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0.181.180)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4 13:4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蘇于雅
研究生(外文):Yu-Ya Su
論文名稱:戰後初期關廟與布袋外銷工藝產業發展之比較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Comparative study on development of Kuanmiao and Bu-dai exported carft industry in the post -war era
指導教授:楊靜楊靜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ing Y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工業設計系碩士班
學門:設計學門
學類:產品設計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4
畢業學年度:9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52
中文關鍵詞:地方工藝產業關廟外銷1950-1960年代布袋
外文關鍵詞:關廟地方工藝產業外銷布袋1950-1960年代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7
  • 點閱點閱:53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5
本研究針對1950至1960年代進行關廟與布袋外銷工藝產業發展的調查研究,以文獻史料的蒐集與口述歷史訪談等方法,進行台灣手工業推廣中心在關廟與布袋設立訓練單位的籌組緣由、發展始末與沿革、訓練與產銷相關活動及其成果等項目的探討,並逐一分析比較。藉以探索戰後初期關廟與布袋在THPC輔導外銷下,對地方工藝產業發展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有以下七點發現,1) 1950至1960年代正是外銷工藝產業發展的時機、2) THPC確實達到推動外銷工藝產業發展的時代任務、3) 關廟竹細工產業得天獨厚、布袋手工業產銷繁榮地方、4) 循序漸進的訓練輔導模式,促進地方自給自足、5) 手工業人才的培育與生活的改善、6) 外銷產業為傳統工藝品注入新生命、7) 地方經濟產業條件影響工藝產業的發展。
本研究結果,對於戰後初期關廟與布袋外銷工藝產業發展始末與訓練與產銷的活動內容,積極蒐證彙整與比較分析,已釐清關廟與布袋外銷工藝產業發展始末,並建構出地方外銷工藝產業的發展模式。其結果將可提供相關學術研究的參考並繼續研究發展,以及未來地方工藝產業發展策略的借鏡指引。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d the development of Kuanmiao and Bu-dai exported craft industry, the aimed period is 1950-1960. We used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history collecting, and dictation interview, etc, to investigate Taiwan Handicraft Promotion Center (THPC) which set up the training organization in Kuanmiao and Bu-dai, what is it’s reason, the whole story of it’s development, the course of change and development, and it’s achievement of training,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and compare them one by one. Through it to find out Kuanmiao and Bu-dai in the post -war era supported by THPC, what they affected the local craft industry.
The result of this research, we found: 1) The period 1950-1960 was the timing of development of exported craft industry. 2) THPC achieved the duty to promote the exported craft industry. 3) Bamboo articles craft of Kuanmiao was exceptionally rich in natural resources, handicraft of Bu-dai bloomed local economy. 4) Training in proper sequence promoted local self-sufficiency. 5) The handiworker’s breeding and improvement of lives. 6) Exported industry pour into new energy for traditional crafts. 7) The conditions of local economical industry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craft industry.
The result of this research, about the whole story , training, producing and marketing of Kuanmiao and Bu-dai exported craft industry in the post -war era, we trough collecting and integrating the literature and history, and trough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to clarify it’s whole story of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 it’s development model of local exported craft industry. The result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 to other relevant research to continue follow-up research, and can provide some guide to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local craft industry in the future.
