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3)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2 18:1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劉家蘭
研究生(外文):Chia-Lan Liu
論文名稱:養殖產業先期調整計畫之績效評估
論文名稱(外文):An Evaluation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tructural Adjustments Plan for Taiwan Aquaculture in the Initial Stage
指導教授:莊慶達莊慶達引用關係劉祥熹劉祥熹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ing-Ta ChuangHsiang-Hsi Li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系所名稱:應用經濟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經濟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4
畢業學年度:9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57
中文關鍵詞:績效評估因素分析變異數分析
外文關鍵詞:Effectiveness EvaluationFactor AnalysisAnalysis of Varianc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24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為因應加入WTO後農漁產品的開放進口,政府2000年底整合「提升農業產業競爭力」與「農漁民轉業訓練生活津貼發放」等相關計畫,統籌成立「先期產業結構調整計畫」,並於2001、2002年陸續辦理水果、香菇、茶葉、落花生、紅豆、養豬、家禽、牛羊及養殖漁業等九項產業之結構調整。本文針對養殖漁業部份,實地勘查10個縣市,共發出問卷130份,有效回收問卷108份(回收率83.08%),並透過國際競爭力指數、統計資料分析、多變量分析等方法探討計畫執行成效,獲致以下五項結論:(1)養殖產量與產值較計畫執行前有較佳的表現;(2)水產品貿易順差與國際競爭力增加,但進出口平均價差則有縮小的趨勢;(3)對滅少養殖用水量有所助益;(4)對經濟、產業及環境三個構面具有正面效益,且預期目標逹成率尚佳;(5)強化產業體質,達到降低遭受進口損害的目地。針對結論本研究提出五點建議如下:(1)為提昇計畫執行績效,未來的工程建設,應該同時建構軟、硬體設備;(2)必須思考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強化經營理念;(3)計畫的執行應結合產、官、學三方面的力量,使計畫績效發揮至最大;(4)漁民的教育訓練,其短期效益較不易呈現,但值得持續舉辦;(5)建立完整而明確的量化數據資料,且計畫主持人應該要了解並記錄執行計畫所帶來的實質效益,包括經濟、產業、環境效益等方面,以明確反應該計畫的具體成效。
In response to the removal of import restrictions in agricultural and fishery products after joining WTO, government has set up a plan to make structural adjustments of the industry in the initial stage. In 2001 and 2002, adjustments were made in several industries including fruit, mushroom, tea, peanut, red bean, hog, poultry and aquaculture. In this study, we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government plan by constructing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index and using statistical methods, including factor analysis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 using the data obtained from survey questionnaires. Based on our results, we reach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Yield, value, price, water usage and trade conditions in aquaculture have all improved under the government plan. 2. Government plan have contributed positively to the economy, the industry and the environment and have achieved its expected target. 3. This plan has enhanced the structure of the industry and has achieved the goal of reducing damage from import. For our conclusions, we make five suggestions. 1. Government should construct software and hardware equipments at the same time to promo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lan’s enforcement in the future. 2. Government should help training managerial personnel in order to strengthen entrepreneurship. 3. We hope that the government will cooperate with scholars and industries in drafting the future plan to make it effective. 4. It is difficult to deter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training program from fishermen. However, it is worth pursuing in the future. 5.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complete and correct data bank. We also expect that related organizations world understand and report benefit of this plan and provide feedbacks to this plan.
謝詞 i
論文摘要 ii
目錄 iv
表目錄 vi
圖目錄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資料來源 4
第二章 計畫實施概況與養殖漁業之經營分析 6
第一節 先期養殖漁業結構調整計畫之實施概況 6
第二節 農產品進口損害救助制度相關內含之說明 15
第三節 養殖漁業之經營分析 18
第三章 理論基礎與文獻回顧 28
第一節 理論基礎 28
第二節 文獻回顧 34
第四章 問卷調查結果之敘述統計 43
