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2)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7 05:3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洪士傑
研究生(外文):Shih-Chieh Hung
論文名稱:台灣鰻魚生產成本與供需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Production Cost and Supply-Demand of Eels in Taiwan
指導教授:廖聖惠廖聖惠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David S.Liao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系所名稱:應用經濟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經濟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4
畢業學年度:9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6
中文關鍵詞:鰻魚養殖生產成本供需分析
外文關鍵詞:Eel AqucultureProduction CostSupply-Demand Analysi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9
  • 點閱點閱:130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8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5
台灣鰻魚養殖業佔漁業產業有重要的地位,台灣鰻魚養殖業趨向於集約化及科技化,面臨國外的競爭如何降低養殖經營成本是一重要的課題。本研究旨在分析鰻魚養殖業歷年之生產成本與收益變化和獲利能力的高低,並以Cobb-Douglas成本函數模型,分析生產要素間的關係,作為養殖業者調整生產決策之參考。此外,以市場供需計量模型的理論基礎,利用兩階段最小平方法(2SLS),估計鰻魚產業之市場供給與需求函數,藉以瞭解鰻魚產品價格波動的因素。實證結果發現成本收益指標的益本比歷年皆小於1,而Cobb-Douglas成本函數實證結果發現,鰻魚養殖的養殖密度對經營成本的彈性為最大為0.63,其次種苗價格為0.54。在供需計量模型的實證結果發現:1.台灣活成鰻與大陸活成鰻輸日價格的交叉彈性分析為1.09,顯示我國活成鰻與大陸活成鰻互為毛替代品,而台灣加工鰻與日本對大陸加工鰻鰻輸日價格的交叉彈性為1.60,顯示我國加工鰻與大陸加工鰻互為毛替代品。2.日本對台灣加工鰻輸日價格的所得彈性為0.29,顯示對日本人而言,鰻魚產品屬於中性財。3. 我國活成鰻出口量受到大陸的影響,因此,我國應與大陸作出鰻魚輸出協定,控制鰻魚產品輸出量,使產品價格不會因供給過多而暴跌,進而達到雙贏的結果。4.未來日本鰻魚市場在我國與大陸的供給下,勢必呈現飽和狀態,因此,業者應積極拓展國內市場,並降低經營成本,這樣才能提升我國鰻魚產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Eel aquacul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ishery. However, how to move on for eel aquaculture of Taiwan is an issue because of fierce contention. Therefore,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cost, revenue, and profit of eel bred, trying to analyze the production factors based on Cobb-Douglas cost function, willing to investigate an function that fitted the market according to supply-demand model and 2SLS method, and finally, finding a way to raise the market share of Taiwanese eel, increasing the profit of eel bred. Empirical study shows that there should be some agreement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to control eel exported, hence avoiding price decline resulted from supply surplus. Besides, the No.1 eel consuming country, Japan, is about to saturate. Consequently, proprietors should enlarge the market, reduce the cost, or eel aquaculture of Taiwan will break down gradually.