目 錄

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誌謝 III
論文目錄 III
表目錄 IX
圖目錄 X

第一章 緒論 1
1.1研究背景 2
1.2研究動機 2
1.3研究目的 3
1.4研究範圍與名詞界定 3
1.4.1戰後初期 3
1.4.2 研究範圍 4
1.5研究方法與步驟 5
1.5.1相關文獻史料收集與考證 5
1.5.2口述歷史訪談與佐證 5
1.6研究架構與流程 6
1.7研究侷限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8
2.1台灣發展外銷手工業的時代背景 8
2.2 美援計畫的運用 9
2.3台灣手工業推廣中心的時代任務 10
2.3.1 台灣手工業推廣中心的組織沿革 10
2.3.2外銷工藝產業的推廣 12
2.4 關廟與布袋訓練所現有文獻的分析 12
2.4.1關廟地方發展沿革 12
2.4.2 關廟竹細工訓練所相關文獻探討 13
2.4.3布袋地方發展沿革 14
2.4.4 布袋手工藝訓練所相關文獻探討 15
2.5 相關文獻研究探討 16
2.5.1 地方工藝產業文獻探討 16
2.5.2 關廟工藝產業發展文獻探討 17
2.7 本章小結 18

第三章 實地訪談調查與史料收集 19
3.1調查實施流程 19
3.2 台灣手工業推廣中心訪談調查與史料搜尋 19
3.2.1訪談調查實施 20
3.2.2 台灣手工業推廣中心相關文獻史料蒐集成果 21
3.3 關廟手工業訓練單位的訪查與史料蒐集 22
3.3.1 關廟地方口述歷史訪談的實施 22
3.3.2 關廟地方相關史料的蒐集成果 24
3.4 布袋手工藝訓練所的訪查與史料蒐集 25
3.4.1 布袋地方口述訪談與史料蒐尋實施流程 25
3.4.2 布袋地方工藝產業相關史料蒐集 27
3.5本章小結 28

第四章 關廟竹細工訓練所發展始末 29
4.1 關廟發展竹細工訓練所的發展背景 30
4.1.1 日據時代工藝產業的推廣 30
4.1.2 理想的工藝村 30
4.1.3 戰後產銷組織調查 30
4.2 關廟竹細工訓練所的籌組階段 30
4.2.1關廟竹細工訓練班的籌設 30
4.2.2 關廟竹細工訓練班的設立 31
4.2.3 關廟竹細工訓練班的訓練活動 33
4.2.4 關廟協助其他地方工藝技術的輔導 34
4.2.5 關廟竹細工訓練班的產銷活動 35
4.3 關廟竹細工訓練所的發展階段 36
4.3.1 關廟竹細工訓練所擴辦籌設事宜 36
4.3.2 關廟竹細工訓練所設立 37
4.3.3關廟竹細工訓練所的組織 37
4.3.4關廟竹細工訓練所的業務 38
4.3.5 關廟竹器生產合作社 39
4.3.6 關廟竹細工訓練所產銷成果 41
4.4 自給自足的關廟實驗工廠 41
4.4.1台灣手工業推廣中心南部工廠的籌組設立 41
4.2.2 關廟實驗工廠的外銷方式 42
4.4.3關廟實驗工廠的業務 42
4.4.4 美援結束後的轉變 42
4.4.5實驗工廠的停辦 44
4.5 關廟竹細工訓練所的活動成果 44
4.5.1竹工藝人才的培育 44
4.5.2關廟外銷工藝產業的推展 44
4.5.3關廟外銷手工業品 45
4.6 本章小結 48

第五章 布袋手工藝訓練所發展始末 49
5.1布袋發展手工藝訓練所的發展背景 50
5.2布袋手工藝訓練所的籌組階段 50
5.3 布袋手工藝訓練所的發展階段 51
5.3.1 布袋手工藝訓練所的組織 52
5.3.2 布袋手工藝訓練所的推廣業務及目標 53
5.3.3 布袋手工藝訓練所的訓練與產銷方式 54
5.4 自給自足的民生建設實驗區 56
5.4.1 竹粗工發展 57
5.4.2布袋手工藝訓練所的停辦 58
5.5 布袋手工藝訓練所活動成果 59
5.5.1 人才培訓與生活改善 59
5.5.2 竹、籐器製品及籐製家具 60
5.6 本章小結 62

第六章 關廟與布袋外銷工藝產業的比較分析 64
6.1 關廟、布袋輔導政策與方向 64
6.1.1 THPC輔導單位與目的 64
6.1.2 輔導經費 65
6.1.3 關廟、布袋三大階段發展沿革 65
6.1.4 訓練地點 66
6.2 關廟、布袋的組織成員 66
6.2.1 行政人員與訓練師資 66
6.2.3 學員的來源與素質 67
6.3 關廟、布袋的輔導活動 67
6.3.1 關廟與布袋的訓練條件 67
6.3.2 關廟與布袋的產銷活動 68
6.4 關廟、布袋的成果與影響 69
6.4.1 手工業人才的培育 69
6.4.2 改善生活水準 70
6.4.3 對地方的影響力 70
