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0.181.180)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4 12:2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曾裕庭
研究生(外文):Yu-Ting Tseng
論文名稱:金融控股公司經營績效之衡量-DEA之應用
論文名稱(外文):On the Evaluation of Operating Performance and Efficiency of the FHCs-The Application of DEA
指導教授:趙莊敏趙莊敏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uang-Min Chao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商業自動化與管理研究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企業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4
畢業學年度:9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2
中文關鍵詞:金融控股公司資料包絡法一般化最小平方法羅吉特迴歸分析
外文關鍵詞: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GLSLogi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2
  • 點閱點閱:54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9
政府為了健全金融經營環境,並提升金融業之競爭力,而著手訂立『金融控股公司法』。金融控股公司可以藉由結合旗下之子公司,以共同行銷、擴大業務範圍、整合資源等方式來降低營運成本,發揮合併綜效。由於金融控股公司成立至今已兩年左右的時間,所以當初由合併所產生的綜效應能顯現出來。本研究希望能藉由不同於一般財務比率的方法,而以相對效率值之觀點,來觀察金控公司經營綜效的表現情形。所以本文研究目的為:計算出各家金控公司之相對效率值、分析每家金控公司之效率改善項目與幅度、比較金控績效的排名在本研究與其他研究之異同、比較不同迴歸模式來探討影響金控效率表現的相關因素。
本文以金融控股公司為研究樣本,首先利用「資料包絡法」,選取「業務種類」、「營業成本比率」為投入項,以「營業收入市場佔有率」為產出項來計算各家金控公司從90年到92年每季之效率值,再利用差額變數分析探討金控公司改進空間。本文接著利用「Spearman等級相關係數」檢定本研究做出之金控排名與其他研究之相似程度,然後再以「麥氏生產力變動指數」觀察金控公司之跨期生產力變動情形。最後本文分別使用「GLS迴歸分析」與「羅吉特迴歸模式」,以「負債對權益比」、「管理效率」、「每股盈餘」、「營業成本比率」、「資本適足率」、「市價淨值比」為解釋變數,檢視其與效率值的關聯性,並比較兩種迴歸模式之分析異同。研究結果如下:92年金控的效率表現顯著優於91年,而金控效率表現欠佳的原因主要是受規模無效率的影響。在跨期生產力變動方面,大部分的金控公司其生產力變動情形是衰退的。「GLS迴歸分析」皆顯示除了「資本適足率」與效率值並無相關性以外,其他變數則都與效率值呈現出非常顯著的相關,而「羅吉特迴歸」之分析結果顯示本文所選出之財務變數對於金控公司之相對高效率與低效率之分別擁有高度的鑑別力。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aiwan’s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he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Act" has been taken into effect. Since then, 14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were founded. Because most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have been established for two years, the synergy effects are expected to be revealed. Therefore, this study intends to investigate the performance of FHCs using efficiency index as the measuring standard, and analysis the items had to improved. Compa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is paper and others, finally using two kinds of regression models to find the relative factors involved in performance of FHC’s.
This research applies the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to evaluate the 「Total technical efficiency」,「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Scale efficiency」 among the FHCs between year 2002 and 2004. 「Number of Financial services provided」,「Operating cost ratio」are chosen as input factors, while 「Market share of operating revenue」 are chosen as output factors. Then, this study applies Malmquist productivity index(MPI)to measure the 「Total productivity change」,「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Efficiency change」 indexes respectively.