目錄 頁次
謝辭 i
論文提要 ii
表目錄 iv
圖目錄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資料來源 5
第五節 論文架構與研究流程 6
第二章 台灣鰻魚養殖產業之概況 9
第一節 台灣鰻魚養殖業之發展 9
第二節 台灣鰻苗概況 15
第三節 台灣成鰻養殖之概況 25
第四節 本章小結 36
第三章 文獻回顧 37
第一節 台灣鰻魚養殖產業相關文獻 37
第二節 生產成本分析相關文獻 44
第三節 市場供需分析之文獻 46
第四節 本章小結 52
第四章 理論基礎 53
第一節 生產成本函數模型 53
第二節 市場供需理論 58
第五章 台灣鰻魚養殖之成本分析 63
第一節 鰻魚養殖產業投入設備之成本分析 63
第二節 鰻魚養殖業者經營困難及意願 67
第三節 鰻魚養殖產業歷年經營成本及結構之變化 70
第四節 台灣鰻魚養殖業成本函數之分析 75
第六章 台灣鰻魚市場供需模型之建立與實證分析 80
第一節 市場供需計量模型之設定 80
第二節 模型模擬與預測能力的檢定方法 87
第三節 台灣鰻魚市場供需之實證分析 89
第四節 模型歷史模擬 96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99
第一節 結論 99
第二節 建議 104
參考文獻 105
附錄一、重要名詞之定義與計算方式 115
附錄二、養殖設備折舊年限 116

表目錄 頁次
表1-1 我國鰻魚與養殖漁業產量、產值 2
表2-1 台灣鰻魚產量、產值、面積與外銷量 14
表2-2 我國鰻線月別產量及產值 17
表2-3 我國鰻線主要供給縣市 18
表2-4 台灣歷年鰻苗生產量與進出口量 20
表2-5 歷年台灣主要養鰻縣市面積及產量 26
表2-6 台灣鰻魚養殖面積與生產力變化情形 28
表2-7 台灣鰻魚產量、產值及其比重 29
表2-8 台灣鰻魚養殖歷年之每公頃成本與收益 32
表2-9 台灣鰻魚出口量值 33
表2-10 我國鰻魚水產加工主要製成品項目 34
表2-11 台鰻歷年主要出口國家之產量產值 35
表5-1 民國88-91年鰻魚養殖設備配置表 66
表5-2 民國88-91年鰻魚養殖設備投資金額情形 66
表5-3 鰻魚養殖業者經營困難要素調查 69
表5-4 鰻魚養殖業者經營意願調查 69
表5-5 台灣地區鰻魚單養歷年每公頃經營成本的結構變化 73
表5-6 鰻魚養殖歷年之養殖密度、存活率、種苗價格及工資率變化 75
表5-7 鰻魚養殖產業經營成本之迴歸分析 79
表6-1 台鰻供需計量模型有關變數之資料說明 86
表6-2 供給與需求函數之檢驗 93
表6-3 供需模型的歷史性模擬之誤差衡量標準 95
附表1 養殖設備折舊年限 116

圖目錄 頁次
圖1-1 台灣、中國以及日本在日本鰻魚市場的佔有率 3
圖2-1 台灣鰻魚產業(1973-2002)的發展史 13
圖2-2 台鰻養殖生產過程 21
圖2-3 主要鰻魚養殖產量分佈概況圖 27
圖2-4 台灣鰻魚養殖產業歷年之收益狀況 31
圖4-1 鰻魚供給數量與價格的蛛網模型 59
圖4-2 需求函數導出之步驟 60
圖5-1 歷年鰻魚養殖主要總成本變化 72
圖5-2 歷年鰻魚單養每公頃直接成本結構 74
圖5-3 歷年鰻魚單養每公頃間接成本結構 74
圖5-4 歷年鰻魚單養每公頃總經營成本結構 74
圖6-1 台灣鰻魚產地供給量 97
圖6-2 台灣活成鰻輸日出口量歷史模擬 98
圖6-3 台灣加工鰻輸日出口量歷史模擬 98
圖6-4 日本進口台灣活成鰻價格歷史模擬 98
圖6-5 日本進口台灣加工鰻價格歷史模擬 98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丁雲源、周賢鏘、吳純衡(1989),養殖虱目魚經濟分析,台灣省水產試驗所公報,第47期。
王聚揚、蘇義霖、劉和欽(1981),鰻魚中殘留磺氨劑(磺氨-甲嘧啶、磺氨二甲嘧啶)及砆喃劑之檢驗,方法檢驗20(4):1-11。
石永新(2001),台灣石斑魚生產成本與市場供需之分析,國立海洋大學應用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台灣省政府農林廳漁業局(1973-1998)。中華民國台灣地區漁業年報。
台灣省政府農林廳漁業局(1989-1998)。台灣地區沿近海及養殖漁家經濟調查報告。
行政院農委會(1986-2000)。農產貿易統計要覽。
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1999-2002)。中華民國台灣地區漁業年報。
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1999-2001)。中華民國台灣地區沿近海及養殖漁家經濟調查報告。
江榮吉(1992),鰻魚產業之經濟評估,1992年鰻魚評鑑。
江善宗(1995),鰻魚加工技術與品質之改進,鰻魚產銷問題研討會專輯(2):86-92,台灣省水產試驗所。
李家珍(1992),台灣地區蔬菜供需函數之研究,嘉義農專學報,第29期,p. 133-141。