6.4.4 竹、籐工藝品的設計 71
6.5 外銷工藝產業大事年表 73
6.6 本章小結 73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76
7.1 結論 76
7.2 建議與未來研究方向 78

參考文獻 80

附錄 85
附錄一 戰後初期地方外銷工藝產業1956-1974大事年表 86
附錄二 THPC相關人士訪談稿 89
2.1 THPC訪談稿 89
2.2 THPC陳勝富訪談稿 95
2.3 林獻偤訪談稿 101
附錄三 關廟相關人士訪談稿 106
3.1邱碧年訪談稿 106
3.2 黃塗山訪談稿 113
3.3 莫永崇訪談稿 122
3.4 盧靖月、盧靖枝訪談稿 128
3.5 王銘顯電話訪談稿 126
3.6 楊錦城電話訪談稿 130
附錄四 布袋相關人士訪談稿 131
4.1 布袋鹽廠訪談稿 132
4.2 王菊訪談稿 134
4.3蔡永春訪談稿 141
4.4 王國和、蕭阿秋、林玉琴訪談稿 147

表 目 錄

表2.1 時代背景文獻整理 8
表2.2 台灣手工業推廣中心成立目標 10
表2.3 關廟竹細工訓練所發展概況 13
表2.4 布袋手工藝訓練所的發展 15
表2.5 戰前關廟的工藝產業發展 17
表3.1 THPC口述訪談實施 20
表3.2 關廟實地訪談成果 23
表3.3 布袋鹽廠訪談名單 27
表3.4 布袋學員授受訪名單一覽表 27
表4.1 關廟竹細工訓練所學員名單 39
表6.1 關廟、布袋的訓練班設立目標與組織對照表 64
表6.2 關廟、布袋的組織成員比較表 66
表6.3 關廟、布袋的訓練條件比較表 68
表6.4 關廟、布袋的產銷活動比較表 69
表6.5 關廟、布袋的成果比較表 70
表6.6 關廟與布袋竹、籐器比較表 72
表6.7 外銷工藝產業史 75

圖 目 錄

圖1.1研究範圍圖 4
圖1.2 研究架構流程圖 7
圖2.1 1960年代台灣手工業推廣中心的組織圖 11
圖3.1 史料蒐集與訪談調查實施流程 19
圖3.2 關廟外銷地方工藝產業調查實施流程 22
圖3.3 布袋手工藝訓練所調查實施流程圖 25
圖4.1 關廟地方外銷工藝發展沿革圖 29
圖4.2台南縣關廟竹細工技術訓練班第一、二屆開結訓典禮合影 32
圖4.3 關廟竹細工訓練班組織圖 32
圖4.4 關廟學員工作實況 33
圖4.5 THPC董事長蒞臨關廟竹細工訓練班合影 36
圖4.6 THPC關廟竹細工訓練所全體合影 37
圖4.7 關廟竹細工訓練所組織圖 38
圖4.8 關廟竹訓班-水果盤(一) 46
圖4.9 關廟竹訓班-水果盤(二) 46
圖4.10關廟竹訓班-扣籠 46
圖4.11 關廟竹訓班-手提籃 46
圖4.12 關廟竹器合作社-竹餐墊 46
圖4.13 關廟竹器合作社-食物罩 46
圖4.14關廟竹器合作社-竹盤 46
圖4.15 夾底套籃 46
圖4.16 高腳托盤形花盤 47
圖4.17 高腳水果籃 47
圖4.18 水果盤 47
圖4.19 六角星底水果盤 47
圖4.20十二邊水果盤 47
圖4.21 淘米籃 47
圖4.22 三隔水果盤 47
圖4.23 船形麵包盆 47
圖4.24 有蓋餅籃 47
圖4.25 扣籠 47
圖4.26 扇形手提籃 47
圖4.27 仕女圓形手提籃 47
圖4.28 鳳梨燈罩 47
圖5.1 布袋手工藝訓練所發展沿革圖 49
圖5.2 視察前往關廟受訓學員 51
圖5.3 布袋手工藝訓練所外觀 51
圖5.4 葛樂義致詞 51
圖5.5 布袋手工藝訓練所開訓合影 52
圖5.6 布袋手工藝訓練所組織圖 52
圖5.7 竹、籐技師與男學員合影 53
圖5.8 竹工部受訓情形(一) 54
圖5.9 竹工部受訓情形(二) 54
圖5.10 籐工部受訓情形(一) 55
圖5.11 籐工部受訓情形(二) 55
圖5.12在新廠房前訓練班全體合影 58
圖5.13前往關廟第二批20名學員,結訓後合影留念 59
圖5.14 布袋手工藝所訓練所細竹器製品展示 60
圖5.15 小禮籃 60
圖5.16菊花形麗光水果盤 61
圖5.17 福、祿、壽、喜字水果盤組 61
圖5.18 布袋手工所籐器製品展示 61
圖5.19 布袋手工所籐製品(一)籐編猴 61
圖5.20布袋手工所籐製品(二)籐編鴨 61
圖5.21 布袋手工所籐製椅組 61
圖5.22 鹽籠製作 62
圖6.1船型麵包籃 72
圖6.2麵包籃 72
圖6.3十二邊型水果盤 72
圖6.4橢圓形麗光水果盤 72
圖6.5箭紋縮頸花瓶 72
圖6.6傘形插花籃 72
圖6. 7手提籃 72
