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參考書目
1.Earl Babbie著。社會科學研究方法(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8th ed)(李美華等譯)。台北市:時英,民87。
2.Norman Goodman著。社會學導論(盧嵐蘭譯)台北市:桂冠圖書,2000。
3.于友民、喬曉陽編。中華人民共和國現行法律及立法文件(北京:中國民主法制,2002)。
4.中共年報編輯委員會編,2001中共年報(台北:中共研究雜誌,2001)。
5.中共年報編輯委員會編。2002中共年報(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2002)。
6.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當代中國社會結構變遷研究”課題組,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1)。
7.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編。中國統計年鑑2002(北京:中國統計,2002)。8.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編。中國統計年鑑2003(北京:中國統計,2003)。
9.世界銀行《1995年世界發展報告》編寫組編。1995年世界發展報告:一體化世界中的勞動者(北京:中國財政經濟,1995)。
10.世界銀行《1996年世界發展報告》編寫組編。1996年世界發展報告:從計畫到市場(北京:中國財政經濟,1996)。
11.世界銀行《1997年世界發展報告》編寫組編。1997年世界發展報告:變革世界中的政府(北京:中國財政經濟,1997)。
12.世界銀行《2000年世界發展指標》編寫組編。2000年世界發展指標(北京:中國財政經濟,2000)。
13.卡爾.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共產黨宣言(香港:新苗,1998)。
14.向書堅。中國收入分配格局研究(北京:中國財政經濟,2000)。
15.朱光磊,當代中國社會各階層分析(天津:天津人民,1999年1月)。
16.朱光磊。中國的貧富差距及政府控制(上海:上海三聯,2002)。
17.朱慶芳。1999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北京:社會科學文獻,1999)。
18.何清漣。「中國改革的歷史轉折:1999-2001」。二十一世紀70(2002年4月)。
19.何清漣。「當前中國社會結構演變的總體性分析」。當代中國研究70(2000年9月)。
20.何清漣。中國的陷阱(台北:台灣英文新聞,2003)。
21.何清漣。現代化的陷阱(北京:今日中國,1998)。
22.宋斌文、熊宇紅、張強。「當前農民醫療保障的現狀分析」。當代中國研究83(2003年12月)。
23.李英明。社會衝突論(台北:揚智文化,2002)。
24.李培林。中國新時期階級階層報告(瀋陽:遼寧人民,1996)。
25.李衛平,「我國農村衛生保健的歷史、現狀與問題」,管理世界,2003年第4 期。
26.岳山。「今年上訪人數逾百萬」。爭鳴第242期(1997年12月號)。
27.易君博。「政治社會化的分析」。憲政思潮季刊第12期,(民國59年12月)。
28.杭廷頓(Samuel P. Huntington)著。轉變中社會的政治秩序(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Countries)(江炳倫譯)台北市:黎明文化,民國70。
29.林一新等編著。資本論導讀(台北:時報文化,民79)。
30.林佳龍、徐斯儉。未來中國(台北市:時報文化,2004)。
31.林清山。心裡與教育統計學(台北:東華書局,1992)。
32.法務部調查局展望與探索雜誌社。中國大陸綜覽(台北:展望與探索雜誌社,民92)。
33.胡鞍鋼、王紹光、康曉光。中國地區差距報告(台北:致良,1996)。
34.胡鞍鋼、王紹光。中國:不平衡發展的政治經濟學(北京:中國計畫,1999)。
35.胡鞍鋼、常志霄。「中國的城鎮貧困與新的反貧困戰略」。中國社會科學季刊32(2000年12月)。
36.胡鞍鋼。2003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3)。
37.胡鞍鋼。影響決策的國情報告(北京:清華大學,2002)。
38.凌志軍。變化(台北:時報文化,2003)。
39.唐軍祺、劉仁文。1999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北京:社會科學文獻,1999)。
40.唐鈞。2000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0)。
41.夏振坤。「社會穩定與經濟發展」。社會主義研究1995年第2期(1995年3月)。
42.孫立平。「9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社會結構演變的新趨勢」。當代中國研究78(2002年9月)。
43.耿慶武。「中國人口就業城市化趨勢與展望」。中國大陸研究第44卷第11期(民國90年11月)。
44.耿曙。「中國大陸的區域經濟動態:問題意識與研究成果的回顧」。中國大陸研究第46卷第4期(民國92年7月)。
45.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北京:人民,1988)。
46.高希均。經濟學的世界:上篇─經濟觀念與現實問題(台北: 天下文化,1991)。
47.國家統計局編,中國統計年鑑2002(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2)。
48.國家統計局編。「從基尼系數看貧富差距」。中國國情國力97(2001年1月)。
49.康曉光。「未來3-5年中國大陸政治穩定性分析」。戰略與管理52(2003年3 月)。
50.張宛麗。「中國社會階級階層研究二十年」。社會學研究85(2000年11月)。
51.張倫。「當代中國社會變遷」。中國大陸研究基本手冊(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民91)。
52.張琢、馬福雲。發展社會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02)。
53.張華葆。社會階層(台北市:三民,1987)。
54.許欣欣。「中國城鎮居民貧富差距演變趨勢」。社會學研究73(1999年5月)。
55.許欣欣。當代中國社會結構變遷與流動(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0)。
