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34.204.176.71) 您好!臺灣時間:2024/11/10 19:4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郭羿君
研究生(外文):kuo yi- chun
論文名稱:古琴琴譜之音樂語義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Music Semantics Research of the Chinese Ch''in Music Notation
指導教授:呂鈺秀呂鈺秀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u Yu-Xi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東吳大學
系所名稱:音樂學系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音樂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4
畢業學年度:9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88
中文關鍵詞:古琴樂譜音樂語義符號
外文關鍵詞:Ch''''inNotationMusic SemanticSymbol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61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古琴一向被認為是中國文化的代表樂器。雖說其屬文人文化所特有,然而,文人卻善用使其思想流傳千古的工具 — 文字與圖像,將其對此樂器的音樂聲響與情感意境,能一一書寫記錄且保存下來。因此,古琴琴譜則同時包含語文符號(verbal symbol)與非語文符號(non-verbal symbol)的多樣呈現,以訴求文人對於古琴音樂語義之音樂情感與認知意義等信息的傳遞。因此,欲探知古琴琴譜之音樂語義,必先由琴譜之符號系統結構分析研究著手。
本論文中,則試圖從古琴琴譜內容,探討其語文符號(verbal symbol)與非語文符號(non-verbal symbol)之符號結構的相異性;以及語文符號與非語文符號系統之指示性、圖像性與象徵性等意義;及其所呈現的琴譜之元素、琴譜之詮釋、琴譜之意義,在視覺、觸覺、嗅覺與聽覺感官下所蘊藏之意涵。
The Chinese ch’in have always been thought as the representative instruments for Chinese culture. Some people think that this instrument is specific for the use of the intelligentsia. However, the intelligentsia use more words and pictures to pass on their thoughts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Words and pictures have expressed the sound of this instrument and recorded and kept it for the future generation. Therefore, the musical notations of the Chinese ch’in include both “verbal symbols” and “non-verbal symbols.” These symbols help the ancient intelligentsia to communicate the meanings and music feelings of the music semantics. Thus, if one would like to understand the music semantics, he/she has to analyze the symbolic structure of the musical notations.
This thesis will try to explo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verbal symbols” and “non-verbal symbols” used in the musical notations of the Chinese ch’in. Moreover, the content will include the referential, graphical and symbolic meanings of the musical notations,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musical notations. Finally, the thesis will discuss the meanings hidden for the sense of vision, touch, smell and hearing.