圖6.8福、祿、壽、喜字水果盤 72
圖6. 9手提籃 72
圖6.10籐椅 72
圖6.11籐鴨 72
圖6.12 鳳梨燈罩 72
圖6.13鹽籠 72
參考文獻
1.「中國手工業」月刊
[1]Richard B. Petterso 撰,華陵摘 譯,1958,「萊特技術顧問團與發展台灣手工業」,中國手工業,No. 1,p. 3。
[2]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58,「簡介台灣手工業推廣中心」, 中國手工業,No. 1,p. 1。
[3]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59,「讀者信箱」, 中國手工業,No. 3,p. 14。
[4]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59,「推廣中心述要」,中國手工業,No. 4,p.21。
[5]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59,「推廣中心述要」,中國手工業,No. 6,p.16。
[6]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59,「讀者信箱」, 中國手工業,No. 6,封面3。
[7]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59,「手工業品廠商介紹」, 中國手工業,No.7,p. 26
[8]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59,「竹工藝技術人才的訓練」,中國手工業,No. 7,封面3。
[9]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59,「推廣中心述要」,中國手工業,No. 8,p.18。
[10]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59,「加速手工業的機械化」,中國手工業,No. 8,p.22。
[11]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59,「國產商展中的手工業」,中國手工業,No.12,p.9。
[12]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59,「推廣中心述要」,中國手工業,No.12,p.21。
[13]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59,「推廣中心述要」,中國手工業,No.14,p.21。
[14]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59,「台灣手工業品參加本年國產商品展覽會之經過」,中國手工業,No.14,p.23。
[15]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60,「台灣手工業品四十八年一至九月輸出與四十七年同期之比較」,中國手工業,No.15,p.23。
[16]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60,「推廣中心述要」,中國手工業,No.16,p.15。
[17]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60,「國內外產銷消息報導」,中國手工業,No.16,pp.16-17。
[18]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60,「台南縣竹細工生產事業調查報告」,中國手工業,No.16,pp.17-18。
[19]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60,「國內外產銷消息報導」,中國手工業,No.17,p.12。
[20]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60,「國內外產銷消息報導」,中國手工業,No.17,p.21。
[21]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60,「台灣手工業品去年傑會輸出和前三年的比較」,中國手工業,No.17,p.22。