第一節 樣本資料分析 43
第二節 產業現況之交叉資料分析 45
第三節 計畫執行績效之交叉資料分析 52

第五章 實證結果與分析 71
第一節 基本模型之建構 71
第二節 計畫績效評估之關鍵因素 73
第三節 受訪單位對影響因素看法異同之分析 89
第四節 計畫中各工作項目執行績效之評估 107
第五節 本章小結 122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25
第一節 結論 125
第二節 建議 130
第三節 未來研究方向 134
參考文獻 135
附錄一 計畫實地考察報告 139
附錄二 問卷調查表 148
中文部分
丁得祿。(2002)。海上箱網養殖法郭草案研擬。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91救助調整-22.1-漁-02。台灣海洋箱網養殖協會。
于乃衡。(2002)。農產品受進口損害救助金先期產業結構調整計畫-漁業部分。行政院農業委會漁業署:91救助調整22.1-漁-02。中華民國水產種苗協會。
中華民國對外漁業合作發展協會。(2002)。國際養殖漁業專題報導。台北:中華民國對外漁業合作發展協會。
王文中編。(1998)。EXCEL於資料分析與統計學上的應用。台北:博碩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王金利。(2001)。開拓大陸養殖水產品市場與市場行銷問題相關資訊蒐集之分析。行政院農委會計畫。財團法人中國經濟企業研究所。
王保進。(1999)。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台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王昭正、朱瑞淵、孫智陸譯。(1999)。郵寄問卷調查。台北:弘智文化。
王叢桂、羅國英。(1992)。社會研究的資料處理。台北:黎明文化。
台灣大學漁業推廣委員會。(2001)。養殖漁業經營管理手冊技術篇。台北:台灣大學漁業推廣委員會。
台灣大學漁業推廣委員會。(2001)。養殖漁業經營管理手冊法規篇。台北:台灣大學漁業推廣委員會。
石明家。(2001)。SPSS10.X中文版統計資料分析實務應用。台北:碁峰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江福松。(2001)。加入WTO對養殖漁業之衝擊評估及休養對策之擬定。行政院農委會:90產業調整-15.1-漁-02。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應用經濟研究所。
余朝權。(1994)。產業競爭分析專論。台北:五南圖書。
吳攻顯。(1997)。「台灣東部農業十年發展計畫成果之評估」。台灣銀行季刊。第48卷第2期,pp.235-287。
吳明隆。(2003)。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台北:知成數位科技。
李允傑、丘昌泰。(1999)。政策執行與評估。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李宗仰、陳仁仲。(1999)。「台灣地區推動截水政策之短程目標的效益評析」。台灣銀行季刊。第55卷第3期:pp.209-224。
李朝賢、林妍儀。(1998)。「農漁村社區更新計畫之績效評估-條件評估法之應用」。興大農經半年刊。第64期:33-60。
李朝賢、劉欣芸。(1999)。水旱田利用調整計畫評估。農業經濟論文專集。第36期。pp.44-72。台北:中國農村經濟學會。
李朝賢。(1999)。「改善農漁村社區環境計畫之績效評估-生活品質之衡量」,農業金融論叢。第42期:pp.117-150。
李朝賢。(2000)。農業自動化及電子化績效評估計畫。行政院農委會:89自動化-5.1糧-63。國立中興大學農業經濟系。
周裕瑟。(2001)。九十年度調整養殖漁業結構提昇養殖產業競爭力計畫-養殖漁業策略聯盟訓練結案報告。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90產業調整-15.1-漁-02。中國生產力中心。
官俊榮。(2001)。「東部及蘭陽地區治山防洪計畫益本」。農業金融論叢。第45輯:pp.1-27。
怡興工程顧問有限公司。(2002)。嘉義縣東好美養殖漁業生產區經營休閒規劃期末報告書。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計畫。中華民國養殖漁業生產區發展協會。
林宏諭、林建宏、萬衛華編。(1997)。EXCEL97中文版應用大全(2)進階應用篇。台北:博碩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林傑斌、陳湘、劉明德。(2003)。SPSS統計分析實務設計寶典。台北:博碩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林傑斌、劉明德。(2003)。SPSS與統計模式建構。台北:文魁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邱皓政。(2002)。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五南圖書。
施宗英。(2000)。「計畫績效衡量的運用與推動策略」。研考雙週刊。第24卷:pp.44-53。
施能傑。(2000)。「「加強地方文化藝術發展計畫」的計畫評估」。研考雙週刊。第24卷:pp.6-12。
國立編譯館、齊力、吳齊殷譯。(1999)。社會研究的後設分析程序。台北:弘智文化。
張允玲。(2000)。「計畫績效評估與其在計畫作業中之應用」。研考雙週刊。第24卷:pp.54-60。
張紹勳。(2001)。研究方法(修訂版)。台中:滄海書局。
莊慶達。(2003)。農漁續產業先期調整整計畫之效益評估-養殖產業。行政院農委會:92農管-1.1-企-02(04)。國立海洋大學海洋資源管理研究所。
陳桓滈、林正生。(2002)。應用模糊層級加權法於計畫績效評估之研究-以台南市創造城鄉新風貌計畫為例。第一屆應用經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全文>下冊。pp.838-866。台中:中興大學應用經濟學系。
陳瑤湖。(2002)。台灣吳郭魚產業與生產管理規範草案。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91-中吳運-計-1。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系。
陳肇勳建築師事務所。(2002)。台北縣魚市直銷暨聯合供貨中心規劃。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計畫。中華民國養殖漁業生產區發展協會。
彭定國。(1992)。高等統計。台北:儒林圖書。
曾國雄。(1985)。多變量解析與其應用。台北:華泰書局。
楊千。(2000)。「科技專案計畫績效評估」。研考雙週刊。第24卷:pp.30-35。
楊孝濚、李明政、趙碧華。(1993)。社會統計學。台北:黎明文化。
楊和炳。(2001)。市場調查。台北:五南圖書。
葉漢添。(1990)。「農業計畫之評估」。台灣經濟。第162期:pp.59-74。
嘉義縣東石牡蠣運銷合作社。(2002)。東石牡蠣養殖產業輔導結案報告。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計畫。
劉健哲、黃曉惠。(2001)。「坡地農村綜合發展規劃之效益評估-嘉義縣梅山鄉及台東縣鹿野鄉之個案研究」。台灣銀行季刊。第52卷第2期:pp.218-257。
蕭景楷、邱泰穎。(2000)。「農業資訊系統計畫之執行成效評估」。農業金融論叢。第44輯:pp.293-321。
謝棟梁、王昭正譯。(2000)。政策研究方法論。台北:弘智文化。
英文部分
Bell, K. (2003). “Evaluation of the rural wayer use efficiency initiative adoption program.” Department of Primary Industries Queensland.