1. 緒論 / 1
1. 1.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1. 2. 文獻探討 / 3
1. 3. 內容綱要與範疇 / 5
2. 琴譜之元素 / 11
2. 1. 琴體象徵 / 13
2. 1. 1. 器型名稱 / 13
2. 1. 2. 細部結構名稱 / 14
2. 1. 2. 1. 琴面制度 / 16
2. 1. 2. 1. 1. 琴面諸稱 / 17
2. 1. 2. 1. 2. 琴絃 / 18
2. 1. 2. 1. 3. 十三徽 / 24
2. 1. 2. 2. 琴腹制度 / 25
2. 1. 2. 3. 琴背制度 / 26
2. 1. 2. 3. 1. 琴背諸稱 / 26
2. 1. 2. 3. 2. 銘文 / 28
2. 1. 3. 器型的象徵意義 / 28
2. 1. 3. 1. 宇宙觀 / 29
2. 1. 3. 2. 圖騰文化 / 32
2. 2. 空間字譜 / 35
2. 2. 1. 直書記譜 / 40
2. 2. 1. 1. 文字譜 / 40
2. 2. 1. 2. 減字譜 / 42
2. 2. 1. 3. 減字譜加文字譜 / 45
2. 2. 1. 4. 減字譜加工尺譜 / 46
2. 2. 2. 橫書記譜 / 49
2. 2. 2. 1. 減字譜加五線譜 / 49
2. 2. 2. 2. 減字譜加數字譜 / 51
2. 3. 手勢圖像 / 55
2. 3. 1. 手勢圖之手指名稱 / 56
2. 3. 2. 手勢象徵 / 58
2. 3. 2. 1. 左手 / 61
2. 3. 2. 1. 1. 動物象徵 / 61
2. 3. 2. 1. 2. 昆蟲象徵 / 62
2. 3. 2. 1. 3. 景觀象徵 / 63
2. 3. 2. 2. 右手 / 68
2. 3. 2. 2. 1. 動物象徵 / 68
2. 3. 2. 2. 2. 昆蟲象徵 / 69
2. 3. 2. 2. 3. 景觀象徵 / 69
3. 琴譜之詮釋 / 76
3. 1. 鼓琴觀法 / 77
3. 1. 1. 內在思維與心境 / 78
3. 1. 1. 1. 鼓琴資格 / 79
3. 1. 1. 2. 情緒調適 / 81
3. 1. 2. 外在行為與環境 / 83
3. 1. 2. 1. 鼓琴準備 / 84
3. 1. 2. 2. 鼓琴姿勢 / 85
3. 1. 2. 3. 鼓琴環境 / 87
3. 2. 雙手技法 / 89
3. 2. 1. 右手指法 / 90
3. 2. 2. 左手指法 / 93
3. 2. 2. 1. 左指指名 / 94
3. 2. 2. 2. 十三徽名 / 94
3. 2. 2. 3. 主要指法 / 94
3. 2. 2. 4. 裝飾指法 / 96
3. 2. 2. 5. 說明指法 / 99
3. 3. 鼓琴手法 / 102
3. 3. 1. 彈何容易 / 102
3. 3. 2. 彈琴法則 / 104
3. 3. 3. 陰陽虛實 / 105
3. 3. 3. 1. 陰陽手掌 / 106
3. 3. 3. 2. 虛實手指 / 108
4. 琴譜之意義 / 110
4. 1. 琴曲標題 / 111
4. 1. 1. 標題內容 / 113
4. 1. 1. 1. 敘事 / 115
4. 1. 1. 2. 寫情 / 116
4. 1. 1. 3. 寫景 / 116
4. 1. 2. 琴曲類型 / 118
4. 1. 2. 1. 暢 / 118
4. 1. 2. 2. 操 / 118
4. 1. 2. 3. 引 / 119
4. 1. 2. 4. 弄 / 120
4. 1. 3. 琴曲曲式 / 121
4. 2. 聲響模擬 / 124
4. 2. 1. 宇宙三聲 / 124
4. 2. 1. 1. 泛聲(天聲) / 126
4. 2. 1. 2. 散聲(地聲) / 126
4. 2. 1. 3. 按聲(人聲) / 127
4. 2. 2. 模擬方式 / 127
4. 2. 2. 1. 諧聲 / 128
4. 2. 2. 2. 象形 / 130
4. 2. 2. 3. 會意 / 131
5. 結論 / 133
附錄一:古琴琴譜 / 135
附錄二:歷代琴式 / 139
附錄三:手勢之象徵名稱 / 148
參考文獻 / 171
有聲資料 / 180
中文書目
Ellen Winner,<<創造的世界 — 藝術心理學>>,臺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
于潤洋,<<現代西方音樂哲學導論>>,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研究所編,<<中國古代樂論輯>>,北京: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研究所,1961。
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編,<<語言文字百科全書>>,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4。
中國舞蹈藝術研究會編,<<全唐詩中的樂舞資料>>,北京:人民音樂,1996。