[22]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60,「推廣工作述要」,中國手工業,No.18,p.16。
[23]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60,「國內外產銷消息報導」,中國手工業,No.18,p.24。
[24]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60,「布袋手工藝訓練所試製之籐器及傢俱」,中國手工業,No.19,封面4。
[25]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60,「推廣工作述要」,中國手工業,No.20,pp. 9-10。
[26]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60,「布袋手工藝訓練所」,中國手工業,No.20,封3。
[27]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60,「國內外產銷消息報導」,中國手工業,No.21,p.21。
[28]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60,「從發展手工業品外銷說到推進手工業合作」,中國手工業,No.21,p.1。
[29]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60,「慶祝第三十八屆國際合作節手工業合作社產品展覽介紹」,中國手工業,No.21,pp.3-4。
[30]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60,「讀者信箱—手工業的訓練機構」,中國手工業,No.21,p.10。
[31]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60,「推廣工作述要」,中國手工業,No.24,p. 9。
[32]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61,「推廣工作述要」,中國手工業,No.33,p.10。
[33]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62,「推廣工作述要」,中國手工業,No.39,p. 7。
[34]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62,「推廣工作述要」,中國手工業,No.40,p. 7。
[35]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62,「民生建設實驗區手工業訓練及將分別開班」,中國手工業,No.42,p.04。
[36]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62,「推廣工作述要」,中國手工業,No.44,p. 3。
[37]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63,「台灣手工業產商介紹」,中國手工業,No.62,p. 20。
[38]文崇安,1959,「推廣手工業的重要性及對今後發展的建議」,中國手工業,No.8,p. 9。
[39]台灣手工業推廣中心,1959,「推廣中心述要」,中國手工業,No.10,p.20。
[40]布袋和尚,1960,「布袋手工藝訓練所開班典禮記略」,中國手工業,No.20,p. 16。
[41]布袋和尚,1960,「布袋手工藝訓練所概況」,中國手工業,No.19,pp.20-21。
[42]因心,1959,「高級手工業技術人才之培養」,中國手工業,No. 7,p.24。
[43]因心,1961,「台灣手工業中心成立五年半以來之概述」,中國手工業,No.36,pp. 9-10。
[44]宋壽松,1958,「發展手工業的三部曲-訓練、生產、外銷」,中國手工業,No.2,p. 16。
[45]宋壽松,1959,「我對推動台灣手工業之管見」,中國手工業,No.8,p. 21。
[46]李雨,1959,「觀光紀念品與觀光事業」,中國手工業,No.14,p. 20。
[47]李達海,1987,「第七章鹽工與鹽工福利」,中國鹽政實錄第六輯。
[48]徐培明,1964,「紐約世界博覽會參展手工藝品預展觀後」,中國手工業,No.64,pp. 6-7。
