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98.82.120.188)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7 06:5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蔡鳳薇
研究生(外文):Tasi Fon Wei
論文名稱:臺北市國民小學推動策略聯盟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n Implementation of School Strategic-Alliance in Taipei Elementary Schools
指導教授:劉春榮劉春榮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系所名稱:國民教育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3
畢業學年度:9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306
中文關鍵詞:學校策略聯盟
外文關鍵詞:school strategic-allianc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2
  • 點閱點閱:80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1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9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探討國民小學推動策略聯盟之研究,了解學校教育人員對學校策略聯盟之基本概念、探究國民小學實施學校策略聯盟的適當類型、實施的困難與限制及所需的配套措施,並且比較不同背景的學校教育人員對學校實施策略聯盟的適當類型、優勢、困難與限制及所需配套措施之意見差異情形;探究學校策略聯盟類型與學校策略聯盟優勢之關聯。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臺北市69所公立國民小學,518位學校教育人員為問卷調查對象,以自編「臺北市推動學校策略聯盟之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所蒐集到的問卷調查結果分別以次數分配、平均數、標準差、獨立性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雪費事後比較、Tukey HSD事後比較、Dunnett’s T3事後比較、LSD多重事後比較、卡方百分比同質性考驗、卡方獨立性考驗、Haberman校正殘差事後比較、積差相關、典型相關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論如下:
一、目前國民小學學校教育人員已具備初步的學校策略聯盟的基本概念。
二、學校教育人員認為國民小學推動策略聯盟的適當類型以「學校網路資源分享型」、「學術研究合作型」與「校務經驗分享型」的贊同度最高。
三、學校教育人員認為國民小學推動策略聯盟可能遭遇的困難與限制主要有:「學校策略聯盟為契約關係,有名無實」、「學校教育人員對於學校策略聯盟之了解不夠」及「雙方信任或誠意不夠,不易協調」。
四、學校教育人員認為國民小學推動策略聯盟所需的配套措施以「課程與教學的合作方案」與「行政支援與合作策略」最為貼切。
五、學校教育人員認為學校的資源充分交流、行政與教學配合良好及良好聯盟關係的建立為學校策略聯盟的成功因素。
六、學校教育人員對國民小學推動策略聯盟適當類型的看法,部分因其職務與學校隸屬區域而有所差異。
七、學校教育人員對國民小學推動策略聯盟可獲得優勢的看法,部分因其性別、職務、學校創校歷史、學校隸屬區域而有所差異。
八、學校人員對國民小學推動策略聯盟可能遭遇的困難與限制看法,部分因其性別與學校創校歷史而有所差異。
九、學校教育人員對國民小學推動策略聯盟所需配套措施,部分因其性別、職務、學校規模、學校隸屬區域而有所差異。
十、學校策略聯盟的困難與限制和所需配套措施之間有關聯存在,但相關程度偏低。
十一、學校策略聯盟類型與學校策略聯盟優勢有密切的關聯。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與結論,提出具體建議,以作為教育行政機關、學校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關鍵字:學校策略聯盟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firstly to expl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rategic-alliance in Taipei elementary schools. Secondly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conception on school strategic-alliance of school educators. Thirdly to explore the suitable styles, difficulties , and the adopted measures of school strategic-alliance in elementary schools. Fourthly to compare the opinions between different school educators’ demographic variables on the suitable styles, advantages, difficulties, and the adopted measures of school strategic-alliances. Finally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itable styles and advantages of school strategic-alliance.
Questionnaires were conducted in the study. The subjects include 518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 educators randomly drawn from 69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pei City. The survey includes self-made Survey of Implementation of Strategic-Alliances in Taipei Elementary Schools. The data is analyzed by frequencies,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t-test, one-way ANOVA, Scheffe’ multiple comparisons, Tukey HSD multiple comparisons, Dunnett’s T3 multiple comparisons, LSD multiple comparisons, chi-square test of homogeneity of proportions, chi-square independent test, Haberman adjusted residual comparisons, 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canonical correlation.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School educators of elementary schools have the basic conception on school strategic-alliance .