Finally, this study employs FGLS and logit regression analysis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fficiency index and those commonly used financial indexes. They are :「Debt to Equity Ratio」,「Capital adequacy ratio」,「Management Efficiency」,「P/B ratio」,「Operating Cost Ratio」and 「Earnings per share ratio」.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efficiency performance in 2003 is better than that in 2002. Most of the FHCs’MPIs are less than one, but are in an improving pattern. As in FGLS analysis, most of the financial indexes a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efficiency measure except for the 「Capital adequency ratio」. The logist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financial indexs can distinguish from the FHCs of good efficiency and bad.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4
1.3研究架構 5
1.4研究流程 6
第二章 文獻回顧 7
2.1 金融控股公司概論 7
2.1.1金融控股公司的起源與現況 7
2.1.2金融控股公司之績效衡量文獻 9
2.2 效率 14
2.2.1 效率 14
2.2.2 邊界效率分析法 15
2.3 DEA效率評估模式 16
2.3.1 DEA的概念與基本模式 16
2.3.2 DEA的特性與限制 20
2.3.3 CCR與BCC模式 21
2.4 麥氏指數分析法 28
2.5 迴歸模型 30
2.5.1 GLS迴歸模式 30
2.5.2 LOGIT迴歸模式 32
2.6 SPEARMAN等級相關係數 3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5
3.1 研究方法 35
3.2 研究變數之認定 38
3.2.1 金融機構投入產出項認定 38
3.2.2 金融控股公司投入產出項認定 40
3.2.3 迴歸分析模型 46
第四章 實證結果 51
4.1 研究樣本 51
4.2 DEA效率值分析 52
4.2.1效率值分析 52
4.2.2 差額變數分析 59
4.2.3 Spearman等級符號檢定 63
4.3 MALMQUIST生產力變動分析 65
4.3.1 MPI分析方法 65
4.3.2 數值分析 65
4.4 GLS迴歸分析 70
4.4.1總技術效率迴歸分析 70
4.4.2純粹技術效率迴歸分析 73
4.4.3規模效率迴歸分析 74
4.5 LOGIT迴歸分析 76
4.5.1總技術效率迴歸分析 76
4.5.2純粹技術效率迴歸分析 78
4.5.3規模效率迴歸分析 7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1
5.1結論 81
5.2未來研究建議 84
參考文獻 85
中文文獻 85
英文文獻 89
表1.1 金融控股公司排名表 2
表2.1 國內十四家金控基本資料 8
表3.1 金融控股公司投入產出項定義表 41
表3.2 金控業務種類統計表 43
表3.3 一般財務比率項目表 46
表3.4 綜效指標變數表 47
表3.5 迴歸分析解釋變數表 48
表4.1 金控開業時間表 51
表4.2 全部期間效率表 52
表4.3 效率排名表 54
表4.4 純粹技術效率表 55
表4.5 規模效率表 56
表4.6 趨勢分析表 57
表4.7 規模報酬一覽表 58
表4.8 各家金控投入改善表 59
表4.9 每季投入改善表 60
表4.10 業務種類之調整表 61
表4.11 營業成本比率調整表 62
表4.12 其他研究之金控排名表 63
表4.13 Spearman等級相關係數表 64
表4.14 趨勢分析表 65
表4.15 金控MPI排名表 66
表4.16 生產力變動指數表 67
表4.17 效率變動指數表 68
表4.18 技術變動指數表 69
表4.19 GLS迴歸分析表(總技術效率) 71
表4.20 GLS迴歸分析表(純粹技術效率) 73
表4.21 GLS迴歸分析表(規模效率) 74
表4.22 Logit迴歸分析表(總技術效率) 77
表4.23 Logit迴歸分析表(純粹技術效率) 79
表4.24 Logit迴歸分析表(規模效率) 80
圖1.1 研究流程圖 6
圖2.1 技術效率與配置效率之關係 17
圖2.2 技術效率、純粹技術效率與規模效率關係 26
圖3.1 本研究資料包絡法流程圖 36
中文文獻
書籍
〔1〕 萬哲鈺、高崇瑋,財務報表分析-分析與應用,台北市:華泰,2001年。
〔2〕 成大器,統計學-理論與應用,台北市:智勝,2002年,第555-560頁。
期刊論文
〔3〕 王國樑、翁志強、張美玲,「台灣綜合證券商技術效率探討」,證券市場發展季刊,1998, 第93-115頁。
〔4〕 林基煌,「我國銀行發展投資銀行業務之探討」,財務金融,第二期,1999, 第1-7頁。
〔5〕 陳欽奇、趙莊敏,「金融機構合併法對金融業的影響及其因應之道」,台灣土地金融季刊,第38卷,第一期,2001,第151-168頁。
〔6〕 陳欽奇、趙莊敏,「美國金融產業整合趨勢與花旗集團經營策略分析」,台灣土地金融季刊,第38卷,第三期,2001,第137-166頁。
〔7〕 黃台心、王美惠、歐陽良裕,「台灣銀行業投入產出面技術效率與規模校效分析—資料包洛分析法之應用」,東吳大學商管學報,第三十一期, 2000,第1-27頁。
〔8〕 黃旭男、林昭吟,「以多元財務指標評估台灣地區證券公司之經營績效」,銘傳學刊,第十卷,第三期,1999。
〔9〕 葉彩蓮,「台灣地區銀行經營績效之比較-資料包絡分析法的應用」,企銀季刊,第二十二卷,第一期,1998,第37-45頁。
〔10〕 葉彩蓮、陳澤義,「壽險業資源使用效率之衡量」,臺灣銀行季刊,第五十一卷,第一期, 2000,第322-341頁。