Bender, S. (2001). “Suggestion for two new trade performance indices: trade specialization index and beneficial structural change index.” Working Paper, Economic Growth Center, Yale University.
Cattell, R.B. (1966). “The scree test for the number of factor” Multivariate Behavioral Research, 1: pp.245-276
Chen, S. and M. Ravallion (2003). “Hidden impact? ex-post evaluation of anti-poverty program.”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Department Working Paper. No. 3049. Washington, D.C.
Comrey, A.L. (1973). “A first course in factor analysis.”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Cronbach, L.J. (1951). “Coefficient alpha and internal structure of Tests.”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6: pp.475-494
De Vellis, R.F. (1991). “Scale development: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Newbury Park, CA: Sage.
Gorsuch, R.L. (1983). Factor Analysis(2nd ed.). Hillsdale, NJ:Lawrence Erlbaum.
Kaiser, H.F. (1972). “An index of factorical simplicity.” Psychometrika, 39: pp.31-36.
Kerr, J., G. Pangare, V.L. Pangare and P.J. George (2000). “An evaluation of dryland watershed dedelopment projects in India.” Environment and Productuon Technology Division Discussion Paper. No. 68. Washington, DC: 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Liu, X., D. Parker, K. Vaidya and Y. Wei. (2000). “Changes in China’s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manufacturing 1987-95: a statistical study.” Aston Business School Research Institute, Aston University.
Long, J.S. (1983).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Newbury Park, CA: Sage.
Lundberg, L. (1988). “Technology, factor proportions and competitiveness.”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 90, No. 2: pp.178-188.
Odimegwu, C.O. (1999). “Family planning attitudes and use in Nigeria: a factor ananlysis.” International Family Planning Perspectives, Vol. 25, No. 2: pp.86-91.
Oppenheim, A.N. (2001). Questionnaire Design, Interviewing, and Attitude Measurement (2nd ed.). London ; New York: Continuum.
Reyment, R.A., K.G. Joreskog and L.F. Marcus (1993). “Applied factor analysis in the natural science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criven, M. (1967). “Perspectives of curriculum evaluation” The Methodology of Evaluation. In R.W. Tyler, R.M. Gagné and M. Scriven (Eds.): pp.39-83. Chicago, IL: Rand McNally.
Tabachnick, B.G. and L.S. Fidell (1996). Using Multivariate Statistics (3nd ed.).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Zaltman, G. and PC. Burger (1975). Marketing Research: Fundamentals and Dynamics. New Jersey: Englewood Cliffs.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1. 王以禮,修改刑法誹謗罪惡法,還第四權發展環境之我見,全國律師,1998年4月
2. 2. 王怡今、錢建榮,不可能的任務 — 談檢察官對於妨礙名譽罪的舉證責任,月旦法學雜誌第133期,2006年6月
3. 12. 吳巡龍,刑事舉證責任與幽靈抗辯,月旦法學雜誌第133期,2006年6月
4. 11. 李慧馨,新聞自由與誹謗罪 — 以我國近年之誹謗罪個案為例,藝術學報第64期,1999年6月
5. 10. 李學權,新聞自由與誹謗 — 從亞洲週刊報導台灣對美獻金案之勝訴判決看誹謗罪,法律與你,1997年6月
6. 9. 李惠宗,領取國民身分證按捺指紋違憲性之探討 — 從法學方法論評大法官釋字第六零三號解釋,月旦法學雜誌第126期,2005年11月
7. 8. 李仁淼,表現自由與名譽毀損 — 評台灣高等法院九十一年度上訴字第一0八三號刑事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113期,2004年10月
8. 5. 尤英夫,誹謗除罪化問題,全國律師,2002年6月
9. 4. 石世豪,釋字五0九號解釋的法釋義分析,法令月刊第51卷第10期,2000年10月
10. 15. 林子儀,新聞自由與誹謗 - 一個嚴肅的憲法議題,全國律師,1997年5月
11. 16. 林天財,從公眾論壇角度解讀新聞誹謗罪的構成要件 — 一項以媒體有無詳實查證義務的觀察,律師雜誌第221期,1998年2月
12. 17. 林世宗,名譽誹謗與新聞言論自由之界限 — 闡釋大法官五0九號解釋之法理與適用,全國律師,2002年6月
13. 18. 林世宗,隱私權,全國律師,2001年4月
14. 19. 林恆志,誹謗除罪化問題之研究,法律評論第68卷,1992年1月
15. 22. 林麗瑩,刑事法上的舉證責任 — 有疑則利被告原則、被告不自證己罪原則,月旦法學雜誌第133期,200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