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0.247.152)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6 20:5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富然
研究生(外文):Chang, Fu-Jan
論文名稱:錨式情境教學模式應用在國民小學三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行動研究─以昆蟲單元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n Action Research of the Anchored Instruction Model in Elementary Third Grad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arning Area: A Case Study on Insect
指導教授:吳美麗吳美麗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Wu, Mei-Le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系所名稱:科學教育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普通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4
畢業學年度:9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74
中文關鍵詞:錨式情境教學情境學習問題解決資訊學習態度資訊融入教學
外文關鍵詞:Anchored InstructionSituated LearningProblem SolvingInformation Learning AttitudeInformation Integrated into Instruc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8
  • 點閱點閱:86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0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小學三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中應用「錨式情境教學模式」,透過引起動機、資料探索、應用整合與評鑑回饋的教學,對於學生學習昆蟲概念時,在問題解決能力與資訊學習相關態度上的影響。
  本研究為行動研究,並採用單組前後測的實驗設計。研究對象選取研究者任教之台北縣某國民小學三年級某班的33名學生為研究樣本。在研究工具方面,本研究採用「問題解決能力測驗」、「資訊學習相關態度量表」進行資料蒐集,並以成對樣本T檢定的方式對學生前測分數與後測分數進行分析比較。此外,研究者以「問題解決能力測驗」後測分數將研究對象予分成「後測高分組」與「後測低分組」,並由「教學現場觀察紀錄」、「學生學習筆記簿與學習心得感想」、「半結構式晤談紀錄」等質性資料的蒐集與分析,探討學生的學習差異原因。
  從量化資料分析的結果發現:學生在問題解決能力測驗前、後測分數的差異性比較結果p=.000* < .05,已達到.05的顯著水準,且其後測平均分數高於前測平均分數;而在資訊學習相關態度量表前、後測分數的差異性比較結果p=.001* < .05,亦達到.05的顯著水準,且其後測平均分數亦高於前測平均分數。因此,這樣的研究結果顯示:在國民小學三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中應用「錨式情境教學模式」,對學生在「問題解決能力」與「資訊學習相關態度」確實具有影響。
  此外,從質性資料分析的結果發現:(1) 問題解決能力高分組的學生認為在探究階段中可以學較多到東西。(2) 問題解決能力高分組的學生在資訊學習相關態度上多具有較高的自信性與喜歡性。(3) 問題解決能力低分組的學生多從陳述性的教材中獲得知識。(4) 問題解決能力低分組的學生在資訊學習相關態度的表現會因人而異。
  最後在「錨式情境教學模式」的教學應用方面,研究者做出以下建議:(1) 在教學的定錨階段中,應協助學生進行全盤性的思考,並幫助學生瞭解學習的方向與內容;(2) 在教學的探索階段中,應協助學生排除所有不利於學習的因素以減少學習的負面態度,並經由學徒制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漸漸地從生手轉變成專家;(3)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經由諮商與評量的方式來掌握並促進學生的學習進度。
中文摘要…………………………………………………………… Ⅰ
英文摘要…………………………………………………………… Ⅲ
目 次……………………………………………………………… Ⅴ
圖表次……………………………………………………………… Ⅶ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假設………………………………………………… 5
第四節 名詞解釋………………………………………………… 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錨式情境教學及其相關研究…………………………… 11
第二節 錨式情境教學設計……………………………………… 24
第三節 問題解決能力…………………………………………… 31
第四節 資訊學習相關態度……………………………………… 35
第五節 兒童昆蟲與教學的相關研究…………………………… 39
第六節 行動研究的理論與實務………………………………… 4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對象………………………………………………… 47
第二節 研究工具………………………………………………… 48
第三節 研究設計………………………………………………… 56
第四節 研究架構………………………………………………… 61
第五節 研究流程………………………………………………… 63
第六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66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錨式情境教學模式對國小三年級學生在問題解決能力
    上之影響………………………………………………… 69
第二節 錨式情境教學模式對國小三年級學生在資訊學習相關
    態度上之影響…………………………………………… 73
第三節 「錨式情境教學模式」教學質性分析………………… 77
第四節 探討國小三年級學生在錨式情境教學模式實施後在問
    題解決能力、資訊學習相關態度上之心理表徵……… 9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119
第二節 建議……………………………………………………… 121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125