56.陳志柔。未來中國(台北:時報文化,2004)。
57.陳佳賓等。中國社會保障發展報告1997-2001(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1)。
58.陳宗勝。經濟發展中的收入分配(上海:上海人民,1994)。
59.陳梓龍。「中共新一屆省級黨政首要調整與地方動向」。展望與探索第一卷第6期(台北:展望與探索雜誌社,民國92)。
60.陳寶樹、李文燕、宋浩波、孫振海。1992-1993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93)。
61.陳寶樹、唐軍祺。1993-1994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94)。
62.陳寶樹、唐軍祺。1994-1995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95)。
63.陳寶樹、唐軍祺。1995-1996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96)。
64.陸學藝、李培林。中國社會發展報告(遼寧:遼寧出版社,1991)。
65.喬健。2000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0)。
66.黃相凱。「中國國民黨與台灣政治穩定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民國77。67.黃琬珺。「日本聯合政府運作之研究:以政治穩定理論為研究主軸」。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民國91,30-32。68.楊開煌。「中共『十六大』之接班與人士安排-內在邏輯之探討」。遠景基金會季刊第三卷第三期(2002年7月)。
69.楊繼繩。中國社會各階層分析(香港:三聯書店,2000)。
70.葉章美。「改革開放後大陸勞動力市場情勢與就業政策」。中國大陸研究第43卷第7期(民國89年7月)。
71.趙其文。人事行政學:兼論現行考權制度(台北市:華泰,2001)。
72.劉仁文、唐軍祺。1996-1997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97)。
73.劉仁文、唐軍祺。1998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北京:社會科學文獻,1998)。
74.劉仁文、樊在勤。2001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1)。
75.劉懷玉等編著。「當代中國社會穩定問題之結構分析」。江漢論壇1994年第12期(1994年)。
76.樊在勤、王輝。2002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2)。
77.蔡昉、林毅夫。中國經濟:透析全球最大經濟體,掌握大陸市場經營契機(台北:麥格羅希爾,2003)。
78.鄭秉文、和春雷。社會保障分析導論(北京:法律,2001)。
79.鄧小平。鄧小平文選 第二卷(北京:人民,1994)。
80.鄧小平。鄧小平文選 第三卷(北京:人民,1993)。
81.藍思基(Gerhard E. Lenski)著。權力與特權(王慶力譯)台北市:遠流,民79年。
82.蘇廷林主編。中國社會保障辭典(北京:首都師範大學,1994)。
二、英文參考書目
1.David Sanders. Patterns of Political Instability, London : The Machillan Press, 1981.
2.Davis, K and Moore, W. E. : 1945. “Some principles of stratification.”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10.
3.H. H. Gerth and C.Wright Mills, From Max Weber: Essays In Sociology, London: Routledge, 2000.
4.Tumin , M. “Some principles of stratification: A Critical Analysi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18(August).
三、網路查詢資料
1.人民日報。人民網。「中國共產黨章程(全文)」。2002年十一月十八日。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16/20021118/868961.html(2003年10月2日查詢)
2.人民日報。人民網。「江澤民在慶祝黨八十週年大會上的講話」。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16/20010702/501591.html(2003年10月7日查詢)
3.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 勞動和社會保障政策法規庫 http://www.molss.gov.cn:8080/trsweb_gov/mainframe.htm(2004年4月8日查詢)
4.中央通訊社新聞檢索查閱網址:http://210.69.89.224/search/hypage.cgi# (2004年2月18日查詢)
5.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服務研究中心。中國研究論文。唐鈞。「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思路與對策」 http://www.usc.cuhk.edu.hk/wk_wzdetails.asp?id=2969
(2004年5月16日查詢)
6.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服務中心。中國研究論文。蕭功秦。「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政治中的自由派與保守派──兩極衝突及其歷史後果」。http://www.usc.cuhk.edu.hk/wkgb.asp (2004年5月15日查詢)
7.馬克思主義文庫。恩格斯。「共產主義原理」。http://www.marxists.org/chinese/02/marxist.org-chinese-engels-1847a.htm(2004年6月16日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