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0.247.152)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5 08:2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王世杰
研究生(外文):Shi-jie Wang
論文名稱:科學史融入教學對國小學童科學態度之教學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Effects of Integrating History of Science into Teaching on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Scientific Attitude
指導教授:謝秀月謝秀月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siu-Yueh Hsieh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南大學
系所名稱: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班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普通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3
畢業學年度:9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64
中文關鍵詞:科學史科學態度
外文關鍵詞:history of sciencescientific attitude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7
  • 點閱點閱:57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8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8
本研究旨在以科學史為基礎,探討將科學史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中,對國小六年級學生的科學態度之影響。本研究採實驗研究與訪談研究進行,實驗研究之設計採不等組前後測設計進行,研究旨在了解科學史融入教學對國小學童科學態度的影響,訪談研究部分乃針對教學實驗組學童,作半結構式訪談並針對實驗組及控制組學童六年級的學業成就作配合分析。
實驗研究以科學態度量表為前後測工具,實驗處理方面,實驗組以研究者自編生物科學史融入教學教案設計,進行實驗教學,控制組則為一般出版社按教學進度教學。在實驗組中隨機挑選兩位學童進行訪談以增加實驗研究的信度。其研究發現:實驗組在科學態度量表之「彈性」、「客觀性」、「好奇心」等層面與控制組學生未達顯著差異。而實驗組學生在科學態度量表之「因果關係」、「批判精神」層面明顯高於控制組學生達顯著差異。實驗組學生在科學態度量表之「科學認知」、「科學情意」領域亦明顯著高於控制組學生達顯著差異。而實驗組學生在科學態度量表之「科學行為」領域與控制組學生未達顯著差 。實驗組學生在學業成績上明顯著高於控制組學生達顯著差異。
訪談研究也發現學童的科學態度有局部改變,在課程實施上可能遭受的限制方面:學生的先備經驗與選擇學校校園教學風氣、課程設計的完整性…..等。依據研究發現提出二點建議供教師從事教學及未來進行研究之參考。
The study was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integrating history of science into Nature and living technology on the scientific attitude of the sixth graders. The experiment and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in this study. The nonequivalent-pretest-posttest design was adopted in the experiment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integrating history of science into teaching on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scientific attitude. As for interviews,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with student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sixth graders of the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was analyzed as well.
The scientific attitude scale was used as an experimental tool for pretest-posttest. The researcher used the self-compiled history of biology in curriculum design for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o proceed experimental teaching. As for the control group, students were taught according to the syllabus made by ordinary publishers. To enhanc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experiment, two students from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randomly select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interviews. The research study indicated that “flexibility”, “objectivity,” and “curiosity” on scientific attitude scale derived from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However,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control group in “cause and effect” and “critical thinking” in the sca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scored higher in “scientific regard” and “scientific affection” than control group, so there was als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in “scientific practice” of the scale. The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resulting in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e results of the interviews also showed that students’ scientific attitude changed partially. Nevertheless, possible limits concerning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included students’ prerequisite experiences, teaching atmosphere in the selected schools and integrity of curriculum design, etc. These suggestions were offered to teachers and other researchers for future studies.