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與北京古琴研究會所編,<<古琴曲集>>,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62。
文化部文學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北京古琴研究會編,<<琴曲集成>>,北京:中華書局,1 - 14、16 - 17,1981。
王光祈,<<翻譯琴譜之研究>>,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79。
王次炤編,<<音樂美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王紅梅,<含蓄中的浪漫主義氣韻 — 古代琴書中古琴藝術表演美學觀念的一種傾向性>,<<中國音樂學>>,1995 / 4,110 - 118。
王美珠,<<音樂文化人生>>,臺北:美樂出版社,2001。
王海燕,<陽關三疊起源及其在琴曲演變之研究>,<<藝術學報>>,1980 / 28,167 - 230。
王海燕,<詩詞音樂性與古琴歌曲創作藝術之研究.上>,<<藝術學報>>,1983 / 33,133 - 162。
王海燕,<詩詞音樂性與古琴歌曲創作藝術之研究.中>,<<藝術學報>>,1983 / 34,9 - 82。
王海燕,<詩詞音樂性與古琴歌曲創作藝術之研究.下>,<<藝術學報>>,1984 / 35,225 - 298。
王德埙,<<中國樂曲考古學理論與實踐>>,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8,。
王燕卿,<<梅庵琴譜>>,臺北:華正書局,1990。
古添洪,<<記號詩學>>,臺北:東大,1984。
司馬遷,<<史記>>,臺北:鼎文書局,1992。
史弘,<手揮五弦 心游太玄 — 古琴藝術與中國道家思想>,<<中國音樂學>>,1995 / 2,52 - 58。
玄璟彩,<<中國古琴與韓國玄琴記譜法之比較>>,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
成公亮,<洞庭秋思流變考略>,<<中國音樂學>>,1996 / 2,55 - 59。
朱長文,<<琴史>>,上海:上海古籍,1991。
竹碧華,<絃與弦之研究>,<<復興崗學報>>,1996 / 64,335 - 369。
何秀煌,<<記號學導論>>,臺北:大林,1969。
何乾三譯,<<音樂的情感與意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
吳文光,<<論古琴音樂中的情感形象生理記錄法與琴派的藝術風格>>,北京:中國音樂學院,1983。
吳文光,<琴調系統及其音樂實證.上>,<<中國音樂學>>,1997 / 1,5 - 30。
吳文光,<琴調系統及其音樂實證.下>,<<中國音樂學>>,1997 / 2,88 - 109。
吳釗編,<<中國古代樂論選輯>>,北京: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研究所,1962。
吳釗,<中國琴樂聲韻的結合與變化 — 一種獨特的旋律裝飾形態>,<<藝術學>>,1994 / 11,19 - 26。
呂炳川,<<呂炳川音樂論述集>>,臺北:時報文化出公司,1979。
呂驥、吳文光,<查阜西琴學文萃序>,<<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5 / 2,11 - 14。
李幼蒸,<<人文符號學>>,臺北:唐山出版社,1997。
李幼蒸,<<文化符號學>>,臺北:唐山出版社,1997。
李幼蒸,<<哲學符號學>>,臺北:唐山出版社,1997。
李幼蒸,<<語義符號學>>,臺北:唐山出版社,1997。
李民雄,<<民族器樂概論>>,上海:上海音樂,1997。
李吉提,<古琴曲 <<陽關三疊>> 的曲式結構特點 — 兼談中國傳統音樂結構的某些共性因素>,<<中國音樂學>>,1995 / 2,101 - 106。
李美燕,<<琴道之思想基礎與美學價值之研究:自先秦兩漢迄魏晉南北朝>>,高雄:麗文文化,1999。
李祥霆,<<唐代古琴演奏美學及音樂思想研究暨附錄>>,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3。
李祥霆,<論唐代古琴演奏美學及音樂思想.上>,<<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5 / 3,26 - 43。
李祥霆,<論唐代古琴演奏美學及音樂思想.下>,<<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5 / 4,85 - 91。
李祥霆,<查阜西先生的古琴演奏藝術>,<<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6 / 2,22 - 23。
李祥霆,<再論查阜西先生的古琴演奏藝術>,<<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7 / 1,72 - 75。
周慶華,<<中國符號學>>,臺北:揚智文化,2000。
孟世凱,<<中國文字發展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6。
