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年燦 (2001)。片頭動畫首頁構成要素內容分析之研究。銘傳大學設計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 王開立 (2001)。網頁設計中圖像的溝通意涵。銘傳大學設計研討會。
3. 古又仁 (2001)。微型網站廣告著陸網頁互動性多媒體效果音效與廣告效果關係之探討。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4. 甘雲峰 (2002)。前導式、快速連續式、閃現式三種小區域動態訊息設計因子評估研究。大葉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5. 吳文浩 (1994)。軟體動態圖像設計的自我說明性-區別性及應用績效評估之研究。國立清華大學碩士論文。6. 吳吟姝 (2003)。動態圖像應用於網路媒體設計之研究-以Macromedia Flash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7. 吳靜吉等 (1996)。心理學上、下冊。台北:空大。
8. 呂百舟 (2002)。廣告質、量對新產品擴散影響之研究-以汽車市場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9. 李金鈴 (2002)。注意力攫取:刺激顯著性與注意力設定的交互作用。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0. 坦尼爾 賴普 (1996)。開發記憶潛能:增強記憶力的方法(彭尚興譯)。台北:金錢文化。
11. 李傳房、才敏傑 (1999)。組織與動態資訊對小型顯示介面之訊息處理的影響。科技學刊,第八卷第二期:157~163。12. 李傳房、何明泉、朱志明 (2000)。動態圖像對於網頁視覺搜尋之研究。科技學刊,第九卷第二期:151~159。13. 林敬欣 (2001)。網頁介面中動態型態對圖像意義傳達影響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碩士論文。14. 林素儀 (1999)。我國網路廣告市場現況暨展望。Internet Pioneer 光碟月刊,九月號,PP.59-65。
15. 林俊役 (1999)。WWW使用者網路購物因素之研究。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6. 林聖岳 (2002)。產品造形與品牌形象的相互關係路究-以行動電話為例。華梵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17. 林磐聳 (1991)。企業識別系統。藝風堂出版社。
18. 邱建偉 (2001)。不同Banner廣告呈現方式之表現效果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9. 侯東旭、廖志中 (1999)。人機介面中電腦圖像呈現方式之研究。國立雲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 高俊茂 (1994)。CIS規劃設計技法。星狐出版社。
21. 高祺君 (2002)。網路FLASH卡通動畫在視覺傳達應用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2. 張妙如 (2002)。動畫式電子賀卡設計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碩士論文。23. 張依真 (2002)。片頭動畫首頁構成要素內容分析之研究。銘傳大學設計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4. 張富雄 (1999)。網際網對傳統中間商的影響:以產品特性為分析構面。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5. 張德儀 (1997)。「WWW使用者之瀏覽行為與心理探究」。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6. 梁桂嘉 (2002)。設計事業體的品牌要素分析創作、設計。管理國際學術研討會銘傳大學商品設計系。
27. 陳孝銘 (1992)。企業識別設計與製作。久洋出版社。
28. 陳俊瑋 (2000)。認知風格與使用者介面設計對注意力影響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碩士論文。29. 陳晉玄 (2003)。消費者對產品識別之視覺認知研究─以汽車造形為例。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創新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30. 陳麒合 (2002)。記憶策略訓練對工作記憶容量的影響。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31. 陶蓓麗、廖則竣 (2001)。台灣企業全球資訊網建置情況之研究。淡江人文社會學刊第七期,頁109-129。32. 曾清旗 (2003)。銀行企業品牌商標感性語彙意象認知與設計決策建構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碩士論文。33. 湯嘉明 (2001)。液晶顯示器上動態中文字視認性與視覺動向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所碩士論文。34. 黃俊英 (2002)。行銷學-二版。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市。
35. 黃俊嘉 (2000)。網路廣告互動功能對廣告效果影響之研究-以標題式廣告為例。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企業管理碩士論文。36. 楊一正 (2001)。以SMIL 語言為基礎之多媒體文件發展工具。暨南國際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37. 楊忠川 (2000)。網路族群對廣播電視網站態度調查。資訊與電腦,第237 期,第134-141頁。
