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1.97.138)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08 06:2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吳佩珊
研究生(外文):WU PEI SHAN
論文名稱:絮語空間-吳佩珊創作自述-
指導教授:黃文英黃文英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南藝術學院
系所名稱:應用藝術研究所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應用藝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4
畢業學年度:9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50
中文關鍵詞:創作纖維空間藝術材質語彙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58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89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經歷創作,內在的運作抽象且渾沌,但透過其手眼,操作是既具體且真實的近乎現實。操作者總愛從結果回想自己是怎麼開始的,其結論充滿著令人滿足的後設。可是當創作者不再滿意這樣邏輯推衍,卻也對它無能為力時,這樣的觀察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辦法。 因此,在本篇文章中,我試圖釐清自己的創作態度與意義,藉由對空間的觀察,加入自己構築的語彙,在空間中做一個抽象的省思,進而觸動觀者和自己最深處的感官。
  
  針對在自我創作中重要的元素─纖維材質,作為可被指認或不可被指認的抽象元素,除了探討其語彙的使用,也試圖尋找溝通的語言,建立一套足以對話的基礎。在此嚐試中,我欲利用簡單的符號語言,在特定可供辨認的場所(如門,窗等),以實物虛構實物的方式尋找其對映的關係。此研究的方式不僅存在於文字的辯証,更需透過作品自身的操作和現場性經歷思辯的旅程。
目錄
致謝詞 2
圖版目次 3
第一章 緒論
從創作中衍生的問題談起 4
第二章 痛感之下的存在
最真實的感覺來自於荒謬 6
語彙的形塑 8
小結-為矛盾辯護 11
第三章 存在者的位置
操作者 12
關係與相對性 13
迫切感 17
第四章 絮語空間
時間長度的震響 18
記憶與身體的交揉 22
語彙與辯証 25
新物質 31
第五章 結論與附錄
愛在清明且混沌 33
附錄 34
參考文獻 50
書籍
魯迅著,《魯迅全集》(第三卷),台北,唐山,1989
田自秉、楊伯達著,《中國工藝美術史》,台北,文津,1993
趙豐著,《織綉珍品》,香港,藝紗堂,1999
Robert Atkins著,黃麗絹譯,《藝術開講》,台北,藝術家,1996
Gaston Bachelard著,龔卓軍、王靜慧譯,《空間詩學》,台北,張老師文化,2003
Marie Redonnet著,嚴慧瑩譯,《沼澤邊的旅店》,台北,大塊文化,2002
Johann Wolfgang Goethe著,侯浚吉譯,《少年維特的煩惱》,台北,桂冠,1993
Amgelo Quattrocchi,Tom Nairn著,趙剛譯,《法國1968-終結的開始》,台北,聯經,1998
期刊
Sally L. Perisho,George Peters:Aerial Acrobatics,New York, FIBERARTS VOL.18 1991 sept/oct
電影
Spike Jonze導演,【蘭花賊】,美國,哥倫比亞,2002
Jean-Pierre JEUNET導演,【艾蜜莉的異想世界】,法國,TAPIOCA FILMS,2002
蔡明亮導演,【你那邊幾點】,台灣,2001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葛守真,〈特殊教育之音樂治療〉,《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報》第2期,民83,p.173-209。
2. 黃貴潮,〈宜灣阿美族人對夢的看法〉,《民族學研究所資料彙編》第1期,民89年,p.67-82。
3. 吳永怡,〈音樂治療法簡介〉,《國教輔導》第21期(6),民71,p.62-71
4. 許天治,〈藝術感通面貌之探討-論共感覺的主觀性〉,《藝術評論》,台北:國立藝術學院出版,1989。
5. 鍾昌宏,〈安寧療護之音樂治療〉,《安寧療護》第四期,民86.05 頁33-35。
6. 李選,〈音樂治療與應用〉,《長庚護理》第1期(1),民79,p.62-71。
7. 王美珠,〈影響中國音樂思想的主導觀念〉,《美育雙月刊》,第12期,1991.3,p.55-56。
8. 陳惠齡,〈從音樂治療—談奧福教學法在特殊教育上的應用〉,《奧福教育年刊》第1期,民83,p.64-78。
9. 張初穗,〈音樂治療之輔助性運用於臨床醫療〉,《長庚護理》第十期(3) 民88.09 頁53-54。
10. 郭美女,〈音樂治療與傳達〉,《國教之聲》第19期,民87,頁.26-31。
11. 徐麗麗,〈音樂與治療〉,《安寧療護》第4期,民86.05 頁29-31。
12. 洪振耀,〈語言治療與音樂治療〉,《聽語會刊》第11期, 民84.12 頁1-18。
13. 胡雅各,〈音樂治療的理論探討與實施依據〉,《國教輔導》第38期 (3) 民88.02 頁27-32。
14. 周勵志,〈音樂治療與臨終關懷〉,《應用倫理研究通訊》第8期, 民87.10 頁43-46。
15. 邵淑雯,〈音樂對心理效應之探討--由創作與欣賞觀點而論〉,《復興崗學報》第49期,民82.06 頁415-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