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98.82.140.17)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2 20:3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董秉彰
研究生(外文):Ping-chang Tung
論文名稱:台灣南部地區中產階級公民文化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civic culture of middle-class in South Taiwan.
指導教授:汪銘生汪銘生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山大學
系所名稱: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公共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4
畢業學年度:9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5
中文關鍵詞:價值觀中產階級後物質主義公民文化
外文關鍵詞:value systemmiddle classcivic culturepost-materialism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1
  • 點閱點閱:82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7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台灣南部地區發展以農業為主,在過去政策下長期被忽略。即使是號稱台灣第二大都市的高雄市,第三級產業的發展同樣不甚發達。產業結構嚴重影響人口的結構,南部地區的產業結構使得中產階級的發展受到嚴重的限制。
根據西方的發展經驗,中產階級的主要價值觀乃是追求溫和改革與穩定發展,於是成為社會穩定發展的重要基礎,因此中產階級的持續發展與其應有價值文化的成熟,是為地區發展的關鍵要素。
關於公民文化的研究,Almond為最早的先驅,而Inglehart則為後續的主要長期研究者。他在從七零年代開始對先進工國家民眾的價值文化展開調查,晚近更納入了亞洲、非洲、南美洲等地區。在其長期對於工業國家的研究中,Inglehart發現由於技術提升、經濟發展、資訊傳播普及、教育水準提高等社會的變化,社會所追求的目標逐漸由注重物質享受以及人身安全的物質主義價值,移轉為注重生活環境品質、自我實現及成就需求強烈的後物質主義(postmaterialism)。認知動員與導引菁英也成為社會變遷後的重要特質之一。
本研究透過Inglehart根據馬斯洛需求層級所發展而出的價值觀移轉理論(theory of Value Change),針對南部中產階級的價值傾向、政治文化特質、認知動員程度以及地方意識進行問卷調查,檢視目前南部地區中產階級的公民文化概況。
研究發現,在南部地區中產階級中,後物質主義者仍居少數,隨著價值觀不同,對於經濟管制、軍事防衛、環境保護等層面的認知均有顯著不同,其人際信賴度與政治參與程度亦顯現相當差異。而若將民眾呈現出的各項態度變數加以分析,則發現對於台灣政治環境的評價則是南部中產階級民眾的各項態度屬性中,與各種構面關聯最為直接的變數。
研究結果顯示,相對於過去其他研究中北部地區所顯現出後物質主義逐步發酵的效應,南部地區中產階級地區的發展顯然尚未進入成熟的階段。不僅後物質主義者的比例明顯偏低,並且在各種構面並未能表現出與國外相關研究結讑一致的多項應有特質,這種社會結構與階層發展的問題,亦直接反映在南部地區政治與地區發展的困境中。公民文化、地區行銷以及第三部門則可能是地方突破種種困境的重要層面。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7
1.2 研究範圍與目的………………………… 9
1.3 研究流程…………………………………10
2. 文獻回顧
2.1 中產階級的發展…………………………13
2.2 公民文化與地方發展……………………21
2.3 相關研究…………………………………36
3. 實證研究
3.1 研究理論…………………………………40
3.2 研究架構…………………………………43
3.3 研究假設與問卷擬定……………………45
3.4 抽樣調查…………………………………56
3.5 資料分析方法……………………………58
3.6 信效度分析………………………………60
4. 研究分析與結果
4.1 中產階級民眾基本屬性分析……………65
4.2 價值觀分析………………………………67
4.3 政治文化分析……………………………73
4.4 認知動員分析……………………………77
4.5 地方民眾參與構面分析…………………81
4.6 其他獨立議題……………………………82
4.7 綜合相關分析……………………………83
5. 綜合探討與建議
5.1 南部中產階級文化特質探討……………96
5.2 南北地區民眾公民文化比較………….100
5.3 結論…………………………………… 103
5.4 研究限制與後續建議………………… 104
參考文獻……………………………………… 106
附錄 正式問卷…………………………………110
參考文獻
1.王宏仁(1999),一九五零年代的台灣階級結構與流動初探。台灣社會研究季刊,36,頁1-35。
2.朱雲漢(1984),中產階級與台灣政治民主化。變遷中台灣社會的中產階級,蕭新煌主編。台北:巨流,頁233-244。
3.艾蒙德、維巴(Gabriel A. Almond & Sidney Verba),張明澍譯,公民文化。台北:五南,1996。
4.行政院主計處(1991),八十年度台灣地區人力資源調查統計年報。
5.行政院主計處(2000),八十九年度台灣地區人力資源調查統計年報。
6.行政院主計處(2000),八十九年度中華民國社會指標統計。
7.何瑞珠(1990),學校氣氛與公民教育成效之關係研究,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碩士論文。
8.汪明生(1997),行銷地方產業首長責無旁貸。人力發展月刊,46,頁31-33。
9.汪明生(1998),地方發展與地方政治。人力發展月刊,54,頁7-9。
10.汪明生、陳碧珍、黃慶源、王翔煒、蘇明敏(2000),多元社會下地方發展之公民文化與公共事務教育。海峽兩岸第二屆公共事務與跨世紀發展研討會,北京。
11.汪明生、林錦郎、楊永和、黃啟誠,(2001),多元社會下的公民文化與地方發展。第十一屆環境管理與都會發展研討會,高雄。
12.沈清松(2001),台灣精神與文化發展。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13.吳乃德、林佳龍(1984),中產階級與民主改革:現實或神話。變遷中台灣社會的中產階級,蕭新煌主編。台北:巨流,頁217-232。
14.吳統雄(1990),電話調查:理論與方法。台北市,聯經出版社。
15.吳養生(1991),對台灣政治轉型的思考。中國論壇,32(3),頁4-5。
16.吳英明(1999),市民社會與地球村。高雄:宏文館。
17.吳明隆(2000),SPSS統計應用實務。台北市,松崗。
18.林素琴(1993),階級、文化價值與政黨傾向 / 以台北市「中產階級」的研究為例。政治大學度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林本炫(1994),台灣南北文化差異的社會意義。國家政策雙週刊。國家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國家政策研究中心。台北,頁4-5。
20.林松齡(2000),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家庭與個人的關係之探討。台灣社會的婚姻與家庭—社會學的實證研究。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台北,頁289-312。