2. School educators of elementary schools consider “School Internet-Shared Style” , “Academic-Search Style ”and “Administration-Shared Style ”were the most suitable styles to be impellented in elementary schools.
3. School educators of elementary schools consider to impellent school strategic-alliance which will have three difficulties. Firstly , school strategic-alliance maybe a bargain without practice. Secondly , school educators of elementary schools have no idea about school strategic-alliances. Lastly , allianced-schools may not have enough trust with each other.
4. School educators of elementary schools consider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Collaborate Program” and “Administrative Support and Collaborate Strategy” were the best adopted measures when strategic-alliance is impellented in the schools.
5. School educators of elementary schools consider that there are three factors of a successful school strategic-alliance : are resources are communicated completely, the administration and teaching are collocated well, and a good allianced relationship is established.
6. Partly school educators of duty and school area will cause the difference on the opinions of school strategic-alliance suitable styles.
7. Partly school educators of gender, duty, history of school foundation and school area will cause the difference in the opinions of school strategic-alliance advantages.
8. Partly school educators of gender and the history of school foundation will cause the difference in the opinions of school strategic-alliance difficulties.
9. Partly school educators of gender, duty, size of the school and the history of school foundation will cause the difference in the opinions of school strategic-alliance adopted measures.
10. There ar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chool strategic-alliance and the adopted measures, but the degree of the correlation tends low.
11. There are close correlations between school strategic-alliance styles and advantages.
Finally, based on the results, suggestions will be proposed for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gencies, elementary school, and for future studies.
Key word:
school strategic-alliance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研究待答問題
第三節 重要名詞釋義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學校策略聯盟的基本概念與形成動機
第二節 學校策略聯盟類型與夥伴選擇之標準
第三節 學校策略聯盟之形成程序與績效因素
第四節 學校策略聯盟相關研究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架構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抽樣方法
第三節 研究工具
第四節 實施程序與資料處理
第五節 統計分析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第一節 學校教育人員對學校策略聯盟基本概念的看法
第二節 學校教育人員對學校策略聯盟的適當類型、困難與限制及所需