宗白華,<<美學與意境>>,北京市:人民出版社,1987。
宗白華,<<藝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易中天注譯,<<新譯國語讀本>>,臺北:三民書局,2004。
明成祖敕撰,<<永樂琴書集成>>,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3。
林有麟,<<樂府叢書之二 — 琴雅>>,臺北:郁氏印會,1979。
林信華,<<符號與社會>>,臺北:唐山,1999。
林謙三,<<東亞樂器考>>,北京:人民音樂,1996。
邱鎮京,<<阮籍詠懷詩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80。
金千秋編,<<全宋詞中的樂舞資料>>,北京:人民音樂,1990。
查阜西,<<見在古琴曲傳譜解題彙編初稿>>,北京:中央音樂學民族音樂研究所,1956。
查阜西,<幽蘭指法集解>,<<民族音樂研究論文集第一集>>,北京:音樂,1956,59 - 73。
查阜西,<琴歌的傳統和演唱>,<<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5 / 4,21 - 22。
查阜西編,<<存見古琴指法譜字輯覽>>,北京:北京古琴研究會,1958。
胡震亨,<<唐音癸籤>>,卷十四,臺北:木鐸出版社,1982。
范李彬,<<普庵咒音樂研究>>,臺北:國立藝術學院音樂研究所碩士班音樂學組碩士論文,1998。
韋政通編,<<中國哲學辭典大全>>,臺北:水牛出版社,1983。
凌紹生,<古琴與中道 — 論含蓄與弦外之音美學的哲學內涵>,<<中國音樂學>>,1996 / 3,87 - 93。
唐正一,<<風水的研究>>,臺北:集文書局,1982。
唐君毅,<<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臺北:正中書局版,1953。
唐建垣編,<<琴府>>,臺北:聯貫出版社,1981。
徐芹庭,<<易經中英文述解>>,中壢:聖環圖書出版,2002。
秦序,<琴樂活法及譜式優劣之我見>,<<中國音樂學>>,1995 / 4,59 - 69。
袁靜芳編,<<民族器樂>>,北京:人民音樂,1987。
高誘注,<<呂氏春秋新校正>>,臺北:世界書局印行,1955。
高濂,<<遵生八牋>> <燕閒清賞牋>,明萬曆十九年刊行本,臺北:國家圖書館。
高濂,<燕閒清賞牋> <<遵生八牋>>,明萬曆十九年刊行本,臺北:國家圖書館。
國立編譯館編,<<十三經注疏>>,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01。
張法,<<中西美學與文化精神>>,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張前、王次炤,<<音樂美學基礎>>,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5。
張清治,<<道之美 — 中國的美感世界>>,臺北:允晨文化,1990。
張清治,<谿山琴況的大雅清音論 — 明.徐上瀛的琴樂審美觀>,<<藝術評論>>,1990 / 3,43 - 80。
張清治,<吳派之畫風與琴風 — 明清之際吳地琴畫風格的地緣美學>,<<藝術評論>>,1991 / 3,33 - 56。
張清治,<古琴書畫與我的生活游藝觀>,<<雄獅美術>>,1994 / 275,71 - 77。
梁正卿,<<卜筮實證秘訣>>,臺北:武陵出版社,2000。
梁銘越,< Transformation in “T’ien-Feng Huan-P’EI” (1425 - 1962) and Implications to Change in Ch’In Music:試論中國古琴音樂風格之歷史演變的結構學>,<<東海學報>>,1970 / 33,87 - 103。
許光毅,<<怎樣彈古琴>>,北京:人民音樂,1994。
許健,<<琴史初編>>,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7。
許健,<古樸典雅獨樹一枝 — 憶查老的琴歌>,<<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5 / 4,23 - 25。
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1962。
郭樹群,<對朱載堉琴律問題的再思考>,<<中國音樂學>>,1996 / 1,117 - 129。
陳長林,<查阜西先生對現代琴學的貢獻>,<<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6 / 2,20 - 21。
陳美佑,<<琴藝文人觀之研究 — 從標題名稱論古琴音樂之文藝性>>,臺北:國立藝術學院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陳美利,<<漫談古琴音律,國教世紀>>,1970 / 27 - 4,55 - 59。
陳美利,<陶淵明 “琴中趣” 的探討>,<<新竹師院學報>>,1996 / 9,271 - 305。