英文部分…………………………………………………………… 129
附錄
附錄一 問題解決能力測驗……………………………………… 131
附錄二 國民小學三年級學生問題解決能力測驗答案類型分析 133
附錄三 問題解決能力測驗試題分析…………………………… 135
附錄四 資訊學習相關態度評量表……………………………… 136
附錄五 資訊學習相關態度評量表第一次試題分析…………… 138
附錄六 資訊學習相關態度評量表第二次試題分析…………… 139
附錄七 教師現場觀察紀錄表…………………………………… 140
附錄八 學生學習紀錄簿………………………………………… 141
附錄九 半結構式晤談大綱……………………………………… 147
附錄十 「昆蟲歷險記」教學活動設計………………………… 148
附錄十一 昆蟲學習網網站架構………………………………… 172
附錄十二 研究工具同意書……………………………………… 174
一、中文部分
王千倖(1999)。「合作學習」和「問題導向學習」─培養教師及學生的科學創造力。教育資料與研究,28,31-39。
王文科(2000)。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
王美芬、熊召弟(1995)。國民小學自然科教材教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方武昌(2003)。國小學童資訊學習適應之相關因素研究─以澎湖地區為例。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課程與教學碩士學位班,未出版,台南市。
石如玉(2003)。國小學童對昆蟲認知情形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田耐青(1996)。建構論的學習理念─以「以瞎子摸象」故事為例。研習資訊,13(6),89-93。
朱則剛(1996)。建構主義對教學設計的意義。教學科技與媒體,26,3-12。
朱湘吉(1992)。新觀念新挑戰─建構主義的教學系統。教學科技與媒體,2,15-20。
何榮桂(2001)。從九年一貫新課程規劃看我國資訊教育的未來發展。資訊與教育,85,5-14。
何榮桂(2002)。台灣資訊教育的現況與發展─兼論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資訊與教育,87,22-48。
呂金燮(1998)。資優兒童問題解決能力的評量。國民教育,38(5),113-119。
呂慧君(2001)。綜合高中學生網際網路態度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沈翠蓮(2002)。教學原理與設計。台北:五南出版社。
林生傳(2003)。教育研究法:全方位的統整與分析。台北:心理出版社。
林美馨(2003)。國小學童昆蟲概念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林佩珍(2003)。生活化之自然與生活科技在問題解決能力方面的課程發展與評鑑方式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奕宏(2001)。「多元智能與問題解決整合型教學模式」對國小學生數學學習表現之影響。教育心理學報,33(1),1-30。
吳清山、林天佑(1996)。實作評量、真實評量。教育資料與研究,13,13-15。
吳培安(1995)。「問題解決」式的科技教育教學模式。教師之友,36(2),p12-19。
幸曼玲(1994)。從情境認知看幼兒教育。初等教育學刊,3,165-188。
邱貴發、鍾邦友(1993)。情境學習理論與電腦輔助學習軟體設計。臺灣教育,510,23-29。
邱慶華(2002)。家庭傳播型態與兒童電腦網路態度之相關研究-以台北市中高年級學齡兒童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洪榮昭(2001)。PBL教學策略。技術與職業教育雙月刊,61,10-12。
計惠卿、張杏妃(2001)。全方位的學習策略─問題導向學習的教學設計模式。教學科技與媒體,55,58-71。
徐新逸(1995a)。「錨式情境教學法」教材設計、發展與應用。視聽教育雙月刊,37(1),14-24。
徐新逸(1995b)。如何借重電腦科技來提昇問題解決能力。教學科技與媒體,20,25-30
徐新逸(2003)。學校推動資訊融入教學的實施策略探究。教學科技與媒體,64,68-84
郝靜明(1995)。合作學習中小組性質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陳如琇(1996)。知識抽象化策略對學習遷移的影響之實證研究:以錨式教學法教材為例。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陳泰安(2003)。高雄市國中教師資訊素養能力自評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國泰(1997)。錨式情境教學法的理論架構與應用。教育資料文摘,40(3),146-159。
陳建志(1999)。台灣昆蟲的生態教育。環境教育季刊,39,54—61。
陳麗華、林陳涌(1997)。情境模式的教學設計。科學教育月刊,198,2-12。
陳慧娟(1998)。情境學習理論的理想與現實。教育資料與研究,25,47-55。
黃玉萍(2002)。國小學童網路素養與網路使用現況之研究。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未出版,台南市。
黃世杰(2002)。國中學生電腦態度量表發展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善美(2001)。以問題為中心的合作學習策略對國小學童科學學習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美玉(1996)。歷程檔案評量在建構教學之應用。教學科技與媒體,27,31-46。
張美玉(2001)。從多元智能的觀點談歷程檔案評量在教育上的應用。教育研究資訊,9(1),32-54。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靜嚳(1996)。建構教學:採用建構主義如何教學?。建構與教學,7期。
曾琳富(2003)。影響國中學生網路態度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曾艷慧(2003)。小學生之網際網路使用態度探討─以高雄市為例。中華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教育部(2003)。國民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馮鐘立(2003)。台南地區國民中小學學生對昆蟲的知識、態度及行為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莊素珍(2002)。探討國小二年級學童學習校園昆蟲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君毅(1995)。錨式情境教學法對國小學童數學學習態度影響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劉秀娟(2002)。偏遠地區學生資訊素養現況探討研究─以台東縣國中生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潘素滿(1994)。錨式情境教學法對問題解決策略運用之實證研究。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鄭湧涇、楊坤原(1995)。對生物學的態度量表之發展與效化。科學教育學刊,3(2),189-212。
