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馬克斯‧多奈爾著,楊鴻晏、楊紅太譯(1993),《歐洲繪畫大師技法 與材料》,重慶:重慶出版社 2、陳淑華著(1998),《油畫材料學》,台北:洪葉文化。 3、Claude Yvel著,張漢明譯(1994),《油畫技法‧古方今用》,作者發行。 4、王國芳、郭本禹著(1992),《拉岡》,台北:生智出版社。 5、李幼蒸著(1998),《欲望倫理學:弗洛伊德和拉崗》,嘉義:南華管理學院。 6、蔡源煌著(1992),《從浪漫主義到後現代主義》,台北:雅典出版社。 7、Chris Horrocks著,王尚文譯(1998),《布希亞》,台北:立緒文化。 8、Rechard Appignanesi著,黃訓慶譯(1999),《後現代主義》,台北: 立緒文化。 9、楊身源、張宏晰編著(1998),《西方畫論輯要》,江蘇:江蘇美術出版社。 10、Robert Atkins著,黃麗娟譯(1997),《藝術開講》,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11、黃海雲著(1991),《從浪漫到新浪漫》,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12、李明明著(1994),《古典與象徵的界限》,台北:東大發行。 13、躍昇文化事業有限股份公司(1988),《大英視覺藝術百科全書、中文版》,台北:台灣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 14、余虹著(2000),《藝術與精神》,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5、Peter Burger著,蔡佩君、徐明松譯(1998),《前衛藝術理論》,台北:時報文化。 16、劉其偉著(1999),《現代繪畫基本理論》,台北:雄獅圖書。 17、陸蓉之著(1990),《後現代的藝術現象》,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18、E. H. Gombrich著,雨云譯(1997),《藝術的故事》,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張心龍著(1995),《從名畫瞭解藝術史》,台北:雄獅圖書。 20、Carl G. Jung主編,壟卓君譯(1999),《人及象徵:容格的思想精華的總結》,台北:立緒文化。 21、Walter Benjamin著,許綺玲譯(1998),《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台北:台灣攝影工作室。 22、Cynthia Freeland著,劉依綺譯(2002),《別鬧了,這是藝術嗎?》,台北:左岸文化。 23、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美教系編(1998),《視覺藝術與美勞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專輯》,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24、神林恆道等編,潘?譯(1996),《藝術學手冊》,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25、余丁著(1999),《新古典風藝術》,吉林:吉林美術出版社。 26、Jacques Maquet著,武珊珊、王慧姬等譯(2003),《美感經驗》,台北 雄獅圖書。 27、J.P.Stern著,單得興譯(1979),《寫實主義論》,台北:成文出版社。 28、E. H. Gombrich著,雨云譯(1997),《藝術的故事》,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29、張新龍著(1994) ,《從題材欣賞繪畫》,台北:雄獅圖書。 30、王受之著(2001),《世界現代美術發展》,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31、李足新著(2003),《輕忽的秘密》,台中:大古文化,。 32、Parramon’s Editorial Team著,李佳倩譯(1997),《油畫》,台北:三民書局。 33、E.H. Gombrich著,林夕等譯(2000),《藝術與錯覺》,湖南: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34、羅伯特‧體斯著,劉萍君等譯,《新藝術的震撼》,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35、田曼詩著(1982),《美學》,台北:三民書局印書行。 36、Marcel proust著,桂裕芳、袁樹仁譯(1992),《追憶似水年華》,江蘇:譯林出版社。 37、馬克‧杰木乃茲(Marc Jimenez)著,欒棟、關寶豔譯(1990)《阿多諾:藝術.意識形態與美學理論》,台北:遠流1990。 38、台灣商務編纂(1971),《哲學辭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39、辛西亞‧弗瑞蘭(Cynthia Freeland)著,劉依綺譯(2002),《別鬧了,這是藝術嗎?》,台北:左岸文化事業。 40、虞君質著(1997),《藝術概論》,台北:大中國圖書公司。 41、Bell, Ione & Hess, Karen M. & Matison, Jim R.著,曾雅雲譯(1987),《藝術鑑賞入門》,台北:雄師出版。 42、余秋雨著(1990),《藝術創造工程》,台北:允晨文化。 43、Benedikt Taschen著(1995),《艾薛爾的幻覺藝術》,台北:Taiwan Mac Educationa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