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Li,Yuan-Hui, 1976, Denudation of Taiwan Island since the Pliocene Epoch:Geology. No.4. .105-107.
2、Simon J. Dadson1, Niels Hovius1, Hongey Chen2, W. Brian Dade4, Meng-Long Hsieh2, Sean D. Willett5,et al.(2003).Links between erosion, runoff variability and seismicity in the Taiwan orogen.NATURE, 426, 648-651.
3、王如意、易任(2001)。應用水文學,國立編譯館,台北市。
4、王鑫(1988)。地形學。聯經出版社、台北市。
5、方世榮(1999)。基礎統計學。華泰文化公司,台北市。
6、吳建民(1991)。泥沙運移學。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台北市。
7、吳明隆(2003)。SPSS統計運用學習實務。知城數位科技公司,台北市。
8、吳瑞濱、頂妧部B李鴻源(1998)。二維泥沙沖淤模擬之研究。第九屆水利工程研討會,中央大學,PE11-E20。
9、吳瑞濱、楊錦釧、顏本琦、盧榮祥(2001)。高屏溪率定曲線之評估探討。第十二屆水利工程研討會,成奶j學,P1-9。
10、吳瑞濱、楊錦釧、顏本琦(2003)。理論率定曲線運用在天然河段之評估探討。: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刊,第15卷2期,P241-252。11、李光敦(2002)。水文學。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台北市。
12、李鴻源、楊錦釧、葉克家、謝慧民(1996)。辮狀河系沖淤模式之發展(四),NETSTARS模式。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台北市。
13、何春蓀(2002)。普通地質學。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台北市。
14、林朝棨(1957)。台灣地形。台灣省文獻會,台中市,P1-32、P108-128。
15、林朝棨、周瑞燉(1974)。台灣地質。台灣省文獻會,台中市,P1-114。
16、林孟龍、王鑫合著(2002)。台灣的河流。遠足文化出版公司,台北縣。
17、林維甫(1987)。IBM PC FORTRAN 77結構化程式設計。松崗電腦圖書公司,台北市。
18、施澄鐘(1986)。數值分析。松崗電腦圖書公司,台北市。
19、姜善鑫等編輯(2000)。揭開福爾摩沙的面紗:臺灣的自然地理。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中部辦公室,台中市。
20、黃朝恩(1982)。台灣河川輸砂特性及其地形意義。師大學報,第27期,P649-680。
21、黃景川(2002)。土壤力學。三民圖書公司,台北市。
22、詹錢登(2000)。土石流概論。科技圖書,台北縣。
23、楊錦釧、顏本琦、吳瑞濱(1999)。高屏溪率定曲線之評估探討。國立交通大學防災工程研究中心、財團法人曹公農業水利研究發展基金會。
24、郭青雲、葉約翰、侯和雄、珩惜憛A編譯(1983)。流體力學。文化圖書公司,台北市。
25、陳尊賢、野縣@(2002)。台灣的土壤。遠足文化出版公司,台北縣。
26、錢寧、萬兆惠(1991)。泥沙運動力學。科學出版社,北京。
27、盧召堯(1998)。高效率河川流量量測技術之研發與應用(一)。國立中興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水資源保育及防災研究中心,台中市,P135-159。
28、謝慧民(1996)。網路形河川擬似二維沖淤行為之數值模擬。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市。29、蔡獻堂(1987)。IBM PC FORTRAN。波前電腦圖書公司,台北市。
30、蕭慶章(2003)。實用河川工程(上)河川工程規劃。科技圖書公司,台北市。
31、http://www.wra.gov.tw(2004),經濟部水利署。
32、http://www.cwb.gov.tw(2004),中央氣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