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1. 方世榮,基礎管理學,台北: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9。
2. 王士豪,員工生涯發展與工作滿意度之關聯性研究-以臺灣高科技產業為例,長榮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3. 丘睦杰,生涯導向、生涯階段與工作滿足關係之研究─以銀行業為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所碩士論文,1994。4. 余珮瑀,影響大專畢業生工作條件及滿意度因素之分析--以銘傳大學學生為例,銘傳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5. 吳筱茹,資訊科技人員生涯發展策略之研究,元智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6. 李東宜,網際網路時代資訊人員生涯導向與職位之配合性對工作滿意度及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7. 李聲吼,工作生涯發展,人力資源發展月刊,第五十八期,頁19-32,1998。
8. 辛秋菊,生涯發展、離職傾向及其關係之研究,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9. 林永森,研發機構員工生涯階段與生涯導向對前程發展制度效應之影響以工業技術研究院員工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10. 林宜怡,組織生涯發展之程度對工作態度影響之探討,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11. 林幸台,生計輔導的理論與實施,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1987。
12. 林泓君,科技人員生涯抉擇之探討 - 以電子商務人員為例,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13. 林師誼,台灣資訊管理學系學生生涯錨之探討,第八屆國際資訊管理研究暨實務研討會,2002。
14. 林景深,台灣證券交易所基層員工工作滿足之研究,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15. 紀炳煌,企業引進外勞對本國員工工作滿足─組織承諾之探討〈以**紡織公司為例〉,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16. 范錚強、張緯良,由資訊管理人員的生涯規劃論資訊管理教育的內涵,第四屆管理教育研討會論文,1992。
17. 凌欣慧,生涯階段與工作行為關係之研究─ 專業承諾與組織承諾之中介效果分析,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所碩士論文,1997。18. 張吉兆,研發人員的個人屬性、激勵要因與其生涯規劃型態之關聯性研究-以中華電信研究所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19. 張紹勳、張紹評、林秀娟,SPSS For Windows 統計分析、初等統計與高等統計,台北:松崗電腦圖書資料股份有限公司,2002。
20. 張緯良,人力資源管理,台北:華泰圖書出版社,1999。
21. 莊靜宜,高科技產業與傳統產業從業人員工作壓力與工作滿足之比較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工業管理學系,1999。22. 陳建郎,外在環境變異認知、生涯導向與離職意願關係之研究--以台北縣都市型基層農會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23. 曾志忠,網際網路技術對資訊從業人員影響之研究,義守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24. 黃天中、施治,孫子兵法與生涯規畫,台北:業強出版社,1992。
25. 黃英忠,產業訓練論,台北:三民書局,1993。
26. 銓敘部,公務人員任用、俸給、考績法規彙編,台北:銓敘部,2002。
27. 鍾燕宜,我國工作滿足研究整合分析,東海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二、英文部分
1. Cheserough P.H. & Davis, G.B., Planning a Career Path in Information System., Journal of System Management, 34(1), pp 6-13,1983.
2. Dalton G. & Thompson P., The Four Stages of Professional Careers A New Look at Performance by Professionals, Organization Dynamics, 16(1), pp. 19, 1977.
3. Delong T. J. , Reexamining the Career Anchor Model., Personnel, 59(3), pp. 50-61, 1982.
4. Dunn J. D. & Stephens E. C., Management of Personnel: Manpower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1972.
5. Feldman D. C., Managing Careers and Organizations, Glenview IL: Scott Foresman, 1988.
6. Ginzberg M. J. & Baroudi J. J., MIS career─a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31(5), pp. 586-594, 1988.
7. Hall D. T., Careers in Organizations, Santa Monica, CA: Goodyear, 1976.
8. Hoppock R., Job Satisfaction,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 1935.
9. Schein E. H., Career Dynamics: Matching Individual and Organizational Needs, 1978.
10. Schein E. H., Career anchors: Discovering your real value., San Diego CA: University Associate Inc. 1990
11. Stumpf S. A. & Rabinowitz R., Career Stage as a Moderator of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s with Facets of Job Satisfaction and Role Perception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18, pp. 202-218, 1981.
12. Super D. E., The Psychology of Careers, New York: Harper & Row, 1957.
13. Smith P. C., L. M. Kendall & C. L. Hu, The Measurement of Satisfaction in Work and Retirement, Chicago: Rand McNally, 1969.
三、網路部分
1.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生涯資訊網, 取自:http://web1.nyc.gov.tw/nyclife,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