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書籍
1、 余致力,2002,《民意與公共政策:理論探討與實證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 北京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廉政研究室譯,Jeremy Pope著(2003),《制約貪腐-建構國家廉政體系》,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
3、 吳 定(2003),《公共政策辭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4、 呂亞力(1995),《政治學》,台北:三民書局。
5、 林山田(1995),<貪污犯罪>,《犯罪學》,台北:三民書局。
6、 林水波(1999),《公共政策論衡》。台北:智勝。
7、 林水波、張世賢(1997),<公共政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8、 林東泰(1999),《大眾傳播理論》,台北︰師大書苑。
9、 李美華等譯,Earl Babbie著(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8TH EDITION),台北:時英出版社。
10、 黃榮護(1999),<陳敦源,民意與公共管理>,《公共管理》,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11、 陳恆鈞譯(2001),《公共政策演進研究途徑》,台北:學富。
12、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3、 翁秀琪(1998),《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證》,台北:三民書局。
14、 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1989),<內容分析-楊孝爃>,《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台北:東華書局。
15、 趙雅麗、張同瑩、曾慧琦等譯(2000),Hennessy B著,《民意》,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6、 彭錦鵬主編(1996),<行政官僚貪污防治之理論與實務:亞洲各國肅貪措施之比較-江岷欽>,《文官體制之比較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
17、 羅文輝(1991),《精確新聞報導》,台北:正中書局。
18、 魏庸,朱志宏,詹中原,黃德福。(1991),《公共政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二、期刊
1、 台灣透明組織籌備彙編(2002),<國際透明組織與台灣透明組織簡介>。
2、 王 旭(1999),〈頭家怎樣看總統-李總統出國訪問與其政治聲望之間的關聯〉,王靜伶主編,《1998傳播論文選集》,台北:中華傳播學會。
3、 余致力(2000),《媒體、民意與公共政策:議程設定的理論探討與實證研究》。
4、 余致力、陳敦源、黃東益(2002),<非政府組織與反貪腐運動:國際透明組織與台灣透明組織簡介>,發表於「廿一世紀優質治理之機制-行政透明化學術研討會」,臺北市:中華發展基金管理委員會、世新大學終身教育學院主辦,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台灣透明組織協辦。
5、 江岷欽(1995),<行政官僚貪污防治之比較研究(上)>,《人事月刊》,第二十卷第二期,頁4-11。6、 江岷欽(1995),<行政官僚貪污防治之比較研究(下)>,《人事月刊》,第二十卷第三期,頁44-45。7、 台北市政府政風處編(2004),<考察「香港新新加坡廉政制度」報告書>,台北:台北市政府政風處。
8、 宋筱元(1999),<論專責肅貪機構之設立>,《人力發展》,第六十八期,頁28-33。9、 林水波(2002),<政策分析與政院組織轉型>,世新大學行政管理系主辦,《知識管理與政府績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10、 林水波,(1987),<成立「反貪污局」有必要嗎?>,《中國論壇》,第二七九期,頁40-43。
11、 林水波(1983),<貪污對經濟發展有正面功能嗎>,《中國論壇》,第十六卷第七期,頁27-31。12、 林水波、莊文忠(1999),<政策論述與議程設定>,《立法院院聞》,第四期。13、 法務部編(2000),《廉政說帖》,台北:法務部政風司。
14、 徐美苓(1999),〈是誰在形塑我們腦海中的愛滋病圖像?比較新聞報導與宣導內容的議題設定功能〉,林靜伶主編,《1998傳播論文選集》,台北:中華傳播學會。
15、 陳敦源、韓智先(2000),<是誰告訴人民他們要什麼?媒體、民意與公共議程設定〉,《研考雙月刊》,24卷1期,頁19-31。16、 陳新民(2001),<新加坡的肅貪法制分析-兼論我國建立肅貪署的隸屬問題(上)>,《軍法專刊》,第四十七卷第九期。17、 陳新民(2001),<新加坡的肅貪法制分析-兼論我國建立肅貪署的隸屬問題(下)>,《軍法專刊》,第四十七卷第十期。18、 陶在樸(2000),<新的痛苦指數-貪污與腐化>,《新世紀智庫論壇》,第九期,頁89-92。19、 郭良文(1999),〈台灣近年來廣告中認同之建構-解析商品化社會的認同與傳播意涵〉,林靜伶主編,《1998傳播論文選集》,台北:中華傳播學會。
20、 蔡炯青,黃瓊儀(2002),<公共政策議題的議程設定研究-以「臺北市垃圾費隨袋徵收」政策為例>,《中華傳播學會年會》。
21、 楊國樞(1983),<中國社會裡的貪污導因>,《中國論壇》,第十六卷第七期,頁12-14。
22、 盧兆興(1995),<貪污的政治經濟學-香港肅貪經驗對中國的啟示>,《明報月刊》,第六月號,頁19-33。
三、學位論文