李朝賢(1981),台灣虱目魚養殖之經濟分析,農業經濟,第28卷第1期:第1-28頁。
李武忠(2003),台灣鰻魚養殖產業技術效率、比較利益及最適產量之評估,國立臺灣大學漁業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呂車鳳(1985),不同抗菌劑組合對鰻魚潰瘍病菌之抗俊活性之試驗,台灣畜牧獸醫學會會報,45-101-109。
余延基(1971),鰻苗的養殖,豐年,21(3):18-19。
余延基(1988),鰻魚飼養管理,養魚世界,12(4):189-196。
余延基(1993),提升鰻魚品質的方法,鰻魚產銷問題研究專題,第55-62頁。
余延基、張湧泉(1995),鰻魚養殖池水循環使用試驗,水產養殖研究報告彙集(三),農委會漁業特刊,55:107-120。
邱毅(1991),台灣鰻魚產業的困境與出路,台灣銀行季刊,42卷第3期,頁260-273。
邱毅、李武忠(1993),衰退性產業的競爭性分析-以鰻魚產業為例,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專刊,第144期,78頁。
林啟淵、許玉鳳(1997),貿易自由化對台灣毛豬與雞肉產業影響之經濟分析,農業經濟半年刊,第62期,p. 37-64。
林孟瑄(2001),台灣近海鮪釣漁業之經濟分析,國立海洋大學漁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炳中(1998),地下水資源的限制對我國南部區域鰻魚養殖業最適發展之影響,國立中興大學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蓮菁(1986),臺灣玉米價格政策分析與政策模擬,國立中興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景雲(1986),微量元素在商業鰻飼料之價值,台灣水產飼料之研究與發展(上、下冊),129-133。
吳周煥(1985),台灣毛豬與飼料市場之經濟分析,國立中興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明昌、陳景川、吳雨廷(1986),鰻魚完全公司料中魚油添加量對飼料使用效率之影響,農專學報,27:197-203。
宋延齡、郭光雄、陳冠英(1982),Edwardsiella anguillimoritifera疫苗免疫鰻魚之條件,魚病研究專輯(四),農發會漁業特刊8:18-25。
柯榮權、餘延基(1976),有關鰻魚的成熟生殖,台灣省水產試驗所試驗報告,34:269-274。
胡興華(2000),話漁台灣,頁140-151。
徐雅各(1981),台灣養鰻業產銷分析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博士論文。
徐姣姣(1985),台灣肉雞供需之計量分析,國立中興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夏先瑾(1984),台灣肉雞供需之計量分析,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健隆(1986),鰻魚營養需求及飼料,台灣養豬研究所魚病專輯:1-28。
郭河(1973),台灣鰻線生產調查報告,中國水產,242:2-12,中國水產協會。
郭河(1977),鰻魚人工繁殖試驗,漁牧科學4(48),漁牧科學雜誌社。
郭河(1980),鰻魚的飼料管理,養魚世界4(3-8),養魚世界雜誌社。
郭河(1984),Artifical induced maturation and spawning of eels,中日養鰻技術及病害防治研討會專題報告。
郭河(1993),台灣鰻魚產業面臨之衝擊與前瞻,鰻魚產銷問題研討會專輯,台灣省水產試驗所,頁107-108。
陳茂松(1979),淺海養殖60種,徐氏基金會。
陳石柱(1985),鰻魚潰瘍病菌對各種抗菌劑之感受性試驗,畜牧獸醫學報,22(1):13-19。
陳昭德、郭光雄(1987),養殖鰻細菌分佈之研究,魚病研究論文集(一),農委會漁業特刊,10:25-42。
陳亮邦(1980),台灣鰻魚外銷日本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清春(1980),台灣草蝦養殖之生產經濟分析,中華民國農學團體70年度聯合會特刊,民國70年12月。
陳清春(1985),台灣鰻魚供給日本市場之經濟分析,文化大學經濟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淑華、曾浩洋(1981),人工飼養之鰻魚營養組成及脂肪酸特性隻研究,農林學教育,30:57-69。
陳重任(1995),台鰻外銷日本的價格預測與通關市場之研究,國立海洋大學漁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孟傑(1997),臺灣日本鰻與美洲鰻養殖之生產經濟分析,國立海洋大學漁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瑤湖、餘延基(1993),降低鰻魚生產成本之方法,鰻魚產銷問題研討會專輯,65-71。