配套措施的看法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學校教育人員在學校策略聯盟類型、優勢、困
難與限制及所需配套措施意見差異情形之比較
第四節 學校策略聯盟的困難與限制和所需配套措施關係之探究
第五節 學校策略聯盟類型與學校策略聯盟優勢之關聯
第六節 綜合分析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
第二節 結論
第三節 建議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貳、西文部分
附錄
附錄一 指導教授推薦函
附錄二 臺北市國民小學推動策略聯盟之調查問卷(問卷初稿)
附錄三 臺北市國民小學推動策略聯盟之調查問卷(建立專家效度問卷)
附錄四 專家審題意見彙整
附錄五 臺北市國民小學推動策略聯盟之調查問卷(正式問卷)
附錄六 正式施測委託書
附錄七 問卷施測說明書
附錄八 開放性問題意見彙整
表次
表2-1 國內學者策略聯盟定義統整表
表2-2 國外學者策略聯盟定義統整表
表2-3 策略聯盟特徵表
表2-4 企業核心資源表
表2-5 策略聯盟動機理論表
表2-6 學校策略聯盟動機分析表
表2-7 國內學者策略聯盟類型整理表
表2-8 國外學者策略聯盟類型整理表
表2-9 策略聯盟績效評估指標彙整表
表3-1 研究樣本基本資料統計表
表3-2 臺北市公立國民小學問卷抽樣分配表
表3-3 正式問卷抽樣比例分配表
表3-4 樣本學校表
表3-5 專家學者意見調查人員名冊表
表3-6 專家審查題目結果
表3-7 問卷回收情形表
表3-8 統計分析表
表4-1 學校教育人員對「學校策略聯盟定義」看法之統計分析表
表4-2 學校教育人員對「學校策略聯盟形成動機」看法之統計分析表
表4-3 學校教育人員對「學校策略聯盟選擇夥伴之標準」看法之統計分
析表
表4-4 學校教育人員對「學校策略聯盟之最佳步驟」看法之統計分析表
表4-5 學校教育人員對「學校策略聯盟成功因素」看法之統計分析表表表4-6 學校教育人員對學校策略聯盟實施的適當類型看法統計表
表4-7 學校教育人員對學校策略聯盟實施的困難與限制看法統計表
表4-8 學校教育人員對學校策略聯盟所需的配套措施看法統計表
表4-9 不同性別學校教育人員在學校策略聯盟類型之t考驗分析摘要表
表4-10 不同職務的學校教育人員在整體的學校策略聯盟類型與各學校策
略聯盟類型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表4-11 不同職務學校教育人員在學校策略聯盟的適當類型之變異數分析
摘要表
表4-12 不同職務的學校教育人員在整體的學校策略聯盟類型之事後比較
分析表
表4-13 不同職務的學校教育人員在「校務經驗分享型」聯盟類型之事後
比較分析摘要表
表4-14 不同職務學校教育人員在「學校網路資源分享型」聯盟類型之事
後比較分析摘要表
表4-15 不同職務學校教育人員在「課程與教學合作型」聯盟類型事後比
較分析摘要表
表4-16 不同學校規模的學校教育人員在整體的學校策略聯盟類型與各學
校策略聯盟類型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表4-17 不同學校規模的學校教育人員在學校策略聯盟的適當類型之變異
數分析摘要表
表4-18 不同學校規模學校教育人員在「學術研究合作型」聯盟類型之事後比較
表4-19 不同學校創校歷史的學校教育人員在整體的學校策略聯盟類型與
各學校策略聯盟類型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表4-20 不同學校創校歷史的學校教育人員在學校策略聯盟的適當類型之
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表4-21 不同學校隸屬區域的學校教育人員在整體的學校策略聯盟類型與
各學校策略聯盟類型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表4-22 不同學校隸屬區域的學校教育人員在學校策略聯盟的適當類型之
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表4-23 不同學校隸屬區域的學校教育人員在「學校網路資源分享型」
之事後比較分析表
表4-24 不同學校教育人員在學校策略聯盟之優勢t考驗分析表
表4-25 不同職務的學校教育人員在整體的學校策略聯盟優勢與各學校
策略聯盟優勢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表4-26 不同職務學校教育人員在學校策略聯盟優勢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表4-27 不同職務學校教育人員在整體學校策略聯盟優勢之事後比較分
析表
表4-28 不同職務學校教育人員在「學校的資源分享」的聯盟優勢之事後
比較分析表
表4-29 不同職務學校教育人員在「增加學校的聲望,塑造學校有特色的
形象」的聯盟優勢之事後比較分析表
表4-30 不同職務學校教育人員在「增進校際學術與情感交流」聯盟優勢
之事後比較分析表
表4-31 不同學校規模的學校教育人員在整體的學校策略聯盟優勢與各學
校策略聯盟優勢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表4-32 不同學校規模在學校策略聯盟優勢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表4-33 不同創校歷史的學校教育人員在整體的學校策略聯盟優勢與各學
校策略聯盟優勢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表4-34 不同學校創校歷史在學校策略聯盟優勢之變異數摘要表
表4-35 不同創校歷史的學校教育人員在「獲取校務經驗、教學專業知識和技術」的聯盟優勢事後比較分析表
表4-36 不同學校隸屬區域的學校教育人員在整體的學校策略聯盟優勢與
各學校策略聯盟優勢之平均數與標準
表4-37 不同學校隸屬區域學校教育人員在整體學校策略聯盟優勢及各向