鄭綺兒(2002)。影響台北市國小學生電腦網路態度相關因素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蔣封成(1994)。錨式情境教學法教材軟體之製作研究。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蔡清田(2000)。行動研究及其在教學研究上的應用。載於中正大學教研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 (307-317頁)。高雄:麗文文化。
簡良平(1999)。科技整合之「問題-解決」教學策略可行性研究。課程與教學季刊,2(3),103-116。
二、英文部分
Bransford, J. D., Brown, A. L., & Cocking, R.R. (Eds.). (2000a). How People Learn : Brain, Mind, Experience, and School, 31-50.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Bransford, J. D., Brown, A. L., & Cocking, R.R. (Eds.). (2000b). How People Learn-Brain. Mind, experience, and school, 206-230.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Brown, J.S., Collins, A., & Duguid, P. (1989). 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8(1), 32-42.
Cognition and Technology Group at Vanderbilt. (1991). Technology and the design of genera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34-40.
Cognition and Technology Group at Vanderbilt. (1993). Anchored instruction and situated cognition revisited. Educational Technology, 33 (3), 52- 70.
Collins, A. (1989). 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and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Technical report No. 474.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Reading.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 Champaign.
Driver, R., & Oldham, V. (1986). A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to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Science. Studies in Science Education, 13, 105-122.
Laster, J. F. (1987). Problem solving: Definition and meaning. In R. G. Thomas (Ed). Higher order thinking: definition, meaning and instruction approaches. Washington, DC: Home Economics Education Association(HEEA).
Roblyer, M. D. (2003). Integrat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to Teaching (3rd ed.), 51-82. Prentice Hall.
Salomon, G., & Globerson, T. (1989). When teams do not function the way they ought t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3, 89-98.
Winn, W. (1993).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situate learning:Paradox or partnership. Educational Technology, 33(3), 16-21.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62、戴興鉦,金融資產證券化之會計與稅務淺論,全國律師,民國九十年十一月
2. 40、陳春山,獨立董事及董事會法制之改造,法學叢刊,第一百九十二期,民國九十二年十月
3. 61、賴朝隆,資產證券化開創台灣金融新紀元,集保月刊,第一二一期,民國九十二年十二月
4. 57、鄭惠蓉,資產證券化有關資產移轉「真實買賣」之探討,全國律師,民國九十年十一月。
5. 簡良平(1999)。科技整合之「問題-解決」教學策略可行性研究。課程與教學季刊,2(3),103-116。
6. 36、洪文興、嚴宗銘、黃建森,金融發展與金融證券化問題研究,信用合作第七十七期,民國九十二年十月
7. 56、廖麗娟,資產證券化「真實買賣」之認定對保障投資之影響──從會計與稅務面探討,證券暨期貨月刊,第二十一卷第十期,民國九十二年十月
8. 39、邱榮輝,金融資產證券化的經濟利益和投資者保護,月旦法學雜誌,第八十八期,民國九十一年九月
9. 55、廖如陽,金融資產證券化之架構及租稅規定,全國律師,民國九十一年八月
10. 38、姚正吾,論資產證券化商品之法律性質,全國律師,民國九十年十一月
11. 52、劉萬基,金融資產證券化條例之債權讓與對抗制度,全國律師,民國九十一年八月
12. 50、劉紹樑,談資產證券化之法律問題,證券市場發展季刊,第十六期
13. 49、劉紹樑、呂姝靜,論資產證券化的立法趨勢,月旦法學雜誌,第四十八期,民國八十八年五月
14. 47、張冠群,金融資產證券化與保險證券化之法律分析──美國經驗與我國法制之評析,政大法學評論,第七十七期,民國九十三年一月
15. 45、張華平,日本資產證券化經驗對台灣之建議,全國律師,民國九十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