陳嘉鐘(1983),台灣蔬菜供需計量模型,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袁柏偉(1977),台灣鰻業之發展與展望,農產運銷專題研究專輯,第四輯,頁44-65。
曾浩洋、王學勤(1982),鰻消化系蛋白分解酵素與飼料蛋白關西之研究,科學發展月刊,10(8):683-393。
曾浩洋、喬長誠(1984),養殖鰻中α-澱粉腋化脢,α-葡萄糖甘脢、β-半乳糖甘脢、乳糖脢及α-藻糖甘脢之研究,中國農業化學會誌,22(1/2):102-103。
曾浩洋(1986),由鰻消化酵素及其他研究以探討養鰻飼料之改進,台灣水產飼料之研究與發展(上、下冊),p.207-215。
曾萬年(1983a),台灣產鰻線之種類之識別及其生產量,中國水產,366:16-23。
曾萬年(1983b),台灣產鰻線漁獲量的季節性變化及長期變動傾向,台灣水產年會,10(1):1-7。
曾萬年(1986),台灣沿岸鰻線資源及生態,中國水產,404:19-24。
趙悅筑(2000),國內洗選蛋市場供需計量模型-禽畜產品生物性與異質化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琪璋(1988),台灣鰻魚的產銷的現況與展望-兼述與大陸及日本鰻魚市場間的互動發生,食品市場回顧專輯:117-137。
黃炳文(1985),台灣牛肉供需之研究,國立台灣中興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健兒(1990),台灣吳郭魚產業發展潛力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傅惠霖(2002),台灣水產養殖經營成本及成本函數分析,國立海洋大學應用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傅祖壇(1970),臺糖自營農場之規模報酬:成本函數分析,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雅棻(2001),台灣砂糖產業供需之研究-失衡模型之應用,國立臺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董明澄(1984),台灣南部地區常見鰻病之簡介,魚友會刊,7(12):29-33。
劉德如(1983),台灣砂糖供需市場之計量分析,國立中興大學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富光、林天生(1993),鰻魚循環水養殖技術開發,鰻魚生產技術研究資料彙集(一),農委會漁業特刊第52號,第101-125頁。
劉朝鑫(1985),魚類病菌抗藥性之研究,魚病研究專集(七),農委會漁業特刊,4:45-51。
劉朝鑫、王金和(1987),水產藥物對於鰻魚讀理學之研究,魚病研究論文集(三),農委會漁業特刊,12:83-93。
張贊化(1993),台灣鰻魚生產與消費之現況與期望,鰻魚產銷問題研討會專輯,頁19-24。
蔡濟倫(1994),台灣地區鰻魚養殖業財務規劃經營分析以示範戶為個案研究,國立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系碩士論文。
蔡欣曄(1999),非關稅貿易障礙造成之貿易不確定性對我國菊花輸出日本之影響,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采釗(2000),台灣地區中小型拖網漁業之成本收益與成本函數之分析,國立海洋大學應用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永順、王文政、劉輝男(1980)。利用黃豆蛋白為養鰻配合飼料可行性之試驗,中國水產,392:16-22。
賴春福(1992),台灣鰻魚養殖事業的回顧與未來趨勢,漁業推廣,民國81年8月。
戴旭如(1990),台灣養殖鰻魚經營績效-吳氏養殖場之個案,台灣經濟,第168期,頁48-59。
戴旭如(1986),日本鰻魚之產銷,台灣經濟,111:73-84。
戴旭如(1987),台灣鰻魚之生產與供需,台灣經濟,121:47-57。
戴旭如(1988),台灣養殖鰻魚之沿革與產銷組織,台灣經濟,140:24-33。
戴旭如(1988),台灣鰻農所得價格與利潤,台灣土地金融季刊,25(4):153-161。
戴德芳(1986),台灣香蕉外銷日本市場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玲玲(1989),台灣虱目魚價格穩定政策之計量分析,國立中興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志忠(1993),農產品價格水準、波動及需求量之研究-八種作物之個別探討,嘉義農專學報,第35期,p. 99-111。