度聯盟優勢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表4-38 不同學校隸屬區域的學校教育人員在整體的學校策略聯盟優勢的
事後比較分析表
表4-39 不同學校隸屬區域在「學校的資源分享」聯盟優勢的事後比較分析表
表4-40 不同學校隸屬區域在「增加校務經驗、教學專業知識和技術」聯盟
優勢的事後比較分析表
表4-41 不同學校隸屬區域的學校教育人員在「快速取得網路資料」聯盟優勢的事後比較分析表
表4-42 不同學校隸屬區域在「拓展學生視野,體驗不同學習環境」聯盟優之事後比較摘要表
表4-43 不同學校隸屬區域在「增進校際學術與情感交流」聯盟優勢之事
後比較摘要表
表4-44 不同性別學校教育人員在學校策略聯盟的困難與限制之卡方考驗
分析表
表4-45 不同職務學校教育人員在學校策略聯盟困難與限制之卡方考驗分析
表4-46 不同學校規模的學校教育人員在學校策略聯盟困難與限制之卡方考分析表
表4-47 不同創校歷史的學校教育人員在學校策略聯盟困難與限制之卡方考驗分析表
1.丁信仁(民91)。半導體事業策略聯盟之研究---以台塑集團為例。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縣。
2.方崇雄(民87)。科技教育師資培育的夥伴關係。中學工藝教育,31(5),8-12。
3.王宜敏(民90)。影響資訊人員知識分享行為之因素─以社會交換理論為基礎。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4.司徒達賢(民85)。中小企業之策略聯盟。經濟情勢暨評論,2(3), 1-7。
5.江義平(民88)。台灣中小企業策略聯盟決策模式建構與分析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6.吳克(民90)。策略聯盟的形成與夥伴選擇。金屬工業,35(2),138-143。
7.吳清山(民86)。學習型組織理論及其對教育革新的啟示。國教月刊,43(5),1-7。
8.吳清山、林天祐(民90)。策略管理。教育資料與研究,41,66。
9.吳典龍(民86)。台灣醫療業策略聯盟之研究。中原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中壢市。
10.吳青松(民80)。本國產業策略聯盟結構與績效之評估。產業科技研究發展管理研討會,中國生產力中心。
11.吳思華(民85)。策略九說。台北:麥田。
12.李文芳(民86)。台灣南部地區中小型醫院策略聯盟之實證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公共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13.李文瑞、曹為中、林志豪(民89)。策略聯盟類型與績效影響因素之研究。中山管理評論,8(2),273-302。
14.方清居(民89)。策略聯盟的理論與實踐。苗栗區農業專訊,12,5-7。
15.李霖(民90)。教育學程在建構學校群組與夥伴關係中之角色。民國92年3月5日取自http://vschool.scu.edu.tw/edu/newsp/p13/p1302.htm
16.李明彥(民91)。虛擬企業夥伴選擇之決策流程。東海工業工程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縣。
17.李美英(民89)。全民健康保險競爭環境下醫院策略聯盟之研究。中國醫藥學院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18.林志豪(民87)。產業環境、廠商能力對策略聯盟特性與績效關係之研究--以我國汽車零組件廠商為例。銘傳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19.林隆儀(民89)。策略聯盟:創造新競爭優勢─清涼飲料產業突破傳統的策略。經濟情勢暨評論,5(4),115-127。
20.林玲君(民80)。策略聯盟形成因素與績效之研究資訊電子業之實證。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21.邱士榮(民90)。高階經營團隊特質與策略科技聯盟之關係影響研究─以高科技產業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22.邱柏松(民85)。國際策略聯盟在國內的現況與績效。經濟情勢暨評論季刊,5(3)。科技管理研討會論文集,209-218。
23.耿筠、林佩芬(民85)。策略聯盟之初探及實例說明。勤益學報, 13,193-213。
24.袁建中、陳義揚、陳金帶等(民81)。協同式策略聯盟特性研究。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中華民國科技管理研討會論文集, 307-318,。
25.婁文信(民89)。競爭優勢的來源。彰銀資料,49(12),17-24。
26.張中和(民89)。醫療服務業策略聯盟之績效評估。中國醫藥學院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27.張天津(民89)。北科大在建立教育夥伴關係的整體目標與策略。教育夥伴關係國際研討會報告。雲林科技大學。
28.梁偉中譯(民81)。彼得.聖吉談學習型組織─一夫不再當關。臺北:天下。
29.連寶如(民92)。台灣寬頻影音媒體策略聯盟與競合模式之初探。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撥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30.郭進隆譯(民83)。第五項修鏈─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臺北:天下文化。
31.陳佳誼(民89)。醫學中心發展策略聯盟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32.陳尚蓉(民91)。組織學習─知識經濟中的競爭利基。成人教育,65,19-25。
