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中文部份
一、書籍
王玉東(2002)。《現代戰爭心戰宣傳》。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江雪秋(2002)。〈美阿戰爭的起源與經過〉。沈明室主編。《新世紀反恐怖大戰》。臺北:軍事迷文化事業有限公司,頁8-25。
吳建德(2003)。〈十字軍的銳劍:美伊戰爭美國軍事戰略〉。吳建德、沈明室主編。《美伊戰爭與台海安全》。台北:時英出版社,頁73-114。
周天恃(1977)。《說服技術─從宣傳到洗腦》。台北:黎明文化公司。
孟昭政譯(2003)。《從石油到白宮小布希的崛起之路》。台北:大都會文化。
易蘇民(1956)。《宣傳戰原理與運用》。台北:蘇民出版社。
林東泰(1997)。《大眾傳播理論》。台北:師苑書局。
林靜伶(1993)。〈中國是一個缺乏語藝的民族?初探荀子的辯說觀點〉。臧國仁主編。《中文傳播研究論述:「一九九三中文傳播研究暨教學研討會」論文彙編》。台北:政大傳播學院研究中心,頁79-93,1995年。
林靜伶(2000)。《語藝批評理論與實踐》。台北:五南書局。
林靜伶譯(1996)。《當代語藝觀點》。台北:五南書局。
胡鞍鋼、門洪華(2003)。《解讀美國大戰略》。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
展江(1999)。〈新聞宣傳異同論〉,《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北京: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徐冰川、辛本健(2003)。《帝國之戰》。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
祝基瀅(1986)。《政治傳播學》。台北:三民書局。
高祖貴(2003)。《全球變局─美國與伊拉克》。北京:時事出版社。
高飛譯(2003)。《前路未卜─美國總統布希的歷史秘辛》。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常昌富、頤寶桐等譯(1998)。《當代西方修辭學:演講與話語批評》。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張立剛、陳雲峰、李忠發、祝文杰等譯(2002)。《喬治.沃克.布希與布希王朝》。北京:東方出版社。
陳明(2001)。《布希新政府之兩岸政策走向》。台北:遠景出版公司。
陳東祥(2003)。《評點伊拉克戰爭》。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陳彥希、林嘉玫、張庭譽譯(2003)。《宣傳與說服》。台北:韋伯文化。
彭懷恩(2002)。《政治傳播與溝通》。台北:風雲論壇。
黃炳麟(2003)。《波灣戰雲》。臺北。麥田出版社頁。
黃慶萱(1975)。《修辭學》。台北:三民書局。
黃鴻釗(1996)。《中東簡史》。台北,書林書局。
黃麗貞(1999)。《實用修辭學》。台北:國家出版社。
劉建明(1992)。《宣傳輿論學大辭典》。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
羅世宏譯(1992)《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台北:時英出版社。
二、 期刊
張宗棟(1984)。〈宣傳七法則淺說〉,《報學》。台北:中華民國新聞編輯人協會。第二卷,第三期,頁43-49。許博彰譯(2001)。〈宣傳與資訊作戰〉,《國防政策評論》。台北:財團法人臺圓文教基金會。2001年秋,第二卷,第一期。頁80-107。
羅致政(2003)。〈布希主義與美伊戰爭〉,《國防政策評論》。台北:財團法人臺圓文教基金會。2003年春,第三卷,第三期,頁49-72。三、 論文
王志堅(2002)。《美國宣傳戰略比較研究─以越戰、波灣戰爭為例》。台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施懿珊(2001)。《李登輝總統言論之戲劇觀─從柏克戲劇五因語藝觀點分析》,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高玉芳(1998)。《李登輝總統對國家認同與兩岸關係言論之戲劇五因分析─以一九八八年至一九九六年為分析範圍》。台北: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曹開明(2000)。《江澤民對港澳台統一問題言說之修辭分析─柏克戲劇五因理論的論證》。台北: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如冰(1988)。《修辭認同之理論與實際─美國雷根總〞國情咨文〞演說(1982-1988)之修辭分析》。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蔣安國(1993)。《我國對美宣傳策略與效果之研究─1949至1992年個案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博士論文。四、 報章雜誌資料