二、英文部分
Buchmann, K., S. Mellergard and M. Koie, (1987). Pseudodsctylygyrus infectiond in eel: a review. Dis. Aquat. Org. 3:51-57.
Chen, R. H. and T. C. Yu, (1989). Comparison of the eel (Anguilla japonica) ovulation phenomenon induced by 17 α- Hydroxy, 20 β-dihydroprogesterone or chorionic gonadotrophin. Bulletin of Taiwan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46:145-152.
Ciccotti, E. and G. Fontennelle, (2000). Aquaculture of European eel (Anguilla anguilla) in Europe; a review, pp.9-11. In: Abstracts of the 3rd East Asian Symposium on Eel Research-Indtitute.
Deelder C.L., (1989). Synopsis of biological data on eel Anguilla anguilla (Linnaeus, 1758). FAO Fish. Syn. Rep. 1. p.73.
Degani G., A. Horowitz, and D. Levanon., (1985). Effects of protein level in purified diet and of density, ammonia, and O2 level on growth of juvenile European eels (Anguilla anguilla L.). Aquaculture 46: 193-200.
Degani G., Viola S. and Levanon D., (1986). Effects of dietary carbohydrate source on growth and body composition of the European eel (Anguilla anguilla L.). Aquaculture 52, 97-104.
Degani G., Gallagher M. L. and Levanon D., (1987). Effect of dietary protein and engery levels on growth of European eels (Anguilla anguilla). Bol. Fisiol. Anim. 11, 95-100.
Donati, F., S. clocchiatti., Donda, M., (1994). Models for management contral and analysis in aquaculture : the case of eel culture plants. Measures for success, European aquaculture society special publication No. 21. oostende, Belgium. 28-29.
Easley, J. E., Freund, J. N., (1977). An economic analysis of eel farming in north Carolina: Sea Grant publ. N.C. univ. Sea Grant program. 23p.
Hu, S. C. and T. C. Tu,(1976). Study on the maturation induction of eel. Bulletin of Taiwan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26:97-103.
Ishikawa, S., k, Suzuki. T. Inagaki, S. Watanable, Y. Kimura, A. Okamura, T. Otake, N. Mochioka, Y. Suzuki, H. Hasumoto, M. Oya, M. J. Miller, T. –W. Lee, H. Fricke, and K. Tsukamoto, (2001). Spawning time and place of the Japanese eel Anguilla japonica in the North Equatorial Current of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Ocean. Fisheries Science.
