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1.呂清夫(民91)。造形原理。台北:雄獅出版社。
2.李美蓉(民91)。視覺藝術概論。台北:雄獅出版社。
3.劉思量(民91)。藝術心理學-藝術與創造。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4.漢寶德、張振益等(民91)。科技與人文的對話。台北:雄獅出版社。
5.李長俊(民90)。西洋美術史綱要。台北:雄獅出版社。
6.Johannees Itten (民90)。格式與造形原理。(蔡毓芬譯)。台北:地景出版社。
7.吳千華,顏國榮(民89)。對比形式應用於銀飾造形設計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8.林盛宏,游蕙瑜(民89)。以符號學角度探討設計過程中意義與物品轉換的作用與模式-以轉換機能為生活意義之設計物為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雲林。9. 康台生,蕭正一(民89)。影像表現形式於視覺傳達應用設計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10.康丁斯基著(民89)。點線面。(吳瑪琍譯)。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11. Kenneth frampton(民89)。現代建築史。(蔡毓芬 譯)。台北:地景圖書。
12.陳俊宏,楊東民(民88)。視覺傳達概論。台北:全華圖書出版社。
13.張育銘,魏雅萍(民88)。設計師與一般消費者對造形認知差異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14.劉其偉(民88)。近代建築藝術源流。台北:六合圖書。
15. Barbara London,John Upton(民87)。新現代攝影。(邱亦堅譯)。台北:影像視覺藝術事業。
16.陳文印(民86)。設計解讀:工業設計專業之能之探索。台北:亞太圖書出版社。
17. Baxter Mike(民86)。產品設計與開發。(張建成譯)。台北:六合出版社。
18. 丘永福(民85)。設計基礎。台北:藝風堂出版社。
19.李賢輝(民85)。 WWW 網頁上的視覺傳達與藝術表現。 國立台灣大學戲劇研究所論文,台北。
18.鄭昭明(民82)。認知心理學:理論與實踐。台北:桂冠圖書。
21. Charles Jeneks(民75)。Le Corbusier and the The Tragic View of Architedure。(王錦堂譯)。台北:臺隆書店。
20. Arnheim, Rudolf(民6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台北:雄獅圖書。
二、外文部分:
1.David Chek ling Ngo , Eugene Ch’ng .(2001). Screen design:composing with dynamic symmetry.Elsevier.
2.Kimberly Elam .(2001).Geometry of Design .New York : 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
3.The Dream Catalog.(2001). LONDON:Cassell Illustrated.
4.Robert L. Solso.(1997).Cognition and the Visual Arts.Cambridge:The MIT Press.
5.Blaich, R.(1989).Philips Corporate Industrial Design: A Personal Account. Design Issues Vol.V .
6.Gordon I. E.(1989).Theories of Visual Perception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7.Norman Donald A.(1988).The Psychology of Everyday Things. New York:Basic Books.
8.Koffka,K.(1935).Principles of Gestalt Psychology. New York :Harcourt & Bran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