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AC.尼爾森(2004/2/13)。〈電視收視分析軟體內容介紹簡報〉AC.尼爾森媒體研究。
三立電視(2004)。〈三立電視股份有線公司簡介〉,三立集團。
天下雜誌(2004)。〈500大服務業排名〉,《天下雜誌》,2004年5月號。
司徒達賢(1995)。《策略管理》,台北:遠流。
朱柔若譯(2000)。《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台北:揚智文化。(原書Neuman,L.W.﹝1997﹞)。
朱俊樺(1995)。《有線電視頻道業者策略型態、行銷作為與績效關係之研究》。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李文瑞(1999)。〈台灣地區衛星電視頻道之競爭環境與經營策略探討分析〉,《傳播管理學刊》。李光輝(2002)。〈電視─革命、衝擊、與改變,陣痛不斷的電視媒體〉,《廣告雜誌》,第136期。
李昆昇(2003)。《電視台企業文化與知識管理認知之研究,頁5-7》。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李美華(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時英。
李裔武(1998)。《台灣資訊服務業經營策略與組織系統流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吳宏敏(1997)。《網際網路服務供應商經營策略分析,頁32-34》。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吳思華(2000)。《策略九說:策略思考的本質》台北:臉譜。
吳聰賢(1984)。《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研究的性質與類別》。台北:東華。
林南谷(1999)。〈淺談媒體經營與責任─訪東森電視台副董事長兼總經理朱宗軻〉,《廣電人,50:39-41》。洪平峰(1991)。《直播衛星、有線電衝擊下的我國電視事業發展之研究。台北:華視文化。
莊懿妃(2000)。《電信事業因應固網開放競爭策略之研究-以中華電信公司為例》。銘傳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唐維敏譯(1996)。《大眾傳播研究方法》。台北:五南。(原書Jensen,K.B.& Jankowski,N.﹝1991﹞)。
張依雯(2000)。《解構台灣地區經營生態與收視率之關聯》。政治大學廣播與電視研究所碩士論文。張美娟(2003)。《國內有線電視發展數位電視服務經營策略之研究,頁112-119》。台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系碩士論文。張 勤(1989)。《電視新聞》。台北:三民。
張緯良(2003)。《管理學》。台北:雙葉書廊。
陳育凱(2000)。《ISP之關鍵成功因素》。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陳建宏(1999)。《台灣有線電視寬頻網路之經營策略研究─應用模糊層級分析法,頁40》,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清河、鄭自隆(2004)。《台灣有線電視產業競爭策略研究》。台北:台灣有線視訊寬頻網路發展協進會。
動腦雜誌(2003)。〈2002年台灣總廣告量統計〉,《動腦雜誌》,2月號。
動腦雜誌(2004)。〈2003年台灣總廣告量統計〉,《動腦雜誌》,2月號。
黃新生(1995)。電視媒介管理,台北:廣電基金。
黃國棟(1999)。《我國有線專業新聞台之報導多元化研究--以中天、TVBS-N、民視新聞台、環球新聞台、東視新聞台為例,頁7-12》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碩士論文。馮建三譯(1994)。《媒介經濟學》。台北:遠流。(原書Picard Robert)。
董旭英、黃儀娟(2000)。《次級資料研究法》。台北:弘智文化。
蔡翼擎(1997)。《台灣地區報業之競爭態勢與競合策略研究,頁12-21》。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劉幼琍(1997)。《多頻道電視與觀眾》。台北:時英出版社。
劉幼琍&劉美琪(1997)。《多頻道環境下的電視經營-問題與對策》。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專題研究。
劉幼琍、李秀珠、陳清河、沈錳坤、劉駿州(2004)。《有線電視收視行為及滿意度調查研究》。台北:行政院新聞局專題研究調查報告。
錢鑄鈞(2000)。《運用AHP法建構策略性合夥關係之供應商評選模式》。輔仁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鄭紹成(1991)。《企業關鍵成功因素、競爭優勢及競爭策略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鄧振源(1992)。《相關性運輸投資計畫選擇之研究─非模糊與模糊多目標規劃方法》。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博士論文。簡佩瑋(2002)。《台灣本土幼教節目規劃策略之初探─以東森幼幼台為例》。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二、網站部分
TVBS網站(2004)取自http://www.tvbs.com.tw
中天電視網站(2004)取自http://www.ctitv.com.tw
民視網站(2004)取自http://www.ftv.com.tw
東森新聞網站(2004)取自http://www.ettoday.com.tw
三、英文部分
Aaker, David A. (1985). Strategic Market Management. John Wiley & Sons Inc., New York.
Barney,J.B.(1991). 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Journal of Management,17(1),p100.
Belton,V.and Gear,A.E.(1983). On a shortcoming of Satty’s Method of Anlytic Hierarchies. Omega 11(3).
Carroll, R.L., & Davis, D.M.(1993). Electronic Media Programming:Strategies and Decision Making. McGrew-Hill, Inc.
Cyone, K.P. (1986).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What It Is, What It Isn’t. Business Horizons, Vol.29,No.1.
Porter, M.E.(1985). Competitive Advantage. New York:Free Press.
Saaty, T.L.(1980).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McGraw-Hill, New York.
Stalk,G.,Ebans,P.,&Shulman,L.E.,(1992). Competing on capabilities:The new rule of corporate strateg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70(2):57-69.
Weihrich, H.(1982) The TOWS Matrix-A Tools for Situational Analysis. Long RangePlanning, Vol.15, N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