[49]袁維冠,1958,「台灣竹工藝急待解決的問題」,中國手工業,No. 1,p. 5。
[50]袁維冠,1959,「如何設計及改革竹工藝」,中國手工業,No. 8,p. 3。
[51]袁維冠,1959,「竹工工具的研究」,中國手工業,No. 6,p.8。
[52]陶太庚,1959,「如何加強台灣手工業推廣工作」,中國手工業,No.4,p.9。
[53]陶太庚,1960,「增強組織.擴大手工業品外銷」,中國手工業,No.17,pp. 5-6。
[54]陶太庚,1960,「論加速經濟發展聲中的一項小課題」,中國手工業,No.19,p.10。
[55]陶太庚,劉逸喬,1959,「台灣手工業品結匯輸出額的剖析」,中國手工業,No.10,p.22。
[56]劉景山,1959,「手工業品外銷展望」,中國手工業,No.7,p.1。
2.「鹽業通訊」
[1]台鹽,1959,「鹽務新聞-鹽工子女二十人接受竹細工訓練」,鹽業通訊, No. 95,p.20。
[2]台鹽,1959,「鹽務新聞-鹽工福利動態」,鹽業通訊, No. 97.8,p.24。
[3]台鹽,1960,「鹽務新聞-輔導鹽工就業技術成立工藝訓練機構」,鹽業通訊, No.105,p.16。
[4]台鹽,1961,「鹽務新聞-鹽工生活顯著改善」,鹽業通訊, No. 121,p.28。
[5]台鹽,1962,「鹽工副業產品台南設門市部」,鹽業通訊, No. 133,p.19。
[6]台鹽,1962,「鹽務新聞-農復會協助下增辦技藝訓練」,鹽業通訊, No. 130,p.16。
[7]台鹽,1964,「美空軍眷屬一行參觀布袋手工藝品」,鹽業通訊, No. 150,p.24。
[8]台鹽,1964,「福利簡訊」,鹽業通訊, No. 152,p.20。
[9]台鹽,1965,「鹽工福利動態」,鹽業通訊, No. 167,p.20。
[10]台鹽,1967,「台灣鹽村社區發展之經過與績效」,鹽業通訊, No. 185,p.19。
[11]吳正,1966,「一年來台鹽業務之報導」,鹽業通訊, No. 174,pp.4-5
[12]段士珍,1959,「台灣鹽業考察觀感」,鹽業通訊, No. 94,pp.14-15。
[13]段輔堯,1959,「中國鹽業政策之新趨向」,鹽業通訊, No. 99,p.2。
[14]洪其琛,1961,「鹽工福利事業之展望」,鹽業通訊, No. 116,pp.2-4。
[15]洪其琛,1962,「台鹽之回顧與展望」,鹽業通訊, No.126,pp.4-7。
[16]顏伯誡,1968,「五十六年度台鹽福利的收支與成果」,鹽業通訊, No. 198,p.10。
3. 國內其他參考書籍論文
[1]Donald A. Ritchie(唐諾•里齊)著,王芝芝譯,1997,「大家來做口述歷史」,遠流:台北。
[2]中國鹽政實錄第六輯 編纂委員會,1987,「第七章鹽工與鹽工福利」,中國鹽政實錄第六輯,經濟部。
[3]台灣手工業推廣中心,1957,「台灣手工業推廣中心董監事會議紀錄」,台灣手工業推廣中心。
[4]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編印,1962,「台灣文獻輯覽(三)」,台灣省政府。
[5]台灣省政府新聞處 編印,1970,「台灣光復廿五年」,台灣省政府新聞處。
[6]台灣製鹽總廠職工福利委員會,1964,「台灣鹽工生活之改善」,財政赴鹽務總局。
[7]台灣製鹽總廠,1962,「製鹽總廠工作概況」,台鹽內部資料。
[8]台灣製鹽總廠,1959,「台鹽經營方針」,台灣製鹽總廠。
[9]台灣製鹽總廠,1970,「台灣製鹽總廠工作概況表解」,台灣製鹽總廠。
[10]台灣製鹽總廠,1972,「鹽工生活之改善」,財政部台灣製鹽總廠。
[11]立石鐵臣,1943,「民俗圖繪:關廟庄にて(一)~(六)」,民俗台灣,東督書籍株式會社:台北。
[12]向陽著(立石鐵臣繪),1994,「巧筆刻繪生活情:台灣民俗圖繪」,台原:台北。
[13]朱玖瑩,1955,「台鹽工作報告」,台鹽內部資料。
[14]朱玖瑩,1962,「台灣鹽業之成長與發展」,台鹽內部資料。
[15]李世榮,吳莉萍,2003,「台灣的老鄉鎮」,遠足文化:台北。
[16]李建臻、楊靜,1996,「台灣早期工業設計大事紀要」,中日設計教育研討會論文集,pp. 96-98。
[17]李政哲,陳國祥,1999,「雲嘉南地區竹籐業興衰發展動向研究」,中華民國設計學會第四屆學術研究成果研討會,pp. 341-346。