陳啟美,<<古琴指法與其樂音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
陳應時,<關於古琴調絃法的歷史分期及其他>,<<民族民間音樂研究>>,廣州:花城出版社,1984 / 3、4,29。
章志蓀,<<研易習琴齋琴譜>>,臺北:學藝,1982。
喻紹澤,<<古琴概述>>,四川:四川音樂學院音樂研究所,1982。
湯德謙,<<音樂欣賞大全.理論篇>>,臺北:四海出版社,1974。
童慶炳,<<現代心理美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
馮洁軒,<复三論琴徽>,<<中國音樂學>>,1997 / 3,69 - 76。
黃溓,<<舍不舍齋琴說>>,<<今虞琴刊>>,1937,頁36。
黃壽祺譯注,<<周易譯注>>,卷三 <繫辭上>,臺北:建安出版社,1999。
黃韻華,<<古琴音樂美學基礎初探>>,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黃體培,德音堂古琴論叢,臺北:學藝,1973。
楚戈等,大雅清音,基隆:基隆市立文化中心,1989。
楊宗稷,<<琴學叢書>> <琴話> 卷二,北京:中國書店,1913 - 1917。
楊蔭瀏,<對古琴曲陽關三疊的初步研究>,<民族音樂研究論文集第一集>,北京:音樂,1956,41 - 52。
葉明媚,<古琴音樂中虛實手法的運用>,<<民族音樂研究>>,香港:商務印書館,1989,46 - 71。
葉明媚,<<古琴音樂藝術>>,臺北:商務印書館,1992。
葉明媚,<<古琴藝術與中國文化>>,香港:中華書局,1994。
葛瀚聰編,<<指路絃歌>>,香港:文光,1991。
葛瀚聰,<<中國琴學源流論疏>>,臺北:中國文化大學,1995。
管建華,<<中國音樂審美的文化視野>>,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5。
蒲震元,<<中國藝術意境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劉承華,<<中國音樂的神韻>>,福建:福建人民,1998。
劉明瀾,<孔子的理想人格與中國傳統琴樂的文化底蘊>,<<中國音樂學>>,1997 / 3,28 - 39。
劉長林,<<中國系統思維>>,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90。
樊祖蔭編,<<民族音樂文論選萃>>,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4。
樂聲,<我國最早的彈弦樂器 — 古琴>,<<音樂與音響>>,1993 / 236,125 - 126。
蔡仲德,<<中國音樂美學史>>,臺北:藍燈文化,1993。
蔡仲德,<嵇康 “養生論” 等篇中的音樂美學思想>,<<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3 / 2,42 - 45。
蔡仲德注譯,<<中國音樂美學史資料注譯>> 上、下冊,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5。
鄭正華,<華夏正聲 — 古琴漫談>,<<歷史月刊>>,1994 / 76,122 - 124。
鄭祖襄,<三談 “徽” 字與徽位>,<<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2 / 2,94 - 96。
鄭愁予等,<<弦上的情操>>,基隆:基隆市立文化中心,1990。
戴曉蓮編,<1949 — 1997年存見古琴樂論資料索引>,<<今虞琴刊續>>,上海:今虞琴社,1996,102 - 115。
薛宗明,<<中外音樂大事年表>>,臺北:臺灣商務,1989。
謝孝苹,<略論查阜西先生在琴學振興道路上的功勛>,<<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6 / 2,16 - 18。
魏世雅,<< “琴曲集成” 中所蒐集琴書整理>>,臺北:國立藝術學院第六屆研究生傳統藝術研討會,1999。
魏世雅,<<古琴譜字分類及節奏性指法研究 — 以 “鎖” 系中兩種指法為例>>,臺北:國立藝術學院傳統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龐秉璋編,<漢英琴譜指法詞法>,<<今虞琴刊續>>,上海:今虞琴社,1996,116 - 119。
羅小平,<<音樂與文學>>,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8。
羅振玉,<<殷虛書契考釋>>,東方學會印,丁卯年(1927),頁40。
羅浩林編,<古琴音樂CD唱片目錄匯編>,<<今虞琴刊續>>,上海:今虞琴社,1996,120 - 123。
嚴一萍選輯,<<百部叢書集成.學海類編>> <<琴操>>,藝文印書館印行。
嚴一萍選輯,<<百部叢書集成.學海類編>> <琴言十則>,藝文印書館印行。
嚴一萍選輯,<<百部叢書集成.學海類編>> <蕉窗九錄>,藝文印書館印行。
西文書目
Ellingson, Ter. “Notation” Ethnomusicology An Introduction. New York: The Macmillan Press, 1992, 153-164.
