢色彩的作品而言,何以更接近西方唯美頹廢文學特質,且具備現代主義色彩的原因探討,以此說明新感覺派的頹廢意識書寫,大異於當時文壇主流而另闢蹊徑、先鋒前衛之處,並且深入分析其頹廢意識的呈顯特色與意蘊。 本論文第一章為前言,主要說明本論文的研究動機、研究範圍、研究方法、前人研究文獻的整理,以及本論文預期的研究成果。 第二章為探討新感覺派與頹廢意識的關係,首先釐清西方唯美頹廢文學與西方世紀末思潮的界定及兩者之間的關係,接著討論新感覺派與西方唯美頹廢文學接軌的部分以及作品特色,以前述兩個面向,試圖勾勒新感覺派的頹廢意識輪廓與特質。其次,進一步探討頹廢意識的主要內涵:包括頹廢意識的消極意義與積極意義的討論、頹廢意識與現代性關係的聯繫、以及頹廢意識所呈顯的審醜觀現象,由此三面向,建構頹廢意識的實質內涵,除藉此以釐清、理解這向來極具爭議性的頹廢觀念之外,同時也有助於檢視與解讀新感覺派小說中的頹廢意識意蘊。最後,根據李今在《海派小說與現代都市文化》一書中所提及的關於新感覺派作品中兩種主題的論述創見為參考,進一步探討西方唯美頹廢派的頹廢觀與馬克斯主義批評中的頹廢觀兩者之間的關係,以及個別的內涵定義,為本論文第五章兩種頹廢觀在新感覺派小說的呈顯探討作研究理論的依據。 第三章延續著上一章的頹廢意識觀念,進一步探討西方唯美頹廢文學思潮的源流與傳播的概況,據此論述二三十年代中國文壇對西方唯美頹廢文學思潮的接受與轉化情形,以期瞭解西方的頹風美雨東移至中國、日本文壇後,究竟產生了哪些理解與誤讀狀況,如此方能更為客觀的釐清所謂一些具頹廢意識的中國文學作品,在一套中國式的吸納與內化後,呈現了如何與西方相違或者貼近的頹廢作品面貌。接著專節討論受了西方頹風美雨影響的新感覺派,與孕育它的沃土—大都會上海,所激撞出的都市文學成果,進一步分析它的都市性與現代性的特質和呈顯,繼而探討新感覺派的都市文學定位與頹廢意識之間的關係,以此說明新感覺派作品中的頹廢意識呈顯,確實是當時文壇難得一見的惡之華綻放現象,這是其他文壇主流、非主流所不可能產生的面目。 第四章與第五章,則是新感覺派文本分析的部分,以探討新感覺派小說中頹廢意識的呈現為重。第四章從兩種頹廢觀意識在新感覺派作品中如何展示的角度切入,分別以劉吶鷗、穆時英、施蟄存的幾篇短篇小說為例,論述三人小說中兩種頹廢觀是否交錯混雜的問題,以及此兩種頹廢觀的混淆滲透是否產生了小說主題的雙重性、價值觀的游移懸擱、與小說人物性格的矛盾等問題,以此開啟一種解讀新感覺派小說的新方式與新視角。第五章則是探討新感覺派小說中都市漫遊者的頹廢形象。本論文主要採班雅明論(Walter Benjamin,1892-1940)述波特萊爾(Charles Bandelaiye,1821-1861)的都市漫遊者形象理論,為此章立論的依據,首先釐清波特萊爾筆下的巴黎漫遊者與新感覺派筆下的上海漫遊者之間的異同,進而勾勒出新感覺派作品中,所呈顯的中國式都會男女漫遊者的頹廢形象及其象徵意蘊。本論文並以李歐梵的研究成果為參考底本,試圖進一步發展與延伸,以探究新感覺派作品中的都會漫遊者之頹廢形象。 第六章為結語,主要將本論文各個章節的研究重點再作一次提綱挈領的說明與總結,並且給予新感覺派小說的頹廢意識書寫一個公允的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