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資料
王麗容(1997)。<台灣婦女就業影響因素分析>。《理論與政策》86年夏季號。頁86-98。王麗容(2002)。2002年台灣婦女人權指標調查報告。台北:中國人權協會。
http://www.cahr.org.tw/HRindicator/girl1.htm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編(2003)。《臺灣地區兩性工作平等狀況調查報告 92年》。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呂玉瑕(1982)。<現代婦女之角色態度的價值延伸現象>。《思與言》20卷2期,頁135-150。呂玉瑕(1995)。<社會學與性別研究>。《近代中國婦女史》3期,頁177-192。
吳忠吉(1988),<產業就業性別結構的初步研究>,《經濟論文叢刊》16卷3期,439-457吳忠吉(2002)。<兩性工作平等法對女性就業之影響>。《勞資關係月刊》20卷11期,頁646-654。吳芝儀、李奉儒譯;Patton, Michael Q.著, (1995)。《質的研究與評鑑》。台北:桂冠。
余漢儀(1991)。《台灣地區兩性就業狀況之研究》,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八十年度委託研究。
余智敏、陳光遠、陳素梅、張君玫譯﹔Wallace, C & Abbott, P.著(1995)。《女性主義觀點的社會學》。台北:巨流。
李藹慈(1993) 傳統與非傳統職業婦女職業選擇之相關變項比較研究。國立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李美枝、鍾秋玉(1996)。<性別與性別角色析論>。《本土心理學研究》6期,頁260-299呂寶靜、陳景寧(1997)。<女性家屬照顧者的處境與福利建構>。收於劉毓秀主編《女性、國家、照顧工作》。台北:女書文化。頁57-92。
林忠正(1988)。<初入勞動市場階段之工資性別差異>。《經濟論文叢刊》第16期,頁305-322林心如(1998)。聯合國與女性人權。新世紀智庫論壇第四期。http://www.taiwanncf.oW3.tw/ch01/public_show.asp?title=04.聯合國與女性人權(林心如)
林玉靖(1997)。影響已婚女性職業選擇因素之研究-供給面的探討。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表演藝術聯盟(2003)。《中華民國九十一年表演藝術生態報告》。台北: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胡幼慧、姚美華(1996)。<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信度與效度?如何抽樣?如何收集資料、登錄與分析?>。收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頁141-158。
胡采蘋(2002)。台灣古典音樂文化工業之政治經濟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高淑貴(1985)。<男女兩性職業選擇之比較研究>。收於《婦女在國家發展過程中的角色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大人口研究中心。頁359-387。
高長(1990)。<職業選擇與性別工資差異:台灣地區之實證分析>。收於《人口變遷與經濟社會發展研討會》。台北市: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頁363-392。
高長(1991)。<台灣地區性別工資差異問題之研究:生命週期人力資本論之應用>。《國立政治大學學報》62期,頁71-108。徐宗國(1990)。<是為少數者?工作內涵與工作生活素質,女性與工作研究上的一些回顧與芻議>。《婦女與兩性學刊》創刊號,頁1-25。徐富珍、陳皎眉(1997)。<她們覺得不公平嗎?-女性工作者社會比較歷程之探討>。《教育與心裡研究》20期,頁355-398。
高熏芳、林盈助、王向葵譯、Maxwell, Joseph A.著(2001)。《質化研究設計:一種互動取向的方法》。台北:心裡出版社。
高淑娟(1998)。大學教師性別角色態度與工作投入之相關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夏學理、凌公山、陳媛編(1998)。《文化行政》。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畢恆達(1996)。<詮釋學與質性研究>。收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頁27-43。
陳皎眉(1987)。《性別角色態度、個人現代性與逃避事業成就傾向及工作滿意程度的關係》。台北:台大人口研究中心婦女研究室編印。