Kartomi, Margaret J . “Continuities and Change in Chinese Classifications” On Concepts and Classifications of Musical Instruments, Chicago and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0, 37-54.
Kaufmann, Walter. “Ch’in Tablature” Musical Notations of the Orient. Lond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67, 269-296.
Lam, Joseph S.C. “Analyses and Interpretations of Chinese Seven-string Zither Music: The Case of the Lament of Empress Cben” Ethnomusicology, Vol.37, No.3 (1993) : 353-385.
Ming-Yue, Liang. “The Art of the Qin” Music of the billion : an introd to Chinese musical culture. NY: Wilhelmshaven, 1985, 197-211.
Ming-Yueh, Liang. “Ch’in”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20 vols., ed. Stanley Sadie. London: Macmillan, 1980, IV, 264-269.
Ming-Yueh, Liang. “The Chinese Ch’in Its History And Music” Calif: San Francisco, 1969.
R. H. Van Gulik. “The Lore of the Chinese Lute” Tokyo: Sophia University, 1969.
Wen-Ying, Hsu. “The Ku-ch’in” Calif: Los Angeles, 1978.
Yung, Bell. “Choreographic And Kinesthetic Elements In Performance On The Chinese Seven-String Zither” Ethnomusicology, Vol.28, No.3 (September, 1984) : 505-517.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王海燕,<詩詞音樂性與古琴歌曲創作藝術之研究.下>,<<藝術學報>>,1984 / 35,225 - 298。
2. 王海燕,<詩詞音樂性與古琴歌曲創作藝術之研究.中>,<<藝術學報>>,1983 / 34,9 - 82。
3. 王海燕,<詩詞音樂性與古琴歌曲創作藝術之研究.上>,<<藝術學報>>,1983 / 33,133 - 162。
4. 竹碧華,<絃與弦之研究>,<<復興崗學報>>,1996 / 64,335 - 369。
5. 王海燕,<陽關三疊起源及其在琴曲演變之研究>,<<藝術學報>>,1980 / 28,167 - 230。
6. 華力進(1969)。賽蒙氏決策理論,東方雜誌,2卷,12期。
7. 陳明璋(1982)。組織效能及其決定因素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45期,頁117-148。
8. 陳國寧(1992)。博物館專業與專業訓練,博物館學季刊,第六卷,第四期,頁3-8。
9. 張譽騰(1993)。英國博物館協會(MA)的宗旨與功能,博物館學季刊,第七卷,第四期,頁19-21。
10. 徐文琴(2000)。美術館組織編制之研究,博物館學季刊,第九卷,第三期,頁85-106。
11. 周功鑫(民78)。法國博物館事業的研究,故宮學術季刊,第七卷,第四期,頁1-42。
12. 何福田、張慶勳(1992)。官僚、同僚與政治模式的理論基礎,中華民國人文科學研究會,《人文學報》,第15期,頁25-46。
13. 王湘琪(1996)。大都會博物館的行政制度與營運現況,美育月刊,第九卷,第七十八期,頁23-40。
14. 王政彥(1990)。論教育決策的參與,現代教育,第18期,頁71-84。
15. 于瑞珍(1999)。博物館與評量,科技博物,第3卷第3期,頁4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