1、 李世明(2001),《我國肅貪組織結構功能之研究》,台北: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 林厚宇(1994),《我國政風機構之研究—兼論警察機關設置政風機構問題》,桃園: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3、 周曼琳(2002),《民意在公共政策形成過程的角色-兩個個案的比較》,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4、 廖述銘(2002),《媒體議題與政策議題互動關係之研究-以核四興廢決策為例》,台北: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5、 陳耘盈(2002),《台北市垃圾費隨袋徵收政策行銷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6、 陳啟鳳(2003),《台灣女性CEO管理風格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7、 陳振銘(1994),《貪污問題防治對策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8、 陳順煌(2002),《我國貪污問題與廉政制度之研究》,花蓮: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9、 張文豪(2000),《兩岸行政監察法制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10、 楊素珍(2002),《貪污犯罪與其防制對策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1、 游國鑌(2003),《兩岸肅貪機制與策略之比較研究》,台北:世新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2、 羅志成(2003),《我國政府推動廉政機構之研究》,台北:世新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3、 羅仕郎(2001),《我國政風人員工作滿足感之研究》,台北: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四、電子媒體
1. 台灣透明組織(2003),<國內交流>,《反貪活動》http://ti-taiwan.org/ch.files/index-1.htm。
2. 台灣透明組織(2003),<倡廉反貪與行政透明學術研討會-圓桌會議:廉政組織之設計>,《反貪研究》http://ti-taiwan.org/ch.files/index-1.htm。
3. 總統府網站(2004),<中華民國第十任總統就職演說>,《總統專欄》http://www.president.gov.tw/1_president/subject-043.html
4. 法務部網站,(2004),<法務部簡介>,http://www.moj.gov.tw/chinese/moj_govlist_check.aspx。
5. 法務部政風司網站,(2004),<政風機構組織架構>,http://www.moj.gov.tw/ethics。
五、英文部分
1、 Babbie, E.(1995),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7ed. Singapore: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2、 Cobb, Roger W. and Charles D. Elder. (1983), Participation in American Politics: The Dynamics of Agenda Building.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3、 Dearing, James W. and Everett M. Rogers.(1996), Agenda-Setting.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4、 Kingdon, John W. (1984), Agendas, Alternatives, and Public Policies. Glenview, III.: Scott, Foresman。
5、 Key Jr., V. O. (1961), Public Opinion and Democracy. New York: Knopif。
6、 McCombs, M. E. & D. L. Shaw. (1972), “The Agenda-Setting of Mass Media.”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36: 176-184。
7、 Nimmo,D.(1978),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and Public Opinion in American. Santa Monica,CA:Goodyer Publishing Co。
8、 Protess, D. L. & M. McCombs. (1991), Agenda Setting: Reading on Media, Public Opinion, and Policymaking.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
9、 Price,V.(1992), Public Opinion.Newbury Park,CA:Aage。
10、 Rogers E. M., & Dearing, J. W. (1988), Agenda-setting Research: Where it has been, where is it going? In J. A. Anderson(ed), Communication Yearbook 11(pp.555-594). Newbury Park, CA: Sage.
11、 Richard Davis.(1994), Politics and The Media,Prentice Hall,Englewood Cliffs,New Jersey.
12、 Rosenau, J.(1961), Public Opinion and Foreign Policy, New York:Random House.
13、 Sahr, R.(1997), The News Media, Presidents and Public Policy. Westport, CT: Praeger.。
14、 Spitzer, R.(1993), Media and Public Policy, Westport, CT: Prae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