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1.「中國手工業」月刊
[1]Richard B. Petterso 撰,華陵摘 譯,1958,「萊特技術顧問團與發展台灣手工業」,中國手工業,No. 1,p. 3。
[2]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58,「簡介台灣手工業推廣中心」, 中國手工業,No. 1,p. 1。
[3]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59,「讀者信箱」, 中國手工業,No. 3,p. 14。
[4]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59,「推廣中心述要」,中國手工業,No. 4,p.21。
[5]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59,「推廣中心述要」,中國手工業,No. 6,p.16。
[6]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59,「讀者信箱」, 中國手工業,No. 6,封面3。
[7]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59,「手工業品廠商介紹」, 中國手工業,No.7,p. 26
[8]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59,「竹工藝技術人才的訓練」,中國手工業,No. 7,封面3。
[9]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59,「推廣中心述要」,中國手工業,No. 8,p.18。
[10]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59,「加速手工業的機械化」,中國手工業,No. 8,p.22。
[11]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59,「國產商展中的手工業」,中國手工業,No.12,p.9。
[12]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59,「推廣中心述要」,中國手工業,No.12,p.21。
[13]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59,「推廣中心述要」,中國手工業,No.14,p.21。
[14]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59,「台灣手工業品參加本年國產商品展覽會之經過」,中國手工業,No.14,p.23。
[15]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60,「台灣手工業品四十八年一至九月輸出與四十七年同期之比較」,中國手工業,No.15,p.23。
[16]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60,「推廣中心述要」,中國手工業,No.16,p.15。
[17]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60,「國內外產銷消息報導」,中國手工業,No.16,pp.16-17。
[18]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60,「台南縣竹細工生產事業調查報告」,中國手工業,No.16,pp.17-18。
[19]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60,「國內外產銷消息報導」,中國手工業,No.17,p.12。
[20]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60,「國內外產銷消息報導」,中國手工業,No.17,p.21。
[21]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60,「台灣手工業品去年傑會輸出和前三年的比較」,中國手工業,No.17,p.22。
[22]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60,「推廣工作述要」,中國手工業,No.18,p.16。
[23]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60,「國內外產銷消息報導」,中國手工業,No.18,p.24。
[24]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60,「布袋手工藝訓練所試製之籐器及傢俱」,中國手工業,No.19,封面4。
[25]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60,「推廣工作述要」,中國手工業,No.20,pp. 9-10。
[26]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60,「布袋手工藝訓練所」,中國手工業,No.20,封3。
[27]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60,「國內外產銷消息報導」,中國手工業,No.21,p.21。
[28]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60,「從發展手工業品外銷說到推進手工業合作」,中國手工業,No.21,p.1。