33.陳啟光、邱文志(民89)。中部地區廠商與技專院校建立教育夥伴關係之需求研究。教育夥伴關係國際研討會報告。雲林科技大學。
34.陳馨文(民80)。醫院院際合作之相關性研究。國立陽明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35.彭朱如(民87)。醫療產業中跨組織合作關係類型與管理機制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36.彭朱如(民89)。醫療機構合作策略─價值鏈觀點。醫療機構策略聯盟新紀元研討會。
37.彭朱如、王維元、張錦文(民87)。醫院對外合作策略與績效評估,醫院,31(2),32-44。
38.曾千豪(民91)。休閒產業與發卡銀行策略聯盟績效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縣。
39.童瑞龍(民89)。台灣醫院策略聯盟決策模式之研究。國立陽明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40.楊棍智(民91)。知識分享之研究─以社會交換之觀點。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41.楊福清(民90)。因應高等技職教育市場環境變遷競爭優勢之探討。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63,47-52。
42.葉卉軒(無日期)。校際交流網讓資源共享。民國92年3月25日取自http://www.cdn.com.tw/live/2000/10/17/text/891017ea.htm
43.葉匡時(民81)。策略聯盟的發展--以交易成本的觀點。產業科技管理研究發展管理討會,中國生產力中心。
44.歐用生(民89)。高等教育中多校合併一校之教育發展:以國立師院與鄰近國立大學合併為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
45.歐秀卿(民91)。國際物流服務業策略聯盟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46.蔡正揚、許正郎(民81)。企業策略聯盟探討-照明設備業個案研究。中華民國科技管理研討會論文集,293-306。
47.蔡志宏(民90)。巨變時代下中型醫院策略聯盟之研究。中國醫藥學院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48.蔡秀英(民89)。我國高等教育整併模式研究。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49.鄭秋明(民91)。資訊科技觀點之知識分享研究。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50.鄭健雄(民86)。台灣休閒農場企業化經營策略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51.盧偉斯(民85)。組織學習的理論型探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博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52.蕭錫錡、陳甦彰(民89)。專科學校的教育夥伴關係之研究。教育夥伴關係國際研討會報告。雲林科技大學。
53.蕭錫錡、陳甦彰(民89)。專科學校建立教育夥伴關係之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37,70-74。
54.楊昭謹(民90)。為九年一貫偏遠學校策略聯盟。民國92年取自http://dns.hdes.tpc.edu.tw/wang/nine9.htm
55.薛天祥(民88)。高校合併的理性思考。跨世紀海峽兩岸高等教育展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大學教育學程中心主辦。台北。
56.校際合作策略聯盟。民國92年3月25日取自http://www.nkfust.edu.tw/~partner/past_history/alliance.htm
57.校務研討會報導。民國92年3月25日取自http://www.nou.edu.tw/~research/data/data_03_5.htm
58.國際學術合作計劃。民國92年3月25日取自http://216.239.53.100/search?q=cache:cWTA3c5enxwC:140.112.164.30/Chinese/intro.htm+%E6%A0%A1%E9%9A%9B%E4%BA%A4%E6%B5%81&hl=zh-TW&lr=lang_zh-TW&ie=UTF-8&inlang=zh-TW
59.食鹽小舖(課程研發調味站)。學校群組與夥伴。民國92年4月5日取自http://www.dcsh.tp.edu.tw/salt/index.htm
60.臺北市國民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第六學校群組九十一年度工作計劃。民國92年7月28日取自
http://school.tmps.tp.edu.tw/school9/g-school/group6/plans/%B2%C4%A4%BB%BE%C7%AE%D5%B8s%B2%D5%A4E%A4Q%A4@%A6~%AB%D7%A4u%A7@%ADp%B5e.htm
貳、 西文部分
1.Aulakh, P.S., Masaaki K, & Arvind(1996).Trust and Performance in Cross-Border Marketing Partnerships: a Behavioral Apporach.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 27(5) , 1005-1053.