38. 葉政鑫 (2002)。運用完形心理學探討介面形態組織關係對注意力之影響,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碩士論文。39. 葉郁菁 (2001)。心理學。高雄市:麗文文化出版社。
40. 趙永智 (2002)。台北市立動物園企業識別系統對企業形象影響之研究。世新大學觀光系碩士班碩士論文。41. 趙瑾 (1975)。商標設計全集。五洲出版社。
42. 劉一賜 (1999)。網路廣告第一課。初版。台北:時報出版社。
43. 劉英茂 (2000)。基本心理歷程。臺北市:文笙。
44. 歐上晉 (2003)。網站首頁視覺設計要素與使用者滿意度之相關分析研究-以汽車製造業首頁為例。銘傳大學設計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45. 鄭昭明 (1993)。認知心理學。台北:桂冠圖書。
46. 鄭國裕、林磐聳 (2002)。色彩計劃。臺北市:藝風堂。
47. 鄭麗玉 (1993)。認知心理學─理論與應用。台北:五南圖書。
48. 蕭崇仁 (2003)。以視覺心理學探討氣韻生動意涵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49. 蕭淑惠 (2000)。小區域動態訊息顯示於旅遊網頁上之設計因子評估研究。東海大學統計學系碩士論文。50. 賴瓊琦 (1999)。設計的色彩心理。視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51. 鍾聖校 (1990)。認知心理學。台北:心理出版社。
52. 蘇大典 (2001)。台灣地區「證明標章」造形認知研究。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碩士班碩士論文。53. Duane E. Knapp. (2001)。品牌思維─打造優勢品牌的五大策略(袁世珮/黃家慧譯)。台北市: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54. Robert J. Sternberg. (2003)。Pathways to Psychology-Second Edition普通心理學(陳億貞譯),新加坡商亞洲湯姆生國際出版有限公司。
55. 呂振誼 (2000)。我國2000大企業網際網路應用調查結果出爐。資策會電子商務研究所。網址:http://www.find.org.tw/0105/trend/0105_trend_disp.asp?trend_id=1129。
56. 潘明君 (2004)。美國網路廣告於2003年回春。資策會電子商務研究所。網址:http://www.find.org.tw/0105/news/0105_news_disp.asp。
57. TWNIC (2004-02-20)。TWNIC公布「2004年台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報告。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網址:http://www.twnic.net/NEWS/745.html。
58. TWNIC (2004)。網路統計。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網址:http://www.twnic.net/total/total_01.htm。
59. Barber P. (1999), Applied Cognitive Psychology.London:Mehuen Haberlandt,K.(1999). Human memory:Exploration and application.Boston: Allyn and Bacon.
60. Biel L. A. (1992), How brand image drives brand equity, Journal ofAdvertising research, Vol.32, p. RC 7-12.
61. Hoffman D. L.& Novak T. P., (1996),"Marketing in hypermedia computer- mediated environments︰conceptual foundations,”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 60, pp. 50-69.
62. Chematony De Leslie & McWilliam Gil (1999), Branding Terminology — The Real Debate, Marketing Intelligence & Planning, Vol.7, p.29-32.
63. Keller Kevin Lane (1993), Conceptualizing, measuring, and managing customer-based brand equity,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 57, p.1-22.
64. Morimoto, K. (1993), “Dynamic Representaiton of icons in human compter interaction”, Proceedings of fifty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 compter interacion(HCI internaional 93), Vol.2, PP.38-43.
65. Morimoto, K. (1994), “Effective icon design fro graphical human-computer interface”, Proceedings of the 22nd seminar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p.89-100.
66. IAB/CASIE (1996), “IAB/CASIE Advertising Banner Sizes,”Available: http://www.iab.net/iab_banner_standards/bannersour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