〔11〕 趙莊敏、沈英明、李儀坤、吳再益,「金融控股公司相關政策法規之研究及台灣未來之展望」,立法院院聞月刊,第二十九卷,第四期,2001,第31-44頁。
學位論文
〔12〕 王信仁,醫學中心與區域醫院之效率評估資料包絡法之應用,碩士論文,高雄醫學院,高雄,1992。
〔13〕 王嬪嫈,銀行業經營績效的評估,碩士論文,東吳大學會計學系,台北,1996。
〔14〕 石智賢,臺灣地區銀行業經營績效之評估與比較-資料包絡分析法之應用,碩士論文,銘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台北,1994。
〔15〕 江家麟,台灣新銀行之經營效率分析,碩士論文,長庚大學管理學研究所,桃園,1999。
〔16〕 江婕寧,美國金融控股公司與非金融控股公司經營績效之比較─DEA之應用,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台北,2002。
〔17〕 吳世勛,以DEA模式評估我國商業銀行之經營效率,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台北,1994。
〔18〕 吳百仁,銀行經營效率、生產力與技術過程之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台北,1999。
〔19〕 李玉菁,談金融控股與合併─以富邦金控公司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學系研究所,高雄,2001。
〔20〕 李君屏,壽險公司經營效率之衡量-資料包絡分析法之應用,碩士論文,逢甲大學保險學研究所,台中,1993。
〔21〕 李美樺,台灣綜合證券商信用評等實證模型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嘉義,2002。
〔22〕 林珍如,台灣地區銀行業經營效率之評估-資料包絡分析法之應用,碩士論文,實踐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台北,2000。
〔23〕 林珍如,台灣地區銀行業經營效率之評估-資料包洛分析法之應用,碩士論文,私立實踐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台北,2001。
〔24〕 林美秀,以財務報表分析金融控股公司成立前後綜效之研究,碩士論文,私立淡江大學國際貿易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台北,2004。
〔25〕 林崇雄,以資料包絡分析法--來探討一個區域銀行的各分行經營績效評鑑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階經營碩士班,高雄,1999。
〔26〕 林義和,以DEA模型評估我國證券商經營效率之研究,碩士論文,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財務管理系研究所,高雄,2000。
〔27〕 林鴻聯,我國金融控股公司與國外綜合銀行之比較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台北,2002。
〔28〕 洪修遠,商業銀行財務績效之研究-DEA與因素分析法之比較,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台南,1995。
〔29〕 洪廣益,本國銀行與外國商業銀行經營績效評估-資料包絡分析法之應用,碩士論文,逢甲大學經濟學研究所,台中,1996。
〔30〕 紀英台,金融控股公司經營效率評估之研究─以本國上市(櫃)金控公司為例,碩士論文,私立中原大學管理研究所,桃園,2003。
〔31〕 徐萬爐,台灣地區商業銀行效率之研究-應用資料包絡分析法,碩士論文,暨南國際大學國際企業學系,南投,2000。
〔32〕 張翔圖,金融控股公司經營模式及其價值評估的探討─Korea on line公司個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台北,2002。
〔33〕 莊渝萍,台灣地區銀行業經營效率之研究-DEA與馬奎斯特生產力指數,碩士論文,長榮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台南,2002。
〔34〕 許易民,台灣地區本國銀行多角化與成本效率關係之分析,碩士論文,東吳大學經濟學系研究所,台北,2001。
〔35〕 許雅總,台灣地區銀行業經營效率之評估與比較,碩士論文,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台南,1998。
〔36〕 郭貞伶,金融控股公司經營績效評估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學系研究所,高雄,2002。
〔37〕 陳永清,銀行分支機構經營效率評估與預期放款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金融營運系研究所,高雄,2002。
〔38〕 陳芳馨,我國壽險業經營績效之研究─財務比率與資料包絡法之應用,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保險金融管理系,台中,2002。
〔39〕 陳禹廷,我國產險業經營績效之研究─資料包絡分析法之應用,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保險金融管理系,台中,2002。
〔40〕 陳棟貴,我國金融控股公司經營績效之研究,碩士論文,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台北,2002。
〔41〕 陳瑞煬,台灣本國銀行業經營績效之分析─兼論購併之影響,碩士論文,東吳大學經濟學系研究所,台北,2001。
〔42〕
〔43〕 曾瑞雯,銀行購併前後經營績效的比較,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經濟學研究所,台北,2000。
〔44〕 童宗傑,台灣地區新銀行經營績效比較分析資料包絡分析法之應用,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經濟學研究所,高雄,2000。
〔45〕 黃旭男,資料包絡分析法使用程序之研究及其在非營利組織效率評估上之應用,博士論文,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新竹,1993。