2.Badaracco, Jr., J. L.(1991).The Knowledge Link: How Firms Complete Through Alliances.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3.Baranson, J.(1990) .Transnational Strategic Alliances: Why, What, Where and How. Multinational Business, 2,54-61.
4.Barney, Jay B.(1992). Strategic Factor Markets: Expectations, Luck, and Between Organization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3(7), 483-498.
5.Barney, Jay B.(1986).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Business Strategy. Management Science, 32(10).1231-1241.
6.Bostrom, R.P.(1989). Successful Application of Communication Techniques to Improve the System Development Process . Information&Management,16,279-295.
7.Bucklin, Louis P. & Sanjit Sengupta (1993), Organizing Successful Co-Marketing Alliances. Journal of Marketing, 57,32-46.
8.Cull, John B., Jean L. Johnson & Tomoaki Sakano(1995).Japanese and Local Partner Commitment to IJVs : Psychological Consequences of Outcomes and Investments in the IJV Relationship.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oiness Studies,26(1),91-115.
9.Davlin, G. & M. Bleackley(1995).Strategies Alliances- Guidelines for Success. Long Range Planning, 21(5), 18-23.
10.Federick, E. and Webster, Jr.(1992).The Changing role of Marketing in the Corpora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56, 1-17.
11.Glaister, K. M & Buckley, P. J.(1996).Strategic Motives for International Alliance Formation .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33(3),301-332.
12.Grant, Robert M.(1991).The Resource-Based Theor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Implications for Strategy Formulation.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 33(3), 114-135.
13.Gulati, Ranjay & Gargiulo(1999).Where do Interorganizational Networks Come From?.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77-231.
14.Hamel, Gary & Prahalad, C. K(1993). Strategy: As Stretch and Leverag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1(2), 77-86.
15.Harrigan, K. R., “Joint ventures and competitive strategy”, Strategic
16.Hsiao, H. C., Shen, C. H., & Chen, S. C.(1997). The study of influenced factor for instructions of junior college to participate in business and industrial liaison system. IERA’97 Conference : UTS, Sydney, Australia.
17.James, B. G.(1985). Alliance: the New Strategic Focus. Long Range Planning, 18(3), 76-81.
18.Kim,D. H.(1993). The Link Between Individual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Fall, 37-50.
19.Krubasik, E. & Lautenschlager, H.(1993),Forming successfulstragetic alliance in high-tech business, Chapter 4 of Jole Blecke and David Erns(eds.),Collaborating To Compete-using Strategic Alliance and
Acquisitions in the Global Marketplace, New York:Wily,pp. 53-65.
20.Kuchinke, k. p.(1995).Managing Learning for Performance.Human Resource . Development Quarterly, 6(3),307-317.
21.Lee, Chol & Paul W. Beamish(1995).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erformance of Korean Joint Ventures in LDC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6(3),637-654.
22.Lewis, J. D.(1990). Partnerships for Profit. New York: Free Press.
23.Matin,J.& Samels,J. (1994). The new Kind of Colllege Mergers. Planning for Higher Education, 22(2) , 31-34.
24.Morgan, R M. & S. D. Hunt(1994). The Commitment-Trust Theory of Realationship Marketing. Journal of Marketing, 58, 20-38.
