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7) 您好!臺灣時間:2025/03/18 10:5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蘇萬福
研究生(外文):Wan-Fu Su
論文名稱:雙溪河河口地形變遷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n the topographic evolution at Shuanghsi river estuary
指導教授:蕭松山蕭松山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系所名稱:河海工程學系
學門:工程學門
學類:河海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4
畢業學年度:9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6
中文關鍵詞:雙溪河河口地形變遷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
  • 點閱點閱:57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86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雙溪河河口沙舌地形,近年來每逢颱風豪雨侵襲,變遷改道的頻率愈來愈高。相關單位與地方人士又對本河口地形變遷的原因均眾說紛紜;緣此,本研究乃蒐集本河川與出海口附近海域歷年海、氣象資料與相關設施興建歷程,研究期間並在高處以定點不定時方式,拍照該河口地形變遷實景照片,另取部份航照圖與過去河口地形照片做整合分析比對。
研究作業上,除了分析該河口地形變遷過程與變遷成因外,並就現況提出保護措施構想方案供參考。另外經由研究結果顯示:
(一)颱風侵襲只是突顯河口地形變遷災害,該實際造成原因,可能是過去人為河岸設施,不當的加入與干擾所影響。
(二)經數據比對發現,近十年來海岸線底質沙沖刷流失量與河川輸沙量產生嚴重失衡現象,該流失量如果持續發生,未來在本地區海岸線應否進行保護措施將是重要課題。
In the past few years, due to the typhoon-hits, the downpours wash out and erode the salient landform in the Shuanghsi river estuary, which changes the river courses frequently. However, the related departments and local personalities’ opinions about the reasons of this phenomenon are widely diverse. For the sake of diverse opinions, this study collects the data reports from the marin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ory over the years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related facilities and installations. During the study, we focus on a fixed observation position in the Shuanghsi river estuary and take photographs on an irregular time schedule to see the river’s variation. In addition, we compare some aerial photographs with some past photographs of the Shuanghsi river estuary to do an integration analysis.
In this study, we not only analyze the reasons and process of the river estuary transition, but also propose the method of protection for reference. According to the study result, there are two conditions that appeared as follows:
1. The typhoon-hits only show the disaster of the variation of the river estuary. Realistically, the reason of causing this phenomenon is that the man-made constructions of the river bank interfered improperly in the past.
2.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we find that the growing unbalance phenomenon between the swash lose of base sand on the coast line and the sediment transport of the river is getting severely in the past ten years. If this phenomenon continues to happen and grow, it will be a very significant issue in the future to proceed an effectively protection measure on the coast line of this area.
目 錄
摘 要……………………………………………………………Ⅰ
英文摘要……………………………………………………………Ⅱ 目 錄……………………………………………………………Ⅲ 表 目 錄……………………………………………………………Ⅵ 圖 目 錄……………………………………………………………Ⅷ 第一章 緒論……………………………………………………….1 1-1 研究動機與目的…………………………………………….1 1-2 文獻回顧…………………………………………………….2 1-3 研究方法…………………………………………………….4 1-4 研究範圍與內容…………………………………………….5 第二章 環境背景資料……………………………………………6 2-1 雙溪河河系…………………………………………………6 2-2 地質土壤……………………………………………………8 2-3 過去相關海、氣象資料………………………………….11 2-3-1 歷年風向、風速……………………………………11 2-3-2 影響本地區颱風資料………………………………13 2-3-3 雨量…………………………………………………19 2-3-4 河川流量與輸沙量…………………………………20 2-3-5 波浪、海流與漂沙…………………………………26 2-4 相關設施興建歷程……………………………………….34 2-4-1 雙溪河域攔水壩、護岸設施………………………34 2-4-2 出海口外側漁港防波堤擴建………………………40 2-4-3 跨河橋重建…………………………………………42 2-4-4 海域核四碼頭設施…………………………………43
2-4-5 遊憩需求之沙灘整治………………………………45
第三章 河口地形變遷………………………………………….46
3-1 變遷過程……………………………………………………46
3-2 變遷成因分析………………………………………………70
3-2-1 出海口跨河橋重建影響…………………………….70
3-2-2 河川中、上游護岸設施影響……………………….71
3-2-3 河川下游護岸設施影響…………………………….72