陳美華(1999) 一九九九台灣女權報告工作篇。台北:東吳大學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http://www.scu.edu.tw/hr/document_imgs/documents/d6_4.htm
陳月娥(2000)。勞動市場職業性別隔離決定性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論文。陳建志(2002)。<人力資本差異或性別歧視?就業市場性別階層化之探討>。《人文及社會科學學刊》14卷3期,頁363-407。
陳雅雯(2002)。非營利組織的女性工作者-以兩個基金會為例。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陸蓉之(1993)。<女性藝術經紀人與文字工作者的對談>。《藝術家》214期,頁254-262。
張晉芬(1994)。台灣地區產業性別職業隔離的現象、成因和影響。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計劃編號: NSC82-0301-H001-068
張晉芬(1995a)。<產業性別職業隔離的檢驗與分析>。收於張晉芬、曾瑞鈴主編《美國與台灣社會結構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頁99-126。
張晉芬(1995b)。<綿綿此恨,可有絕期?-女性工作困境之剖析>。收於劉毓秀主編《台灣婦女處境白皮書:1995年》。台北:時報文化,頁145-180。
張晉芬(2001)。<找回文化:勞動市場中性別化結構與制度的建立與深化>。《教育與勞動力市場的連結研討會論文集》。頁104-121。
張晉芬、王玟娟(1997)。<兩性分工觀念下婚育對女性就業的影響>。收於劉毓秀主編《女性、國家、照顧工作》。台北:女書文化。頁227-251。
張君玫譯、Denzin, N. K. 著, (1999)。《解釋性互動論》。台北:弘智文化。
陸宛蘋(1998)。<表演藝術與非營利組織的探討>。收於林秋芳和李容端編撰《八十六年度表演藝術行政系列藝林探索—環境篇》。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頁154-170。
楊少強(2003)。<台灣女性地位認知調查>。《商業周刊》833期,頁152-157。
曾敏傑(2001)。<台灣地區兩性薪資差異與變遷:1982、1992、及2000年的比較>。《台大人口學刊》23期,頁147-209。黃台心、熊一鳴(1992)。<台灣地區男女全職與兼職工作工資差異之研究>。《臺灣銀行季刊》43卷2期,頁327-346。
黃幸美(1994)。<女性與勞動參與的發展、現況與問題>。《婦女與兩性學刊》第五期。頁133-163。焦興鎧(2001)。<兩性工作平等立法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之時代意義>。《勞資關係月刊》20卷5期,頁262-270。葉紹國(1986)。《大學生的女性角色態度與相關因素研究》。台北:台大人口研究中心婦女研究室編印。
蔡淑鈴(1987)。<職業隔離現象與教育成就:性別之比較分析>。《中國社會學刊》11期春季。頁61-91。劉梅君(1992)。<我國女性人力資源低度利用之析探:現況檢討與政策發展>。《勞動學報》2期。頁107-131。
劉梅君(1997)。<建構性別敏感的公民權:從女性照顧工作本質之探析出發>。收於劉毓秀主編女性國家照顧工作。台北:女書文化。頁185-226。
劉梅君(1999)。<性別與勞動>。收於王雅各主編:《性屬關係:性別與社會、建構》。台北:心理出版社。頁253-303。
劉玉蘭(1993)。<台灣地區婦女人力資源開發之回顧與展望>。《社教雙月刊》56期,頁14-21。劉仲冬(1999)。<陰陽殊性男女異行:性別差異的生物論述>。收於王雅各主編:《性屬關係:性別與社會、建構》。台北:心理出版社。頁27-56。
鄭津津(2002)。<從兩性工作平等法看促進女性就業問題>。《勞資關係月刊》20卷11期,頁655-669。
盧家珍(1998)。<測試你的EQ-有效的自我管理>。收於林秋芳和李容端編撰《八十六年度表演藝術行政系列藝林探索—經營管理篇》。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頁41-52。
嚴祥鸞(1996a)。參與觀察法。收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頁195-222。
嚴祥鸞(1996b)。<台灣勞動市場性別化分工的解析,1951-1994>。《勞資關係論叢》十月5期,頁147-176。嚴祥鸞(1999)。<台灣勞動市場性別化分工的回顧與展望>。第四屆婦女國是會議會議論文。http://taiwan.yam.oW3.tw/nwc/nwc4/papers/99nwc-203.htm
饒志堅、賴秀玲、蔡惠華、王玉珍(2003)。我國性別統計及婦女生活地位之國際比較研究。台北:行政院主計處。http://www.dgbas.gov.tw/dgbas03/div2all.htm
二、英文資料
Anker, R.(1998). Gender and Jobs: Sex segregation of occupations in the world. Geneva: International Labor Office.