[29]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60,「慶祝第三十八屆國際合作節手工業合作社產品展覽介紹」,中國手工業,No.21,pp.3-4。
[30]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60,「讀者信箱—手工業的訓練機構」,中國手工業,No.21,p.10。
[31]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60,「推廣工作述要」,中國手工業,No.24,p. 9。
[32]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61,「推廣工作述要」,中國手工業,No.33,p.10。
[33]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62,「推廣工作述要」,中國手工業,No.39,p. 7。
[34]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62,「推廣工作述要」,中國手工業,No.40,p. 7。
[35]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62,「民生建設實驗區手工業訓練及將分別開班」,中國手工業,No.42,p.04。
[36]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62,「推廣工作述要」,中國手工業,No.44,p. 3。
[37]中國手工業月刊社,1963,「台灣手工業產商介紹」,中國手工業,No.62,p. 20。
[38]文崇安,1959,「推廣手工業的重要性及對今後發展的建議」,中國手工業,No.8,p. 9。
[39]台灣手工業推廣中心,1959,「推廣中心述要」,中國手工業,No.10,p.20。
[40]布袋和尚,1960,「布袋手工藝訓練所開班典禮記略」,中國手工業,No.20,p. 16。
[41]布袋和尚,1960,「布袋手工藝訓練所概況」,中國手工業,No.19,pp.20-21。
[42]因心,1959,「高級手工業技術人才之培養」,中國手工業,No. 7,p.24。
[43]因心,1961,「台灣手工業中心成立五年半以來之概述」,中國手工業,No.36,pp. 9-10。
[44]宋壽松,1958,「發展手工業的三部曲-訓練、生產、外銷」,中國手工業,No.2,p. 16。
[45]宋壽松,1959,「我對推動台灣手工業之管見」,中國手工業,No.8,p. 21。
[46]李雨,1959,「觀光紀念品與觀光事業」,中國手工業,No.14,p. 20。
[47]李達海,1987,「第七章鹽工與鹽工福利」,中國鹽政實錄第六輯。
[48]徐培明,1964,「紐約世界博覽會參展手工藝品預展觀後」,中國手工業,No.64,pp. 6-7。
[49]袁維冠,1958,「台灣竹工藝急待解決的問題」,中國手工業,No. 1,p. 5。
[50]袁維冠,1959,「如何設計及改革竹工藝」,中國手工業,No. 8,p. 3。
[51]袁維冠,1959,「竹工工具的研究」,中國手工業,No. 6,p.8。
[52]陶太庚,1959,「如何加強台灣手工業推廣工作」,中國手工業,No.4,p.9。
[53]陶太庚,1960,「增強組織.擴大手工業品外銷」,中國手工業,No.17,pp. 5-6。
[54]陶太庚,1960,「論加速經濟發展聲中的一項小課題」,中國手工業,No.19,p.10。
[55]陶太庚,劉逸喬,1959,「台灣手工業品結匯輸出額的剖析」,中國手工業,No.10,p.22。
[56]劉景山,1959,「手工業品外銷展望」,中國手工業,No.7,p.1。
2.「鹽業通訊」
[1]台鹽,1959,「鹽務新聞-鹽工子女二十人接受竹細工訓練」,鹽業通訊, No. 95,p.20。
[2]台鹽,1959,「鹽務新聞-鹽工福利動態」,鹽業通訊, No. 97.8,p.24。
[3]台鹽,1960,「鹽務新聞-輔導鹽工就業技術成立工藝訓練機構」,鹽業通訊, No.105,p.16。
[4]台鹽,1961,「鹽務新聞-鹽工生活顯著改善」,鹽業通訊, No. 121,p.28。
[5]台鹽,1962,「鹽工副業產品台南設門市部」,鹽業通訊, No. 133,p.19。
[6]台鹽,1962,「鹽務新聞-農復會協助下增辦技藝訓練」,鹽業通訊, No. 130,p.16。
[7]台鹽,1964,「美空軍眷屬一行參觀布袋手工藝品」,鹽業通訊, No. 150,p.24。
[8]台鹽,1964,「福利簡訊」,鹽業通訊, No. 152,p.20。
[9]台鹽,1965,「鹽工福利動態」,鹽業通訊, No. 167,p.20。
[10]台鹽,1967,「台灣鹽村社區發展之經過與績效」,鹽業通訊, No. 185,p.19。
[11]吳正,1966,「一年來台鹽業務之報導」,鹽業通訊, No. 174,pp.4-5
[12]段士珍,1959,「台灣鹽業考察觀感」,鹽業通訊, No. 94,pp.14-15。
[13]段輔堯,1959,「中國鹽業政策之新趨向」,鹽業通訊, No. 99,p.2。
[14]洪其琛,1961,「鹽工福利事業之展望」,鹽業通訊, No. 116,pp.2-4。
[15]洪其琛,1962,「台鹽之回顧與展望」,鹽業通訊, No.126,pp.4-7。
[16]顏伯誡,1968,「五十六年度台鹽福利的收支與成果」,鹽業通訊, No. 198,p.10。
3. 國內其他參考書籍論文
[1]Donald A. Ritchie(唐諾•里齊)著,王芝芝譯,1997,「大家來做口述歷史」,遠流:台北。
[2]中國鹽政實錄第六輯 編纂委員會,1987,「第七章鹽工與鹽工福利」,中國鹽政實錄第六輯,經濟部。