25.Nancy, M, D.(2000). Common Knowledge: How Companies thrive by Sharing What They Know .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Boston.
26.Nonaka & Takeuchi.(1995). 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7.Nonaka, I.&Takeuchi. H. and Umermoto, K.(1996). A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Creation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11, 833-845.
28.Nueno, P. and J. Oosterveld(1988).Management Technological Alliances. Long Range Planning, 21(3), 11-17.
29.Peteraf, Margaret A.(1993). The Cornerstones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a Resource-based View.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4(3), 179-191.
30.Popper, M. & Lipshitz R.(2000). Organizational Learning:Mechanisms ,culture,and feasibility. Management Learning,31(2),181-196.
31.Porter, M. E. & M. B. Fuller(1986s).Coalitions and Global Strategy, Competition in Global Industries.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32.Ring, P. S.& A. Van de Ven. Structuring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Organization.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3, 483-498
33.Root, F.(1988). Some Taxonomics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Arrangements. Cooperative Strategies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69-80.
34.Samels, J.E.(1994)"Higher education mergers, consolidations , consortia and affiliations: A typology of models and basic legal structures. In Martin, J. Samels & Associates (Eds), Merging colleges for mutual growth Baltimor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41.akac, P.E
35.Senge, P.(1990). The Fifth Discipline:The Atr and Practice of Learning Organsization. New York :Doubleday press.
36.Skyrme, D.(1996). Networking to a Better Future Management Insights .Retrieved April 4,2003,from http://www.hiway.co.uk/skyme
/insights.insight.html.
37.Starkey, ken(eds.).(1996). How organization learn. 135-155. International
Thomson Business Press.
38.Tompinks, J.(1995). The genesis enterprise, New York. : McGraw-Hill.
39.Yoshino, Michael Y. & Rangan, U. Srinivasa (1995). Strategic Alliance: An Entrepreneurial Approach to Globalization. Harvard Bussiness School Press.
40.Zaheer, A., B. McEvily and V. Perrone(1998). Does Trust Matter? Exploring the Effects of Interorganizational and Interpersonal trust on Performance. Organization Science, 9, 1-2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12、紀振清,合資於歐市85EEC競爭規範下之適用情形及其檢討,法學叢刊,第一四八期,1992年10月。
2. 11、李素華,技術移轉合資涉及之競爭法規範 (下),科技法律透析,2002年11月。
3. 4、何之邁、蕭富山,美、德、歐市合資規範論述,公平交易季刊,第1卷第3期,1993年7月。
4. 10、李素華,技術移轉合資涉及之競爭法規範 (上),科技法律透析,2002年10月。
5. 2、王立達,策略聯盟與公平交易法-以台灣電腦硬體業為中心,公平交易季刊第三卷第四期,1995年10月。
6. 1、方嘉麟,我國結合規範之理與檢討─與歐美制度及背景之比較,政大法學評論,第四十四期,1991年12月。
7. 20、顏雅倫,我國結合管制之檢討與前瞻--以金融產業之結合為例,公平交易季刊第十一卷第三期,1993年7月。
8. 18、劉孔中,論結合管制之理論與實務,公平交易季刊第6卷2期,1998年4月。
9. 16、楊益昇,技術移轉合資協議法律研析,科技法律透析,2003年2月。
10. 15、黃恆獎,國際合資面面觀,經濟情勢暨評論,1996年8月。
11. 14、黃立,歐洲共同體法上之企業結合管制,政大法學評論,第四十四期,1991 年12月。
12. 13、徐中琦,景氣變動下,企業經營策略淺談──合資與撤資,華岡商科學報,第七期,1991年5月。
13. 53.蕭錫錡、陳甦彰(民89)。專科學校建立教育夥伴關係之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37,70-74。
14. 41.楊福清(民90)。因應高等技職教育市場環境變遷競爭優勢之探討。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63,47-52。
15. 37.彭朱如、王維元、張錦文(民87)。醫院對外合作策略與績效評估,醫院,31(2),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