Astin, H. S. (1984). The meaning of work in women’s lives: A sociopsychological model of career choice and work behavior. The Counseling Psychologist, 12(4): 117-126.
Boverman, I. K. et all, (1972). Sex-role stereotypes: A current appraisal.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28(2): 59-78.
Byrnes, W. J. (1999). Management and the arts (2nd ed). Boston: Focal Press.
Chen, Shang-ying (2001). From arts administration to creative versatility: Adapting the Taiwanese arts administration training system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UMI AnnArbor: Dissertation Services.
Chong, D. (2002). Arts management. New York: Routledge.
Correll, S. J. (2001). Gender and the career choice process: The role of biased seW4-assessment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06(6): 1691-1730.
Denzin, N. K. & Lincoln, Y. S. eds. (1998). The landscape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Theories and issues. California: Sage.
DiMaggio, P. (1987). Managers of the arts. Washington : 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
Dorn, C. M. (1992, Fall). Arts administration: A field of dreams? Journal of Arts Management, Law & Society, 22(3): 241-251.
Eccles, J. S., (1987). Gender roles and women’s achievement-related decisions. Psychology of Women Quarterly, 11: 135-172.
England, P., (1982). The failure of human capital theory to explain occupational sex segregation. The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17(3):358-370.
European Foundation . (2002). Quality of women’s work and the employment tools for change. http://www.eurofound.eu.int/publications/EF02110.htm
Fassinger, R. E., (1990). Causal models of career choice in two samples of college women.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36: 225-248.
Foschi, F., Lai, L., Sigerson, K. (1994). Gender and double standards in the assessment of job applicants. Social Psychology Quarterly, 57(4): 326-339.
Foschi, M. (1996). Double standards in the evaluation of men and women. Social Psychology Quarterly, 59(3): 237-254.
Glick, P., Wilk, K. & Perreault, M. (1995). Images of occupations: Components of gender and status in occupational stereotypes. Sex Roles, 32(9/10): 565-582.
Herron, D. G. et all, (1998, Spring), The effect of gender on the career advancement of arts managers. Journal of Arts Management, Law & Society, 28(1): 27-40.
Jacobs, J. A. & Lim, S. T. (1992). Trends in occupational and industrial sex segregation in 56 Countries, 1960-1980. Work and Occupations, 19(4), November : 450-486.
Jacobsen, J. P. (1994). Trends in work force segregation, 1960-1990. Social Science Quarterly, 75(1): 204-11.
Mencken, C.F. & Winfield, I. (2000). Job search and sex segregation: Does sex of social contact mater? . Sex Roles, 42( 9/10): 847-864.
Pick, J. (1980) Arts administration. London : E. & F.N. Spon.
Pick, J & Anderton, M. (1996) Arts administration (2nd ed). London: E & FN Spon.
Reskin, F. & Roos, A. P. eds. (1990). Job queues, gender queues. Philadelphi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Reskin, B. (1993). Sex segregation in the work place.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19(1): 241-270.
Rosenfeld R. A.; Kalleberg, A. L. (1991). Gender inequality in the labor market: A cross-national perspective. Acta Sociology, 34: 207-225.
Whaite, B. (1995). The career development of successful women. Women in Management Review, 10(3): 4-15.
Walby, S. (1997). Gender Transformation. London:Routledge.
Yin, Robert K. (2003)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3rd ed). Thousand Oaks: Sage Publication.
三、網站
行政院主計處
http://www.dgbasey.gov.tw/
行政院勞委會
http://www.cla.gov.tw/
http://intra.cla.gov.tw/webcla/claweb.nsf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網路劇院
http://www.cyberstage.com.tw/
台北文化電子報16期 台北:台北市文化局
http://epaper.culture.gov.tw/content/2004/01/content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