3-2-4 自來水攔水壩抽水量影響………………………….73
3-2-5 福隆漁港擴建防波堤影響………………………….73
3-2-6 海域核四碼頭設施影響…………………………….74
3-2-7 颱風豪雨造成暴潮洪水影響……………………….75
3-3 綜合分析……………………………………………………76
第四章 保護措施構想研擬…………………………………….78
4-1 設置鋸齒型河岸,提供下游導流護岸環境………………78
4-2 沙舌區末端設置河口潛堤…………………………………79
4-3 舊河道徹底清除礫石………………………………………79
4-4 中、上游護岸朝生態工法處理……………………………80
4-5 漁港浚沙回補處理…………………………………………80
4-6 海域抽沙養灘………………………………………………80
4-7 其他保護措施觀念…………………………………………8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4
5-1 結論……………………………………………………….84
5-2 建議……………………………………………………….85
參考文獻…………………………………………………………..87
謝 誌……………………………………………………………91
作者簡介……………………………………………………………92
1、 石再添(1970),台灣北部海岸的地形學計量研究,師大地理系,pp.52。
2、經濟部水資源委源會(1973),台灣各河川輸沙量初步估算,表三。
3、經濟部水資局(1980~1999),臺灣水文年報。
4、交通部觀光局東北角管理處(1990),雙溪河生態解說資料及錄影帶節目視聽工程。
5、許時雄(1991),淡水河口海岸地形觀測研究,第13屆海洋工程研討會論文集,pp.426~440。
6、中華民國溪流環境協會(1992),東北角海岸風景特定區海域、溪流生態及解說資源運用之調查研究,交通部觀光局東北角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pp.49~57。
7、東北角海岸國家風景特定區管理處(1992),沙雕之旅,pp.14~19。
8、簡仲景(1993),台灣四周海氣象調查研究(八)-台灣四周波浪特性,台灣省交通處港灣技術研究所報告,82研(四),pp.3-1~3-9。
9、許硯蓀、廖學瑞、朱志誠、臧效義(1993),人工岬灣應用研究─淡水、八里海岸變遷,第15屆海洋工程研討會論文集,pp.341~352。
10、謝正倫、曾志民、黃煌煇(1994),濁水溪口附近海岸地形變動之現場調查及數值研究,臺灣水利,42(2),pp.38~55。
11、中華民國溪流環境協會(1994),東北角海岸風景特定區自然生態資源調調查與監測試(一),交通部觀光局東北角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pp.161。
12、臺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1994~2003),核能四廠發電工程施工期間環境監測季報,各季。
13、陳志昌、趙曉冬(1995),論長江口河床近期演變,第17屆海洋工程研討會暨1995兩岸港口及海岸開發研討會論文集,pp.1421~1435。
14、經濟部水資源統一規劃委員會(1995),台灣地區北部區域雙溪水庫可行性規劃專題報告(一)氣象與水文研究,pp.3-10、6-1~6-3。
15、石再添、林雪美(1995),台灣西南部河口地區之地形學研究,師大地理研究報告,23:pp.109~150。
16、石再添、林雪美(1995),台灣東部河口地區之地形學研究,師大地理研究報告,24:pp.38。
17、林雪美(1996),台灣西部地區河口之地形學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博士論文,pp.209。
18、經濟部水資源局(1998),台灣地區北部區域雙溪水庫計畫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初稿),pp.6-21。
19、台技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1998),福隆漁港航道出口改良調查規劃報告,臺北縣政府,pp.2-6~3-7。
20、劉景毅、黃煌煇、許榮庭、馮秋霞、洪逸銘(1998),核四進出水口結構對漂砂影響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水工試驗所。
21、黃振皓、郭金棟(1999),臺灣東部河口三角洲地形變遷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pp3。
22、謝世圳、林呈、張楨驩、張澤龍、李鳴峻、賴文俊、蔡清標(2000),台東之本海岸與美和海岸變遷之研究,第22屆海洋工程研討會論文集,pp.410~416。
23、中興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2000),福隆地區交通中心暨遊憩系統整體規劃,pp.2-2~2-8。
24、張喬盛、林雪美(2001),花東海岸河口沙洲形態短期變動之研究,第五屆臺灣地理學術研討會暨石再添教授榮退紀念學術研討會論文集,pp238~252。
25、怡興工程顧問有限公司(2002),雙溪河岸護坡改善工程委託設計技術服務建議書,pp.8~10。
26、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2002),核能四廠施工期間歷年海岸地形變化調查分析報告。
27、中央氣象局(1995-2002),雙溪測站雨量、風速與風向資料表。
28、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2003),台灣地區漁港基本資料(上)台北縣漁港(2),pp124~127。
29、許泰文、董東璟(2003),東北角海域海氣象特性與海岸防護,第25屆海洋工程研討會專題,pp25~32。
30、高家俊、徐月娟、陳梅岡、楊永盛、劉玉祥、許隆生(2003),台灣東北角海域活動安全資訊系統之建立,第25屆海洋工程研討會專題,pp1~8。
31、林炤圭、徐月娟、莊士賢、林昭輝、羅司宜、劉玉祥(2003),東北角海域區域波浪模式之建置研究,第25屆海洋工程研討會專題,pp10~17。
32、薛憲文、李忠潘、陳陽益、王兆璋、李賢華、劉黃宗隆(2003),澳底福隆地區海岸地形變遷,第25屆海洋工程研討會專題,pp59~76。
33、楊文衡、王鑫、林意楨、林銘崇、邱文彥、高家俊、許泰文、張金機、楊肇岳、蔡清標、簡仲和(2003),核能四廠鹽寮福隆沙灘變遷調查報告,第25屆海洋工程研討會專題,pp77~80。
34、許榮中(2003),台灣東北角海岸防護策略芻議,第25屆海洋工程研討會專題,pp81~90。
35、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2003),第四核能發電廠附近沙灘變遷事件報告,pp22~37。
36、中興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2003),鹽寮福隆沙灘變遷因應措施評估報告,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pp貳-11~參-10。
37、郭金棟(2003),海岸整治與生態工法應用之案例介紹,2003年生態工法人才培訓講習會論文集,pp.10-5。
38、楊文衡、許泰文(2004),核能四廠鹽寮海岸漂砂數值模擬計畫期中報告初稿,台灣電力公司,pp4~31及pp172。
39、中興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2004),鹽寮福隆沙灘變遷因應措施彙整評估報告(附錄四)基本資料彙整及評估報告,pp.2-1~2-90
40、中央氣象局,網址:http://www.cwb.gov.tw/V4/intex.htm
41、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Materials ASTM Standards,1967.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