楊欣怡(2001)。〈兩伊是幕後主使者?〉,《中時晚報》。2001年9月12日,第4版。
〈推崇布希演說 國會願做他後盾〉,《自由時報》。2001年10月22日,第10版。
陳文和(2002)。〈武檢團查訪海珊行館未受阻撓〉,《中國時報》。2001年12月4日,第10版。
潘勛(2002)。〈伊拉克受檢 聯合國與美評價歧異〉,《中國時報》。2001年12月5日,第13版。
尹德瀚(2002)。〈迎戰美軍 海珊要打都市戰〉,《中國時報》。2002年8月9日。第10版。
黃建育(2002)。〈伊若遭攻擊 將促阿拉伯人反制〉,《中國時報》。2002年9月12日。第10版。
曾志遠(2002)。〈時代雜誌民調顯示支持布希攻伊拉克人數銳減〉,《中國時報》。2002年8月30日。第10版。
潘勛(2002)。〈伊拉克:「全世界站在我們這邊」〉,《中國時報》。2002年10月21日。第10版。
閻繼宇(2002)。〈鐵腕撤換財經首長 布希為連任布樁〉,《中國時報》。2002年12月10日,第12版。
〈伊同意美空中武檢〉,《中時晚報》。2003年2月11日。第4版。
黃建育(2003)。〈海珊:寧死不屈 無意流亡他國〉,《中國時報》。2003年2月27日。第10版。
蕭美惠(2003)。〈伊拉克: 開戰 油價上看70美元〉,《工商時報》。2003年3月9日。第2版。
〈伊:配合武檢強化反戰〉,《中時晚報》。2003年3月10日。第2版。
潘勛(2003)。〈伊再讓步 提交武器銷毀檔案〉,《中國時報》。2003年3月10日。第2版。
〈「反將一軍」海珊促銷毀美毀滅性武器〉,《中時晚報》。2003年3月10日。第2版。
〈海珊:誓將戰火延燒全球〉,《中時晚報》。2003年3月17日。第2版。
林津秀(2003)。〈海珊長子聲明拒絕離境 戰爭已無轉圜餘地〉,《工商時報》。2003年3月19日。第2版。
英文部份
Burke, Kenneth. (1966). A Rhetoric of Motives.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urke, Kenneth. (1969). A Grammar of Motives.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urke, Kenneth. (1973). The Philosophy of Literary Form, 3rd ed.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Carter, V. G.. (1959). Dictionary of Education. 2ed . New York: Mc Graw-Hill Book
Co.
Foss, Sonja K., Foss, Karen A.,& Trapp, Robert (1999).Contemporary Perspectives
on Rhetoric. Prospect Heights, Illinois:Waveland
Harold, Lasswell. (1927). Propaganda technique in the world war. New York: Peter
Smith.
Harold, Lasswell. (1934). Propaganda. In E. R. A. Seligman and A. Johnson (eds.),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 vol. 12.
Houn, F. W. (1961) To Change a Nation: Propaganda and Indoctrination in
Communist China.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Jowett, G. S., & O’Donnell, V. (1999). Propaganda and Persuasion. Thousand Oaks:
Sage. Publications.
Murphy, James J., Katula, Richard A., Hill, Forbes I., Ochs, Donovan J., & Meador, Prentice A. (1995). A Synoptic history of classical rhetoric. 2ed . Davis, CA: Hermagoras Press.
Roger, Brown. (1958). Words and things. New York: Free Press.
Severin, W. J.& Tankard, J. W. Jr, (1997). Communication Theories:Origins,Methods, and Uses in the Mass Media,4th ed. New York:Longman.
Taylor, P. M. (1990). Munition of the Mind: A history of war Propaganda from the Ancient World to the nuclear age. Wellingborough, UK: Patrick Stephens.