摘要………………………………………………………...1
第一章 緒論……………………………………………3
第一節 研究背景……………………………...3
第二節 研究目的……………………………….6
第三節 待答問題…………………………...…6
第四節 研究歷程……………………………….6
第五節 名詞解釋……………………………………….7
第二章 文獻探討……………………………………….8
第一節 科學史與教學之相關研究…………………….8
第二節 科學態度之內涵及相關研究…………………12
第三章 研究方法………………………………………21
第一節 實驗設計…………………………………...21
第二節 研究假設………………………………...…23
第三節 研究對象…………………………………...24
第四節 課程設計……………………..……...……25
第五節 研究工具及方法…………………………...28
第六節 資料收集與分析…………………………...30
第四章 分析與討論…………………………...……32
第一節 量的分析……………………...……………32
第二節 質的分析……………………..…………...38
第三節 綜合分析…………………………………...4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43
第一節 研究結論…………………………………...43
第二節 建議………………………………………...44
參考文獻…………………………….………………….45
附錄一 科學史融入教學教材設計(試教前教案)…...46
附錄二 科學史融入教學教材設計(試教後教案)…...54
附錄三 科學態度度量表………………...….……...62
巫俊明(民86)。歷史導向物理課程對學生科學本質的了解、科學態度、及物理學科成績之影響。物理教育,64-84。
林世娟(民90)。國小學童「科學態度」及「對科學的態度」之研究—以植物的生長教學活動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侯至洋、釣}榮(民90)。國小自然科教師對科學史教學的態度之初探研究。科學教育月刊,第242期,2-13頁。
侯志洋(民90)。國小自然科教師對科學史融入自然科教學的態度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院校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洪振方(民86)。科學史融入科學教學之探討。高雄師大學報,第八期,233-246頁。
莊嘉坤(1995):國小學生對科學態度之探討。八十四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論文集(2),1-20。
釣}榮、李田英(民84)。科學史在科學教學的角色與弁遄C科學教育月刊,第179期,15-27頁。
頃w發(民89)。專科學生對科學的態度,生物學科的自我效能與其營養健康信念表徵、學業成就之關係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陳英豪、葉懋堃、李坤崇、李明淑、邱美華(民79)。國小學生科學態度量表之編制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NSC-78-0111-S-024-01)
陳淑媛(民87)。融入科學史之教學對學生了解科學本質之影響。科學與教育學報,第二期,121-150頁。
湯清二(民76)國中學生生物科學學習因素與其科學態度和學習成就之關係。教育學院研究,4,451-471。
程文香(民91)。中小學學生在熱迷思概念與科學發展史比較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院校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燕玉(民90)。科學故事課程對國小五年級學童科學本質觀與對科學的態度影響之個案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子善(民89)。科學故事課程設計之行動研究--以燃燒現象發展史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蘇懿生(民83)。高雄市高中實驗室氣氛與學生對科學的態度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Hanadyna, T. & Shaughnessy, J. (1982). Attitudes toward science:Aquantitative. Science Education,66 (4) ,547-563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吳靜吉、程炳林(1992)。激勵的學習策略量表之修訂。中國測驗學會測驗年刊,39,59-78。
2. 洪振方(民86)。科學史融入科學教學之探討。高雄師大學報,第八期,233-246頁。
3. 巫俊明(民86)。歷史導向物理課程對學生科學本質的了解、科學態度、及物理學科成績之影響。物理教育,64-84。
4. 陳文俊(1998)。台灣地區學生的政治文化—中、大學生的政治態度與台灣民主化的前景。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季刊,1卷,3期,頁23-60。
5. 袁頌西(1974)。我國家庭政治社會化與少年政治功效意識之研究(上、下)。思與言,11卷,5、6期,頁1-12、22-30。
6. 李文政(1997)。兒童的政治社會化。國教世紀,176期,頁19-26。
7. 王浩博(2002)。我國國小社會科與政治社會化之研究—十二年來之發展的分析(1988-2000)。研習資訊,19卷,3期,頁42-53。
8. 王浩博(2000)。國小社會科準教師所應具備的基本政治學知識。國教學報,12期,頁289-305。
9. 王浩博(1997)。改編本會科教材中之政治社會化內容的探討。國教學報,9期,頁279-299。
10. 林清山、程炳林(2001)。中學生自我調整學習量表之建構及其信效度研究。測驗年刊,48(1),1-41。
11. 柳賢、陳英娥(1994)。台灣地區國一學生數學焦慮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高雄師大學報,5,137-158。
12. 張景媛(1992)。自我調整、動機信念、選題策略與作業表現關係的研究暨自我調整訓練課程效果之評估。教育心理學報,25,201-243。
13. 莊耀嘉、黃光國(1981)。國中學生的成敗歸因與無助感特徵。中華心理學刊,2(23),19-23。
14. 郭靜姿(1990)。學習動機、策略應用與後設認知能力之相關探討及其所構成之後設理解模式在資優教學上的應用(上)。資優教育季刊,37,1-8。
15. 傅佩榮(2004):閱讀的興趣。教師天地,129,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