〔46〕 黃英哲,證券商競爭分析與合併策略之研究-Translog成本函數之應用,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台北,1999。
〔47〕 黃家誠,證券商併購之效率分析-資料包絡分析法,碩士論文,東吳大學經濟學系研究所,台北,2001。
〔48〕 黃翔園,台灣地區網路券商經營績效之實證研究-以資料包絡分析法,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台中,2000。
〔49〕 楊裴雯,金融控股公司之綜效評估分析,碩士論文,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高雄,2002。
〔50〕 楊慧琦,應用資料包絡法在台灣壽險業經營效率分析之研究,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台中,2002。
〔51〕 廖雅亭,金融控股公司成立前後台灣金融業之效率分析,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經濟學系,台北,2002。
〔52〕 劉育碩,銀行經營效率與組織結機:資料包絡分析法之應用,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台北,1997。
〔53〕 劉郁芬,台灣中小企銀不良債權與技術效率之研究,碩士論文,私立東海大學管理研究所,台中,1999。
〔54〕 劉雲霞,臺灣證券商經營狀況之探討:資料包絡分析法的運用,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會計研究所,台北,1995。
〔55〕 歐陽如虹,台灣證券商經營效率分析,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台北,2001。
〔56〕 蔡蕙鈺,應用資料包絡分析法與主成分分析法在國內產物保險業經營效率分析,碩士論文,長庚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桃園,2001。
〔57〕 蔣蕙嬣,不同主體結構下的金控公司效率分析,碩士論文,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金融營運所,高雄,2004。
〔58〕 鄭秀娟,台灣地區壽險業經營績效之研究,碩士論文,銘傳管理學院管理科學研究所,台北,1996。
〔59〕 鄭松茂,台灣地區本國銀行效率評估及生產力成長與獲利成長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管理研究所,台中,1997。
〔60〕 鄭曉萍,銀行經營績效評估-DEA模式與實務考核辦,碩士論文,東海大學管理研究所,台中,1997。
〔61〕 賴紹宗,臺灣證券投資信託事業經營績效分析- DEA模式實證結果與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研究所,台北,2002。
〔62〕 鍾怡如,開放新銀行設立對舊銀行經營效率的影響,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會計學系,台北,1998。
〔63〕 魏伯憲,從競爭性標竿制度的觀點來評估商業銀行之財務績效,碩士論文,東吳大學會計學系,台北,1996。
英文文獻
書籍
〔1〕 Robbins Stephen P. and David A. DeCenzo, Fundamentals of Management, PRENTICE HALL, 2000.
〔2〕 Wooldridge Jeffrey M., Introductory Econometrics - A Modern Approach, South-Western, 2000.
期刊論文
〔3〕 Aigner, D. J. and C. K. Lovell, and P.J. Schmidt,“Formulation and Estimation of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Models,”Journal of Econometrics,Vol.6,1977,pp.21-37.
〔4〕 Berger Allen N. and David B. Humphrey,“The Dominance of Inefficiencies over Scale and Product Mix Economies in Banking,”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Vo1.28,1991.
〔5〕 Canals, J.,“Universal Banking: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and Theoretical Perspective,“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
〔6〕 Caves, D.W., L.R. Christensen and W.E. Diewert.“The Economic Theory of Index Numbers of the Measurement of Input, Output and Productivity,”Economertrica,vol.50,1982,pp.1393-1414.
〔7〕 Charnes, A., Clark, Charles T., Cooper, W.W., and Golany, Boaz,“A developmental study of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in 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maintenance units in the U.S. air forces”, Annuals of Operation Research,Vol.2,1985,pp.95-112.
〔8〕 Charnes, A., W .W. Cooper, and E. Rhodes, "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 aking Unit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Vol.2,1978,pp.429-444.