Jespersen, T. and Hodal, J., (1980). Weaning of glass eel to dry pellets –a short note. ICES/EIFAC Working Group on Eel, Hamburg, 24-26 June, pp.4.
Ko, H. and T. T. Tsair, (1980). Study of artificial induced maturity and development of Japanese eel Anguilla japonica reared in pond. Bulletin of Taiwan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32:519-531.
Ko, T. C. and T. C. Yu, (1981). Induced maturation of the cultured eels (Anguilla japonica), Bulletin of Taiwan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33:573-579.
Lai, J. Y. and T. C. Yu, (1983). Experiment on the inducing maturity of eel, Anguilla japonica. Bulletrin of Taiwan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35:139-142.
Lai, Y. S. and H. Y. Wang,(1980). Studies on the extraction of oil from eel’s bone. Bulletrin of Taiwan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32:443-445.
Lai, J. Y., T. C. Yu, H. N. Liu, R. C. Ko and W. C. Wang, (1980). Studies on the utilization of soya protein for eel formula feed-Ⅱ. Bulletrin of Taiwan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32:429-437.
Liao, D. S.,(1996).Economic assessment for the eel farming industry in Taiwan. Journal of the Fisheries Society of Taiwan, 23(2):155-164.
Liao, D. S.,(1998). Economic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nd aquaculture production in Taiwan, Proceedings of the Conference on East Asia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and Policy, Taipei, Taiwan, March2-3.
Liao, I. C.,(2001),A general review on aquaculture in Asia: A focus on Anguilla eel, In I. C. Liao complied, Keynote Addresses: 5th and 6 th Asian Fisheries Forums, AFS Special Publication, Manila, Philippines, No. 11,p.39-54.
Liu, H. N. and W. C. Wang, (1981). Experiment improving the artificial diet for eel. Bulletin of Taiwan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33:493-498.
Shang, Y. C., (1973). Economic aspects of eel farming in Taiwan, Chinese- American joint Commission on rarual reconstruction. Fisheries Seeries, 12: 52.
Tsukamoto, K, (1992). Discovery of spawning area for the Japanese eel. Nature, 356:pp.789-791.
Tzeng, W. N., (1985). Immigration timing and activity rhythms of the eel, Anguilla japonica, elvers in the estuary of northern Taiwan, with emphasis on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Bulletin of the Japanese Society of Fisheries Oceanography No. 47, 48, 11-28.
White, E. M., Knights, B., (1997). Environmental factors offecting migration of the European eel in the Rivers Severn and Avon, England. Journal of fish biology. Vol.50, no. 5, 1104-1116.
Wickins J.F., (1985). Growth variability in individually confined elvers Anguilla anguilla(L.).J.Fish Biol. 27:469-478.
Winsemius, P., (1995). Integration of policies: a requirement for coastal zone management. Ocean and Coastal Management, 26(2); 151-162
Yamauchi K. and Yamauchi, K, (1974). Sexual maturation of Japanese eel and production of larvae in the aquarium. Nature, 251, 220-222.
Yamauchi K., Nakamura, M., Takahashi, H. and Takano, K, (1976). Cultivation of larvae of Japanese eel. Nature, 263,412.
Yu, T. C., J. H. Tseng and Y. K. Chang, (1990). Comparison of the flowing-ground water and recirculating water systems for outdoor eel (Anguilla japonica) culture. Bulletin of Taiwan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48:145-150.
Yu, T. C., C. C. Shie and Y. C. Chang. (1991). Use of flowing ground water of recirculating water systems in outdoor eel (Anguilla japonica) culture. Bulletin of Taiwan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50:93-100.
Zhao, W. L., H. H. Song, R. J. Ding and F. P. Yu, (1989). Studies on dynamics of bacterial population in shrimp and eel culturing ponds, (in Chinese), COA fisheries series. Taipei. No. 16. Available as: Studies on the environmental im provement and the control of the off-flavor in fish. 2, pp.199-22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