21.林傑斌、劉明德(2001),SPSS10.0與統計模式建構。台北市,文魁。
22.周聖平(2000),台灣民眾之物質/後物質主義價值:社經、地區與政治態度差異,台北大學都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23.胡佛(1998),政治文化與政治生活。台北市,三民書局。
24.范允安(2001),區域發展中的文化思想因素。中國地理學會會刊,29,頁129-132。
25.柯玟青(1992),台灣地區中產階級的面貌及其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傳習,10,頁137-147。
26.高乘恕(1984),對當今台灣中產階級的幾點觀察。變遷中台灣社會的中產階級,蕭新煌主編。台北:巨流,頁21-32。
27.高恆信、李美枝(2000),台灣地區人民之省籍、黨籍與政治意識型態在政治群體認同中的糾結。本土心理學研究,3,頁231-276。
28.倪加勛、袁衛、易丹輝、蔡志洲(1993),應用統計學。北京市,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9.徐正光、蕭新煌主編(1995),臺灣的國家與社會。台北:東大。
30.許木柱(1997),職業、文化與認同。大地地理雜誌,元月號,頁9。
31.許嘉猷(1986),社會階層化與社會流動。臺北市:三民。
32.莊耀嘉(1982),人本心理學之父。北市:允晨。
33.陳建寧(1999),公民文化與地方發展之初探。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4.陳秉璋、陳信木(1990),價值社會學。台北市:桂冠圖書。
35.章英華主持(2001),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計劃第四期 第一次調查計劃執行報告。台北:行政院國科會科資中心。
36.彭倩文(1987),社會運動的興起與中產階級的關係:臺灣環境保護運動的分析。中山社會科學譯粹,2(3),頁29-36。
37.彭懷恩(1991),評「對台灣政治轉型的思考」。中國論壇,32(3),頁10。
38.黃俊傑(2000),戰後臺灣文化變遷的主要方向:個體性的覺醒及其問題。歷史月刊,144,頁86-92。
39.黃俊英(2000),多變量分析。台北市,中國經企研究所。
40.楊國樞(1986),「台灣地區社會變遷與文化發展」感言。台灣地區社會變遷與文化發展,中國論壇編輯委員會。台北:聯經,頁9-17。
41.楊國樞、瞿海源(1988),變遷中的台灣社會—第一次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資料的分析,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42.廖益興(1994),南北差距—政治文化面。國家政策雙週刊。國家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國家政策研究中心。台北,頁2-3。
43.蔡明哲(1997),台灣社會發展的經驗與啟示。變遷的探索,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主編。台北市:聯合報。
44.蕭新煌(1984),台灣中產階級何來何去。變遷中台灣社會的中產階級,蕭新煌主編。台北:巨流,頁5-20。
45.瞿海源、章英華主編(1986),臺灣社會與文化變遷。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46.羅森邦(Walter A. Rosenbaum),陳鴻瑜譯,政治文化。台北:桂冠,1991。
47.Barnes, S. H. (1986). Politics and culture, monograph series prepared for U.S. Department of State. Ann Arbor: Institute for Social Research.
48.de Graaf, Nan D., Evans, & Geoffrey (1996). Why are the young more postmaterialist ? 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 28(4), 608.
49.Davis, D. W. & Davenport, C. (1999). Assessing the validity of the postmaterialism index.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93(3), 649-664.
50.Davis, D. W. (2000). Indivdual level examination of postmaterialism in the US: Political tolerance, racial attitudes, environmentalism, and participatory norms. Political Research Quarterly. 53(3), 455-475.
51.Devellis, R. F. (1991). Scale Development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London: Sage.
52.Wright, E. O. (1989). The debate on classes. New York : Verso.
53.Almond, G. A. & Verba, V. (1963). The civic culture: political attitudes and democracy in five nations.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s.
54.David, H. (1987). Models of Democracy. Cambridge: Polity Press.
55.Mills, C. W. (1951). White collar: the American middle classe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56.Inglehart, R. (1977). The silent revolution: changing values and political styles among western public.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57.Ingelhart, R. (1990). Culture shift in advanced Industrial society.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58.Inglehart, R. (1997). Modernization and Postmodernization.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59.Rosenbaum, W. (1975). Political Culture. New York: Praeger.
60.Ting, K.F. & Chiu, C. C. (2000). Materialistic values in Hong Kong and Guangzhou: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wo Chinese societies. Sociological Spectrum, 20 , 15.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