〔9〕 Ellinger, P.N. and D.L. Neff,“Issues and Approaches in Efficiency 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Banks,”Agricultural Finance Review, Vol.53,1993.
〔10〕 Fare, R. and S. Grosskopf.“The Malmquist Productivity Index and Returns to Scale: The Right Way,”SIU Working Paper,1996.
〔11〕 Farrell, M. J.,“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ive efficiency,” Journal of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1957,pp.253-281.
〔12〕 Forsund, F.R., Knox Lovell, C.A. and Schmidt, P.,“A Survey of Frontier Productions and of Their Relationship to Efficiency Measurement,”Journal of Econometrics,Vol.13,1980,pp.5-25.
〔13〕 Fried, H. O., C. A. K. Lovell and S. S. Schmidt,“Production Frontiers and Productive Efficiency, in 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ive Efficiency,”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pp.3-67.
〔14〕 Golany and Roll,“An Application Procedure for DEA,”OMEGA,Vol.7, No.3,1989,pp237-250.
〔15〕 Hao, J., W.C. Hunter and W.K. Yang,“Deregulation and Efficiency: the Case of Private Korean Banks,”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vol.53,2001,pp.237-254.
〔16〕 John A. Haslem, Carl A. Scheraga and James P. Bedingfield,“DEA Efficiency Profiles of U.S. Banks Operating Internationally,”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Vol.8,1999, pp. 165-182.
〔17〕 Jordi Canals,”Universal Banking: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and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 pp. 303-312.
〔18〕 Lewin, A. Y, and J.W. Minton,”Determining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Another look, and an Agenda for Research,” Management Science,Vol.32,No.5,1986,pp.514-538.
〔19〕 M iller, S.M. and A.G. Noulas,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Large Bank Production,"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Vol.20,1996, pp. 495-509.
〔20〕 Mackara, W. F.,“What Do Banks Produce,”Review of Federal,1975.
〔21〕 Meeusen, W. and J. van den Broeck,”Efficiency Estimation from Cobb- 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s with Composed Err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Vol.18, 1977, pp.435-444.
〔22〕 Seiford, L. M. and R. M. Thrall,“Rencent Development in DEA:The 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Approach to Frontier Analysis,” Journal of Econmetrics,vol.46(1/2) ,1990,pp.7-38.
〔23〕 Sherman, H.D. and F. Gold,“Bank Branch Operating Efficiency: Evaluation with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Vol.9,1985,pp.297-315.
〔24〕 Stephen M. Miller and Athanasios G. Noulas,“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Large Bank Production,”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Vol.20,1996,pp.495-509.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黃政傑(1997)。國小新課程透視。研習資訊,14(2),9-15。
2. 曾端真(2000)。國民小學綜合活動領域課程的規劃。國民教育,41,1,10-18。
3. 單文經(2001)。解析Beanec對課程統整理論與實際的主張。教育研究集刊,47,57-89。
4. 陳浙雲(2002)。探究綜合活動課程的幾個問題。北縣教育,42,16-19。
5. 張景媛、李書文、呂建政(2000)。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內涵。翰林文教雜誌網路版(7),10。2003年12月9日,取自http://www.worldone.com.tw/magazine/07/07_10.htm
6. 張景媛(2001)。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各種活動進行的理念與方法。翰林文教雜誌,(20),6-7。
7. 洪志嘉(2000)。網路資訊應用於新課程。翰林文教雜誌,15,6-7。
8. 吳清山(1999a)。推行「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學校行政配合之探究。教育研究資訊,7(1),14-21。
9. 楊益風(1999)。世紀末國民中小學的衝擊與新生。教育研究資訊。7(1),49-56。
10. 廖春文(2001)。影響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時代背景。國教輔導,40(3),52-61。
11. 甄曉蘭(1999)。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理想與挑戰。臺灣教育,581,2-8。
12. 甄曉蘭(2000)。新世紀課程改革的挑戰與課程實踐理論的重建。教育研究集刊,44,60-89。
13. 劉寶貴、李堅萍(1999)。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規劃理念之探討。國教學報,11,332-346。
14. 〔3〕 王國樑、翁志強、張美玲,「台灣綜合證券商技術效率探討」,證券市場發展季刊,1998, 第93-115頁。
15. 〔8〕 黃旭男、林昭吟,「以多元財務指標評估台灣地區證券公司之經營績效」,銘傳學刊,第十卷,第三期,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