Wilbur, Schramm (1956). The soviet Communist Theory of the Press.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Wu, Chi-Wei(吳奇為)(1986). A Rhetorical Analysis of Selected Speeches: Generalissimo Chiang Kai-Shek During the War of Res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1937-1945. Diss. Ohio University,
網站資源
馬振宇。〈新戰爭形式下的新困局- 論美國反恐怖主義戰爭〉,《中華民國國防部網站》。http://www.mnd.gov.tw/division/~defense/mil/mnd/mhtb/%AE%FC%ADx%BE%C7%B3N%A4%EB%A5Z/36%A8%F7%B2%C411%B4%C1/3611-1.htm。
〈布希總統發表國情咨文〉,《美國國務院國際訊息局網站》。網址:http://usinfo.org/mgck/usinfo.state.gov/regional/ea/mgck/archive02/0130bush.htm。
專述:海珊統治下的伊拉克人權狀況─對伊拉克人民的暴力鎮壓和迫害〉,《美國國務院國家訊息局網站》。網址:http://usinfo.org/mgck/usinfo.state.gov/regional/ea/mgck/focus.htm。
〈年表:海珊的欺騙和違抗─我們曾聽到"無條件"的承諾〉,《美國國務院國家訊息局網站》。網址:http://usinfo.org/mgck/usinfo.state.gov/regional/ea/mgck/archive02/0918timeline.htm
〈欺騙和違抗的十年:海珊對聯合國的公然蔑視〉,《美國國務院國家訊息局網站》。網址:http://usinfo.org/mgck/usinfo.state.gov/regional/ea/mgck/archive02/0913iraqddd.htm
〈抗擊恐怖主國家戰略〉,《美國國務院國家訊息局網站》。網址:http://usinfo.state.gov/regional/ea/mgck/archive03/0303nsct.htm
〈布希總統就中東和平前景發表講話〉,《美國國務院國際訊息局網站》。網址http://usinfo.state.gov/regional/ea/mgck/archive03/0227bush.htm
〈布希西點軍校講話〉,《美國白宮網站》。網址:http://www.whitehouse.gov/news/releases/2002/06/20020601-3.html
〈總統歡迎援助阿富汗受困人員返國〉,《美國白宮網站》。網址:http://www.whitehouse.gov/news/releases/2001/11/20011126-1.html
〈安全理事会第687號決議(1991) : 伊拉克- 科威特間局势(4月3日)),《聯合國網頁》。網址:http://www.un.org/chinese/aboutun/prinorgs/sc/sres/sres91.htm
〈聯合國監測、核查和視察委員會執行主席漢斯.布利克斯先生在安理會上的發言〉,《聯合國網站》。網址:http://www.un.org/chinese/peace/unmovic/blix.htm
〈43届美國總統小布希〉,《美國名士網站》。網址:http://usa-guide.dongyu.net.cn/personage/bush.htm。
〈美國總統喬治.布希〉,《新華網》。網址: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1/28/content_257425.htm。
《明報新聞網網站》。網址:http://www.mingpaonews.com/uscabinet/。
〈德州州法─第四章州長、副州長、州議員選舉〉,《德州奧斯汀大學網站》。 網址:http://www.law.utexas.edu/constitutions/text/BT2S4.html
〈贖罪日戰爭〉,《文藻語文學校網站》。網址:http://student.wtuc.edu.tw/88/s8813046/new_page_4.htm
〈擺脫荒唐過往 小布希黑羊成黑馬〉,《中時電子報即時新聞》。網址:http://forums.chinatimes.com.tw/special/usa/
〈小布希不重細節,尋求跨黨派合作避開衝突〉,《中時電子報即時新聞》。網址:http://forums.chinatimes.com.tw/special/usa/
黃建育(2002)。〈邪惡三國 為何只打伊?〉,《中時電子報》。網址:http://forums.chinatimes.com/report/Gulfwar/Actions/htm/91091006.htm
〈美伊緣何决戰海灣看兩國八十年恩怨情仇〉,《中國網網站》。網址:http://www.china.org.cn/chinese/zhuanti/307996.htm
〈海珊曾被中情局相中 拿過薪水住過〉,《大洋新聞網站》。網址:http://world.dayoo.com/gb/content/2003-12/18/content_13324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