[3]台灣手工業推廣中心,1957,「台灣手工業推廣中心董監事會議紀錄」,台灣手工業推廣中心。
[4]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編印,1962,「台灣文獻輯覽(三)」,台灣省政府。
[5]台灣省政府新聞處 編印,1970,「台灣光復廿五年」,台灣省政府新聞處。
[6]台灣製鹽總廠職工福利委員會,1964,「台灣鹽工生活之改善」,財政赴鹽務總局。
[7]台灣製鹽總廠,1962,「製鹽總廠工作概況」,台鹽內部資料。
[8]台灣製鹽總廠,1959,「台鹽經營方針」,台灣製鹽總廠。
[9]台灣製鹽總廠,1970,「台灣製鹽總廠工作概況表解」,台灣製鹽總廠。
[10]台灣製鹽總廠,1972,「鹽工生活之改善」,財政部台灣製鹽總廠。
[11]立石鐵臣,1943,「民俗圖繪:關廟庄にて(一)~(六)」,民俗台灣,東督書籍株式會社:台北。
[12]向陽著(立石鐵臣繪),1994,「巧筆刻繪生活情:台灣民俗圖繪」,台原:台北。
[13]朱玖瑩,1955,「台鹽工作報告」,台鹽內部資料。
[14]朱玖瑩,1962,「台灣鹽業之成長與發展」,台鹽內部資料。
[15]李世榮,吳莉萍,2003,「台灣的老鄉鎮」,遠足文化:台北。
[16]李建臻、楊靜,1996,「台灣早期工業設計大事紀要」,中日設計教育研討會論文集,pp. 96-98。
[17]李政哲,陳國祥,1999,「雲嘉南地區竹籐業興衰發展動向研究」,中華民國設計學會第四屆學術研究成果研討會,pp. 341-346。
[18]江建明,楊靜,2000,「我國工業設計啟蒙機構與訓練活動之探討」,雲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19]李政哲,陳國祥,2000,「雲嘉南地區竹籐工藝興衰發展方向初探」,成功大學:碩士論文。[20]李瑟,1990,「一起走過從前-1945~1965吃苦耕耘重建家園」,天下:台北。
[21]林明德主編,2002,「台灣工藝地圖」,晨星:台中市。
[22]林振陽,陳錫輝,林燦輝,1994,「台南關廟地區竹籐業之興衰發展與因素研究」,工業設計,Vol. 23,No. 2,pp.。
[23]林鐘雄、石義行、施敏雄、邊裕淵,1984,「台灣經濟發展史第三冊」,近代中國出版社:台北
[24]林衡道口述,楊鴻博整理,1996,「鯤島探源:台灣各鄉鎮區的歷史與民俗(四)」,稻田:台北。
[25]周維亮,1972,鹽政概論,鹽務月刊社。
[26]金關丈夫,1942,「竹細工の村」,民俗台灣,東督書籍株式會社:台北。
[27]金關丈夫著,林川夫譯,1990,「做竹料加工的村莊」,民俗台灣第三輯,武陵出版社,台北市。
[28]柳宗悅,金關丈夫,1943,「台灣の民藝に就いて(上)、(下)」,民俗台灣,東督書籍株式會社:台北。
[29]柳宗悅,金關丈夫著,林川夫譯,1990,「關於台灣民間藝術」,民俗台灣第二輯,武陵出版社,台北市。
[30]袁穎生著,1998,「光復前後的台灣經濟」,聯經,台北市
[31]時報文化編輯委員會,2000,「珍藏20世紀台灣」,時報文化,台北。
[32]翁徐得,1995,「地方產業與地域振興」,台灣手工業,No.55,pp. 10-15。
[33]翁徐得,1999,「竹山地區工藝資源之調查與公益振興對策之研究(綜合論述篇-序文」,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
[34]涂順從,1997,「南瀛產業誌」,南縣文化:台南縣新營市。
[35]陳熙乾,1967,國家建設鹽務發展方案,財政部鹽務總局。
[36]陳岩松編,1983,「中華合作事業開發史」,商務:台北。
[37]張之傑,1990,「台灣全記錄」,錦繡:台北。
[38]梁妃儀,洪德仁,蔡篤堅,2003,「協助社群認同發展的口述歷史實踐-結合理論與實務的操作手冊」,唐山:台北。
[39]黃世輝,1997,「關廟地區竹籐產業文化活用的思考」,雜誌工業設計,No. 98,p. 131-136。[40]黃世輝,林秀鳳,陳新布,陳玉英,1999,「民族藝師黃塗山竹藝生命史」,財團法人社寮文教基金會。
[41]楊肇嘉,1952,「台灣工藝-序二」,光華印書館:台北。
[42]楊靜,1999,「我國早期工業設計教育師資及教學成就之探討 (NSC 88-2516-S-224-001) 」,國科會專題研究報告。
[43]趙既昌,1985,「美援的應用」,聯經:台北。
[44]劉文三,1979,「台灣早期民藝」,雄獅圖書:台北。
[45]顏水龍,1943,「竹細工」,民俗台灣,東督書籍株式會社:台北。
[46]顏水龍,1952,「台灣工藝」,光華印書館:台北。
[47]顏水龍,1978,「我與台灣工藝」,藝術家,No.33,pp. 7-13。
[48]顏水龍著,林川夫譯,1990,「工房圖譜(竹工藝品)」,民俗台灣第五輯,武陵出版社,台北市。
[49]龔明鑫,2003,「台灣工藝產業現況調查」,台灣經濟研究院。
4. 國外其他參考書籍論文
[1]顏水龍,1943,「台湾の工藝產業に就て」,工芸ニュ─ス,商工省工藝指導所,Vol. 12,No. 5,p. 170。
5. 網際網路資料
[1]台灣手工業推廣中心,2000,「本館簡介」,http://www.handicraft.org.tw/。
[2]宜蘭縣鄉土教材,2003,「台灣工藝」http://media.ilc.edu.tw/art/AT/AT_LESSON05.HTM
[3]編織工藝館,2003,「關廟地區」,http://www.tchcc.gov.tw/weavemain/w_intro-02.asp
[4]教育部,1998,「國語辭典」,http://140.111.1.22/mandr/clc/dict/?open
[5]關廟鎮公所,2003,「關廟地方簡介」,http://guanmiau.tainan.gov.tw/
[6]布袋鎮公所,2003,「關廟地方簡介」,http://211.79.150.180/about.php