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一、 專書
1.謝劍平、周昆著,「投資銀行」,華泰書局,民國85年4月初版。
2.郭敏華著,「債信評等」,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89年1月初版。
3.美國金融管理局(Comptroller of the Currency Administrator of National Banks)原著,林文琇、邱淑貞譯,「資產證券化手冊:流動性與資金管理」,臺灣金融研訓院,民國89年。
4.Michael Himick著; 張士傑譯,「證券化承保風險:保險人及投資人的策略性前景」,保險事業發展中心,民國90年。
5.彭冰著,資產證券化的法律解釋,北京大學出版社,民國90年11月。
6.陳文達、李阿乙、廖咸興著,資產證券化理論與實務,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91年8月。
7.賴源河、王志誠著,現代信託法論,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1年8月。
8.王志誠著,金融資產證券化─立法原則與比較原理,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1年10月。
9.王文宇、黃金澤、邱榮輝著,金融資產證券化之理論與實務,元照出版有限公司,民國92年2月。
10.王文宇,公司法論,元照出版有限公司,民國92年10月。
二、 碩士論文
1.范麗雪,資產證券化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1年6月。2.何宗坤,金融資產證券化對銀行經營成本與風險之影響與在我國發展之可行性分析,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1年6月。3.鄭惠佳,不動產抵押貸款債權證券化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1月。4.葉張基,信託法與民法之調和,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民國87年7月。5.呂姝靜,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7月。
6.陳尹章,金融資產證券化法制架構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法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民國91年6月。7.吳彩鈺,資產擔保證券之研究─以投資人保護為中心,私立東海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2年6月。8.陳裕文,金融資產證券化之研究,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2年8月。9.吳小燕,金融資產證券化條例─有關特殊目的信託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3年1月。三、 期刊
1.林志吉,我國金融資產證券化之法律設計,全國律師,第6卷第8期,民國92年8月。2.蔡進財,金融資產證券化受益證券,不受存款保險之保障,全國律師,第6卷第8期,民國92年8月。3.尤英夫、楊明廣,談金融資產證券化條例中的「特殊目的公司」,全國律師,第6卷第8期,民國92年8月。4.薛舜仁,我國金融資產證券化之研究,產業金融季刊,第114期,91年3月。5.王文宇,資產證券化的組織法則,實用月刊,第325期,民國91年1月。6.張順宗,銀行金融資產證券化之研討,今日合庫,第27卷8期,民國90年10月。7.蔡朝安、林沛君,從實務及法律探討資產證券化,全國律師,第5卷9期,民國90年9月。8.王志誠,日本金融資產證券化之法制架構與啟發--兼論我國金融資產證券化之立法取向,國立中正大學法學期刊,民國90年9月。
9.高心怡,不動產抵押貸款及相關衍生性商品介紹及評析,大華債券期刊,第5期,民國90年7月。10.廖咸興、李阿乙,金融資產證券化與債券市場的擴大 (上) 實用稅務,第314期,民國90年2月。11.廖咸興、李阿乙,金融資產證券化與債券市場的擴大 (下)實用稅務,第315期,民國90年3月。12.吳壽山,當前我國發展資產管理業務之趨勢與課題探討,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2輯1期,民國90年3月。
13.林繼恆,資產管理公司(AMC)與資產再生公司(RTC),臺灣金融財務季刊,第1卷2期,民國89年12月。14. 王文宇,資產管理公司政策與法制問題研究,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1輯2期,民國89年12月。
15. 張瑜芳,日本整理回收機構之探討,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1輯2期,民國89年12月。
16.張華平,資產證券化--日本經驗之啟示證券市場發展,證券市場發展,民國89年7月。17.林倬仲,國內銀行發展資產證券化之探討,今日合庫,第26卷2期,民國89年2月。18.吳家昌、游迺文,金融資產證券化及其對金融業影響之探討,金融財務,第94期,民國88年10月。19.吳英花、楊志遠,銀行資產證券化業務之相關法律問題探討,月旦法學,第48期,民國88年5月。20.劉紹樑、呂姝靜,論資產證券化的立法趨勢,月旦法學第48期,民國88年5月。21.王文宇,資產證券化的意義、基本型態與相關法律問題,月旦法學第48期,民國88年5月。22.張金鶚、白金安,不動產證券化於都市更新之應用,月旦法學第48期,民國88年5月。23.何曜琛,美國有限責任公司法之研究:以紐約州 「有限責任公司」(LLC)為中心,法令月刊第50卷第6期,民國88年。24.王志誠,資產證券化與信託原理,集保月刊第47期,民國86年10月。25.曾妏如、塗能謀,資產證券化及基本法制問題,經社法制論叢第20期,民國86年7月。26.陸景玉,金融資產證券化之研究,產業金融季刊第93期,民國85年12月。27.林昭蓉,銀行資產證券化之探討,產業經濟第172期,民國84年12月。28.黃麗芳,資產證券化之評估 (上),中國商銀月刊第13卷5期,民國83年5月。29.黃麗芳,資產證券化之評估 (下),中國商銀月刊第13卷6期,民國83年6月。30.臧大年,資產證券化--美國之經驗,證券市場發展第16期,民國81年10月。31.劉紹樑,談資產證券化之法律問題,證券市場發展第16期,民國81年10月。二、英文部分(依作者姓氏字母順序排列)
1. Benveniste & Berger, Securitization with Recourse, 11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403 (1987).
2. Jeffrey E. Bjork, Seeking Predictability in Bankruptcy: An Alternative to Judicial Recharacterization in Structured Financing, 14 BANK. DEV. J. 119(1997).
3. Michael J. Cohn, Asset Securitization: How Remote Is Bankruptcy Remote?, 26 HOFSTRA L. REV. 929(1998).
4. Yuliya A. Dvorak, Transplanting Asset Securitization: Is the Grass Green Enough on the Other Side?, 38 HOUS. L. REV. 541(2001).
5. TAMAR FRANKEL, SECURITIZATION:STRUCTURED FINANCIAL ASSETS POOLS, AND ASSET-BACKED SECURITIES(2002).
6. Adam Grant, Ziggy Stardist Reborn: A Proposed Modification of the Bowie Bond, 22 CARDOZO L. REV. 1291(2001).
7. John H. Langbein, The Secret Life of the Trust: The Trust as an Instrument of Commerce, 107 Yale L.J. 165 (1997).
8. Peter J. Lahny IV, Asset Securitization: A Discussion of the Traditional Bankruptcy Attacks and an Analysis of the Next Potential Attack, Substantive Consolidation, 9 AM. BANKR. INST. L. REV. 815(2001).
9. Alan Kronovet, An Overview of Commercial Mortgage Backed Securitization: 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 North Carolina Banking Institute, 1 N.C. BANKING INST. 288(1997).
10. Lois R. Lupica, Circumvention of the Bankruptcy Process: The Statutory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Securitization, 33 CONN. L. REV. 199(2000).
11. Dale A. Oesterle & Wayne M. Gazur, What''s In A Name?: An Argument for a Small Business "Limited Liability Entity" Statute (With Three Subset Of Default Rules), 32 WAKE FOREST L. REV. 101(1997).
Yoshiki Shimada and Shinji Itoh, Japanese Asset Securitization: A Guide for Practitioners, 38 HARV. INT''L L.J. 171(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