[18]江建明,楊靜,2000,「我國工業設計啟蒙機構與訓練活動之探討」,雲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19]李政哲,陳國祥,2000,「雲嘉南地區竹籐工藝興衰發展方向初探」,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20]李瑟,1990,「一起走過從前-1945~1965吃苦耕耘重建家園」,天下:台北。
[21]林明德主編,2002,「台灣工藝地圖」,晨星:台中市。
[22]林振陽,陳錫輝,林燦輝,1994,「台南關廟地區竹籐業之興衰發展與因素研究」,工業設計,Vol. 23,No. 2,pp.。
[23]林鐘雄、石義行、施敏雄、邊裕淵,1984,「台灣經濟發展史第三冊」,近代中國出版社:台北
[24]林衡道口述,楊鴻博整理,1996,「鯤島探源:台灣各鄉鎮區的歷史與民俗(四)」,稻田:台北。
[25]周維亮,1972,鹽政概論,鹽務月刊社。
[26]金關丈夫,1942,「竹細工の村」,民俗台灣,東督書籍株式會社:台北。
[27]金關丈夫著,林川夫譯,1990,「做竹料加工的村莊」,民俗台灣第三輯,武陵出版社,台北市。
[28]柳宗悅,金關丈夫,1943,「台灣の民藝に就いて(上)、(下)」,民俗台灣,東督書籍株式會社:台北。
[29]柳宗悅,金關丈夫著,林川夫譯,1990,「關於台灣民間藝術」,民俗台灣第二輯,武陵出版社,台北市。
[30]袁穎生著,1998,「光復前後的台灣經濟」,聯經,台北市
[31]時報文化編輯委員會,2000,「珍藏20世紀台灣」,時報文化,台北。
[32]翁徐得,1995,「地方產業與地域振興」,台灣手工業,No.55,pp. 10-15。
[33]翁徐得,1999,「竹山地區工藝資源之調查與公益振興對策之研究(綜合論述篇-序文」,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
[34]涂順從,1997,「南瀛產業誌」,南縣文化:台南縣新營市。
[35]陳熙乾,1967,國家建設鹽務發展方案,財政部鹽務總局。
[36]陳岩松編,1983,「中華合作事業開發史」,商務:台北。
[37]張之傑,1990,「台灣全記錄」,錦繡:台北。
[38]梁妃儀,洪德仁,蔡篤堅,2003,「協助社群認同發展的口述歷史實踐-結合理論與實務的操作手冊」,唐山:台北。
[39]黃世輝,1997,「關廟地區竹籐產業文化活用的思考」,雜誌工業設計,No. 98,p. 131-136。
[40]黃世輝,林秀鳳,陳新布,陳玉英,1999,「民族藝師黃塗山竹藝生命史」,財團法人社寮文教基金會。
[41]楊肇嘉,1952,「台灣工藝-序二」,光華印書館:台北。
[42]楊靜,1999,「我國早期工業設計教育師資及教學成就之探討 (NSC 88-2516-S-224-001) 」,國科會專題研究報告。
[43]趙既昌,1985,「美援的應用」,聯經:台北。
[44]劉文三,1979,「台灣早期民藝」,雄獅圖書:台北。
[45]顏水龍,1943,「竹細工」,民俗台灣,東督書籍株式會社:台北。
[46]顏水龍,1952,「台灣工藝」,光華印書館:台北。
[47]顏水龍,1978,「我與台灣工藝」,藝術家,No.33,pp. 7-13。
[48]顏水龍著,林川夫譯,1990,「工房圖譜(竹工藝品)」,民俗台灣第五輯,武陵出版社,台北市。
[49]龔明鑫,2003,「台灣工藝產業現況調查」,台灣經濟研究院。
4. 國外其他參考書籍論文
[1]顏水龍,1943,「台湾の工藝產業に就て」,工芸ニュ─ス,商工省工藝指導所,Vol. 12,No. 5,p. 170。
5. 網際網路資料
[1]台灣手工業推廣中心,2000,「本館簡介」,http://www.handicraft.org.tw/。
[2]宜蘭縣鄉土教材,2003,「台灣工藝」http://media.ilc.edu.tw/art/AT/AT_LESSON05.HTM
[3]編織工藝館,2003,「關廟地區」,http://www.tchcc.gov.tw/weavemain/w_intro-02.asp
[4]教育部,1998,「國語辭典」,http://140.111.1.22/mandr/clc/dict/?open
[5]關廟鎮公所,2003,「關廟地方簡介」,http://guanmiau.tainan.gov.tw/
[6]布袋鎮公所,2003,「關廟地方簡介」,http://211.79.150.180/about.php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